s 阅读页

第四章 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1)

  爱父如子

  赵铁

  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轮回往复的过程。两三岁的孩子努力的方向是不要尿床,而对于80岁的老人而言,生活自理恐怕也是主要的努力方向;五六岁的孩子常以能够独立完成生活中的“某项任务”而引以为荣,而90多岁的老人的成就感也往往来自于能做好一些生活小事。童年和老年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有着相似的生理特征。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便越来越孩子气。他们会变得思想天真、单一、主观,对别人的言语非常敏感,特别爱听奉承话,稍不如意就感到委屈,感情脆弱,容易激动等。

  就拿我的父亲来说吧。年轻时,很绅士气,潇洒,沉稳。年过古稀后,便变得越来越孩子气了,常常和孙儿们玩得乐不可支,他常和孙儿们一起上山放风筝、捉蝈蝈,和孙儿们“疯”得尽兴;笨手笨脚地和孙儿们“藏猫猫”,一会儿躲进门角落,一会儿爬到桌子底下;有一天,他不知从何处找到了一个被我丢弃的手机,竟把它别在腰上,四处炫耀……

  对儿女们的言辞举动,他十分在意。有时他会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而产生许多想法,从中品味儿女们的心思,对他是否尊重,心中有没有他,从而,或感动不已,或长吁短叹。

  现在,父亲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度翩翩,完全似个“老小孩”。为了顺应父亲变“小”的心态,我们做儿女的也就换用了一种新的孝顺方式--“爱父如子”。

  生活中,我们细心体察父亲的感情,顺着他的心意,想办法化解他的不快,变着法子让他心情舒畅。有时也免不了把对待孩子们的那一套用上,逗着、哄着老人高兴。

  老人的心理与孩子颇为相似,很容易满足。我抓住这一特点,常给父亲戴“高帽”,夸夸他洞明世事,夸夸他人情练达,夸夸他菜做得好,饭煮得香,甚至把许多功劳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使他“得意忘形”,乐在其中。

  老人大多都有恋旧情结,常爱追忆过去光荣的“历史”。我们做儿女的就常提父亲的“当年勇”,与他一起分享逝去的快乐时光。

  其实,爱父如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大孝道。

  清代大清官、大孝子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任知县,因为民请命,赈济灾民,得罪了豪绅权贵而被罢官。他离开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仅一个书童为他挑着两箱子书同行。他的清廉、他的孝悌,深深地感动了潍县百姓。百姓倾城出动,绵延十余里哭送。走到城门,只见几个年轻人,跪在他面前,他立即上前,一一扶起,问他们有什么冤要申。其中的一个年轻人说:“大老爷,您要走了,请给我们留句话吧!”郑板桥略加思索,随口说道:“你们要把父母当儿待。”说完便走了。

  年轻人一愣,觉得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些不顺耳,进而思索才慢慢悟出,这是希望他们孝顺父母的一句精辟独到的告诫,一句经验之谈,是教育他们怎样做孝子。从此,潍县人听从这一教诲,十分孝敬父母,全县孝风盛行,成为有名的孝子县。尊老敬老之风流传至今。

  若问何为孝顺,其实很简单:满足老人孩童般的需求,理解老人充满童趣的世界,把老人当儿善待,爱父如子,这,便是最好的孝顺!

  打错电话的“妈妈”

  黄斌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煮好汤圆,等待妻子和孩子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餐。

  “丁零零--”一阵电话铃声,我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一位老年妇女的声音:“孩子……”

  是妈妈打来的电话?我在想。但声音不太像,可电话那头却开始说个不停:“你说年三十回来的,害得你爸昨天整个下午都心神不定,好几趟到村口接你们,直到天黑透了,也没有见到你们的影子,只有我和你爸两人大眼瞪小眼,冷冷清清地守着一桌菜,吃得无滋无味。昨儿一夜,你爸总是一个劲地叹气……”

  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看了一下显示屏,知道这是一个打错了的电话。挂断后,我记下了显示屏上的电话号码,心里沉甸甸的。

  我的父母也七十多岁了,退休后一直住在乡下老家。平时,我们在城里忙这忙那,也难得回家。回去一次,老人高兴得像过节似的。每次走时,都送我们到村口,直到看不见我们的背影才依依不舍地回去。老人们为子女含辛茹苦一辈子,即使子女们成家立业,一个个“离巢”而去,仍割不断他们对儿女的爱和情思。可是,子女的心中又能有多少老人的位置?在千家万户欢喜团圆的除夕之夜,我的父母一定也会像电话里那位望眼欲穿盼儿归的老人一样,正等着我们回家呢!我突然做出决定,对儿子说:“今天我们不去逛街、看电影了,现在就买车票回乡下看你爷爷奶奶。”

  半个月过去了。那天,我又想起那位打错电话的“母亲”,她惦记的儿子不知回家了没有。

  于是,按照那天的号码,我拨了个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子,他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抽泣起来。原来他就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他的母亲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他是赶回家办理丧事的。

  电话里,他难过地告诉我,他母亲临死前,不断地呼唤着他的名字。待他匆忙地赶回家,没有能和母亲说上一句话,老人就带着无尽的遗憾走了。

  “你春节为什么不回去看看他们?”我问。

  “我在城里经营着一家超市,原本打算回家过节的,可是那几天生意特别好,因为忙,就没回来。谁知道母亲就这样地走了……想起来,我好悔恨呀!”

  这位儿子,悲怆地自责,使我唏嘘不已。

  人的一生中,事总忙不完,但报答亲情的机会却是有限的。一旦失去这种机会,那岂不是一辈子的痛苦和遗憾?

  让我们多创造一些团聚的机会,多给老人一些亲情的抚慰吧!过节时,还是应该多回家看看!

  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等我有了钱,我给父母买……”“等我工作了,我带父母去……”“等我成家了,我要孝敬父母。”浮躁和疲惫的子女们,似乎忘记了,孝敬只有现在进行时,不需要你未来的保证,也不需要你过后的懊悔。好好把握当下的每一刻,你能够做到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让父母欣慰的。

  第一百个顾客

  黄岳

  中午高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眨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父亲的节日

  金鑫

  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的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你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

  因为,我还未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孩子看出了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儿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儿地夸着女儿,说她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在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儿,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走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给我几本,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寄钱

  白旭初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临走时,成刚对母亲说,今后我每月给您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寄100元就够了。

  母亲住的村子很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时时盼望远方亲人的信息,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便成了他们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大群人围住,然后,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这天,乡邮员又来了。母亲正在菜园里割菜,张大妈一连喊了几声,她才明白是叫自己,慌忙出门从乡邮员的手里接过一张纸片,是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是我儿子成刚寄过来的。邻居张大妈夺过母亲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羡慕得不得了:乖乖,2400元哩!

  母亲第一次收到这么多钱,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起床给儿子写信,问成刚怎么寄这么多钱?说好一个月100元,一年1200元啊。成刚回信说,乡邮员一个月才去村里一两次,怕母亲不能及时收到生活费而着急;还说他的工资不低,钱用不完就放着,也好应付急用啊。

  看了成刚的信,母亲甜甜地笑了。

  过了几个月,成刚收到了母亲的信,信只有短短几句话:成刚,你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

  一年过去了,成刚因工作忙,回家看望母亲的愿望不能实现了。他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给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因工作忙而误事,只好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2400元。

  20天过后,成刚收到母亲一张22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退回来的。成刚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写信问问,又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她说,要寄钱就按月给我寄,要不我一分钱也不要。

  一天,遇到一位来长沙打工的老乡,成刚在招待他吃饭时,顺便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但很快乐。尤其是收到你的汇款,她会高兴好几天哩。

  听着听着,成刚泪流满面。成刚明白了,母亲坚持要他每月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

  拍拍我的脸

  方冠晴

  正月初六,市郊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满载乘客的长途客车与一辆急驰而来的货车迎面相撞。客车被撞得严重变形,翻进路边的田沟里。28名乘客中,2人当场死亡,其余26人不同程度受伤。

  这辆客车是由市长途汽车站发出的开往深圳的长途车,车内乘坐的都是刚刚在家过完春节,打算去深圳打工的农民工。想不到车子刚刚离开市区,就发生了这样的惨祸。

  120急救车很快赶到,在现场对受伤的乘客进行救助。市电视台的记者也得到消息,扛着摄像机赶到了现场。

  现场惨不忍睹。客车躺在田沟里,地面上到处是车窗玻璃的碎片。

  因为车翻进了田沟,所以乘客们爬出来时,身上都沾满了污泥,一个个狼狈不堪,许多人的身上都有血迹。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地流露出痛苦、愤懑乃至绝望的表情。

  记者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些农民工是怀揣着希望外出打工的,哪知道刚刚走出家门,就遭遇了这样的不测。身体的伤让他们痛苦,出师不利的阴霾让他们绝望。

  记者在拍摄事故现场的同时,还拍下了每个乘客脸上的表情,他要用这样的镜头来提醒司机们要珍视别人和自己的生命。

  他就这样一路拍过去,很快来到了120急救车旁。几个医护人员正在将一名受伤的乘客往担架上抬。

  这是一位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咧着嘴皱着眉,扭曲的表情显示出他身体的痛苦。记者看到,他的裤腿上鲜血淋漓,左腿的小腿耷拉着,显然已经断了。记者立即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小伙子的伤腿。

  就在这时,小伙子发现了记者,发现了记者肩上的摄像机,他立即挣扎着从担架上爬了起来。医护人员想上前制止他,却被他挥手挡开了。

  他用一只右脚站在地上,身体颤巍巍的,但他不要任何人扶他,而是迅速地抬起袖子抹了一把脸,揩净了沾在脸上的泥,并用手指梳理了一下头发,然后面对着镜头,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小伙子一整套古怪的动作和表情,让记者惊呆了。断了一条腿,是何等的痛苦,突然发现了摄像机镜头,他居然忘记了痛苦,注重起自己的仪表来,又是揩脸,又是梳理头发,又是摆出笑容。是他的脑子在车祸中受伤出了毛病,还是他难得上一回电视才一反常态?记者只将镜头对着小伙子的脸扫了一下,然后一点点地向下,拍摄起小伙子的伤腿来。小伙子立即拉过身边的一只行李包,挡在自己受伤的左腿前。

  “拍拍我的脸吧,拍拍我的脸。”他低声下气地请求。

  记者惊愕地抬起镜头,镜头里的小伙子立即又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他笑得那么开心,似乎忘记了刚刚经历的生死之劫,忘记了自己的伤,反而庆幸自己成了能在电视上露脸的明星似的。

  所有人都被他弄得稀里糊涂,只有他,还对着镜头笑着,笑着……终于,他站立不住,倒了下去。医护人员七手八脚地将他往担架上抬,他却面对着镜头的方向,冲记者叫了起来:“求求你,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候,别播我倒下的镜头,别播我受伤的腿,就播我的脸吧。我妈妈知道我是坐这趟车去深圳的,她要是知道这趟车出了事还不急死!如果她在电视上看到我这么轻松地笑,就知道我还活着,我没受伤。我不想让她担心……”

  这是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当记者的朋友给我讲的故事,他就是那位摄像记者。讲完这个故事,他很动容地说:“直到听了小伙子的话,我才明白他的动机,那时候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子,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安慰,什么是善意的欺骗。我当时甚至鄙视起自己来,鄙视自己心里对他曾有的猜度。后来,我主动掏出手机,让他给家里打个电话,我想这样报平安会更直接些。他却说,他家在山区,家里没安电话。他说,他妈妈没有别的途径知道车祸的消息,如果知道,只可能从电视里看到,如果我们只播出他那轻松的笑容,他妈妈就会相信他是这起车祸中的幸运者,毫发无伤。”

  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市电视台对这起车祸的报道,在屏幕上众多痛苦的表情中,有一张笑脸那么醒目。这是一张很普通的农民工的脸,但他的笑使他的表情那么生动、亲切、爱意融融。看到这样的笑容,你真的会相信他是这起车祸的局外人,或者是车祸中唯一的幸运儿!

  我不知道他的母亲会不会看到电视中的报道,更不敢确定她看到电视中的镜头后能否真的放心,但我相信,拥有这样的笑容的人,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幸运儿。因为,爱能使人幸福,能使人坚强,能让人化解生活中的所有苦难。

  送母亲一束康乃馨

  枝上柳绵

  曾买过几次花,都是为了送女孩,但这次却不同。

  在母亲眼里,现在的我若谈恋爱则是大逆不道的,但我依然背着母亲去找女友。

  今天,当我走进花店时,一眼就发现那束红玫瑰,很美、很美,美得让人痴迷,美得让人心动,何不买下来送给她呢。可是女友的生日还在下个月9日,早着呢。

  我翻开日历,5月28日,距6月9日还有12天。

  5月28日!记得无意间发现母亲的身份证,才晓得母亲的生日就是今天,5月28日。

  母亲已40多岁了,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母亲为自己过生日,甚至连自己生日那一天都没提醒过。而我也不曾关心过、询问过,反而将女友的生日记得那么牢,看得那么重,竟然会忘记母亲也是有生日的。

  我走进了那家花店,“先生,买花吗?看这束红玫瑰,多鲜、多艳,这是本店最好的一束,最适合你送女友了。”

  年轻的女店主指着那束红玫瑰对我说。我看了一眼那束红玫瑰。

  的确,多鲜、多艳,但我还是摇了摇头。“那你送给谁呢?”女店主又问。当我告诉他是送母亲的,她有些惊异地说:“啊!母亲节不是早已过了,我店的康乃馨也早已卖完了。”

  顿时,我的脸红了起来,赶紧勉强地解释道,“今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说了声谢谢,匆匆逃了出去。

  这时我开始责问自己,为什么没在母亲节那天送束康乃馨给母亲?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打,连句问候都没说呢?

  虽然,从书上得知,母亲节要送康乃馨给母亲,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康乃馨是种什么样的花。深深的歉意占据了我整个心灵,今天也许是该补偿了吧。

  我连走了几家花店,都没有买到康乃馨,我的心情开始浮躁,汗水也渐渐地从我的额头流出。

  算了吧,回去就当不知道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反正母亲又不会说什么。但是,我已经知道了,又怎么能再去欺骗自己,再去承受心灵的责备呢?

  我又一次踏进了一家花店,有一个小女孩起身迎我,当我问有康乃馨没,小女孩摇头了,我也再一次失望了。

  然而,当我正要走时,内室走出了一位老太太,她叫住了我,问我是不是送给母亲,我点了点头,并说:“今天是她的生日,我走了许多花店都没买到。”老太太又说:“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女儿特意从外地托人带来了一束康乃馨,看你着急的样子,就知道你也是个孝子,那我就送给你吧。”“在里屋放着,还包扎的好着呢,我叫孙女给你拿去。”小女孩不情愿地叫了声姥姥,但还是被老太太劝进去了。

  我拿着花,望着老太太那双慈祥的眼睛,就仿佛看见了为人之母的伟大。当我要付钱时却被老太太拒绝了,她告诉我:“孝心是宝贵的,母爱是伟大的,这两样都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我硬是给了她10元钱,跑出了花店。

  我静静地望着这束康乃馨,它蕴藏着一颗祝福的心,同时也流露着一双慈爱的笑脸。

  当我把这束康乃馨恭恭敬敬地送到母亲面前,并平生第一次对母亲说生日快乐时,母亲只轻轻地说了我一句:“乱花钱。”但我还是看见了母亲那双湿润的双眼。

  我比别人更在乎

  马德

  15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不大的体育馆座无虚席。然而,他发挥得并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球,他都没有打好。比赛结束后,观众散去了,其他队员也散去了,只有他坐在长凳上黯然神伤。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本无打球的天分,却错走到了这条路上。

  他不知道一个人在体育馆呆坐了多长时间。他觉得有些饿了,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就在这时候,他一回头,看到不远的看台上,还有另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坐着。他抬头的一刹,正好与她的微笑相对。是母亲。

  他扔下所有的东西,疯一样跑上看台,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大声责问妈妈,为什么近在咫尺而不管他?

  妈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人生最难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妈妈不能帮你。”

  他反问妈妈:“那你为什么不和其他观众一起走,还要留在这里?”

  妈妈说:“孩子,无论你多难,妈妈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永远看着你……”

  第二年,还是在这个体育馆,还是一样的比赛,他战胜了对手,也战胜了自己。后来的岁月中,他取得过许多不同级别的乒乓球赛冠军。

  有一个记者采访他,问他取得人生辉煌的原因,他说:“我能有现在,是因为这些年来母亲一直站在我的身后,不计成败地关注着我。她的眼神温和,慈祥,充满着鼓励、信任、欣赏以及期待……”

  记者不解地问:“天底下每一个子女的身后,都有着母亲温暖的关注。甚至有的人远在异域他乡,依旧被母亲牵挂着,可为什么却不能取得像你一样的成功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那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在乎母亲。”

  是啊,一个人,只有懂得珍惜别人给予的爱,在乎别人给予的爱,才会让爱生出不绝的力量,从而引领自己创造出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孝心就是美德

  [美]乔科比

  我外婆已经94岁了,耳朵也快聋啦。我们大声嚷嚷地对她说话,她也无动于衷。有时候,她孩子似的要求我们干这干那,干我们办不到的事情;有时候,她没头没脑地弄得我们无法安慰她。她可真难相处!

  在外婆生活显然不能自理的时候,她被搬到我父母宽敞的房子里来了。他们照顾了她多年。但外婆总惦记着她从前的那个小屋和清闲的日子,尽管她在那儿非常寂寞。现在,只要高兴,她就会回去看看。

  外婆的视力、听力和脚力都明显开始衰退了。我们召开了多次家庭会议来讨论如何处置。不言而喻,谁也不想跟她一块过。我们谈到把她安置到养老院,可这种想法行不通。尽管外婆在那儿可以跟许多与她同年龄的人在一起,可一想到跟她的家人少见面,她就心碎了。而且像样的养老院花费很大,便宜的养老院又没人想去。

  妈妈直截了当地说不能让外婆在养老院时过世。到了那个时刻,外婆可以住在她家里。外婆18岁时就不得不辍学来侍候她年迈的父母。她尽心竭力地照顾他们,直到他们过世。妈妈是不容她自己的母亲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谢世的。我对母亲这种决定极为欣赏。对她来说,这不是一件好办的事,然而却是一件明智的事。在许许多多人冷漠地摆脱对他们上了年纪的父母的责任时,我妈妈却是带着极大的勇气站出来的。

  在许多国家,从所谓原始文化到高度发达的文化,家中最老的人是被奉为一家之尊的。他不当家后,家庭的其他成员就会照料他的余生。我听说,若干年前,在一些文化落后的社会中,老人是被送到荒野,让他们死在自然手中的。虽然这听起来既残酷又没心肝,我有时却想:这种办法是否比我们今天把老人安置在陌生的环境中,让他们在寂寞与困惑的心情下度其残年更为无情呢?

  许多在养老院住的老人都是体弱多病的,他们挣扎着求生。想想吧!如果你的儿女把你交给完全陌生的人去照顾你的起居,你对生活会感到多么诚惶诚恐!而更使人不堪忍受的是,你的自尊心将受到极大的损伤。

  我妈妈精力充沛,又很能干。她展望未来,曾做了很多长远计划。可总有一天她又会变得衰弱,也会有这么一天,她五个孩子之一,或许就是我,会意识到照顾年老父母的日子来了。我们常常谈起这些事情,我开玩笑地对妈妈说,我会把她带到山上,就扔在那儿。这时,妈妈就讲了下面的故事回答我:“有一天,一个年轻人看见自己的父亲用力拖着一个大篮子,步履蹒跚地在街上走着。当他走近父亲时才看出:篮子里是他老祖父。”

  “爸爸,你把爷爷带到哪儿去呀?年轻人问。”

  “我把他带到山谷去,父亲答道,‘他老朽啦,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我准备把他扔到峭壁底下去。’‘行,爸爸,你只管往前走吧!’年轻人又加了一句,‘不过你可别把篮子也一块扔掉,将来我还要拿它来装你哩。’”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弱起来。我们希望,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不要忘记--孝心就是美德!

  有一种欺骗叫真爱

  刘平

  有个男人下岗后,每天靠蹬三轮车养家糊口,在热闹的路旁等客,他总是用鹰一样的眼神搜寻着顾客,起初,同行们还以为他在积极地抢生意,后来才知,他只是因为怕遇到乡下的熟人而难为情。

  逢到过年过节,这个男人整天不出车,而是溜达大小农贸市场,跟摊贩讨价还价,最终用三轮车驮回米呀油的、粉丝、花生米……第一次男人买这些农产品回家,他的妻子很不解地训斥他:“家中乡下老人刚送来这些,你又买回,放着不怕坏呀!”男人没有理睬妻的唠叨,只是用以前单位发福利的大米袋装米,尔后缝口,油也用10斤的油壶装满,花生米也是6斤称秤,粉丝也不例外。他的妻子见他这样的傻举,更是气急败坏,脱口而出:“你有时间在家闲着发神经,还不如出去拉几个客!”面对妻这样咄咄逼人的话语,他欲怒无言,眼中蓄满了浑浊的泪水。妻一时感觉到自己有点过分,心生怜爱,想想男人本来有不错的单位,突然下岗了,还能吃这样的苦,没日没夜蹬车挣钱,鼻子一酸,泪下来了,从后背抱住男人,请他原谅刚才过激的话语。男人转身,拥着妻,吞吞吐吐说出他“傻举”的目的。

  原来,男人曾经有工作时,每年过节,单位总发放大米、油、粉丝和花生米,他总跟妻子商量送一半给乡下父母。尽管父母在乡下不稀罕这些,但老人因儿子在城里工作有东西发,自然乐意接收,缘因儿子有个好单位自豪。如今,男人下岗了,他不想告诉父母,只是怕他们担心,所以才……

  男人的妻子被他的细腻感动了。以后再过节,她总帮着男人做着同样“傻举”欺骗乡下的两位老人。

  这个男人,就是我的大哥。

  有个女人和丈夫外出打工,日子过得很清苦。她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去农贸市场买一些蔬菜,而后在天亮躲着城管人员在僻背的小巷里卖。丈夫则在一家建筑工地做苦力。然而,逢到过年过节,他们总是穿戴一新,拎着大小礼品回家看望父母,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外工作清闲,钱比种田好挣多了……可父母从她清瘦的面容上早已洞察一切,因而,一次次拒绝了她的礼品和钱。

  一次,她偶然发现母亲要去城里走一家亲戚,连续去了几个邻居家,才借回一双皮鞋。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临去打工的路上,她跟丈夫说:“再回家,一定得给妈买双新皮鞋!她这辈子,没穿过皮鞋!”丈夫欣然同意。

  临到再回家,皮鞋买到手她犯难了--新皮鞋,母亲肯定拒收,因为她的脸上依然清瘦憔悴,若是母亲真拒要新皮鞋,这鞋怎么处理呢?突然,她眼前恍惚起城里有人拾垃圾的场景。顿时,她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她连忙吩咐丈夫,把新皮鞋折折皱皱,自己又捧着尘土往新皮鞋上洒。丈夫一时满脸狐疑。

  当他们再去看望父母时,她除了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两手空空。

  一见父母,她满脸难色,怯生生地说:“妈,这次看你们,我依着你们的意思,真没带什么礼品!不过,我在城里的垃圾堆里捡到一双还不算太旧的皮鞋,正合您脚,就给你带回来了!”

  当母亲接过皮鞋,一吹皮鞋上的尘土,一边试穿皮鞋,一边惋惜道:“这城里人真够浪费的,好端端的一双鞋就扔了。这下可好了,以后再走城里的亲戚再不用借皮鞋了!”正当她和丈夫会意地对笑时,母亲又来了一句:“以后再进城,留意给你爸也捡一双,他长这么大也没穿过皮鞋呢!”

  以后,她又如法炮制带给父亲一双“旧皮鞋”。

  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姐姐。

  有一个小青年,他高中一毕业,就被亲戚介绍到上海的一家船厂打工,船厂开给他的工资有一千多。然而他仍省吃俭用,每月定时给父母汇钱,原因是想早日帮父母盖上三间瓦房,让他们脱离低矮阴涩的茅草房。

  谁知,工作不足半年,他被上海光怪陆离的生活一时熏昏了头,变得财迷心窍。一日,他偷拿了几个同事的工资卡,取不出来,被人当场擒拿。

  一下子,他懵了。接着他被拘留,亲戚一脸失望去看他。他低着头,一脸悔恨的泪水,突然,他“扑通”一声跪倒在亲戚面前,哭着请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父母。亲戚看他还是个孩子,产生怜悯之心。临别,他又请求亲戚,给家人捎口信,就说他被船厂安排到国外学习技术,三年后才能回家。因为此时,他已得知自己被判三年有期徒刑。亲戚答应了他,且还说帮他汇款回家修建瓦房,了却他的孝心,只是望他积极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

  望着亲戚远去的背景,他哭喊一声:“我将来定会加倍偿还你的汇款!”

  入狱后,他果真积极改造,提前一年释放。当然,他那年犯事已被船厂解雇了。那一年,他没日没夜在搬运站工作,搬运东西简直拼命。

  他的汗水为自己赢得了一笔钱,可当他还亲戚钱时,亲戚拒绝了,说是早点回家看看父母吧。都整整三年了,他何尝不想父母双亲。

  当他回到家,往日的茅草屋早被眼前的青砖瓦房代替了,他的心中顿时涌动起一股不知名状的酸楚。父母见他满脸憔悴的面容,止不住关切地问:“在国外是不是太苦?”他哽咽一句:“只是水土不服!”尔后避着父母,任凭泪水外溢。

  这个青年,是我的堂弟。

  当我写完这三则故事,我心抑制不住颤抖起来。欺骗,曾是人们最最憎恶的,不论欺骗的大与小,人们都难以容忍。然而,当欺骗夹藏着善心和亲情,又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呢?因为这一种欺骗,叫真爱……

  撑开幸福

  包利民

  她来自极遥远的一个农村,在这所大学里,也应该是最贫困的学生了。她的家乡极偏僻,离最近的县城也有一百多公里,因为土地贫瘠而稀少,那里的人们都相当穷。而她家却比别人家更为困难,因为要供一个孩子上学,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那几亩薄地和院子里的十几只鸡了。

  上大学后,她的家更为窘迫,可即便如此,父母还是极力地支持她上学。她在高考之前从没去过城市,高中是在镇里读的,在县城参加高考时,她便被城市的一切所震惊了。而来到省城上大学,在这现代化大都市中的所见,让她觉得县城就像农村一样。说实话,虽然父母每日为了她而辛勤劳作,可她却并没有多少感恩之情,甚至还有一丝埋怨,更谈不上什么幸福了。对贫穷的憎恶,使得她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也有了浅浅的厌倦。

  有一天和同学在街上闲逛,当时正是盛夏,太阳毒毒地在头顶悬着。忽然她就惊奇地发现,许多人都撑着伞在行走。她从没见过现实中的雨伞,只在村长家的电视中看见过。于是她问同学:“没下雨她们打着伞干什么?”同学惊奇地看着她说:“遮挡阳光啊!”她的脸立刻红了。从那以后,再遇见自己感到奇怪的事,她绝不再问别人。

  只是,那些伞一直在心里飘啊飘的,挥之不去。她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那里的人连一件塑料雨衣都没有,而那里的夏天总是大雨滂沱,晴天时更是炎热无比。父母总是在大雨中去田里干活,把那些秧苗及时地扶正,更多的时候,是在烈日下劳作。她想起了父亲肩上晒脱的一层又一层的皮和母亲红肿的后背。要是有把伞就好了,父母就可以不怕日晒雨淋了。第一次,她的心中涌起了对父母的心痛之情。

  她去商店看过,一把最普通的伞也要十元钱。十元钱,对于她来说是近一个月的生活费,对父母来说,是在暴雨烈日下劳动不知多少时日才能换得的。她开始攒钱,在暑假来临之前,终于拥有了一把淡蓝色的伞。

  放假了,坐了一夜的火车,她回到了县城,又转乘去镇上的客车。从镇上到自己的村子,还有三十里的土路。她在太阳底下,紧紧地攥着那把伞,却舍不得把它撑开,尽管阳光晒得身上火辣辣地疼。离村子还有十里路的时候,天色突变,一会儿工夫便下起大雨来,她一下便被淋透了。可她依然没有撑开伞,她要把这把伞的第一次让父母去体验。

  快到村子时,她没有回家,直接向自家的田里走去,她知道父母此刻一定在田里干活。当父母的身影隔着雨幕映入眼帘时,她喊了一声,跑过去,浑然不顾泥水溅在身上。父母见到她,很惊喜的表情,说:“这么大的雨,咋不直接回家?”她把伞撑开,举到父母的头顶,伞下立刻出现了一个无雨的空间。父母高兴地说:“这玩意儿真好,雨浇不着了!”她看着父母满足的神情,心底柔柔地痛了。

  回去的路上,雨过天晴,太阳的威力再度显现出来。她仍把伞举在父母的头顶,阳光便一下子被赶跑了。父母的惊喜更增了一层,没想到这样一把伞,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生长了近二十年,她第一次有了幸福的感觉,而这份幸福,是在父母沧桑的笑纹中找到的。她忽然明白,幸福一直都在,只是她没有像撑伞一样把它撑开,而是一直都收敛在心底。

  是啊,只要撑开心中那把幸福的伞,那么生命便会有一片无雨的天地,便会有一个清凉的世界。

  爸爸的田鸡腿

  何立伟

  那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当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父亲被红卫兵们打成了“走资派”。又过些日子,批斗便开始了。

  那年夏末的一个中午,如往常一样,我去机关食堂里买了饭菜回家,就等着父亲。很久了,那熟悉的慢而沉重的声音仍未在门外过道上响起。

  饭菜摆在桌上都已凉了。我们三兄妹围着桌子坐着,馋馋地望定那两碟菜。其中的一碟,是我们全家都爱吃的田鸡。又过了一会儿,我的小妹三毛实在熬不住了,伸出手来欲拿一只田鸡的肥腿。我止住了她。

  日影在桌上移动,邻居们早已吃过饭睡午觉了,四下里很静谧,但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只好对两个妹妹说:“爸爸看样子中午不会回来了,吃吧。”两个妹妹就吃起来,我也吃着,但都吃得很慢,也不似平素吵吵闹闹,仿佛知道父亲会回来,只是边吃边等。

  都知道父亲喜欢吃田鸡,于是只夹炒在田鸡里的大红椒或无肉的背脊,把大腿都剩着。平素最贪馋的三毛,这时也一副懂事的模样。她夹着一块田鸡腿,看了一看又放回到碟子里。结果是一餐饭吃完,那一碟田鸡还剩下大半,全是大腿。

  刚吃过,父亲却忽然回来了。父亲的脸色非常难看,而且他的额角隆起了一个馒头样的包。我一见之下仿佛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冲过去扑到父亲身上。

  大妹望见父亲额角的包,惊问是怎么搞的。父亲勉强一笑,说是走路不小心碰在了电线杆上。父亲本是近视,这么一说还真是诓住了我的两个妹妹。我却忍不住,仰头说:“爸爸,今天又开你的批斗会了!”父亲急忙对我丢眼色,又趁妹妹们没明白过来,故意轻松地问:“你们都吃过啦?我还没吃中饭呢!”

  父亲把桌上的竹纱罩揭开,看到那一碟田鸡,都是大腿,他的脸立即抽搐了一下。我看见父亲的眼睛分明潮红了。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在外边受尽凌辱的父亲,带着肉体与心灵的伤痕回到家中,从一碟他的儿女舍不得吃而为他留着的田鸡里体味到的是什么。

  就是从这天中午起,父亲说他的儿女长大了,懂事了。

  “文化大革命”中,父亲经历了更多的摧残和更大的事件,但是早些天他对我说,有许多旧事,他都能记起,就是回想不到当时的情绪,只有那年夏天的那餐田鸡,他能清清楚楚回忆起当时的感动。

  楼梯上的扶手

  [美]爱德华齐格勒任晓林译

  我的腿跛得厉害起来,上下楼梯拉扶手使的劲越来越大,走楼梯、跨台阶、去溪边也越来越不利落。从我三岁那年得了病留下后遗症后,我这两条病弱的腿就成了我的伙伴。如今我45岁。

  我的儿子麦修具备所有我所缺乏的自信。他今年17岁,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体格健壮。我不在场时他常常口若悬河地显示他的口才,但我们在一起时,他却有点像粗犷而口讷的运动员。他是个活跃的曲棍球运动员,还是个抓鱼能手。

  我们有过几次不快,但除了火头上的交锋,我们之间相处得很好。

  他一天天长大,而我却一天天衰弱。看着晃晃荡荡的楼梯扶手,我的担心与日俱增,修扶手已不能再等了。我去请过几个木工,可谁也不想来干这点活。我走楼梯更小心谨慎了。

  我虽然跛,不过在晴朗的夜晚我还能搬着我那老式的望远镜爬上松林边的小山,把望远镜放在三脚架上,寻找新的球状星云和双星。

  麦特(麦修的爱称)常来帮我架望远镜,有时他会留下来。也是在这样一个夜晚,他又要我讲他和天狼星--那颗天空中最亮的星之间的故事。

  西瑞依斯(天狼星)是麦特的中间名字,是为纪念他出生在蓝白的天狼星和壮观的猎户座星光下而起的。麦特就是在这座小山下面的小松林里出生的。

  那天他母亲沙莉是半夜以后醒过来的。因为是第二胎(当时两岁的安德鲁正睡在他的童床上),她很冷静地按经验估计新生命大约还得过几个小时才会降生。

  那时我还没醒,对于将要在我身边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毫不知晓,是她用变调的尖声叫醒了我:“快起来,孩子就要降生了!”

  那时我的腿比现在灵便,我跳起来穿上衣服,抓了车钥匙就冲下楼去。沙莉已经给医生打了电话,又叫了一个邻居来照看安德鲁。

  等那邻居来了以后,沙莉和我就去开车。我们那辆月白色的老福特停在50英尺外的松林旁边。我坐在方向盘后面,“上车吧,沙莉,我们走。”我说。她还在犹豫。

  “我……我不能坐了。”

  “你怎么了?”

  “婴儿的头就要生出来了……你最好还是过来接着吧!”

  这时沙莉已经爬上了前座。

  “你快过来呀!”

  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充满了惊恐和紧张的声音。

  在这秋夜的星光下,我过去接住了婴儿。这个小小的且有着体温的小东西还没有完全生出来,就发出响亮的哭声。我右手托着他脑袋,左手托着他的后背,惊奇地看着沙莉那个圆润光滑的肚子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能哭会喊的婴儿。

  我小心翼翼地提着婴儿的脚后跟,托着婴儿的头,借着星光我看到小身体上那个小雀雀正对着我。“是个男孩!”我喊了起来,热血涌遍了全身。

  接着我把他递给了他母亲,给他们披上了大衣。一会儿救护车到了,医护人员接替了我。忙乱之中我的汽车钥匙丢了--失落在这个夜晚,这片松林,这腔兴奋之中。

  这就是婴儿在洗礼时被命名为麦修西瑞依斯的缘由--因为他降生到我的双手中时,天狼星正在我的头顶上照耀着。

  麦特为他的中间名苦恼了好多年。当他长到能忍受别人的取笑时,他已经为他取了天上最亮的星星的名字而高兴了。

  有天晚上,我工作完后正准备攀扶着楼梯上楼去休息时,发现扶手不晃了。“沙莉,”我喊道,“你知道这扶手修好了吗?”

  “对,你去问问麦特。”

  麦特回来后,说扶手是他修的。

  “我该为你做什么呢?”

  “不用,你已经为我做过了。”

  “做过了,怎么会呢?”

  “你知道,我降生在你的双手里,使我没落在地上。所以我想我该报答你。”

  接着是一阵沉默。在沉默中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在我们之间流动,这种流动虽然看不见又听不见,但却能被我的心,我的骨髓所知觉,所感动。

  今天离这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楼梯扶手依然牢固。天狼星也仍然在松林上升起--秋天里晚些,冬天里早些,春天里更早。而我每次看到它,心里就充满谢意。

  母亲的需要

  落花无声

  罗德是旧金山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唯一苦恼的事情,就是母亲纽卡夫人不肯从淘金小镇上的简陋的家里搬到自己在旧金山的别墅来。纽卡夫人七十多岁,头发花白,因为早年劳累过度,所以现在走路直不起身子。她穿最便宜的衣服,吃简单的面包和几片生菜叶子。陌生人谁都不相信,他的儿子是富豪罗德。

  这是她年轻时养成的习惯。罗德三岁的时候,父亲因为结核病无钱医治死去。她带着罗德为了生存,不得不像个壮男人一样,加入到了开山挖石的队伍当中。

  每块被崩下来的石头,至少有三四百斤的重量。在漫天的尘土中,纽卡夫人和那些赤裸着上身,满身沁出汗珠的男人们争夺着这些石头。因为每搬运一块石头,就能够得到50美分的工钱。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多,竞争激烈。

  纽卡夫人的工具,是一辆自己用铁皮做的小车。小车虽然看上去单薄,但是却很坚固。放上两块石头,会咯吱咯吱作响,但是却没有因此出过任何问题。

  罗德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母亲干活时候的样子--没有平日里的温柔,显得格外地彪悍。石头被崩下来之后,她会高声指责着企图跟自己抢夺的男人,让他们“滚”一边去,一边快速地弯腰去挪动石头。用力过度让她脸色通红,脖子上的青筋绽了出来,看上去非常吓人。

  就算这样,抢夺依旧非常激烈。纽卡夫人不得不在崩落的石头没有落地前,就大概选择好位置,保证自己可以抢到这块石头。可是这样做的危险性太大,被崩落得零落的、漫天飞舞的小石头打到身上火辣辣地疼,而且大块的石头也极其容易给人带来危险。

  有一次,纽卡夫人抬起石头的边缘去挪动那块石头的时候,另外一块石头滚落下来,巨大的冲击力使她刚抬起的石头狠狠地落在了地上,一阵钻心的剧痛,纽卡夫人的头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她坚持咬紧牙关,尝试着把手指抽出来,可是根本感觉不到手指在哪里。

  就这样,她失去了10个手指的指尖。但是生活逼迫她必须一直坚持做下去。

  罗德成功后,有人说纽卡夫人终于可以享福,住别墅,出入都有最好的汽车了。可是纽卡夫人的生活却没有任何的改变。除了她不再工作,性格也没有以前那样暴躁和冲动。她大喊的时候越来越少,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

  可是纽卡夫人很快就病了,而且很严重。医生说,纽卡夫人是因为年轻时候过度的劳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各个器官老化严重,很可能支撑不过一年的时间。

  伤心欲绝的罗德给母亲买来了最好的营养品,他要去请全世界最好的医生来给母亲治疗,却被母亲拒绝了。纽卡夫人用粗糙的手抚摩着他的脸说:“亲爱的罗德,我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你不要再为我费心。我现在感觉很好。”罗德强忍着眼泪,从母亲的眼里,他看到的是面对死亡的坦然。

  就在纽卡夫人一天比一天变得虚弱,一天比一天老态龙钟的时候,无心生意的罗德先生生意上也出了些事情,一个合伙人席卷了他的钱财和契约逃之夭夭。一下子,罗德先生似乎老了10岁,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他显得苍老憔悴,嘴边总挂着一丝苦涩。

  豪华的奔驰换成了一辆老得不能再老的二手福特。罗德先生把车停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然后步行回了自己在小镇上的家里。纽卡夫人很奇怪,儿子怎么突然回来过夜,可是还是很欣喜地收拾出了罗德以前的小房间。

  消息很快就通过镇子上的邻居们传到了纽卡夫人的耳朵里。罗德的生意失败了,没了存款,欠了一大笔债务,他卖了别墅、汽车和旧金山的一切,而且现在在一家小公司为别人打工。看样子,罗德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惊讶的纽卡夫人一一登门,向邻居们央求,不要再说与儿子相关的一切事情。她怕他伤心,她像个勇敢的狮子一样,对不愿配合的人喊着:“别去招惹罗德!否则会对你不客气!”

  纽卡夫人的病似乎被自己遗忘,她吃了一些药后,很快生龙活虎起来,她在镇子上摆了个摊子,贩卖一些自己做的糕点。也许是因为味道好的缘故,总是会卖个精光。

  纽卡夫人每天晚上在给罗德做好饭菜后,就会回到屋子里,把卖糕点的钱一张张地存放到一个盒子里,然后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数目。

  罗德先生早出晚归地忙碌着,纽卡夫人不知道儿子在做些什么,虽然她想问,可是最后还是把这个疑问埋在了心里。

  这样一闪,就是20年。纽卡夫人的糕点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92岁的时候,纽卡夫人因为风寒去世,罗德先生伤心地为母亲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镇子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罗德先生的生意已经更上一层楼。而旧金山的一些政要也出席了纽卡夫人的葬礼,他们都是罗德的朋友。

  罗德先生今年60岁,在旧金山,我和他有过一些交往。我问过罗德先生,为什么要伪装得那么落魄地回到镇子上去。她告诉我,因为他觉得母亲只有自己先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和配合治疗的想法,母亲才能活下去。

  “让妈妈坚持活下去的理由,没有什么比儿子需要她更加有力。因为那始终是世界上所有母亲最为牵挂的事情!”

  罗德先生纪念母亲纽卡夫人的餐馆,开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欧洲。纽卡餐厅的甜点,为很多喜欢美食的人所称道。

  生年

  闫文盛

  从什么时候起,我回故乡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当我在这城市里过活着,看着皱纹随着笑意从嘴角裂开来,我就想着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已是一天天老了。

  前几日,我因为事情回乡,中间在家里有过短暂的停留。我连十分钟都未坐满便急着要走,因为时间已是午后,我要赶着回省城。故乡于我,异地的成分更浓一些了。母亲诧异于我的匆匆往返,表情里有一种让我不忍直视的成分。她对我的返家尚未来得及惊喜,等到这种感觉变得重起来,我已经出了院门,一步步地,离家远了。母亲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我的身后追赶过来。等到在我的面前站定了,她却只是抬手,整理了一下我的衣襟,然后眼睛故意不看我,转向别处。

  我却在这次回省城后时时想念母亲。她声音哽咽,似乎不堪其重。因为她尚且没有明言希望我多回去之类的话,反倒是要我安心于工作及生活,好好待自己所喜爱的人,且要我无事莫回乡。母亲节俭,来回一百八十块钱的路费,她也觉得多。她又说我身体弱,在路上颠簸多了会觉得累。但母亲却不知,每天,我都要坐多远的车到单位。她这样说时,兀自使自己强行忍耐了多少惦念的苦楚。但她屡次三番言说,事后又屡次三番告知我,当我不在家时,她又是怎么觉得日子的空旷和荒疏。我拈指一数,这样的日子已经是十年。三千余个昼夜,她说自己像个孤老婆子一样,在偌大的院落里走来走去,累了的话,到炕上躺一会儿,不累的时候,便忙活那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活儿。母亲说到这些时强自镇定,而我心内哽咽,却不能将自己的感情在母亲面前流露丝毫。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离开母亲便远了,此后,这间距再也难以缩短。

  后来我才明白,人生历历如水流,生年不满百。

  生命的衔接传递,转眼间,竟成了这样一种让人欷歔的岁月蹉跎。

  暖脚

  吴培利

  南方的小城。将军退居二线,门前冷落鞍马稀,日影陡然增长许多。

  哥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娘近些日子,拿东西使筷子都不方便了。于是,对娘的思念越来越执拗地浮上来,如丝如缕,扯不断理还乱,好多个梦也压向他,几乎每个梦里都有娘的影子、老家的风景。

  娘在梦里还是年轻时俏生生的模样,斜襟棉袄蓝底白色碎花,头发用水拭过,梳得光溜溜的,在脑后面绾了髻,团上黑色的发网,一根银簪一把簪住。娘站在满山满坡的杏树底下,笑盈盈的。那山他认得,就在老家的村子后面,儿时他没少往山上跑。他还在梦里看到了自己,五六岁的样子,捡柴割草,在娘身边跑前跑后。

  他小时候很踢腾,像只调皮狗,只有娘能降住他。娘不打他也不骂他,只在他乖的时候,给他讲故事。娘认识字。娘的爹是一位私塾先生,她跟着她爹识了不少字,《三字经》《龙纹鞭影》都溜溜熟,知晓不少故事。娘说:“有孝才有德,有德才无敌。”他被那些故事吸引着。60年后仍然记得一个叫黄香的男孩,冬天的夜晚,给他爹爹暖冰凉的被窝。那时,他听了这个故事,就坚持着天天给娘暖被窝。五六岁的他,把光溜溜的身子蜷在冷硬的被子底下,像搁在石板上一样,冻得上下牙齿打战,身子好半天伸展不开。娘说:“俺孩儿懂事理,将来一定干大事!”

  果然被娘说中!十三岁那年,他悄悄离开家,跟着征兵的队伍走了。一走就是二十多年。等他再见到娘时,娘鬓发已苍,岁纹丛生,他则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官,英姿飒爽,在南方的一个城市娶妻生子,呼风唤雨,落地生根。娘看他的眼神,客客气气小心翼翼,像看一个大人物,跟他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后来,他又回过老家两三次,电话打了无数遍,想把娘带出去,可是,娘都婉言拒绝了。做了将军以后,他身不由己,再也没回过老家。娘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他南征北战几十载,保家卫国,暮年真该回去行点孝啊!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不知娘跟前的儿孙们,会不会有谁给娘暖一回被窝?

  如今的将军少了许多的顾忌,说走就走。他急急火火下了飞机,风尘仆仆,回到山村。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好多干部、乡亲簇拥着他,众星捧月一般。娘眼巴巴地站在村口站在寒冷的风中迎接,不知道站了多少时辰!娘扎着黑色的绑腿,深蓝的棉衣棉裤,身子又瘦又小,看上去很轻飘,不经风吹。再近,看清娘黑瘦的脸,如一枚干巴巴的红枣,满嘴的牙齿掉得光光,微张着,像老屋的破窗户洞开。那梦里的乌发银簪,俏生生的容颜,全部遗失在岁月深处!他泪花闪闪,腿一软,大老远跪下:“娘!儿子回来孝顺您了!”娘早已泪涌如泉。

  晚上,他说什么也要跟娘睡在一床,给娘暖一回脚。娘把电热毯开上,他又不声不响地关上。哥嫂孝顺,给娘盖的被子很柔软,可他的身子触到时,还是禁不住哆嗦了一下。

  娘的气息蕴上来,是陌生的。他蒙上头,抽动着鼻孔,使劲儿嗅,搜索童年时的记忆,末了,无声地哭了,像一只倦怠的鹰,穿越五六十年光阴的山川河流,他又回到生命的起始地。他心里说,娘,儿子再不离开您了!

  直到他把被窝暖得没有一片凉的地方,才服侍娘在床的另一头脱衣睡下。娘腿脚冰凉,碰到了他,被他一把搂住,焐在腋窝底下,暖。

  不知不觉,他睡着了。

  他又梦到了娘,娘依然俏生生的,站在满山满坡的杏树底下。这次,娘是向他告别。娘说:“娘该走了!”他急,追着娘跑,又追不上。撒泼,哭号,顿时惊醒。娘的身子像一块冰,抱在怀里凉飕飕的。再看娘,鼻息全无,驾鹤西去。

  将军大恸。

  为爱种一片森林

  沉石

  在法国南部马尔蒂夫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希克力的男孩。在他16岁那年,父亲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肺病。医生们束手无策,只是建议说:“如果病人能生活在空气新鲜的大森林里,改善呼吸环境,或许有一线生机。”

  看着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希克力心急如焚。突然他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自己种一些树呢?等这些树长大了,也许父亲的病就好起来了。”父亲苦笑着对希克力说:“我们这里缺少水源,土壤贫瘠,让一棵树存活谈何容易?还是算了吧!”但希克力还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家门前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来。

  从此,希克力把每一分零花钱都攒起来,周末还要打工。攒了一些钱后,希克力就到200多英里外去买树苗。由于当地干旱少雨,大部分树苗种下后就枯死了,侥幸活下来的几株也显得营养不良。镇上的很多人都劝希克力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但他总是一笑了之。一年下来,他最初栽下的100多株树苗成活了43株。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希克力种的树苗越来越多。希克力经常搀扶着父亲,去树林中散步,老人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红润,咳嗽比以前少多了,体质也大为增强。

  希克力种树拯救父亲生命的故事在巴黎国际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后,许多人被希克力的孝顺、爱心、挑战自然的勇气,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2004年,39岁的希克力被巴黎《时尚之都》杂志评为法国最健康、最孝顺的男人。令希克力欣喜的不只这些,2005年初,医学专家对希克力父亲再次诊治时发现:老人身上的肺部病状已经不可思议地消失了。医生感慨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神奇的力量,有时它比任何先进的医疗手段都有效!”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