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第四节傩的特色

  中国傩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衍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共同特点。那么中国傩的共同特点有哪些呢?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傩的目的都是为了驱鬼逐疫,纳吉求福。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及认识水平的局限,原始先民们认为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超自然的鬼神世界在操控着人类,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灾祸瘟疫都是鬼神作祟的结果。为了摆脱鬼神对自己的祸害,先民们发明了傩这样一种原始宗教仪式,那就是将自己打扮成神鬼的模样,以此吓唬驱赶那些为祸人间的妖魔鬼怪,从而求得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平安。这虽然是一种唯心的思想,是古人的一厢情愿,但是古人却在主观上认定会实现,并由此获得了宗教意义上的心理满足,同时反映了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美好愿望。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无论傩的形态、内容及表现手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驱鬼逐疫,纳吉求福”的目的却始终如一,贯穿始终。如江西南丰傩、萍乡傩,西南地区的愿傩等无不如此。

  第二,傩面具是中国傩的重要表征,真可谓是“无面不成傩”。至今,傩面具还在傩事活动中发挥其效用,每一具傩面代表一个神灵,只要人们戴上傩面具,便具有了神灵所赋予的神力。在我国,傩面具的品类非常丰富,在赣、黔、湘、皖、桂、陕、川、藏、滇等地,收集到的明清以来的面具已不下数千具,这些面具已成为傩文化中最为庞大的实物家族。可以说,傩面具具有神性和人性兼有的特征,它既是鬼神的符号化,担负着沟通神界与人界的中介作用,同时又是人们生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它走上傩坛,为法师“点将”,在仪式化的“开光”之后,便具有了神性,成为神的世俗形象,为人世从事驱邪捉鬼、赐予吉福的功能;而走下傩坛,进入生活,它又给人们以别样的艺术审美享受,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

  第三,中国傩都有自己的一套外部仪式,即傩仪。在举行傩事活动时,傩已经与一般意义上随意性的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具有了“仪式”的性质。虽说傩仪会随着傩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形态而不断演变,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外部差异,但傩仪最核心的特征仍然是以“鬼神信仰”为中心,并大都采取了烦琐的或简单的“请神-驱鬼-送神”的程式。这种模式由于沿袭了数千年之久,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框架。

  第四,中国傩中都有一个神灵降临俗世以及人通鬼神的关键性场所--傩坛。傩是人类与神鬼间进行互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人界与灵界之间不仅需要方相氏之类的中介人物,而且还需要设立一个特殊的、能使双方便利交流的一个场所,这便是傩坛。设置傩坛的地点比较自由,一般视祭祀和演出情况而定:既可在堂屋、庙宇、院落、场院、祠堂等相对固定的空间,也可在街道、门前以及村落之间的道路上等流动空间。并且傩坛往往会随着傩事的需要,随着请神逐鬼的仪式不断转移,可以从室内转到室外,也可以从室外转到室内,因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点。

  第五,中国傩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儒、释、道文化。在傩的发展历程中,它吸收了儒、道、释的文化因子,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吸收了它们的神灵体系,壮大了傩坛威力。如傩神中的紫微大帝、太白金星、真武大帝、八仙、刘海、张天师、马(灵官)赵(朗)关(公)温(琼)四天将、六丁六甲等便都是道教神仙和护法神将;也有如来佛、弥勒佛、观音、金刚、阎罗、目连、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等佛教菩萨和护法神;还有韩擒、寇准、范仲淹、包拯、秦叔宝、尉迟恭、华佗、孙思邈等儒家人物和英雄神将。二是借用它们的礼仪制度,丰富自己的驱鬼逐疫仪式,如赣傩中的道教斋醮仪式和符箓咒语。三是表达有关儒、释、道的思想内容,扩展傩舞傩戏的娱乐功能。如道教中的一些神祇驱邪斩妖节目和道家五行观念,释家中普度众生的节目和因果报应思想,儒家中读书入仕的节目和“神道设教”思想等。这种融合使得中国傩具有多元文化特色。

  第六,中国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各种民俗文化相融合。傩从一开始便一头连接着鬼神世界,一头连接着现实世俗生活,同时不断吸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民俗事项,进而丰富自身。民间愿望是傩的内在驱动力,形形色色的人生愿望,导致了傩与民俗文化在多个层面的交融,从驱鬼避祸到丰收、延寿、求嗣、住宅、疾病等等,涵盖了社会、经济、节日、游艺等各种民俗,构成了一个非常庞杂的民俗景象。如傩的驱鬼避邪功能正好契合了信仰民众的镇宅习俗,于是在民间,在宅门上悬挂着傩面具来避邪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云南楚雄地区崇拜虎神,民间便选择虎年、虎月、虎日、虎时悬挂虎神面具,据说此举镇宅最灵。有些地方还悬挂鱼神面具,取“年年有余”的谐音。还有些地方待傩神进屋做过一番驱鬼逐疫的法事之后,乡人就直接用纸从傩面具上印拓下“脸谱”,贴在宅门、牲畜圈栏,祈求一家平安、六畜兴旺,这是典型的傩化了的贴门神习俗。此外,傩与节日民俗、游艺民俗、灯会民俗等结合,这在民间也相当普遍。如冬春之交的“鞭春牛”,辞旧迎新时的“岁终聚戏”等等。

  上面所列举的这些特点,都是中国傩所共同具有的,是中国傩的核心部分。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国傩在共同特点之外,还会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一些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来。正因这样,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傩文化现象。

  §§第三章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