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神祇林中 话说神祇

  傩园的西北角是神祇林,占地6000平方米,里面布置了37个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有的是圆雕,有的是线雕,有的是镂空透雕。“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一切神明。神祇信仰源于远古的自然崇拜。远古人类相信万物皆有灵,而自然崇拜即是万物皆有灵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在这种原始思维的作用下,对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物和自然力产生崇拜,于是产生了很多自然神,产生了神祇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祇的范围逐渐扩大,许多在历史上和宗教里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成为神祇的重要部分。

  中国古代神祇信仰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门神、石神、爱神,还有各路神仙、各种行业神;既有广为崇拜信仰的福、禄、寿、财、魁、关公、观音、弥勒佛等多类保护神,还有令人恐怖阴森的鬼神。神祇信仰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信仰,寄托着人们的祈盼,表达着人们的喜乐,展示着人们的生活信念。作为一种民俗,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整个神祇林寄托着人们祈望吉祥平安、福寿延年、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望。

  1.伏羲女娲

  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从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关于他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相传他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女娲补天”: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修补苍天,杀死恶兽猛禽。女娲造人: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传说女娲还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所以又被人们奉为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

  2.牛郎与织女

  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本为两星宿名,汉代以后被人格化并逐渐演变为牛郎和织女相爱的故事。成书于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这个故事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首,牛郎织女也演变为中国的爱神。农历七月七日被称为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情人节等。在这一天,民间相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祭拜牛郎织女能求得心灵手巧,姻缘美满。这个故事在戏剧中经常出现,京剧、话剧和各地的地方戏里多有“牛郎织女”一戏。连接牛郎织女的七彩石拱桥叫“爱情桥”,跨过这座桥,可使爱情甜蜜、姻缘美满。

  3.神荼和郁垒

  门神是我国民间信仰最长、流传最广的保护神之一。《礼记,曲礼》上便有“春祀户祭”的记载。当时的“五祀”之中就包括了门神。到了汉代,门神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和姓氏。今天还有许多地方保留了逢年过节贴门神像以驱恶避邪祈福致庆的风俗。我国最早的两个门神就是神荼和郁垒。它最初被制成桃木雕的神像悬于门上,后被画于桃板贴于门上。据南朝《荆楚岁时记》载:东海边上有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木。东北树枝间有鬼门,为万鬼出入之处,神荼和郁垒二神据门而守,只要遇到在人间为非作歹的恶鬼,便以苇索捆绑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虎。因为鬼怕神荼和郁垒,民间便在门扇上张贴二神的画像以驱邪。

  4.秦琼和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门神之一。据《隋唐演义》载,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有鬼魅大呼小叫,抛砖掷瓦,使得他夜夜不得安宁。他很害怕,就将此事告诉君臣。大将秦叔宝(即秦琼)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即尉迟恭)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便同意了。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他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画工把二人的画像画下来悬挂在门口,结果发现邪祟也不敢来了。于是,民间也纷纷效仿。

  5.神仙类雕塑群

  (1)灶神

  灶神起源很早,商朝时已开始在民间供奉。秦汉以后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与门神、井神、厕神、中溜神四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为他掌管人们饮食、赐与生活便利外,还因为他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向玉皇大帝报告。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是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目的是要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回天上时多说好话。因此,祭灶神表达了人们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愿。

  (2)妈祖

  妈祖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东南亚等地妈祖信仰非常广泛,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县湄洲岛,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逝世。妈祖自小聪颖多才,一生立志不嫁,以慈悲为怀,行善济世。她生长于大海之滨,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能预测天气变化,经常救助海上遇难船只,被称为“神女”、“龙女”。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祭祀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湄洲妈祖庙。后世皇帝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这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仰产生已有1000多年,至今仍长盛不衰。

  麻姑为道教神话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她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非常美丽,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4)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影响甚大。老子的神化始于东汉时期。东汉的张陵(后来的张天师)创设天师道,为了和佛教抗衡,便抬出老子为祖师,并尊为太上老君。后称“太上道德天尊”。其后道教典籍将老子极度神化,谓其生于无始之时,无因而起,是万物之先,元气之先,老子也因此成为道教最高神之一。

  (5)八仙

  通常所传八仙,指李铁拐(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人。这八人的形象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胖有瘦,有丑有俊,有文有武,有富贵有贫贱,还各有不同的装束,不同的法宝。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何仙姑有莲花,蓝采和有花篮,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铁拐李为八仙之首,因传说其身背的大葫芦中有灵丹妙药,故被奉为狗皮膏药的祖师爷;又因传说他曾行乞于市,所以被后世奉为丐帮的祖师。吕洞宾为八仙中影响最大的神仙。在民间传说中他集剑仙、酒仙、诗仙、色仙于一身,是个放浪形骸的神仙。何仙姑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神仙。

  (6)城隍

  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守护城池,保障治安。民间传说中的城隍不仅是一位城市保护神,还是一位惩除邪恶、保佑百姓之神,香火旺盛,在民间影响很大。过去城隍神要在春、秋、冬三季各出巡一次,人们往往藉此举行游玩和购货易货的庙会。北京、上海的城隍庙会,至今仍是一项有趣味的民俗活动。

  (7)土地

  关于土地神的来历,古籍中颇多记载。其实土地神源于远古时人们对土地的崇拜。最初的土地是社神,来源有两个:一是句龙,《礼记,祭法》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为社。”一是禹,传说他勤劳天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大地生长草木五谷,养育人类,故被视为无穷力量的神灵。后来土地神演化为管理某一地面的小神,也作为村庄的守护神在我国民间被广泛奉祀。土地神银须飘飘,拄着拐杖,慈善可亲。

  (8)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主管人间婚嫁之事。据沈复《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我国不少地方都有月老祠。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时期韦固在宋城巧遇月下老人,月下老人为他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他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后人相信男女的结合乃月老牵起红绳加以撮合的缘故,因此又称媒人为月老。

  (9)济公

  济公,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浙江台州人,法名道济。济公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写有很多诗作。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抱不平,息人之争,救人之命。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他也因此而成为人们心中的“活佛”。

  6.行业神

  (1)药王

  药王是古人对精于医术的名医的神化,后世奉之为主司医药之神。在我国民间信仰中,药王的信仰甚为普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信奉的药王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和唐代的孙思邈。扁鹊,《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精通医道,曾遇异人长桑君授以秘方奇术,能用肉眼视人五脏症结,遂以医名。他行医的特点是能随俗应变。《史记,扁鹊传》中记载了扁鹊神诊妙医的故事,如治愈了昏迷七天的晋国大夫赵筒子,救活了被人打死的萌国太子,指出将置齐桓公于死地的不治之症等。扁鹊遂闻名于天下,被誉为神医。因传说黄帝的太医名扁鹊,故以其名称之。秦太医嫉妒其高明医术,暗中派人将其刺杀了。扁鹊医术神奇,医德高尚,被人们封为药王,立庙祀之。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孙思邈自注《老》、《庄》,撰《千金方》30卷行于世,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孙思邈一生隐修的地方甚多。据说曾在五台山隐居过,为了纪念他,后人遂将五台山称为药王山。

  (2)巧匠之祖--鲁班

  鲁班,姓公输,名般,生活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明了很多木工工具,传说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鲁班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便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多种,除了木工工具外,还有机封、农业机具、锁钥、兵器、仿生机械、雕刻、土木建筑。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便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都集中到他的身上。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3)酒神--杜康

  在中国,公认的酒神有两个,仪狄和杜康。仪狄传说是夏禹的一位祭司,是最早见诸史书的酿酒专家,发明了独一无二的“曲药酿酒术”。但是这位酿酒专家到底是男是女一直有争议,先秦文献记录为女性,而后世的文献则把她完全男性化。杜康传说为少康,夏朝第五代君主,发现了发酵现象,从而发明了一整套酿酒术。但也有人认为杜康不是人名,而是上古的一种名酒,因曹操的《短歌行》中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为后世所知。

  (4)茶神--陆羽

  茶神为陆羽,唐朝人。他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个划时代标志。《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作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还发现了许多名茶。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南昌梅岭的“洪崖丹井”瀑布水就曾被陆羽品为“天下第八泉”。

  (5)蚕神

  蚕神在古代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皇老太等多种称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蚕桑之神。中国是最早发明种桑饲蚕的国家。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无论是古代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的人民都对蚕神有着很高的敬意。历朝历代皇宫内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每次养蚕之前,须杀一头牛祭祀蚕神嫘祖,祭祀仪式十分隆重。民间的蚕神崇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有关蚕桑生产、祭祀蚕神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

  (6)棉纺业神--黄道婆

  黄道婆是元代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婆,上海松江人。出身贫苦,少年时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传授“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名声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7.福、禄、寿、财、魁雕塑群

  福禄寿雕塑群中间的为赐福天官,也即福神。福神源于福星,是掌管福运之神。天官赐福,民间便将其称为“福神”。“天官赐福”形象是古时吏部天官模样。在民间年画中他一身朝官装束,红色袍服,龙绣玉带,足蹬朝靴,手执如意,慈眉善目。右边员外郎打扮的禄星,又叫司禄神,是掌管官运之神。最早禄神是指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中的斗魁六星,因此星被古星相说列为吉星,主大贵,所以道教尊此星神为主司禄位功名。这适应了古代士人追求功名的愿望,司禄神也因此而备受读书人的崇拜。左边的是寿星。寿星起初为掌管国运长短之神,后又被视作主宰人间寿夭之神。民间通行的寿星形象,均为白发老翁,拄一弯弯曲曲的长拐杖,高脑门,头特别长,秃顶须白,一手托着仙桃,喜笑颜开。

  财神为中国各阶层最普遍的信仰对象之一。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则形象众多,其中以赵公明最负盛名。后人亦多以赵公明为财神祀奉。文武财神手托元宝,与之连为一体的是剪纸镂空雕刻的“招财进宝”字样。

  魁星原为奎宿,即仙女座和双鱼座,居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首。明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所取头名称经魁,亦称五经魁首,后人附会为奎星,遂改称魁星。它是民间神话传说中主管文运之神。由于魁星主文运,所以备受读书人崇拜,旧时魁星楼、魁星阁遍布全国各地。“魁”可拆为“鬼”抢“斗”,像“鬼之脚有转如踢北斗”,再进一步被形象化为一赤发蓝面之鬼,立于鳌头之上,一脚向后翘起如大弯钩,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在民间是一副赤发蓝面的凶煞恶神相。它一手执笔,一手捧斗,手舞足蹈。朱笔点斗是表示用笔点定,定能高中金榜,民间又称“魁星点斗”。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的图像,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宫殿台阶下迎榜,而头一名进士就是状元,按规定要站在鳌那里,故称“独占鳌头”。

  8.观音、弥勒佛

  观音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弥勒佛也即弥勒菩萨,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他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弥勒佛形象是袒胸露腹,箕踞而坐,一副喜眉乐目的开心样。

  9.钟馗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的捉鬼、斩鬼大神。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抱病不愈,一日梦见钟馗捉鬼,梦醒病愈,于是令画钟馗捉鬼图,批告天下,从此民间盛行钟馗驱鬼辟邪。钟馗为中国最有影响的门神之一,是专门斩鬼吃鬼之神。钟馗作为门神是单幅,人们大多把它挂在单扉的后门,所以钟馗又称为“后门将军”。

  南昌中国傩园是美丽而神奇的。它坐卧山水之间,聚纳天地之灵,是赏景怡情、览胜思古、临水踏歌、登高作赋的绝胜佳地。春日绿满川原,夏日山花遍野,秋日寒水凝烟,冬日雪舞长空,每一季都芳华摇曳,韵味无穷。那威严神秘的巨大傩鼎,远观仿若天外神物;那来自世界各地的傩面具记录了每个民族曾经的沧桑;那千奇百怪的神祇园里蕴藏着许多古老的故事。今天,当我们徜徉于这座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心中不禁遐想联翩,疑问重重。在那蛮荒的远古为什么会产生傩?不同地域的傩有什么不同?傩在数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演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