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太极广场 千傩馆藏

  走完面具大道,沿着石砌台阶而上就可以到达“傩鼎”主雕博物馆了。台阶共有108级。“108”在中国文化中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它有“吉祥”、“极高”、“驱除人生一切烦恼”等寓意。古代认为“9”具有吉祥、极高的寓意,“9”的12倍(一年12个月)是“108”,所以“108”就把这个寓意推向了极致。《封神榜》中封了108位神,《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108个,曹雪芹《红楼梦》全书共108回。中国很多古代建筑也与108有不解之缘。北京天坛的最下层栏板有108块,祈年殿每层有石栏108根,拉萨大昭寺殿廊的初檐及重檐间排列的雄狮伏兽为108个,西藏的佛塔塔身的佛龛为108个,青海塔尔寺的大经堂内的巨柱为108根,宁夏的白塔群总计也是108座。108与佛教的关系最为神秘。敲钟要敲108下,念经文要念108遍,捻佛珠要捻108遍,甚至连菩萨也是108尊。

  这108级台阶的两边是草坪,上面设有图案,上方是河图,下方是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像天法地的神秘图案,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溯源到它。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的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这件事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傩鼎”主雕博物馆前是“太极八卦广场”。广场下方是北斗七星图形,上方是先天八卦太极图形。相传先天八卦为伏羲氏通过瞻天察地观人而创,后天八卦则为周文王所画。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其实最初是上古先民用以代替结绳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的符号。古人常用太极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广场地势很高,站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傩园的地理位置之佳,自然人文之美。极目四望,天高地阔,云卷云舒,气象万千;绵绵群山苍翠欲滴,滔滔赣江波光粼粼,生米大桥如长虹卧波,“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似雄鹰展翅。园内,绿草如茵,佳木葱茏,山花烂漫,蝶舞莺飞,真是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将会举办一系列的特色文化活动,如国际傩文化节、面具篝火晚会等。

  博物馆上赫然耸立的“傩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外观为鼎的建筑物。仰头而视,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这不仅因为它的外形巨大,还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还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国于1995年10月21日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这座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大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

  傩鼎含台基高39米,建筑面积5105平方米,是由仿青铜的混凝土浇筑而成。上面刻有饕餮纹。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饕餮是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关于饕餮纹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杨辛先生认为它与特殊的青铜铸造手法有关。饕餮是双龙或双凤对称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动物面部图像,这种手法在青铜器物中常用,傩鼎的“饕餮”正有这样的双关意思。当我们的视觉聚焦于中心时,它是面对面的双龙;当我们的视觉向两边发散时,它是背对背的双凤。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徽记、标志和象征。“龙凤呈祥”图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等自然天象进行组合创造而成的一种神物,凤则是古人对多种鸟禽和某些游走动物进行组合创造而成的。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种神性的互补和交融便是“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了。

  傩鼎里面是两个展馆:“华夏傩风”,主要展示全国各地域傩文化;“赣鄱傩俗”,集中展示反映江西地方特色的傩文化。傩鼎后面的靠山是一道雕塑墙,上面雕刻着经典的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中国面具馆

  傩鼎的左侧是中国面具馆,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展示我国各地的特色面具。

  世界面具馆

  傩鼎的右侧是世界面具馆,建筑面积也为500平方米,主要展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特色面具。

  巨型锻铜傩面具

  傩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巨型锻铜傩面具,高约17米。面具的西面和南面有两个湖池,一为“如意湖”,一为“吉祥池”。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