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二十巨傩 大道迎宾

  进入园门,就是一个长100米、宽40米的面具大道。大道两边共矗立着20尊巨大傩面具,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复活节岛上的巨人像。不过,我们这些巨人像比他们要大,要高,要重,而且所用材料也不同。他们用的是暗红色火成岩,我们用的是整块的灰白色花岗岩,每个石像都重达100余吨。他们的石像是半身像,我们的石像仅仅是面部像。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的石像大同小异,我们的石像各不相同。有的眉开眼笑,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凶恶狰狞,表情非常丰富。这些石像取材于全国各地,是按“喜怒哀乐”的顺序排列的--喜迎游客,乐送嘉宾。

  进大门左手自下往上排列:

  1.先锋小姐(傩戏面具 取材于贵州省道真县)

  先锋小姐是戏剧《霸王抢先锋》中的主角,原名崔良玉,其兄名叫崔洪。幼时两人失散,后来崔洪当了二龙山的山大王,良玉则入桃园学道。崔良玉曾被封为桃园先锋,所以称之为先锋小姐。良玉受命前往二龙山收伏大王,途中遇见土地神,获赠斩妖剑和捆妖绳。良玉同崔洪经过一番苦战,最终抓获崔洪。良玉亲自审问,方知两人原是亲兄妹。于是二人将山寨烧毁,回到桃园。这个面具的特征为头戴凤冠,脸庞丰满,眉弯目秀,两耳垂肩,面带笑容,美丽慈祥,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之美。

  2.土地(傩戏面具 取材于江西省万载县)

  土地,原是社稷之神,又称福德正神,经历代演变后也叫作土地公公、社公,为掌管一方土地的小神。《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经常找土地公公帮忙。关于它的来源,晋人干宝在《搜神记》中有两则记述:一说土地神是广陵人氏蒋子文,另一说土地神乃会稽人氏贺禹。民间流传着很多土地的故事。

  3.二郎神(傩戏面具 取材于四川省剑阁县)

  二郎神的身世民间传说不一,大致有四种传说,即:蜀郡郡守李冰之子二郎,隋代嘉州刺史赵昱,晋代襄阳太守邓遐,以及《西游记》中的杨戬。李冰之子是人们熟悉的治水英雄,俗称“灌口二郎神”。二郎神的共同点是额前另生一目。

  4.钟馗(傩戏面具 取材于江西省萍乡市)

  钟馗在宋代沈括的《补笔谈》中有记载:“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卷首有唐人题记……”文中说唐明皇曾讲武于骊山,回宫中后得病不愈。忽一日梦二鬼,一大一小。大鬼捉小鬼而食之。大鬼对明皇说,他叫钟馗,是武举不捷之士,誓为陛下除天下妖孽。明皇醒后病即痊愈,于是召画工吴道子画梦中捉鬼之图,并批告天下。据此可知,钟馗捉鬼辟邪之俗始于唐。

  5.招魂使者(傩戏面具 取材于安徽省贵池市)

  招魂使者是安徽省贵池地区请神敬祖祭祀活动中的一个傩神。贵池傩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化信息。元宵节期间,贵池乡间举行隆重的傩仪祭祀活动。其中傩戏演唱的是高腔,古朴而难懂,貌似鬼哭神嚎,有人称傩戏为“嚎啕神戏”。古人深信,歌哭能达于神灵或亡灵之前。招魂使者身穿黑面红袍,阔嘴圆睛,眉如烈焰,肌肉饱满,在傩祭中常出现。

  6.开路神(傩戏面具 取材于福建省邵武市)

  开路神,又称险道神,或名方相氏、阡陌将军。传说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周游天下,帝后嫘祖随行,后来嫘祖不幸病卒于途中。黄帝即命同行的将军方相护灵,令鬼神不敢侵扰。后人送葬时,亦仿效之,用纸扎一个开路神,红胡子,蓝面孔,头戴金冠,身穿红战袍,脚蹬皂皮靴,左手持玉印,右手拿方天画戟,出殡时举着他走在队列的最前面,以排除凶鬼恶神的侵扰,下葬时绕坟墓一周,令周围的鬼怪不敢上前,以确保亡灵的安全。

  7.小神(傩戏面具 取材于山西省寿阳县)

  小神是民间社戏中所戴的假面具。表演时,小神上身穿黑色白边对襟衫,下穿黑色长裤,外裹紫红绒布战袍,脚蹬软底皂靴,背上紧缚一副饰有各色绫条的木架,左手执白色毛巾,以表演远古时期黄帝战蚩尤的故事。该戏的目的是教育人们要热爱土地和国家。

  8.面具神(萨满舞面具 取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面具神是内蒙古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萨满面具。该民族以面具、神冠、神衣、神裙、神鼓、神杖及各种偶像为通灵工具。中国少数民族面具,以其多元性和生动的原生态,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神韵,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面具文化宝库。

  9.鱼精(傩戏面具 取材于湖北省恩施市)

  鱼精是民间传说中的黑鲤鱼化身。湖北恩施傩戏中常常见到。湖北恩施傩戏,是从苗族祭祖还愿的活动中衍生的一个地方戏种,又称地戏、傩堂戏、傩愿戏、还傩愿。傩面具在恩施当地又叫“脸子壳壳”。俗话说“无面不成傩”,巫师戴上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的象征,将人的愿望上传给神,并代神将其旨意下达给人。恩施傩面具,分神、圣、鬼、怪四类,鱼精面具属于精怪类面具。

  10.万岁娘娘(傩舞面具 取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

  万岁娘娘源自巫舞,是生育神的一种。在毛南族的舞蹈中,有《万岁娘娘送金花》、《花林仙宫送银花》等节目,表演“娘娘送子(女)”的内容。“花”即子女,“金花”为子,“银花”为女。许多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对生育神的崇拜,对娘娘送花的崇拜。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生育大花园中,那无数的花都由花婆(花王圣母万岁娘娘)来主宰。

  进大门右手自上往下排列:

  1.杨任(傩戏面具 取材于江西省南丰县)

  杨任是纣王身边的上大夫,在《封神演义》中有详细描述。杨任忠心赤胆,怜惜社稷苍生,却被纣王剜去了双眼。后来清虚道德真君以仙丹疗之,使其手心中长出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的神眼。民间把他奉为傩神。

  2.大头舞面具(傀儡戏面具 取材于浙江省东阳市)

  大头舞面具是浙江一带唱戏和跳傩时所用的假头(套头)。傩神面具有一种是套在头上的,如大头娃娃,称作“假头”或“套头”。大的假面具可以由头部一直套到腿部,被称之为“假形”或“形儿”。假头和假形都是假面的衍变。大头舞曾盛行于杭州、金华、嘉兴等地区。表演者的面具,是用泥坯通过各种工序制作而成的。表演此舞,意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3.吞口(傩舞面具 取材于云南省曲靖市)

  吞口是常见的一种最古老的口衔利器的傩神。许多民族有“吞口”傩神。在云南省曲靖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吞口”为该族的图腾。“吞口”,水族语意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表吞灭之意。吞口,有镇墓吞口和镇宅吞口两种。汉代以后,镇墓吞口已较为少见,而镇宅吞口则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别称也有多种,如“哨山”、“兽牌”、“辟邪”、“吞”、“天口”、“喷口”及“老虎牌”等,不一而足。民间认为吞口有避邪镇宅灭灾之功能。

  4.开山大将(傩舞面具 取材于湖南省泸溪县)

  开山大将,有的地方叫开路将军、开山莽将,是典型的凶神形象。此面具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有关。其面具特征为立眉、圆眼、嘴微下翘呈倒半月形,獠牙挺立,面目可怖。其色彩也很特别,以靛蓝色为主,杂以红、黄、灰、白、黑赭色,生动地刻画出傩堂戏中武将人物的威武、怪异、勇猛,给人以狰狞凶悍、咄咄逼人的印象。

  5.舞蹈面具(假面舞面具 取材于吉林省延边市安图民间)

  舞蹈假面舞面具出自吉林省延边安图民间。朝鲜族在祭祀之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常戴此面具。它同时也是一种在群众中极受欢迎的道具样式。据说在古时候,百姓常头戴此面具跳舞,既诙谐又幽默,以此来讽谏统治者。

  6.尔本(“跳神”舞面具 取材于青海省塔尔寺)

  尔本是青海省西宁塔尔寺跳神中的一种神灵面具。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这里每年于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四次观经大会。每次观经会上,都进行所谓驱魔逐鬼、祓除不祥的跳神活动。跳神,是一种独特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

  7.道公(傩戏面具 取材于海南省东方市)

  道公是黎族面具。海南岛西部有东方黎族自治县。在黎族百姓中流传着祖先崇拜、鸡卜、杀牲祭神治病等等古老的巫术活动。施行巫术的人,男性称“道公”,女性称“道母”。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请假面道公来到家中进行杀牛、杀猪、杀鸡祭神治病的活动。

  8.威怖金刚(舞蹈面具 取材于西藏自治区色拉寺)

  威怖金刚是藏剧中使用的面具。威怖金刚,也称大威德怖畏金刚,密乘本尊名,梵音称闫曼达嘎,亦称大威德明王。密宗宣扬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形象威严,能够降伏阎魔。面具,西藏人称“巴”。在西藏,不管是宗教祭祀,还是民间戏剧、歌舞活动都少不了面具的帮衬作用。

  9.鸡公精(傩舞面具 取材于甘肃省庆阳市)

  鸡公精是甘肃省永靖的傩舞戏角色之一。永靖傩舞戏,俗称跳会。古时,永靖黄河以南地区无夏粮。每当河之北地区麦熟时,河之南的吐蕃人便乘天黑之机渡河来抢收麦子。有一次,当地人想出一个办法,即戴上牛头马面等种种面具,吐蕃人见之以为是神兵天将相助,慌忙逃回南岸,再也不敢来抢收麦子了。从此,每当丰收年景,这里便有了戴面具跳会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10.寿星(傩戏面具 取材于河北省武安市)

  寿星,又名南极仙翁,民间奉作长寿之神。古有二义:一指二十八宿中东方角、亢二宿(见《尔雅》),一指南极老人星(见《史记》)。秦汉时即立祠祭奉寿星。此星初为掌管国运之寿命长短,有见之则“国命长”、“天下安宁”之说。东汉以后,历代皇朝将寿星视为主人间寿夭之神,列为国家祭典。近代奉祀的寿星形象,皆为高脑门、白须发的老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