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九江南,旷野围空山。道旁何所有,高松立岏,藏标隐云雾[1],秀气凌冈峦。横骞却与走[2],怪状千万端。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3]寒。流金[4]五六月,方苦行路难。骑者欲颠沛,负者面如丹。气息几断绝,至此方少宽。消渴饮甘露,涸辙投长澜。乃知古人意,为惠无穷年。亦有被剪伐,行列颇不完。岂非风雷变,或者盗贼繁。土人[5]对我叹,云有县长官。为政猛于虎,下令如走丸。取此为宫室,将以资宴欢。良工操斧斤,睥睨长林间。择其最高大,余者弃不观。千夫拥一柱,九牛力回旋。至今空根悲,泣泪尚未干。彼令诚何心,缓急迷后先。毫末至合抱,忍以顷刻残。万众所庇赖,易为一身安。居上恬莫问,在下畏不言。世事类若斯,呜呼一摧肝。
“注释”
[1]岏(cuanwan):高峻的山峰。藏标隐云雾:松树的身姿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2]骞:指仰而展翅的样子。却:顿折之意。
[3]朱夏:指夏天。《尔雅释天》云“夏为朱明”,故称。
[4]流金:语出《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意为天气酷热,金石为之销熔。
[5]土人:即当地人。
“简评”
这是一首讽喻诗,叙述的是诗人在九江南岸耳闻目睹古松遭戮的事件。诗可分成两大部分。诗首至“或者盗贼繁”为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诗人路过九江南岸,举目四周尽是光秃秃的空山和旷野,唯道旁有一片形似峻峭山峰的松树林。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引人注目地将本诗叙述的对象援引进来,并以旷野、空山作衬托,又用岏赋予松林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形态。“藏标隐云雾”,突出松树之高大;“秀气凌冈峦”,是称羡其质灵气逸,回应“高松立”的内在意蕴。这两句都是诗人远观的感觉,仅仅十个字便将松林描绘得气象非凡、景色宜人。后二句是近看。松树的枝杆纵横飞举,顿折流走如虬似龙,千姿万态,令人目不暇接。接下来十句均是写酷夏时林内林外的不同感觉,由远至近,由外到里,由观到感,线索清晰不乱。诗人来到江南正是盛夏,道上尚是流金般的火辣,走入林内却顿觉清风拂面、遍体生爽。诗人环顾左右,赶路之人刚才还是挥汗如雨、满面通红、气息欲断,饱受颠沛、骄阳之苦,来到此间则如畅饮甘露,涸辙流波。诗人在目睹以上一切之后,顺势推掘出古人种树、造福千年的悟叹,显得言简意赅。
以下诗人忽换笔锋,描写他所看到的另外一幕:“亦有被剪伐,行列颇不完。”诗人不禁生疑:这一景象,是风摧雷击之故,还是强盗所为?借助这一疑问,诗篇过渡到第二部分。
一个“叹”字,预示着诗篇将出现令人痛心的一幕,虽然诗人没有亲眼目睹事情的经过,但他借助当地人的诉说,效果更撼动人心。当地人起始用“为政猛于虎,下令如走丸”来形容县官苛政暴虐,又用“操斧斤”、“睥睨”刻画其令人急砍伐的恶劣举止和残暴无知,并用“至今空根悲,泣泪尚未干”渲染树林砍伐后悲惨凄凉的景象。
在听罢诉说之后,诗人不禁激愤满怀,感慨万端,他大声疾呼,猛烈抨击那位县官为阿谀上官而盗贼不如的行径:“居上恬莫问,在下畏不言。世事类若斯,呜呼一摧肝。”将矛头直指时事朝政,无所畏避,切中时弊,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发前人之所未发,具有可贵的思想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