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巉巉[2]清溪滨,倒影万丈之奫沦[3]。往岁尝有去思[4]吏,热地尤多高蹈[5]人。少年仕宦颇落魄,时登绝顶攀苍冥。幽花美草颇娱目,断碑刓碣[6]还伤神。晓猿夜鹤轻相别,从此奔走十八春。旧游不复齿颊挂,方知到骨俱埃尘。麟台[7]昨日见图画,醒若楚客还羁魂。方缣一幅论万里,秋江绿水何粼粼。人心与物本无别,正为利欲相埋湮。神功妙手如唤觉,满座风月来相亲。骑驴径去自可到,犹愈飘摇西游秦。剩沽宜城醉其下,日夕倒载望冠巾。
“注释”
[1]阁下: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岘(xian)山:又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
[2]巉巉:山势高峻貌。
[3]奫(yun)沦:水深广貌。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其外大泊泙奫沦,终古回薄旋天垠。”集注引张敦颐曰:“奫沦,水深广貌。”
[4]去思:谓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语出《汉书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5]高蹈:过隐居的生活。
[6]刓(wan)碣:损坏了的石碣。
[7]麟台:唐代官署名,武后改秘书省为“麟台”,此处指秘书省,乃作者居官之地。元祐初,作者官居秘书省正字、校书。
“简评”
本诗写诗人于麟台阁下观岘山图,回思自己游山之履历。三年前之幽花美草、晓猿夜鹤,如今已全然不可复见。见此画图,令人一醒。大凡自然之美景,最易引起尘世之中劳心者的反思和神往,诗人意识到世人之奔忙、浮沉,都不过是为利欲所驱使。倘得骑驴入仙境,倒载冠巾,实为欲避世者之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