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日月译解
一颗心过分纷乱,就像云中的闪电一样飘忽不定,风中的残灯一样忽明忽暗;一颗心过分寂静,就像已经熄火的灰烬,失去生机的枯木,这都不合乎中道。真正得道者的心体,就好比在静止的云中有鸢鸟在飞翔,在不动的水中有鱼龙在潜跃。
日月评谭
王者开疆拓土,是向外征服,刀光剑影,征服的是千军万马;佛家证道开悟,是向内征服,降魔杀贼,征服的是自己的一颗妄念纷飞的心。
对修佛的人来说,虽然有像六祖慧能那样听到别人念一句“于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有悟的大德高人,但大多数还是采取静坐参禅的方式来修证。禅者心太乱,万念纷飞,静不下来,就好像云中闪电风中灯影一样,飘忽不定,闪烁不停,这样就根本无法深入禅定。能将一颗妄心停下来,静下来,定下来,这是禅者最基本的也是必需的功夫。但反过来,如果一味守着一个枯寂空静的境界,不能在空寂中呈现活泼的机用,那也永远达不到开悟的境地。所以,对禅者来说,要深谙这个动静的辩证法,做得到由动入静,又要时刻保持静中有动的活泼。也就是,在定云止水时,要有鸢飞鱼跃的气象。因为,禅是静,更是活泼;禅是空,更是妙有。王维禅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静到了极处,是为了这个佛性的灵光闪耀;空到了极处,是为了这个真如的万千妙有。
慧能大师反对枯坐参禅。北宗神秀大师参禅则是“住心观静、长坐不卧”。慧能对此不以为然,说: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与理何益。他认为,只要一颗心无执无染,行住坐卧,无非是禅。所以慧能这一派的禅师们看重日常生活中机缘契合,从而悟入真如实相。香严大师在菜园子锄地,锄到一块瓦片,他拾起瓦片随手一丢,没想到丢到竹子上,铿然一声响,正在专心劳作心无旁骛的香严当下便豁然开悟:“外离相为禅,心不乱为定”,因为他在干活的时候,心志精一,虽然手脚身体都在动,但内心却是处在定的状态的。
终极的真理,是觉者的境界,不是我等凡夫的心智语言所能揣度形容的。以我粗浅的理解,窃以为,整个宇宙天地,易是不易,不易是易,动是不动,不动是动。拿老子的“道”来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是指永恒的不动,而化生天地万有,生而复灭,灭而复生,是它永恒的动。佛家的“真如实相”,是不生不灭的,是永恒的不动,但这个真如实相的圆觉海中,沤生沤灭,潮起潮落,六道升沉,轮回不止,千劫万劫,成住坏空,是永恒的动。
山不动,水在动;树不动,风在动。山的巍峨,有了水的灵性才具活力;树的挺拔,因着风的吹拂方显精神。所以,动中静,静中动,动静相生,动静相谐,才是最好的状态,最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不能行尸走肉,必须有所作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动,才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只有动,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只有动,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但在动的时候,却不能冲动、盲动、躁动、无效而动、损人而动、贪婪而动、残暴而动。一切过分的、草率的、不合理不合法的动,都需要用“静”来节制。三思而动,谋定而动。动静相兼,动静得宜。
古往今来,人大都生活在名利的蛛网中,心不得宁,身不得歇,举世皆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要知道,百年好光阴,匆匆度过,虽寿亦是夭;一场闲富贵,狠狠挣来,虽得亦是失呀。生而为人,我们要忙,要动,毕竟,不忙不动,人生如何实现,家庭如何致富,社会如何进步,国家如何富强。但要注意,在忙的时候要有些闲的趣味,在动的时候要有些静的宁馨。比如,我们在职场打拼,要升职,要挣钱,但也千万别忘了路边的春花秋草,别忘了空中的风起云来,别忘了家中的父母妻儿,别忘了心中的无价珍宝。“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