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日月译解
人在无事的时候,心容易陷入昏沉迷糊,这时应该在沉静中保持警醒;人在有事的时候,心容易躁动不安,这时应该在警醒中保持沉静。
日月评谭
禅者在参禅入定的时候,功夫未到时,容易出现两种“禅病”:一为昏沉,一为掉举。昏沉就是在打坐时,迷迷糊糊,恍恍惚惚,似醒似睡,这样便无法做到“制心一处”;掉举就是打坐时身心动摇,妄念生起,思绪纷飞,这样就更做不到“制心一处”。因此,大德开示,不昏沉,不掉举,就是要将念头保持住,如果有昏沉,马上将念头提起,如果有掉举,马上将念头放回到原处。如此时间一久,就能时时将念头保持住,定力也就会越来越强。惺惺,就是提起,就是让自己保持警醒;寂寂,就是回收念头,让自己沉静下来。
永嘉玄觉禅师说:“寂寂破乱想,惺惺治无记。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寂寂虽能治乱想,而复还生无记。惺惺虽能治无记,而复还生乱想。故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由此可见,坐禅时保持沉静,这是好的,但沉静久了就容易昏沉迷糊,所以要用惺惺,也就是一念警醒来对治;坐禅时保持一念警醒,这是好的,但警醒一久,又容易导致胡思乱想,所以,要用寂寂,也就是用沉静来对治胡思乱想。
以上是从禅修的角度看寂寂惺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人在清闲无事时,心身放松,万事不管,又是看电视,又是睡觉,时间一久,人往往容易陷于懒散无聊、委顿不堪的境地而不愿振作,所以休假之后,人们容易患上班恐惧症。因为上班又要忙乎,又要动脑筋,这就是寂寂而致昏冥了。所以,人在休闲时,要提起一个灵明的觉知来警醒自己,不能闲散到昏昧委顿的状态。而人在忙忙碌碌时,又容易忙得心绪不宁,烦躁不安,举止失措。动静乖宜,往往忙而无功,动而出错,这就是惺惺而至奔逸了。所以,人在忙的时候,心里要提起一个冷静的觉知来沉淀自己,不要陷于纷乱无绪的境地。
所以,任何动静都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动,也不能绝对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才是中道。另一条菜根说: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里立个根基。人生在世,要懂得忙里偷闲,闹中取静,但忙里偷闲时,不能闲而无主;闹中取静时,不能静而无根。这个把柄,根基,就是一个惺惺寂寂的自觉,好比牵着风筝的丝线,不让它下掉,也不让它逃逸。闹时要有个“收闹”的意思,防止闹而无度;静中要有个“开静”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