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日月译解
不指责别人的小过,不揭露别人的阴私,不记恨别人的旧恶。做到这几点,能够提高品德修养,也可由此远离祸害。
日月评谭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西方人直率,东方人含蓄。本来无所谓好坏。但西方的直率方式,在东方是行不通的,就像含蓄在西方会令人大惑不解一样。
文化的形成与历史有关。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文明有多久,苦难就有多久,中国人所遭受的苦难,似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而中国人的苦难,主要不是来自于天灾,而是来自于人祸,人之为祸,烈烈千年,在这个人祸烈烈的国度里,人要花绝大多的心思在琢磨人、对付人上面,所以这个国度盛行以“人”为本的学问,而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学问不看重,不但不看重,而且还视之为“奇技淫巧”。老子教人怎样忽悠人,孙子教人怎样杀人,孔子教人怎样管人。林林总总的为人处世学问,是教人怎样趋利避害,怎样趋生避死,有很强的功利性。中国文化中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隐晦、模糊、曲折,这种功利性文化特色一旦成为主流,就会被融入道德体系和规范体系,而直率、直接等特质就会成为异端,不见容于主流社会,由此也往往招来命途坎坷乃至杀身之祸。
不责人小过。从好的方面来说,表示一个人有容人的雅量,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但从不好的方面来说,你纵容他的小过,小过不断累积就成了大过,养成其奸,罪莫大焉,就像郑伯对待共叔段一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是不负责任;但从功利上来说,不责人小过,就不会得罪人,彼此相安无事皆大欢喜。特别是小人不能得罪,中国的文化总是如此千叮咛万嘱咐。
不发人阴私。从好的方面来说,是成全人家的面子,维护人家的名誉和利益,这从个人来说,是行好事,是施恩给了人家;但从道义上来说,既然是“阴私”而不是“隐私”,那就是说这人所犯的可能不只是穿墙越户私通苟且之类的有违伦理道德的事,有可能是杀人越货之类违法乱纪的事,知道了不举报,那就是有违公理,有悖法制,对不起受损害的人和事;从这一点来讲,这也是不负责的。但从功利性来讲,这样做不会招惹祸殃。你检举了人家,人家说不定报复你。中国民间的因果报应观念,也会让人给自己下台阶:他们做了缺德事,终归要遭天谴,我还是少管为妙。
不念人旧恶。实际上是讲宽恕之道,讲以德报怨。儒家和佛家都提倡这个观点,好像基督教也有这个意思,耶稣说别人打了你左脸,你把右脸也让别人打一下。从好的方面来看,不念人家的旧恶,既是一种藏污纳垢的雅量,也是一种息事宁人的方略,毕竟冤冤相报何时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做了恶还不清算,这不就是纵容其恶吗?那他以后干起坏事来就无所顾忌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从这个方面来讲,也是有点不负责的。但从功利性来讲,不念人旧恶,也许能感化他,让他良心发现,感激涕零,就算不能感化他,我不招惹他,他会招惹我吗?
封建社会是静态封闭的社会,以平安无事为最高追求。在这个静态封闭的社会里,统治者最喜欢的是恭顺柔忍之民,好也忍得,歹也忍得,最不喜欢的是好丑心、善恶心太重的百姓,因为这种人多半会造反。人间善恶事,自己最好不要打理,要由天来管。这个天,一就是善恶报应来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二就是朝廷官府的青天老爷来为你伸张正义。乾隆帝应该说还是比较爱民的,但也要他自己主动来体察民情,主持公道,如果哪里有百姓去告官府,哪怕是有理,也要先治你的罪,甚至砍你的头,然后再去杀为官不仁者的头。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鲁迅先生所深恶痛绝的中国人冷漠、自私、明哲保身的毛病,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