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发展情况

  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已有20余年的历史。质量保障方法主要以评估为主。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第一个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文件《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一些省市开始高等教育评估试点工作。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开端。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这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部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1994年初,国家教委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该评估经历了三种形式,即: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始于1994年,主要评估对象是1976年后新建立的学校,评估目的是为了检查这类学校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指定。优秀评估始于1996年,主要针对100所左右的本科教育历史较长、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大学,评估目的是为了促进这类学校深化改革、办出大学特色。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根据学校申请确定。随机性水平评估始于1999年,主要针对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普通院校,被评学校由教育部随机抽取。2002年,教育部将三种评估方案合并为一种,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截至2004年底,使用该方案评估了116所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以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赵钜明,超越评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设想\[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9(1):50.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将这些成就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6-173.:

  (1)确立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政策基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评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地位,明确了高校的质量责任及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的义务,明确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思路,初步建立了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框架。

  (2)建立了国家主导的高等教育外部评估体制,初步形成了学术界和社会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机制,改进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建立了以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三年一轮的学科评估和一年一度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为主要方式的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体制框架,发展了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配合共同进行专业评估的制度,确立了高校必须接受国家评估和社会监督的义务,强化了高校的质量责任,高等教育评估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常规化发展阶段。

  (4)发展了以独立的国家专业评估机构为主、民间专业服务性评估机构为辅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体系,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已经从与教育行政部门一体化,发展到建立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活动的组织实施逐步从依赖咨询性、任务性、临时性评估组织,发展到由常设专业评估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或授权独立实施评估。

  (5)强化了各级政府和高校的质量意识,调动了政府和高校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积极性,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办学过程和办学绩效。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手段被引进高校,优化了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了高校管理的规范化和校内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6)促进了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和评估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培养、锻炼了一支高等教育评估专家队伍,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知识和人力资源准备。

  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负责人的总结,“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在经历了合格评估(1994)、优秀评估(1996)、随机水平评估(1999)和统一的教学水平评估(2003)等几个阶段,前前后后共有850所(次)普通高校参加了本科教学评估,评估在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管理和规模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通过评估,我国高校普遍树立了科学定位意识、质量意识和特色意识”刘振天,高校评估中的三个认识问题\[J\]。新华文摘,2007(23):127-128.。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的以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既需要本国实践者的长期探索与总结,还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质量保障理念与科学的质量保障方法,需要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指导。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构建与完善还是需要进一步总结与探索,寻求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质量保障模式与方法。

  从质量保障模式的特征来说,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是属于控制性模式。所谓控制性模式,是指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国家权力起主导作用,由国家意志的执行机构--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控制,监督高等教育机构的执行,对其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并向社会作出质量承诺和担保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控制性模式具有强制性、统一性和直接性的特征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87.:

  (1)强制性。

  受国家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国家权力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相当强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的质量政策与质量标准,并运用法律、行政、评估等手段迫使高等教育机构严格执行。在质量保障方法上,学校内部自我评估一般仅仅充当外部评估的一个环节,其作用非常有限。外部评估在整个质量保障中扮演主要角色。外部评估的结论作为政府部门教育规划和投资决策的依据,评估报告予以公布,对高校具有强制性的影响。

  (2)统一性。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事宜由政府行政部门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在质量标准、质量保障的程序与方法等方面具有统一性。

  (3)直接性。

  政府行政部门不是通过专门的评估中介机构进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事宜,而是直接由政府负责,自上而下地对高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学、科研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估,旨在通过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微观管理达到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控制性模式不利于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不利于高等教育界内部实施自发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措施,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

  国内有关专家也认为目前中国实行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在理论研究、相关政策法律制定,在评估体制和评估方法等方面都还需要有很大的改进。具体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8-169.:

  (1)在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方面。

  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滞后于评估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性质和功能认识过于简单;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还没有能够为高等教育评估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缺乏自觉的高等教育理论追求和专业知识。

  (2)在评估制度和政策法律方面。

  评估制度的政策法律基础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系统、权威的高等教育评估的立法。现存的各种评估机构开展评估活动的政策依据不同,缺乏统一的评估行为规范,相互之间也缺乏协调。

  (3)在评估体制和评估方法方面。

  评估体制和评估方法有待改进。一是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国家行政权威,整个评估系统的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二是强调单个高校的质量责任,忽视高等教育行业的集体质量责任。三是现行评估系统尚未将分散的评估活动整合为一个内容完整、有机协调的体系,使评估活动难以系统地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作用。四是评估体系的功能单一,过于强调评估的鉴定、分等等总结性功能,评估方法唯技术的倾向强烈,倚重量化方法,作为组织管理控制手段的功能过强。此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评价方法也相对落后,而教师的评价制度功利性过强,功能单一,技术也比较粗糙,评价策略不符合学术发展规律,而且缺乏对评估本身及其效益的评价机制,等等。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相同,也由早期所谓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代的“大众教育”。在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界面临着质量保障的严峻挑战。没有相应的质量的保障和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得不到实现,因此也无法达到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根本目的,并将最终影响中国通过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而实现强国之梦这一远大目标。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国内许多专家都曾提出过一些建议与设想,比如杨德广就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应该实施以下改革措施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2-174.:

  (1)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的政策法律基础,引导、规范各种高等教育评估行为。

  (2)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体系,整合各类评估活动,建立国家主导、社会与学术界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评估系统。

  (3)改进国家评估制度,探索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4)加强校内评估制度建设,改进校内评估实践,建设以评估为主要手段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5)加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研究,完善高校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制度,改进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方法技术。

  还有专家在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后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宏观管理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如何把握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发展趋势,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澳大利亚的做法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1)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当前已构建一个‘政府宏观管理、中介评估服务、高校自我保障、社会需求调控’的内外结合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2)政府要分化权责,实行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职能。

  一方面,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化、调整对高等教育的职权,分工负责把好高等院校的‘入门关’,另一方面,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运用立法、拨款、评估等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3)评估机构要主动服务、加强合作,不断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4)高等院校要强化主体意识,努力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金同康,顾志跃,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启示\[J\]。云南教育,2002(20):78.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势在必行,并且要掌握六大原则,即:符合国情原则、调动各方积极性原则、主体建设和系统建设的原则、因事制宜原则、独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王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制度评介\[J\]。苏州大学学报,2004(5):59.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