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引言:“我们都是中国人!”

  1932年。

  夏。

  小暑刚临。

  日寇铁蹄践踏下的哈尔滨。

  连日来,天空中乌云低垂,从松花江上空偶尔吹来缓缓的风,让人感到异常的燥热而又憋闷,昭示着一个动荡不安的雨季即将来临。

  棚户林立的道外正阳十六道街,坐落着一栋名叫东兴顺的俄式三层大旅馆。在这栋旅馆二楼紧南头一间堆放清扫工具的阴暗潮湿的储藏室里,一个年轻女子,准确地说,是一个挺着大肚子即将临产的女子,黯然的脸上双目无神,眼中却又时不时地燃起丝丝点点希冀的火星。此时此刻,浑身疲惫的她倚靠在一架木板床头上。她在写信。已经好几天了,她接二连三地向外发出了好几封求助信,有写给远在北京好友的,也有写给本埠素不相识的人-那是在报馆里谋事的编辑的。她寄希望于他们。尽管她心底里清楚得很,她的这种希望很是渺茫,很是渺茫。这是因为,这希望的最终实现,将取决于一笔很大的救赎款项。更何况,这些人与她非亲非故,而且,一般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一笔钱款可以救她出火海。但她心中不时闪现的那么一丝丝希冀在告诉她:通过媒体的呼吁,她的人生或许会走出低谷、出现转机的……

  信写到最后,于即将结束的文尾,怀孕的女子一下子变得愤怒不已起来,近乎无来由地向对方-一位素未谋面过的报纸副刊主编,发泄出心头积聚已久的怨愤:我们都是中国人!难道,你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受骗的怀孕女子,给卖到圈儿楼(妓院)里去吗……

  外人有所不知,写这封求助信时,她才刚刚过完21岁的生日没几天哪!初为孕妇,没有鲜花,没有礼品,没有“丈夫”的陪伴与温存抚慰,没有父母的关爱与守护,也没有昔日好友姐妹的探望与祝福,连稍稍可口一些的饭食也杳无踪影,更甭说孕妇必须补充的营养了。她心不甘,心不甘哪!

  可话又得说回来:她有家吗?

  家是有的。

  然而,她有家难回-回不去啊!

  尽管她的这个家,完全有能力将自己救出去,可是她早已和家庭断绝了往来。

  由于当初她执意要与不通人情的父亲抗衡,仿效娜拉的一再出走,大大激怒了的父亲,便与之断绝了往来。而她又是那样的孤独无援、软弱无力,最终,还是在衣食无助冻饿交加的情况下屈服了下来。继而,又不得不违背自己抗婚的初衷,与自己并不爱的那个男人,一个没有志向、没有抱负、只知道享受又好抽大烟的纨绔子弟同居在了一起……眼下,她是被彻底地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又是这样地瞧不起自己,没有人会向她伸出救援的手。于是,她也就渐渐地断绝了向至爱亲朋求助的念头,转而向自己心中崇尚为救世主的报纸副刊文艺编辑们写信求助。虽说她是有求于人,求他们伸出手来,设法改变自己的凄苦命运,可她依旧心气孤傲得很,竟然向另一方发出了严厉的质问:

  “我们都是中国人!”

  这一声出自社会底层饥寒交迫中的女性口中发出的旷代的呼喊,在侵略者铁蹄粗暴践踏我东三省大地的当口,让人听了,竟然是如此的振聋发聩!

  于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