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19)

  “大意”

  本篇与《康诰》《酒诰》一样,都是周公对康叔的诰诫之词,中心是阐述治理殷民的具体方策和为政要以明德为本的思想。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治理殷商故地的一些政策。第二部分以种田、建屋、治材为例,比喻为政治国要接续前人事业,推行明德,发扬先王伟业,并永久保持下去。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

  “译文”

  王说:“封呀!使你的民众,官员的想法与卿大夫的想法相通达,使你诸臣的想法与天子相通达,这才算是国君。你要持久地这样做。你说我有众臣,如司徒、司马、司空、大夫、士,他们说:‘我不应杀戮无罪之人。’你要知道,他们能够这样做也是由于国君先恭敬慰劳于人,他们才对别人尽力施行恭敬慰劳的。从前,内外作乱的人,杀人的人,窝藏资助罪犯的人,都赦免了。他们也仿效君之所为,对毁伤人容貌的人,给予赦免。先王封诸侯,其治乱是为了民众。他说:‘不要相互残害,不要相互虐待,至于鳏寡、贱妾,全都给以宽容爱护。’君王教育邦君和治事之臣,其教命是什么呢?‘要恒久地保养百姓,安定百姓。’自古以来就该如此,诸侯亦应行此道而无所偏差。”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已!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译文”

  就是说:治国如同种田,既然已勤奋地开垦出新田,播下种子,就应该继续整治,为其划定好田界,修好水沟。又好像建造房屋,既然已勤奋地筑起墙壁,就该进行涂饰并苫盖好屋顶。再如同用优等木料制作器物,既然已勤奋地把原木修斫成器,就应考虑用颜料加以漆饰。

  “现在王说:先王既然勤勉地推行明德之政,以招徕远方的人,辅助王室,于是众诸侯国都来进贡,友好之邦也一并前来。既已推行明德之政,众诸侯因此经常来朝见,各邦国也来进贡了。上天既然把中国民众托付给先王了,因此先王只有推行德政,用以愉悦先王所接受的国命。唉!你要以此为借鉴。只能说:要想使国命传至万年,只有王的子子孙孙永远不忘保护安定民众。”

  “大意”

  本篇为召公向成王进献之告诫之词,故称《召诰》。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公摄政七年,成王年长,周公还政于成王,这一年,成王决定新建洛邑,并委派召公主持此事。在规划施工期间,周公曾前往视察,成王也亲临过洛邑,召公率领诸侯朝见成王与周公,献上自己对历史教训、当前形势的看法。全篇可分四段。第一段综述营建洛邑的情况和过程。第二段分析当前之隐忧,提请成王注意。第三段是对成王营建洛邑、和谐殷民的赞美。第四段总结了夏殷失败的教训。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

  “译文”

  二月十六日后,过六天到二十一日,成王早晨从镐京步行出发,到了丰地。

  太保召公奭在周公来之前勘察营建地址。下一个月即三月初三,新月刚显微光。到三日后的初五,太保早晨到达洛邑,卜问筑城之事。他已获得吉兆,就开始测量和定卜标志。过三日至三月初七,太保就率领百姓在洛水汇入黄河的一带测定各项建筑物的位置。过五日到三月十一日,测量定位之事完成。到次日(十二日),周公早晨来到洛邑,就普查洛邑的规划区域。又过三日到十四日,用牺牲行祭天典礼,用了两头牛。到第二日(十五日),又建社稷坛祭后土之神,用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为祭品。过七日到三月二十一日,周公在清晨发布文告,命令众殷民以及侯、甸、男各诸侯国君主来参与营建新都。他已经发令,众殷民就大举兴建起来。太保就和各国君主出来取了玉帛,又进去献给周公。

  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

  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厥终,智藏在。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嗣,则无遗寿,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译文”

  召公说:跪拜叩首在王与周公前陈述,并告诫众殷民和执事诸臣。唉!皇天上帝革去了他的长子,这就是大国殷的国命。只有君王您接受了天命,其幸福是无穷无尽的,然忧患也是无穷无尽的。唉!怎么能不谨慎啊?

  上天既已永远终结大国殷的命运,这个殷国的许多先哲明王都在天上,他们后代的君王和臣民,都服从他们的命令。在殷代末年,明智的人被隐藏而奸恶之人占据高位。男人们只知带着妻子儿女,悲哀地呼告上天,诅咒暴君纣王灭亡,希望能摆脱困境。唉!上天怜悯四方民众,将要眷顾民命以勉励他们。王要尽快谨慎于德行。

  “且看夏代的先民们,上天教化他们顺从贤人,当面考求服从天命,现在他们已经灭亡了。现在再看殷代,上天教化他们听从贤人,当面考求而且服从天命,现在他们也灭亡了。现在您这年轻人继承王位,就不要遗下年高有德的人而不任用他们,他们能考察古人的美德,况且能考察咨请上天的意愿。”

  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

  “译文”

  啊!王虽然年轻,却是天子呀!您能很好地调和民众,这是现在的事。王不敢延缓营建洛邑,又顾忌殷民的意见不一致。王将来继承上天之命,当自行治理居于天的中央的洛邑。

  “周公旦说过:‘要兴建大都邑,要从此以周之始祖配享上天。谨慎地祭祀天地之神,由此中土就可安定了。王已有治理殷民的明命。’现在最好的做法是,王先使殷民中的治事之臣顺服,并亲近我们周王朝的治事官员,节制他们的品性,就能使他们天天向前迈进了。”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王乃初服。

  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译文”

  王要谨慎专一于自己的行为,不可不恭谨于德行。

  我们不可不以夏代为借鉴,也不可不以殷代为借鉴。我不敢妄加推知,夏代接受天命,该有多少年;我不敢妄加推知,何以他们国命不会绵长。我只知道他们不恭谨于自己的德行,才早早丧失了国命。现在王继续接受了上天之命,我想到了夏商二国的命运,应该继续他们的功业,何况,王新邑初建,刚刚施行教化。啊!比如生育子女,没有不在幼年时期,亲自给予他们明哲教诲的。现在天将给予明哲之人,给予吉祥,给予永年。但必须知道我王是新邑初建。居住在新都洛邑,所以王要赶紧奉行善德,要运用善德,向上天祈求永福!同时期望王不要使小民过分放肆而行非法,也要敢于用杀戮来治理民众,这样才会有功效。期望王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有德的天子,小民就会以此为榜样而奉行于天下,发扬王显赫的美德。从天子到臣民都能勤劳奋勉并有忧患意识,或许可以说,我们所接受的大命,会像夏代那样年代久长,像殷代那些久长而不被废止。愿王与小民接受上天恒久的大命。

  召公跪拜叩头说:“微臣我要和殷的遗民、百官,以及友好民众,忠诚地接受王威严的命令,宣扬王的美德。王终于确定营建洛邑,必将功德显赫。我不敢劳烦王,只想恭敬地奉上玉帛,用来给王祈求上天赐给永福之用!”

  “大意”

  本篇主要部分为史官记述周公与成王的谈话,内容围绕营建洛邑、治理洛邑和还政成王等问题展开,故称《洛诰》。全文可分五段:第一段,周公向成王报告营建洛邑情况。第二段,周公劝说成王去洛邑主持祭奠和政务。第三段,成王在答词中赞扬周公功德,分析当时政治形势,恳请周公继续居洛执政。第四段,周公接受王命,同意留洛治事。第五段,史臣记叙成王在洛邑举行祭祀。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水东,亦惟洛食。来以图及献卜。”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休。公既定宅,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译文”

  周公跪拜叩头说:“我禀告你明智的君王。王你没赶上文王始受天命和武王确定周命的时候,我就继太保之后,普察东方之地,谋划着让你成为民众的英明君主。我在三月十二日这天早晨到达都城洛邑。为选择营建都城的地点,我占卜黄河以北的黎水一带,我还占卜了涧水以东、水以西的地域,结果只有洛水一带是吉利的。我又占卜水以东的地域,也只有洛水一带吉利。于是请王前来商量,并把洛水一带的地图及卜兆的结果献上。”

  成王跪拜叩首说:“您敬重上帝赐给的福祥,来这里视察营建新都的地址,将建成与镐京相媲美的都邑。您既已选定了新都地址,让我来,我来了,您又向我展示卜兆,美善而且恒久吉祥,这是我们二人共同占卜得来的。愿您与我亿万年敬重上天赐给我的福祥。跪拜叩头感谢您的教诲。”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予齐百工,从王于周,予惟曰:‘庶有事。’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

  “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彝及抚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向即有僚,明作有功,大成裕,汝永有辞。”

  公曰:“已!汝惟冲子,惟终。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乃惟孺子颁,朕不暇听。朕教汝于民彝,汝乃是不,乃时惟不永哉!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译文”

  周公说:王啊,您开始举行盛大的会见诸侯典礼,在新都邑举行祭祀,事情都已安排得有条不紊了。我同百官一道去镐京,他们跟随王,我想:‘或许有祭祀之事。’现在王就此事下令说:‘记下营建洛邑的功绩,由宗人率领有功之臣举行大祭祀。’又命令说:‘你接受武王遗命忠诚地辅佐我,审阅记录功绩之书,你要亲自尽心教导百官。’

  “王要少徇私情!王要少徇私情!率领百官,前往新都洛邑。不要好像刚刚点燃的火苗一样微弱,您要使燃起来的火延续长久,不能被扑灭。要像我为政时一样,遵循常规常法,奋勉不懈地主持政事,我要带领镐京百官前往新都洛邑,使他们的同僚一道,勤勉地建立功业,使功业淳厚博大,成就显赫,则您的功业成就会长久被赞美。”

  周公说:“唉!您作为年轻人,要思虑完成先王的业绩。您应该恭谨地记住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也记住其中有不遵循礼仪的人。享礼有多种礼节仪式,假如礼物丰盛而礼仪疏略,应该叫做不遵享礼。因为不用心于享礼,民众就要说他不遵守享礼,这样他的政事就要出差错会受到侮慢。我想让王来分担政务,因政务纷繁我无暇治理了。我教您关于教化民众的常法,您假如不勉力去作,常法泯乱,就不是治国的长久之道啊!真诚地继承父志,像我说的那样做,他们就不敢废弃您的命令。您前往洛邑要恭敬谨慎啊!现在我将勉力于农事呀!在洛邑教导我们的民众,不管多远都可以使民众来归附。”

  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冲子夙夜毖祀。”

  王曰:“公功迪笃,罔不若时。”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

  王曰:“公定,予往已。公功肃将祗欢,公无困哉!我惟无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译文”

  王如此说:“公啊!你要勉力保护我这年轻人。公能发扬博大而显赫的功德,使我这年轻人建立文王武王的功业,以报答上天的教命,使四方之民享有长久的和悦,居留在京师。厚祀祖大礼,应是有次序的盛大祭祀,一切都要有条不紊。惟有公的功德昭明,光照于四方,公的恩惠广施于天下,使四方之民和睦安稳,获得普遍安宁,没有废弃文武殷勤的教诲。我这年轻人只有从早到晚恭谨于祭祀,不忘文武遗训。”

  王说:“公专心纯一地辅导我,教化我,为我做的事无不顺乎时宜。”

  王说:“公啊!我这年轻人即将回到镐京,在那里登上君位,请公留守洛邑。四方经过教化之乱民还未安定下来,由宗人主持的大祭祀也未完成,公要致力于对百官的教化扶持,留守在那里监督我的士师工各级官员,以安定文王、武王从上天那里承受来的百姓,把他们治理为四方的屏障。”

  王说:“公留下,我去镐京了。公的事务减少了你将会高兴了吧,公没有困难吧!我要不懈地致力于安定天下的政事,公不可放弃表率作用,四方诸侯国将会世世代代来朝贡。”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孺子来相宅,其大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曰:‘其自时中,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

  “来毖殷,乃命宁予以二卣。曰:‘明,拜手稽首休享。’予不敢宿,则于文王、武王。‘惠笃叙,无有遘自疾,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王殷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

  “译文”

  周公跪拜叩头说:王命令我来洛邑,担当安抚您先祖文王承受于天的民众,宣扬您父亲武王的显赫事业,我要把它发扬光大。年轻的君王您来视察新都,要优厚礼遇殷之贤臣,将其治理成为四方的新诸侯,成就周的功业要以恭敬为先。我曾说:‘从这九州中心去治理天下,万国都会欢悦,王也会有功绩。我姬旦率领诸子与治事百官,忠诚于先王的成业,使百姓感到满意,成就周之功业要以诚信为先。’使我的明君成为天下的楷模,就能光大先祖文王的美德。

  “王派使臣来慰劳殷民,又命人送来二樽香酒抚慰我。使者传达王命说:‘干净地进行祭祀,跪拜叩头虔诚地进献祭品。’我一点也不敢耽搁,就去祭祀文王、武王。‘愿赐我笃厚顺利,不使自己遭遇疾病,直至万年也以您的美德为满足,殷切祝您长寿。’愿王使殷民能承顺万年,将永远看到我们的臣民怀念王的恩德。”

  戊辰,王在新邑,祭岁,文王牛一,武王牛一。王命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王宾杀咸格,王入太室。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惟周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译文”

  戊辰日这一天,成王在新都洛邑举行冬祭,祈祷丰年,文王、武王配享,各以一头赤色牛为祭品。成王命令作册官史逸宣读告神之册文,报告周公留守治洛的事。成王与异姓诸侯在杀牲祭祀时都到场了,成王进入太室,以香酒灌地而求降神。成王命周公继续留下来治理洛邑,命作册官史逸作诰谕,这是在十二月份。周公留洛维护文王、武王所受的天命,这是在成王七年。

  “大意”

  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就死掉了,成王年幼,周公摄政,随之发生三监和武庚叛乱。周公平定叛乱后,营建新都洛邑。殷遗民留恋故土,怨恨新朝,抵制迁徙。周公代表成王发布诰命,说明迁徙原因,宣布政策,史官记载下来,即成此《多士》。全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周之代殷与殷之代夏一样,都是顺应天命。第二部分指出迁殷民于洛邑,不用殷士,也是顺从天命。第三部分宣布对待殷民的比较宽松的政策。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

  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下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

  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辞于罚。

  “译文”

  周成王元年三月,周公留守治洛,开始在新都洛邑实施管理,用成王名义告诫殷商众臣。

  王这样说:“你们殷朝遗留下来的众臣,多么不幸,老天降下大灾祸给殷国,我们周国能配上天命,奉行上天的明威,推行王者的诛罚,宣告殷国的国命已被上天终止。你们殷商众臣啊!不是我们小国敢于取代殷国的国命,只是上天不把国命给予谄媚诬罔、固蔽暴乱的人,而辅助我们。不然我们岂敢贪求王位呀?只是上天不把国命给予你们,我们下民才顺天而为,只有天命是我们所畏惧的。”

  我听说:“上天愿民长久安乐。”夏朝不能使民适时安乐,则有天命降临于夏朝。后世的夏桀不听从天命,放纵享乐,侮慢上帝。因此,上天不眷念他,废止了他的国命,降下对他的惩罚,就命令你们的先祖成汤革去夏命,任命才德兼全的人治理天下。

  从成汤到帝乙,殷的先王无不奉行德政,顾念祭祀。也就因此老天使殷国得到建立并安定下来,殷之先王也不敢遗弃上天意旨,无不配合天意施民恩泽。在帝乙之后继位的纣王,不明了上天意旨,更何况顾念听从其先王为国勤劳的教诲呢?他大肆放纵享乐,不顾及上天的意念与民的困苦,因此上天不保护他,降下亡国的大灾祸。

  上天不把国命给予不勉力施行德政的人,凡四方大小邦国的灭亡,无不因为侮慢了上天而受到惩罚。

  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有命曰:‘割殷,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予其曰,惟尔洪无度,我不尔动,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戾,肆不正。”

  王曰:“猷!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时惟天命。无违,朕不敢有后,无我怨。”

  “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

  “译文”

  王这样说:“你们殷国的众臣,现今只有我周能很好地奉行天命。上天有命令说:‘夺取殷国,并报告上天。’只有我周讨伐殷王,没有另外的敌人,只以你们的殷王为我们的敌人。我要说,是因为你们太无视法度,不是我要扰动你们,动乱是由你们自己的封邑开始的。我也考虑到老天既己给殷国这样大的惩罚,所以就不再治你们罪了。”

  王说:啊!告谕你们众官员,我就要把你们迁居到西方,这不是因为我生来秉性不安静,这是上天的命令。不可违背,我也不敢有所迟延,你们不要怨恨我。

  “你们知道,殷的先王有记载史实的典籍,记载了殷革去夏的国命。现在你们又说:‘当年夏的众臣中顺从天命者被选出来在殷的朝廷任职,或在百官中任职。’我只是任用有道之人,我敢于在商的故都征用你们,这是极力怜悯你们。这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

  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止。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尔小子乃兴,从尔迁。”

  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

  “译文”

  王说:“诸位官员,以前我从奄地来到这里,向你们管、蔡、商、奄四国的臣民发布命令。我完全推行上天对你们的惩罚,把你们从遥远的地方迁来,近来你们非常恭顺地臣属于我周族。”

  王说:“告谕你们殷商众臣,现在我不想杀掉你们,我想再重申上述命令。现在我在洛地营建大都城,是因为四方诸侯没有地方朝贡,也是因为你们众臣为我们服事奔走甚为恭顺的原因。你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你们还可以在此安宁地从事劳作和休息。你们能谨慎恭敬,老天就会给予你们怜悯;如果你们不能谨慎恭敬,你们就不仅不能保有你们的土地,而且我也要推行上天对你们的惩罚。现在你们要安居在你们的封邑,继续从事你们的职业;你们将在洛邑有安定的事做,有丰收的年成。你们年轻的子弟们就会一起来,跟随你们迁移。”

  王反复申说:“顺从我!才能使你们长久安居。”

  “大意”

  无逸即不可贪图安乐之意。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还政成王后,担心成王贪图安逸、荒废政事,而提出劝诫之辞。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为总纲,提出执政者不可贪图安逸。第二段通过殷代兴盛和衰亡以及文王治国之道的阐述,从正反两面说明君主无逸之重要。第三部分告诫成王要勤劳政事,力戒逸乐。全篇中心明确,层次清晰,感情深沉,文笔流畅。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译文”

  周公说:“唉!执政者不可贪图安逸。先要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然后才享安乐,这样才会知道小民赖以谋生的不易。看看那些小民,父母勤劳地耕种收割,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贪图安逸学些里巷鄙语。于是放肆起来,侮慢他们的父母说:‘老一辈的人没有知识。’”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译文”

  周公说:“唉!我听说:从前的殷王中宗,庄重恭谨,心存敬畏,用天命来度量自己,小心谨慎地治理民众,不敢荒废政事而去贪图安逸。因此中宗居王位达七十五年。到了高宗,他曾长期在外面服役,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等到他登上君位,就常常保持沉默,三年不谈国事。或许就因为他不轻言政事,所以一说出话来就很让众人赞同。他不敢荒废政事贪图安逸,才能使殷国美好安宁。从小民到百官,没有人抱怨他。因此高宗居王位达五十九年。到了祖甲,他认为代兄为王是不义的,甘愿长久地做平民。等到他登上君位,因为知道小民赖以谋生的艰难,所以能够保护慈爱民众,不轻慢孤苦无依的人,所以祖居王位三十三年。从这之后,所立的君王一生下来就只知享乐,一生下来就只知享乐,不知耕种收获的之艰难,不知道小民的劳苦,只是追求享乐。从这之后,也就没有长居君位的君王。有的在位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周公说:“唉!也只有我们周的太王、王季,能贬抑自己,敬畏天命。文王穿着粗劣的衣服,从事开垦山泽荒原和田野的劳作。他和气仁慈、善良恭敬,保护小民,爱护孤苦无依的人。从早晨到中午乃至午后太阳偏西,他忙碌得没有工夫吃饭,这样使万民都能和洽。文王不以游玩打猎为乐,让众邦国只供献正常的税赋。文王接受天命成为君王是在他中年的时候,他居位达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译文”

  周公说:“唉!从今后继承先王的君主,可不要沉溺在营建宫室台榭,贪图安逸,游玩、打猎之上,要让万民只进献正常赋税。无闲暇时间说:‘今天要大大地享乐一番。’因为那样不是民众乐于顺从的,也不是上天所依从的,这样做的人只会有罪过。不要像殷纣王那样迷惑昏乱,以醉酒行凶为有德啊!”

  周公说:“唉!我听说:‘古时候的人还能相互劝导,相互保护,相互教诲,民众中没有人相互欺诈,弄虚作假的。’这些教训不被听从,人们就会顺从恶习,就会扰乱先王合乎正道之刑法,不管大小法令都会被搞乱。民众反对这样做,于是他们的心就要怨恨,他们的口就要诅咒。”

  周公说:“唉!由殷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周文王,这四个人都是很明智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们说:‘小民怨恨你咒骂你。’他们就更加谨慎于自己的行为。他们有了过失,就说:‘我的过错确实是这样的。’不会迁怒于人。这些教训不被听从,人们就会欺诈弄虚作假。有人说小民怨恨你咒骂你,你就相信了。这样,你就不能长远地考虑国家法度,不能使心胸宽广,就会乱罚无罪的人,妄杀无辜的人。民众的怨恨如果都一样,这怨恨就会聚集在你的身上。”

  周公说:“唉!继承先王之君主要以这些为借鉴呀!”

  “大意”

  本篇为周公告召公之辞。召公名奭,君是对他的尊称,因开篇有“君奭”二字,故以名篇。此篇周公告召公语,实为二人共勉之词。全篇可分四段。第一段讨论天人关系问题。第二段广泛引证殷代史事,说明辅臣的重要性。第三段引证周文王、武王时辅臣之重要,指明当前主要辅臣就是你我二人,应协力同心。第四段勉励召公与他和衷共济,辅佐成王。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惟人。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

  “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下庸释于文王受命。”

  “译文”

  周公这样说:君奭啊!不用悲伤,老天降下灭亡灾祸给殷国,殷国已经失掉他们的国命,我们周国接受了天所降的国命。我不知道,我们的基业能否永久地吉祥,上天只辅助诚信的人。我也不知道,我们的王业最终是否会出现不吉祥。

  唉!您曾说:‘一切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也不敢安享上天赐给的福命,不敢不常常思虑上天的威严和小民的疾苦。不会怨恨上天背离了百姓,一切只在人为。考查我们后世子孙,多数不能敬重天地,从而使文王武王的光辉断绝消失,他们不懂得接受和保持天命都是不容易的事情,不懂得上天对不敬重天地的人是不信赖的,不用过多久,它就会使你失掉国命。要继承先王之业,必须奉行明德。’

  “在今天我年轻的姬旦不能对你的见解有所纠正,遵循先王开辟光辉大道前进并把它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您还说:‘上天不可信赖。’我们唯有把文王之明德延续下去,上天才不会舍弃文王从天接受下来的国命。”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率惟兹有陈,保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惟兹惟德称,用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保有殷,有殷嗣,天灭威。今汝永念,则有固命,厥乱明我新造邦。”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我听说从前成汤已经接受了天命,那时就有像伊尹这样的人才,能与上天相感应;在太甲,当时就有像保衡这样的人才;在太戊,当时就有像伊陟、臣扈这样的人才,能与上帝相感应,又有巫咸辅助治理国家;在祖乙,当时就有如巫贤这样的人才;在武丁,当时就有像甘盘这样的人才。

  “因为这些有道的贤臣,安定治理殷国,所以殷之祭礼能以已故先王配天神享受祭祀,延续许多年代。老天给殷任命辅国贤臣,以充实于殷朝,于是异姓百官同族诸臣,无不秉承美德明察忧患,君王周围之小臣和在侯服甸服内任职的地方官,也都能勤勉效力于殷国。因为这些人是由于他们的美德被举荐的,也是用德行辅佐他们的君主的,所以君王对各国有所举措,就如同卜筮一样,没有人不敬重而听从的。”

  周公说:“君奭啊!上天曾经显灵,使殷国得到治理,使殷继承夏而有国命,老天也不再发怒。现在您要永远思虑这些,就会有牢固的国命,治理并光显我们新建的国家。”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译文”

  周公说:君奭啊!在从前,上天为什么一再嘉勉文王之美德,把大命降落在他的身上?因为只有文王能重视治理国家和团结国民,因为有像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和南宫括那样的人才。

  有人说:如果没有他们奔走效劳,于此推行正常教化,文王也就没有恩德降给国人了。也因为有那些持守美德,通晓上天威严的辅佐贤臣辅助文王大加勤勉,并为上天所闻知,因此接受殷国之大命。

  武王时,上述贤臣只有四人尚在。后来他们和武王大力奉行上天之威,完全歼灭了他们的敌人。因为这四人辅佐武王很尽力,于是人们都称赞他们的功德。

  “现在我就像年轻的姬旦,比如说要渡过大河,如果我和您一同前往,大概就能渡过。我这年轻人愚昧无知而身居要职,没有人督促纠正,没有人勉励我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完满;您这年高有德的人如果不亲临辅导,我就听不到凤凰的鸣声,何况说能感动上天啊?”

  周公说:“啊!君奭您现在应看到这些呀!我们接受天命,有无穷的喜庆,也有极大的艰难。我请求您君奭,您一定要教导我,不要使后人迷惑。”

  公曰:“前人敷乃心,乃悉命汝,作汝民极。曰:‘汝明勖偶王,在,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肆念我天威。予不允惟若兹诰,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言曰:‘在时二人。’天休兹至,惟时二人弗戡。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呜呼!笃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祗若兹,往敬用治。”

  “译文”

  周公说:“武王曾经宣布并详尽地告谕你,要你做民众的表率。他还说:‘你要尽力辅助成王,要诚心诚意承担上天交付之大命,要为国事分担无穷的忧虑。’”

  周公说:“君奭啊!告诉您,我是信赖您的。希望您能和我谨慎地借鉴殷国灭亡的大祸,因而考虑到老天也可能惩罚我们。这样的话我不想再说了,我只想说:‘都来协助我们二人,您同意吗?’您会说:‘包在我们二人身上。’上天赐予的美善不断增加,仅仅我们二人就不能胜任了。希望您能谨慎德行,举用杰出人才,在很好继承先王之业的基础上辅助后人。啊!诚挚地辅助我们二人吧,我们才能使国家达到今天的完美境地。让我们一同来完成文王的功业,不懈怠,要大力奋勉。即使僻远如海边日出之荒漠之地,也没有人不归顺我们。”

  周公说:“君奭啊!我不想这样过多地劝告了,我只想我们要忧虑天命和关注民心。”

  周公说:“啊!君奭啊!您是知道民众的行为的,在开始时都做得很好,只是不容易做到善终。只要做好这些,从今以后,就可以谨慎地治理国家。”

  “大意”

  甲骨文和西周文献中,多称国为方,“多方”即是众国。周公归政成王的第二年,又发生淮夷与奄的叛乱,成王亲征奄,并灭掉其国。周公代表成王发表诰命,告诫殷人和对周怀有二心的诸侯君臣。全篇可分三段:第一段通过对夏亡汤兴历史的分析,说明天命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段阐述殷亡周兴也是由于天命。第三段对殷民与诸侯君臣提出具体要求,劝勉他们听从天命安排,服从周王朝的治理。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亦惟有夏之民,叨日钦,劓割夏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

  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今至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

  “译文”

  五月丁亥日,王从奄地归来,到了宗周。

  周公说:王这样说:啊!告谕你们管蔡奄殷四国和众诸侯国以及你们众诸侯国的官员们听着,我要大张旗鼓下令给你们,让你们通晓一切。如果你们轻视上天的命令,便不能长久虔敬地关心祭祀。从前上天降灾给夏国,是因为夏桀大肆逸乐,不肯忧悯地抚慰民众,竟放纵淫乱,连一天努力奉行上天的教导都做不到,这些你们是听说过的。他们轻视上天命令,不肯解除民众的拘执之苦,于是上天就惩罚他们,使夏国大乱。因为夏朝经常内乱,就不能妥善保护好民众。从而就只知要求民众进献财货,深深伤害了民众。也因此夏国民贪婪粗暴之风一天天盛行,残害了夏国。上天因此要另外寻求治国之君,就大降光显的天命给成汤,消灭了夏国。

  上天的赐予不是专一不变的,这就使你们国家的善良百姓不能长久地享受安乐;夏代的官员多半不能勉励保护民众,反而对民众施行暴虐,以至于人民赖以生活的各种衣食之源的生产都不能开展。

  “只有成汤能为你们各国诸侯所选择、拥戴,代替夏桀做了君主。他能慎重拘压犯人,使人民勉力为善。即使他对民众处以刑罚,也是用以勉励人们为善。从成汤到帝乙,无不显明美德而慎重刑罚,并以此劝勉人民;囚禁和杀死罪大恶极的人,劝勉人民莫为之;释放无罪之人,也是劝勉人民行善。现在到了你们的君王(纣),他不能和你们各邦国君主享受上天之大命,你们若能奉行天命则存,否则亡。”

  呜呼!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蠲,天惟降时丧。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惟尔多方,罔堪顾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

  “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我周王享天之命?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正。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尔自速辜!”

  “译文”

  唉!王如此说:告诉你们众邦国君主,并非上天要舍弃夏国,并非上天要舍弃殷国。只是夏、殷君主和你们众邦国诸侯太淫乱,鄙视上天之命还用烦琐言辞进行辩解。因为夏国轻视政事,不把治理好政事作为使命来对待,上天就降下灭国灾祸,使别国代替了夏。因为商朝末代君王过分贪图安逸,鄙弃政事又不能洁净地奉行祭祀,上天就降下灭国之祸。

  明哲通达的人不认真思考就会成为狂妄无知的人,狂妄无知的人能认真思考也会成为明哲通达的人。上天用五年时间等待殷商的子孙觉悟,继续做民的主宰,但是他们不肯考虑与听从。上天也同样要求你们众国,并且降下灾异惊动你们,启发你们要顾念畏惧上天的意旨。可是你们各国诸侯竟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只有我们周王善于辅佑民众,施行德政,以神明之上天为法。上天于是就用美善之道教导我们,挑选我们并授予伟大使命,让我们治理你们众国。

  “现在我哪敢更多告谕你们,我只是严肃地向你们的臣民发布命令。你们为什么不互相诚信宽裕地对待各国民众?你们为什么不辅助安定我们周王,来享受上天之命呢?现在你们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你们为何不顺服周王以发扬光大上天之命呢?你们竟然多次闹事不肯安静,说明你们的内心还未顺服。你们竟然完全不思考天命,竟然轻易抛弃天命,做出不法之事,还谋划取得执政者的信赖。我于是教导告诫你们,我将通过征战把你们捉住囚禁起来,以至于第二次,甚至于第三次。如还有人不服从我发布给你们的命令,我将重重处罚,直至处死他们!并不是我们周人本性不喜欢安静,这实在是你们自己招来的灾祸。”

  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

  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

  “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王曰:“我不惟之诰,我惟祗告尔命。”

  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译文”

  王说:啊!告诉你们各国官员与殷国的官员们,你们臣服我周国,奔走效劳已经五年了,所有不同官职不同等级的大大小小官吏们,你们无不遵守法令。

  可是你们自己造成了不和睦,你们应当和睦相处才对啊!可是你们的家庭也不和睦,你们的家庭也要和好起来呀!你们所居住的城邑要政治清明,你们自己要勤于职守。希望你们憎恨罪恶行为,这样就能以端庄恭敬的仪表持守你们的职位,就能长久地在你们的城邑里辅助谋划。

  “你们从此就在这洛邑了,希望你们永远尽力整治你们的田地,如此上天就会怜悯你们,我们周国也会大力扶助和重重赏赐你们,选拔你们到朝廷。尊重你们的职事,让你们在高位任职。”

  王说:“唉!众位官员!假如你们不能勉励忠诚于我的命令,你们也就不能享有禄位,民众也会认为你们不该享有禄位。你们如果放荡邪恶,大肆违背王命,那就是你们众国要试探上天的惩罚,我就要推行上天的惩罚,让你们远离本土。”

  王说:“我不想再多劝告了,我只是恭敬地劝告你们要知晓天命。”

  王又说:“这只是你们的开端,如果不能谨慎对待并和睦相处,就不要抱怨我施行惩罚了。”

  “大意”

  本篇为周公归政成王后所作之诰辞。(《经义述闻》卷三)《立政》是讲官制与人才问题的,全篇中心内容就是阐述设官用人之道。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夏商二代在设官用人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阐述文王、武王的用人经验和建立的制度。第三部分在设官用人方面对成王提出一些具体忠告和期望。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后。亦越成汤陟,丕厘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协于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呜呼!其在受德,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帝钦罚之,乃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

  “译文”

  周公说:“我)跪拜叩头,报告继承天子之位的王。”规劝成王说:“你要主宰三公、六卿、执法官、缀衣官和王宫卫官。”

  周公说:唉!像这样身处休闲安乐而不忘忧患的人太少了!古代人只有夏代先王堪比,他们的卿大夫竞相呼吁贤能之士,尊重上天的教导,诚信地遵照九德而行。这样他们才敢告诫其君主说:‘向先王跪拜叩头!’接着说:‘要考察任用好你的常任官员,考察任用好你的常伯官员,考查任用好你的执法官员,这样才配得上君王!’如果只是以貌取人而不依据品德来考察任用人,所任用的常伯、常任、准人就不会有贤人了。

  夏桀的作法是不起用前任官员,因此行为暴虐,而亡国绝后。成汤登上天子位后,大受上天之命,起用治民、理事、执法之官,这些被任用的官员能尽其职事,又在治民、理事、执法方面任用贤能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也能尽其职责。上天考察任用人才的大法庄重威严,在商的都城,能任用三宅三俊,以团结都城民众。其在天下四方各国,也能用此大法显示圣德。

  “唉!到了殷王受,他强横凶暴,只把受过刑罚、性情残暴的人吸引到他的邦国,竟与众多亲信之人和失德之人共同治理政事。上天命令惩罚他,就使我们周王依法代商接受天命,抚治万民。”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三亳阪尹。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

  “译文”

  至于文王和武王,他们能知晓三宅的心意,明了三俊的心意,诚敬地侍奉上天,为民众设立长官。设立的行政官包括:任人、准夫、牧,他们掌管治民、理事、执法三方面大事;设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和负责掌管财物、契卷、府藏的众官员;在大小邦国设立诸侯、艺人、外臣和百官;还有太史、尹伯、众多经常任职的贤士;诸侯国的官员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各国设有君主;在三亳和阪设立统辖之官。

  “文王能知晓任职官员的心意,他设立常任的民官,并能起用有才能有美德的人担当。文王不兼管众多申诉之事,那些狱讼案件和发布命令,只由主管官与执行官指示可否,文王不敢过问和主持。到了武王时代,只是遵循文王的做法和规定完成其功业,不敢废弃他的善行,只考虑遵照文王的宽容美德,一并接受这博大的基业。”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之。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国则罔有立政用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译文”

  唉!年轻人,您现在已经是君王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设立官员。设立立事、准人、牧夫的官员,我们首先要能清楚了解他们的长处,才可使他们治理政事;去帮助上天授予我们的民众,使众多狱讼案件和我们发布的命令都能处理适当。这方面的事务不可以包办代替,甚至一句话一个字都不可代替。那样我们周国最终会招到品德完善的贤能之才,来治理上天所授予的民众。

  唉!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都告诉您了,年轻的王啊。从今以后,文王的后继子孙,不要在各种狱讼和敕命方面犯错误,这些事只让主管官员去处理。从古时商代先王到我们的周文王设立官员,包括立事、牧夫、准人官,要先考察他们,再加以挑选,然后才能让他们去治理政事。国事没有设立负责的官员而任用奸佞之人,且又不恭顺于美德,这样的君王执政就不能显耀。自今以后设立官员,不要任用奸佞之人,要任用贤能之士担任官员,用他们勉力辅助我们的国家。

  “现在,文王的后代子孙,您这年轻人已经做了君王!可不要干预各种狱讼案件以犯错误,要记住只让主管和执行官员去处理。您要治理好军队,循着大禹的足迹,遍行天下,直到海外,使普天下的人无不臣服,用此来显现文王的光辉,用此来发扬武王之功业。啊!从今以后继位君王要设立官员,要只任用贤能之人。”

  周公如此说:“太史!司寇苏公要谨慎处理狱讼之事,以延长我们的国命。对于刑罚要谨慎,按照相应条例适中处罚。”

  “大意”

  顾为眷顾,命为命令。此篇取成王临终命召公、毕公等元老重臣辅佐嗣子,多加眷顾之义,因以名篇。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成王临终向大臣托孤情况。第二部分为康王在祖庙接受册命的情况,对祖庙设备、警卫、具体册命仪式作了详细介绍。第三段记叙大臣劝诫康王继承与发扬文王、武王的功业,以及康王勉励大臣、诸侯要继续忠诚周朝,努力勤劳王事。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

  “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兹即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

  “译文”

  四月,正好是刚有新月,成王身体不舒服。到甲子日,成王洗了手和脸,太仆给他戴上王冠,披上朝服,靠着玉几。然后把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和御事一同召集前来。

  王说:唉!我的病急剧恶化,已经很危险了,病情还在一天天加重。看样子已到临终暂留的时候了,恐怕以后再也不能发布誓言继续我的志向了,现在我要详细地训告你们。先君文王、武王曾显扬双重光辉,他们定民所依,宣布教令,然后劳苦奉行而不违背,因而能够击败殷国建立了我们周王朝。

  “后来年轻无知的我,谨慎应对上天的威严,继承遵守文王和武王的伟大教训,不敢昏乱和逾越。现在上天降下疾病,几乎使我不能起来,不能清醒。你们也许会明白我的话,希望你们谨慎保护我的太子钊,在艰难中获得大的成功,能安定远方、和睦近邻,以安抚勉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我想人人都应该经过自我整饬有庄重仪态,你们不要让太子钊有触犯或陷入违背礼法的事情发生。”

  这些人接受命令回去后,又把王的朝服陈放在王庭。到了第二天乙丑日,成王就死了。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

  狄设黼、缀衣。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西序东向,敷重席,缀纯,文贝,仍几。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纷纯,漆,仍几。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胤之舞衣,大贝,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译文”

  太保命令仲桓和南宫毛来引导齐侯吕,二人各执一干一戈,统领宫中卫士一百人,在宫廷南门外迎接太子姬钊。引导太子进入王宫侧室,太子忧伤地住在那里做丧事。丁卯这一天,就命令作册官制定制丧礼仪。又过了七日到癸酉这一天,召公、毕公命令百官备办丧礼所需的器物。

  负责宗庙祭祀的官员摆设好带有黑白相间斧形花纹的屏风和先王的礼服,在门窗之间朝南的位置,铺设双层竹席,席上有形黑白相间的镶边,在席子上有陈放五色玉石,不加修饰的矮桌。在西墙朝东的位置,铺设双层细竹篾席,带有杂色镶边,摆放着有花纹的贝壳,不修饰的矮桌。在东墙朝西的地方,铺设双层蒲席,绘有云气形状的花边,陈设雕刻的玉器,不修饰的矮桌。在堂西面的夹室中,铺设双层用竹的青皮纺织的席子,席子有用黑丝绳连缀的花边,陈设着漆器,不修饰的矮桌。

  还陈列各种宝物,有越玉五种,赤刀、大训、大璧、琬和琰,陈列在西墙朝东的地方。大玉、夷玉、天球和河图,陈列在东墙朝西之处。胤所作的舞衣大贝壳和大鼓,陈列在西面房中。兑制作的戈和弓,垂制作的竹箭,陈设在东面房中。大辂放在宾客通行的台阶前,缀辂放在主人行走的台阶前,先辂放在门左侧堂屋前,次辂放在门右侧堂屋前。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一人冕,执,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

  “译文”

  二人戴赤黑色帽子,拿着三棱长矛,站在祖庙内门里边。四个人戴着黑色帽子,拿着戈,戈刃向外,夹着台阶站在斜石下。一人头戴冕,手执锐斧,立在东堂;一人戴着冕,执大斧,立在西堂;一人戴冕,执三锋矛,立在堂东边;一人戴冕,执三锋矛,立在堂西边;一人戴冕,执矛,站在堂北面的台阶下。

  王麻晚黼裳,由宾阶。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太史秉书,由宾阶,御王册命。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哜,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诸侯出庙门俟。

  “译文”

  王戴着细麻布制的礼帽,穿着绣有黑白相间形花纹的下衣,由西阶登上正堂。卿士和诸侯都戴麻制礼帽,穿黑色下衣,进入中庭就位。太保、太史、太宗都戴麻制礼帽,穿红色下服。太保捧着大圭,大宗伯捧着酒杯和瑁,从东阶登上正堂。太史捧着册书,从西阶登上堂,迎着康王宣读册命中的话。说:“大王靠着玉桌,陈述他的临终遗命,命令你继承文王、武王遗训,做君王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