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的经历是一座富矿!教育界也不例外。趁他们健在开发这笔财富,丰富我们前进所需的资源。
--题记
年介耄耋,依然是满脸的灿烂。岁月流在额头、脸颊淘出了不少沟壑,但那慈祥亲切的笑,在观众面前永不落幕。学校师生对此虽然早已司空见惯,总会从心底爆一声:“老外公!”
老外公于共和国开国之初就参加教育工作了。那时候,在旧祠古庙里用一块门板搭一张床,清出一个佛堂作教室,然后请来衣衫褴褛的孩子,就这样开始自己的教学工作。那时候,他就是这样热情可亲地笑着的,老外公的美好形象从那时起就自铸自造了。不久,他就成了教导主任,进而被提升为学校的校长。
照说,校长当有校长的架势,严肃、威风,然而他没有,他还是他的老外公模样。五七年反右,别的校长雷厉风行,许多教师被打成右派分子。他当时在枧底乡中心小学当校长,学校当然也必须开展反右斗争,但他表现得“能力低下”,运动毫无成果,反右结束,全乡没有一个教师被打成右派分子。知根知底的老师心知肚明:“这是黄校长保护了大家!”他不是无能,他是在“无为而为”,放弃一己之得,保护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们。他这么做,也为政府后来甄别改正右派节省了大量人力与财力。老外公是他的表象,老外公之所以是老外公,更是他骨子里的仁慈,他爱每一位学生,爱他属下的每一位教师,在他手下工作,人人都有安全感。
文革时候,造反派好“破裤捉虱”,可面对这样一位老外公式的校长,浑身却找不着一个虱子。后来有位聪明的有学问的造反派终于在鸡蛋里挑出了骨头:“黄曰定--皇帝说了才能定,叫这样的名字就是反红色政权、反毛泽东思想、反党!”于是对准老外公“炮打火烧”,还准备让老外公“坐喷气式”(吊起来打)。家长、农民愤怒了,拿着锄头扁担找炮手、放火者:“看你们谁敢动黄校长一根毫毛!”
浩劫过后,学校恢复高考,老外公于八十年代初怀揣调令来到洋口中学。他把儒家的“仁”、“义”,道家的取法自然带进了学校,他的管理是别具一格的“老外公模式”,无为而为,无为而治。当时吃喝风正在兴起,学校每当来客,他就带到自己家里招待,那些想到学校来吃大鱼大肉的人,因而知趣而退。学校的食客也逐渐减少,学校很快建起了新教学大楼。
他当校长,没有宣言,没有大报告,没有琳琅的墙上饰物,他效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身体力行,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后勤部长”,专事应急与解困,事无巨细,有益于教育教学的事都干,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八二年下半年学生猛增,教室紧缺,当时正值高中改制,二年改三年,让二年制高中毕业生同三年制高中毕业生到高考试场较量,按照常理当然必败无疑,于是大家提出砍掉高二文科班。然而,三十名学生不肯离去,班主任也雄心勃勃地坚持。老外公二话没说,站到了师生一边。没有教室,腾出校内民房吕家小厅暂用,没有经验,亲自带队去高考状元县浙江东阳取经,没有高考资料,叫自己的二女儿去求干娘,到南昌二中找。八三年高考,这个三十人的文科班,考取大学十人,中专二人,升学率与各科总平分,雄居全县之首。这一年,洋口中学的初中部在中考中也大获全胜。也正是这一年,洋口中学由乡办转为县办。“无为而治”并非不冶,而是以“无为而为”的艺术方式,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做到实处,却不留刀斧之痕罢了。
黄老先生常说,领导也好,管理也好,不是抓住“人头”,而是要服住“人心”;管住人的灵魂,工作才不会“走神”。管理不是束缚,管理是解放,让师生把浑身的潜力都释放出来。他不喝酒不打牌,一支低级纸烟陪伴着他,坐在床上,一边慢慢地抽着,一边不停地思考着。烟卷燃着的红红的烟头,丝丝蓝烟袅袅腾起,他的思绪也随着这蓝烟腾飞,盘旋着飘飞着。他就这样整夜整夜地为学校为师生思考着,激发师生的热情与能量,提供广阔天地,让人人都能活出个模样来。
他的心里充满博爱,爱的甘霖洒向身边每一个部属,甚至渗透到九泉之下。张政富老师走了,余希国老师英年早逝。上级分下农转非与招工指标,黄老先生做艰苦细致工作,排除万难,把指标给了张政富、余希国老师的子女。事成之后,茶不喝烟不抽,也从不张扬。“我们不能搞人走茶凉,即使人走了,茶也应该让它热着。教育是爱的教育、情的教育!”黄老先生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说,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带头践行。
前几年,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推行“情感管理+目标管理”,无为而治,师生融融乐乐,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现在时过境迁,师生们于茶余饭后都在怀念我们相处的那段日子。其实这都是得益于黄老先生的教诲。我原先也是黄老先生的部属,耳濡目染,学到点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