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豆杉大山魂》
徐辉生老师(发表于《广丰报》)的《红豆杉大山魂》,虽然有点散文化,虽然没有奇异的玄学思考,虽然没有使用现时流行的倒七横八的变形句式,虽然没有借代、移用、通感等各种修辞手法的堆砌,但仍然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我是一个下辈子还想当老师的职业教师,诗中的教师形象,使我特别感动。
诗是思,是诗人以特殊语言构建的思想与情感的丽宫。在这个丽宫里,诗人用自觉的理性,凸现复杂的宇宙与人生的话剧,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鞭笞人性丑恶的一面,是有良心的诗人的审美理想。读《红豆杉大山魂》,我看到了一个青年诗人朝这个方向前进的努力。他以严密的想像逻辑、特别的意象构造、强烈的抒情气质,讴歌一位教师以无与伦比的热情与忠诚,忍受荒僻、艰难、困苦,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中孜孜不倦地播撒文化种子的高尚。
也许,有人会说他活得太艰难,
可他却幸福地说:我生活在泉水的源头,云雾的故乡!
也许,有人会说他活得太闭塞,
可他却自豪地说:我的学生遍布繁华的都市,活跃的边疆。
山娃子们悄悄插在他窗台上的一朵山花,
他认为这就是对他最高的奖赏;
山娃子们偷偷塞进他口袋的一把野果,
他认为这就是奖给自己的勋章!
同志,请别嗔怪这里的老师太容易满足,
你可了解这大山园丁的赤子衷肠?
诗人采用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里、中国诗人郭小川在《秋歌》里所采用的表现澎湃感情的长句,让自己的情绪如江河一泻千里。句子虽长,韵脚齐整,琅琅上口,充满音乐美。现在的诗人不太讲究诗歌的押韵了,忘记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音韵传统,诗虽好,读起来总像看巴黎时装展,有不少的距离感。诗歌创作需要创新,但对传统的东西只能在继承发展中有所扬弃,而不是叛逆。
不论是作家、是诗人,都应该立志走向世界,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但迈步之始,必须是故乡的热土。一个作家、一个诗人,离开生养自己的热土,离开生活与熟悉的人们,便要患营养不良症,先天不足。一开笔便情呀爱呀,春赏百花,夏咏绿荷,秋伤寒露,冬叹白雪,风花雪月。如此牙慧大作,既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又损害了自己的尊严。徐辉生老师谦虚谨慎,笔触所到,都是父老乡亲,都是父老乡亲的苦乐与奋斗,他的步伐是坚实的,因为他是踏踏实实地从故乡的热土上开始跋涉的。从《红豆杉大山魂》,我们不是可以窥其一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