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的《星星》诗刊编辑出版的诗集《独立秋风》,是《星星诗库》推出的又一颗新星。志明的许多诗,未成集之前就散见于刊物与集子,曾经拜读,此次重读那些收入《独立秋风》的篇章,有如与一位久违的朋友晤面,亲切、激动,心频共振。
志明对诗执着至深:“贫穷的诗歌在我体内/长出一种坚韧的铁质”。志明对诗的敏感不同凡响,诗语惊人,宏丽、壮美的意象让人难以忘怀。新鲜的主题,陈年的旧话,经他以隐喻、暗示、通感、象征、打破时空等手法,便能精制成一首诗,风格清雅、俊逸。
当然,诗人的金冠不是用发酵粉似的技巧堆起来的,“愤怒出诗人”,只有火热的心和深刻的思想才能成就一个有价值的诗人。心的琴弦唯有心的诚声方能拨动、击响。志明是诗的痴迷者,也是诗的清醒者,他信仰悟性,但他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位忠义的歌者,如一只“失眠的夜莺”,吟唱着“如歌的行板”,直白“内心的喧哗”。他歌唱爱情,歌唱家乡,歌唱父老乡亲,歌唱人世间的真善美。“我的恋人/我在远方的某一驿站等你/捆好我所有的诗稿/让你的马蹄踏过我的心路/踩出轻轻的芬芳”。“岁月篡改了我的容颜/却永远篡改不了我年轻的爱情”。他把乡情揽在怀里,把乡音含在心里,故乡是他“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你确是一株/丰满充实的爱情/令我用目光认认真真地收割/收割你的第一滴晨露/收割你的第一片蓝天”。“等你的背影/叩你的背影/直到你的背影/长成一颗远方的树/沉甸甸的/悬挂我的一生”!
完全可以看出,志明的诗是情爱的喷发。不止于此,志明的诗同时也是文化与世间事物的哲理思辩。收入《独立秋风》的90首诗中,约有三分之一如此。他把诗作为射电望远镜或电子显微镜,然后置自己于哲人之位,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探测或审视名人、名事、名物,时而热烈,时而冷峻,时而整体思考,时而局部透析。把诗与哲理熔于一炉,把情爱与理性揉合成一体。“里面有一种很柔韧的东西,几乎和人类的精神史一样绵长”(褚兢语评)。不是史诗,却不乏史诗的韵味。他凝思俞伯牙的知音曲:“流水中的月光是不是/伯牙望穿秋水的重生心事”。在“五四”这一天,他“请来李大钊鲁迅/让他们身上的一片片阳光/翻晒着我们心上一叠叠往事”。毛泽东的诗,张爱玲的文,“把握唐朝沧桑脉络”的《唐诗》,“从百姓内心流淌出来的历史河流”的《民歌》,“深刻的阿炳制出的深刻民乐”的《二泉映月》,“节奏急驰而曲调酸甜”的《春江花月夜》,“凝聚着千年文化、智慧”的《旧瓷瓶》,以及北京、北大、旧剑、琴,甚至一幅油画、一种蔚蓝、春天、大水、人类等等,只要擦身而过的文物,都一一摄入,令其登堂入室,入主诗的殿堂,奏响主旋律。
志明曾说:“世事把心弦绷得紧紧,一条诗意的雨巷从多年梦中淡远,我似乎要错过这个春天。”但他究竟不同平庸之辈,他敢于歇斯底里地奋起,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于秋风乍起之时,终于看到了汗滴之外浮起一片金黄的稻穗,他终于独立秋风,自豪地放眼耕耘出硕果的那片红土地了。这正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作为文友,我高兴之至,愿他来年获得更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