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静静地泻在纯白的雪地上,街旁梧桐树下鸟儿印下些许“人”字脚印,箫声缠绵,“白雪公主”穿着红色滑雪袄,咔嚓咔嚓走来。这是刘志明《美丽的雪夜》(见第44期《广丰报》副刊)开篇设置的景境。作者在此调动了美色、美声、美物等自然美的因子,有机地组合了人物出场的环境,读者的第一印象是:景美!
顺着作者的思路,一字一句地读下去,人们会发现,作者是在用心灵与读者交流。他采用水涨船高、同频共振的建构,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我”不是高高在上的冷眼旁观者,也不是精心塑造的形象的对立面,而是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爱好的同辈人。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字叩响人们的心弦。这便成了《美丽的雪夜》的又一特色:情美!
散文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本质特征就是情意性和社会性。社会性包含着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刘志明这篇散文最大的成功还在于他所描绘的“白雪公主”正好有着这些特点,特别是地域性。她是一位在花炮爆炸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的姑娘,不屈于命运的不济,白天在家门口摆鞋摊,晚上伏案用左手爬格子,面对失败与嘲笑不肯气馁,用仅有的一只手向命运之神挑战。这样一位灵魂健美的姑娘不是“泊来品”,不是“偷渡的”外来妹,而是一位真实可信的土生土长的广丰姑娘。人们读着她,格外亲切,格外自豪。没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学是不存在的。尽管作者写作散文的功力还“嫩”点,但尽力表现身边的真善美,终究赢得了读者。
好文章留下的东西是珍贵的。《美丽的雪夜》最后含蓄地写道:“沉入梦乡的小镇,只剩下姑娘那‘咔嚓咔嚓’的脚步声……”这位炸药炸不倒的广丰姑娘,以她顽强而柔艳的刚柔美征服了读者,她从纸上“咔嚓咔嚓”地走入了人们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