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前,老师在课堂里搞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沉入作文情境。老师让全班学生各自拿出一张小纸片,写下自己情感最深的五个人的名字。学生们高高兴兴,立马写了出来。老师接着下令:“划掉其中一个!”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划掉一个?我不想划掉!”不容分辩,老师说:“必须去掉一个,就当他死了!”接下来老师下令:“再从其中划掉第二个!”学生闭上眼睛不敢看那五个最舍不得的人的名字,只是用笔乱戳。老师还不肯罢休,继续让学生划掉第三个名。教室里哭声一片。活动结束,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作文题:《记一堂语文课》。要求学生要记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下面是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
上课铃响了,大家习惯地走进教室,然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对即将发生的悲哀全然不知。语文教师轻盈地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要作个测试。”
我的眼皮在跳,似乎预感到有什么不测了。在我眨眼的霎时,老师叫我们备好纸和笔,写出五个我们心中最舍不得的人的名字(或称谓),我恭敬地把他们写在白纸上: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旺旺。
“好了吗?”老师平静地说:“那么请划掉其中的一个,就当他死了,不在这个世界上!”
不,不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那条宠物狗,都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失去其中一个都不行。有同学跟我一样,请求老师:“可以不划吗?我下不了手!”老师面色坚定:“一定得划掉!”
我不忍心,但没有办法,只好划掉心爱的旺旺。我似乎被良心推下了悬崖,很快落下深渊,我不可能爬得上去,只好忍受良心的谴责。
“再划掉一个!”老师又无情地下达指令。
我无奈地摇头,用上了无情的抓阉。
“奶奶啊,您千万不要走啊,您走了,爷爷怎么办啊?”
我仿佛被摔死在崖底的深潭里,一股苦涩的水流进我的嘴巴。这水为什么这么咸?是我的泪水,是奶奶平日为我付出的汗水?我此时此刻在哪里?
不幸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这次抓阉轮到了爸爸。爸爸,您是家里的顶梁柱啊,没有您还会有我们这个家吗?
我似乎跟着爸爸走了,慢慢地沉下去,沉下去,永远永远。教室里响起一片哭声,咿咿呜呜,好不凄惨。
“好了,游戏结束了,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请回到原来。”
老师的话让我从梦幻中醒来,我旋目四周,同学们的眼里,满是泪花,有人依旧在抽泣。
应该说,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进入作文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成功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感情,作文动人感人。这对于架空作文,让学生写葫芦文、框架文、说假话作文教学是一个冲击,是对作文教学改革的试探。然而,作文课是不是可以这样教呢?这还值得好好商榷。
一、新课标提倡写生活作文、开放作文,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但是虚拟世界是不是生活?写虚拟生活的作文算不算生活作文?我想即使是生活,也是一种特殊生活境遇。写生活作文重在引导学生观赏、体验平平淡淡的生活,从中开掘生活中的金子,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本次作文的命题,初见于戏剧小品:母亲与爱人同时落水,先救谁?后来有教授为了验证他关于人的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写出父母爱人,然后依次一个个划掉。心理工作者也用同一命题,唤醒“网迷”对父母感情的冷落。现在这一命题又落到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头上,是否合适?作文命题应该有年龄、年级段的分别,不能象过去那样,同一个作文题目从小学写到大学,这样岂不是又要回到葫芦文、框架文的老路上去了?
三、作文是为了育人,育好人才能写出好作文。通过作文教育学生,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海啸般的灾难性强刺激,对于年纪轻轻的学生恐怕不适合。心理折磨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挫折教育当然是需要的,但哪有一下子亲人们一个个离去的境遇呢?这样的教育缺少现实基础,也没有现实意义。
作文教学如何进行,当今的生活作文如何教好,还须耐心、细致的探索。不管怎么说,这次探索还是有意义的,至少引起了我们进一步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