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二节 我的“四一”语文教学观--语文“四元素”教学

  教了一辈子语文,听了一辈子关于语文教学的纷纷议论,一辈子被动地站在讲台上,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到最后才明白:在语文教学中得要有“自己的东西”。这“自己的东西”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依据,二是本民族的语文教学优良传统。

  一个有出息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确立两个观点:语文教学的育人观和科学的语文教学发展观。教语文到底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育人?语文教师究竟是做经师还是做人师?从理论高度去回答,谁都不会做错这道题,然而一旦步入语文教学实践,答案就不一定了。语文课堂里,天天在抓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考题式的练习因而大行其是,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几乎天天在做考题,地毯式轰炸、魔鬼式训练,把学生变成了填ABCD的机器。仔细想想,这样的语文教学到底是“人本”还是“知本”呢?灌输知识是需要的,目的必须是育人要以人为本。

  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学是中国的语文教学。中国的语言文字与外国的截然不同,如何学习与操练有自己的特定规律。中国的语文教学已有数千年历史,造就过许多文化名人和辉煌的文化时代,有许多宝贵的经验积淀于其中,既有米饭馒头、萝卜白菜,也有满汉全席。今天社会发展了,科学发展了,有世界的经验可以借鉴,语文教学有许多新成果,现在教语文有现在的一套,但是现在的一套不能排斥或舍弃民族的一套。我们应该站在孔子以来的无数先师的宽阔肩膀上去开拓发展今天的中国语文教学。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在努力抓好四个一: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张巧嘴,一肚子学问。即语文教师要致力于让学生练出一笔好字,写出一手好文章,练就一张灵巧嘴巴,积累一肚子学问。

  首先说“一笔好字”。汉语文的教学特色之一就是教写字。早在西周,学官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其中“书”就指书写文字。字是衡量读书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方面。俗称“字是读书人的长衫”。孔乙己那么落魄,依然穿着长衫,就因为这是读书人的标志。教语文不教写字,不是一个全面的语文老师,学语文不学写字,学不到完整的语文。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写汉字不仅是书写的需要,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书写汉字能修身养性,提高艺术素养。汉字不同于外国字,除了标音什么都没有,汉字音形义齐全,有机结合,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信息库。现在教语文不教写字,有时一节课黑板上不着一字,只用多媒体,学生作业打电脑,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教育资源流失”,令人痛心。参加高考评卷,不少作文卷上的字使人“头昏”,招工招干,有些履历表填写的“学历”不低,一看书写的字,却让人吃惊--不如小学生。

  语文课有必要把写字列入教学内容,定出小学、初中、高中各自不同的要求。语文课对学生的写字要求,不必跟书法教师那样,不重理论,重实践,重写字要求。能临贴当然好,不临帖也可以,自己去摸索创造。但一定要让学生按汉字书写要求写,横竖撇捺勾点,一丝不苟,规规范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示范,板书、批改作业,字迹都要规范、漂亮。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不写断胳膊缺腿的字,二不要把字写成“腌菜渣”,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三不写错别字,四把标点符号当字写,入格写正。每当发现学生作文本或其他作业本的字迹不符合这四点要求,打回重抄。

  如果说“一笔好字”是读书人的“长衫”--外观,那么,“一手好文章”和“一张巧嘴”便是读书人的“手艺”。学以致用,学了语文不会写文章,不善言,等于手艺人不会手艺,那是白读,这样的人跟不学语文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学了语文不会写文章、不善言,就像学了泥水匠不会垒墙、不会修房子,学了种田种不出粮食和菜蔬。我教语文特别注重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训练。语文课当然不是专为培养作家的,然而,语文课如果能培养出作家不是更好吗?再说,写文章不是作家的专利,写文章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了语文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那么语文的功能又何在呢?

  写作要有生活、有思想,但有生活、有思想不一定能出文章,特别是好文章。文章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观察生活有方法,语言运用有规律,各种体裁有特点,构思文章有灵感,即使是订个合同、写张借条,也要掌握格式,灵活运用格式。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光靠理解、纸上谈兵难以解决问题,必须苦练,苦练才能掌握,方可熟能生巧。鲁迅茶余饭后都在动笔,郭沫若流亡日本,也坚持每天写三千字文章。我提倡苦练,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动动笔,利用半小时一刻钟写几句、写一篇。写不出来就抄,抄点好文章、好语言,多学习、多积累。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一周写五篇,交我检查。我从中发现好文章,向板报、杂志和报社推荐,也自办手抄报,让学生一展身手。没完成训练任务的,必须补写。作文最好能练到“物物件件可落笔,人人事事皆文章”。作文不是创作,但一定要向“好文章”方向努力。

  对于学生抄文,有些老师忌讳很深,把学生抄文说成“盗窃”、“剽窃”。更有甚者,每当学生有超常发挥,便疑神疑鬼,目之为窃文。有位作家小时候常常写出超常作文,语文老师轻则以“不及格”处理,重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辱骂,对此他至今耿耿于怀,发表文章谴责这种做法。这样的老师我也见过不少。我主张“写不出来就抄”,是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抄文也是一种学习,正像孩子学步借助他人、他物扶搀一样。明末著名文学家张溥就很注重抄读文章,书斋还叫“七录斋”。抄文与作文一样是学习,为自己的写作树立参照系。教师要引导,不可打压。当然,既是作文,应以自作为主。我规定学生每周写五篇(或段),其中三到四篇为作文,一至二篇为抄文,而且每周必须抄点东西,作为写作的参照系。学生作文是从模仿开始的,即便是作家创作,也需参照系。作文的改革能否推行,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该多看多批少改,教会学生自改。老师不能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学生的多写便是一句空话。

  文章是才学的综合体现,文章的展示与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现实生活中最频繁最直接的交流与展示,要数说话,一张灵巧的嘴很重要。不要以为不是哑巴都会说话,很多读书人就很木讷,让人啼笑皆非。从前有个秀才,家中失火,家人让他去借梯子灭火,他见人家正下棋,不知如何开口。家人赶来,问他“叫你借梯子,怎么还站在这里?”他说:“车马纷纷,未便开言。”家人说:“房子烧光了,你回家看看吧!”他回家看见梁柱烧焦,竟然文不对题地感叹道:“自汉朝以来,未见此炭长。”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现在是信息时代,地球成了地球村,嘴巴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必须担当说话训练任务,让学生有一张灵巧的嘴。

  语文教学注重说话训练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孔子把教学分为德行、政事、文学、语言四门,其中语言是专门讲授口语表达的。他自己讲课采用“雅言”,即当时准确、规范的普通话,培养过许多如宰我、子贡一样的“善为说辞”的人才。孟子自己就很“善说”。春秋战国时代能言善辩之士的涌现,推动了当时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发扬优良传统,把学生的嘴练巧。

  说话训练需要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进行课文解读,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口语交际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训练说话的技巧,指导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从语言大师的作品及其他经典篇章学习语言控制分寸、幽默、巧说等等,随文讲解说话范例。其次,教师必须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说话舞台,创造说话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一言堂”,激发学生说话。我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结合课文),同时热心组织课外说话活动,如周末讲演会、辩论会等。鼓励学生自己开展说话活动,如小型座谈会、散步交流,提倡自言自语,面对大自然发表演说。通过各种说话活动,把嘴巴练活练巧,把话说得合情合理、动听,准确表达,自然流畅,不带“那么”、“然后”、“哎”等语言瘤。

  一手好文章、一张巧嘴,需要一肚子学问的支撑。没有一肚子学问的支撑,文章与言谈都将是苍白、浅薄的,感动不了别人,也感动不了自己。一笔好字也同样需要学问的支撑,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同时也是国学大师。写字、文章、说话是信息的输出,而学问是信息的储存,没有丰富的内存就不可能有信息的输出。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知识面宽、底子厚,何愁高楼大厦构建不成?苏秦初到外地游说,几年后无功而返,遭家人侍妾耻笑,后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再次游说时,便说服了燕赵与韩魏齐楚六国接受合纵之说,佩六国相印,做了纵约之长。

  写字、作文、说话,是一条语文学习链,互相牵连,相互促进,但多读书是根本。古人读书,提倡经、史、子、集贯通,五车竹简就称学富了,对现代人来说,已经远远不够,现在阅读范围应该扩展到古今中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书都要读一点,方能治愚,方能去除孤陋寡闻。现在的中学生题目做了不少,书却读得不多,很多学生读到高中毕业,还没有读过明清的四大长篇小说。问他们:“为什么不读?”答曰:“没时间”。“没时间”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把时间花在课本上、习题中了,二是阅读速度太慢,一部长篇要读半个月,四个长篇读完得花两个月,确实没时间。

  要积累一肚子学问,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技巧是关键。应该教会学生速读。很多学生读书是名副其实的“读”,即使嘴巴没有发出声音,脑子里依然是一字一字地“读”。把“读”书改为“看”书,阅读速度就能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读”须一字一字地读,“看”则一眼扫过,可看完一句、一行。“一目十行”,现代科学证明是做得到的。我要求学生练就一小时阅读一百页书的本领。一小时能读一百页书,那阅读就比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有趣多了。

  读书一要讲速度,二要讲效度。学生时间有限,读书不要赶潮流,不要追求消遣,读无用之书。读书应以读经典为主,从名著中汲取营养积累学问。读书可以杂一点,拓宽知识面,但要远离低级趣味与书毒。杂而不乱,所以要杂,是为了扩大眼界,取众家之长。

  语文素质是很实在很具体的东西,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下,一提笔、一张嘴,别人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语文教学重在育人为本,知识本位,眼中无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很难办。如果本末倒置,地毯式轰炸、魔鬼式训练又有多少作用呢?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张巧嘴、一肚子学问的语文素质,又怕什么中考高考呢?实践证明,当学生具备了“四一”语文素质,什么样的语文考试都能对付,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工作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应付裕余。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