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马上帐中,桌前窗下,挥笔吟咏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给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一份闪光的遗产--毛泽东诗词。已发表的四十三首诗词,艺术风格独特、审美理想、审美视角独具魅力,给人以审美快感,人们从中得到了无限的美的享受。
一、旧瓶新酒,独树一帜--个性美。
有人说:“毛主席于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必须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而他自己为什么写古典诗词?这不是有悖于自己的‘两为’方针吗?”这个问题看似尖锐,实质却很虚弱。他忘了创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创作个性!没有个性的创作是蹩脚的模仿;没有个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讲话》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并不框定文艺创作规律。在文学创作中,审美感受、艺术眼光、思想特色是受作家的精神个性而制约的,对于诗人来说,每一首诗都是诗人精神个性渗入其中的产物。每一个诗人都有,而且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即使他的作品尚未形成风格。当我们的审美触角探及毛泽东诗词中的每个作品,我们便可以清晰看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毛泽东同志的审美理想倾向于中国古典诗词极为显著的形式美。
高尔基告诫说:“摆在人们面前的任务是找自己,找到自己对生活、对人、对现实的主观态度,把这种态度体现在自己的形式中,自己的字句中。”又说:“他并善于用自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念。”(均见林焕平编《高尔基论文学》第六页)鲁迅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作品的深邃的内涵,而且也在于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象他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一样,他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地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把古老的诗词形式用来表现丰富多彩的革命内容,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毛泽东同志在诗歌创作中选择了古典诗词这一形式,以之反映革命现实,正是精神个性在创作中的体现。一位诗人,一位作家,其精神个性是由他的才、气、学、习诸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情动而形言,理发而文见;盖沿隐而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之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理浅深,未闻乘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文心雕龙体性》)毛泽东同志的才能与胆识、气质与素养、学识与智慧以及他的地位与天职,使他选择了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现革命内容,虽然古典诗词在声韵、对偶、句法、辞藻这些可视听的外在形式和气脉、结构、用事、用景等内在形式方面,都有无比严格的限制。然而,他就这样地“戴着枷锁跳舞”,风流倜傥,显出卓异洒脱的大腕气质,这正是毛泽东诗词的个性美。
文艺批评、文艺评论一度总是带有浓厚的“运动”色彩,而充满个性美的毛泽东诗词,点铁成金,复活了已经成了历史的旧体诗词形式,为当代文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如雨后春笋般的诗词学会,不能说不是受其恩荫而得以茁壮成长起来的。
二、史诗的题材,深邃的思想,雄浑的风格--崇高美。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之所以被人们尊崇为无产阶级文学的绚丽瑰宝,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固然是原因,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战斗历程,描绘了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美丽画卷,诗词撷取的是史诗的题材。在毛泽东诗词中,有人民空前的觉醒,有深沉的历史思索,有壮烈的血与火的斗争,有暂时的挫折与迂回,也有波澜壮阔的进军和改天换地的胜利,概括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反映了风云变幻的严重时刻,歌颂了人民的历史性胜利,抒写了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和豁达胸怀。从这些诗词中,人们可以触摸到跳动着的朝代精神的脉博,可以谛听到激荡着的中国人民前进雄步的历史回声。
1925年,革命航船遇到了旋头风,历史进入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写下了《沁园春长沙》。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作者思绪万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接着作者笔力纵横,描绘了风华正茂的共产主义者的战斗风貌,“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最后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答。这是一首抒写革命青年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投身于革命大风大浪中激流勇进的词作,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极其严肃的命题:青年人当以天下为己任,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任。这个深刻的思想,不是一般的抒情诗所能比拟的。毛泽东同志的另一首《沁园春》,与这首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壮美、豪放、博大和高远。这便是曾经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陪都重庆人们争相传抄,引起轰动效应的“咏雪词”。这首词是作者长征到达陕北后的1936年春写的。作者以神奇雄伟的雪景为起动契机,抒发爱国者的宏伟抱负。词中红日与白雪映衬,色彩与豪情交融,气势辽阔旷远,景象苍茫壮丽,朴素雄伟,优美动人。作者纵览千古,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的高度,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代风流人物都为我中华“竞折腰”,我们怎么办?感情的潮汐激荡,豪情满怀,气冲霄汉,一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如催动华夏子孙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战斗号角。其中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使诗词的感染力、鼓动力和号召力达到了顶峰,无数爱国者前赴后继,为我中华献身,其中不少人是《沁园春雪》给了他们雄心与大志。
高亨先生于1964年在一首词里写到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毛泽东同志对其中的两句颇感兴趣,这便是“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见陈晋《诗雄不一般》)毛泽东同志无心成为诗人,但他却确实成了风格独特的伟大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作品形成了雄浑、凝重、挺拔、奔放的艺术风格,上面提到的两首词可见一斑。而《念奴娇昆仑》当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之作。作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开篇吟道:“横空出世,莽昆仓,阅尽人间春色。”神来之笔点染出昆仑昂首天外的不凡气概。正是这座横亘天际的昆仑山,“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诗人如同一位屹立苍穹的巨人,以凌驾一切的气势对它发话:“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从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出发,深沉思考,要抽出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让“太平世界,同此凉热”。浑莽的山,在毛泽东同志的笔下,成了富有灵性的有情之物,作者高尚、宏伟、雄阔的审美意境得到了寄寓。
正如古人所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毛泽东同志的修养、素质,使他的诗词思想深邃旷远,感情昂扬奋发,格调高致,精工而不纤巧,豪放而不粗俗,脱尽前人窠臼,因而毛泽东诗词给予鉴赏者的又一馈赠是它的崇高美。
三、创新与继承,理想与现实,志、情、意和谐统一,哲理蕴藉--辩证美。
毛泽东同志诗词的雄浑风格,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的李、杜、苏、辛的传统,然而又不同于历史上豪放巨子的风格。古代诗人词家往往沉醉于怀古、游仙,面对恶势力总是被动应战,因而他们的豪放是冷色调的。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同志,他面对旧世界、面对困难、面对自然等等,总是以一个挑战者、改造者的高大形象出现,他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是博大、奔放,是奇伟、劲丽,因而高于古代豪放派的豪放,其豪放是暖色调的。
继承是开拓的起点,开拓是继承的目的,毛泽东同志正是如此辩证地处理了这一问题。中国诗歌,《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而屈原的《离骚》则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几千年来,华夏大地诗人辈出,作品纷呈,或以现实主义为宗法,或以浪漫主义为师承,各展风采。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既接受了我国古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们的艺术传统,深刻地反映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也吸收了浪漫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方法,以夸张、象征、想象的独特构思与语言,描写革命豪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他的诗词中和谐结合,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辩证地统一。《蝶恋花答李淑一》描写了一幅虚幻境界,美好瑰丽,但抒发的是怀念,赞扬战友之情,逼真感人,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这是一首以浪漫主义为主的词作。而《沁园春长沙》、《浪淘沙北戴河》等,如实描写现实生活,场景生动鲜明,但不乏理想光辉,仍然有着浪漫主义色彩。这自然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作品。《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七律二首送瘟神》,有从现实出发的描绘,又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气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与理想结合,天衣无缝。
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处处展现着一个思想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式的功力。毛泽东诗词蕴藏着巨大的思想力量,富含感情,既有感情的浓度、强度,也有感情的深度、纯度,意境高远深旷,志、情、意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毛泽东诗词中,志、情、意结合,哲理蕴藉的典范是很多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巧妙地以白骨精、唐僧、孙悟空三个神话人物作精当比喻,提出了分清敌、我、友的严肃命题,诗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清敌我友,号召人们加强团结,坚持原则,结成统一战线,驱除“妖雾”,澄清“玉宇”。诗中饱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生动地记录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城那威武雄壮的历史一幕,诗人根据事物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高瞻远瞩,在欢呼胜利的时刻,提出了继续革命的观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同样是咏梅,在陆游的眼里,梅花是孤芳自赏的象征,而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梅花,有摧不垮的坚韧性,又有谦逊博大的胸怀,成了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的写照。辩证法中的“扬弃”,在这里得到了运用,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也随之进入千家万户,成了人们生活的准则。
和谐就是美。在毛泽东诗词中,动静相应、虚实相济,阔大中求取流丽,奇崛中求取艳美,紧张中求取舒缓,内容与形式,创新和继承,理想与现实,志、情、意都和谐统一,哲理蕴藉,可以说,处处流露着诗词的辩证美。
毛泽东诗词是一个美丽的海,只要扬起探美的风帆,你的心时时都会产生审美心理的共鸣,产生美感,得到美的享受。毛泽东诗词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富矿,有志于探求,发掘,具有美学价值的东西,将会不断地开采开来,提炼成社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