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努力表现社会主义审美理想

  白纸上留下的思维轨迹,是灵魂的自白。思维的颤动,证明一个教师曾经存在。

  一定的审美理想构成一个时代文艺的内在物质。社会主义文艺的物质就在于具有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社会主义审美理想是社会主义的精华的美的凝结,尽管社会主义的审美内涵极其丰富,其光华主要体现于共产主义理想美,社会主义现实美,优良思想道德美,以及与其相应的艺术形式、语言美等诸多方面。其中,共产主义理想美和社会主义现实美,是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核心,这就是社会主义文艺区别于其他文艺的根本所在。

  文艺家对一定艺术形式的追求,必定基于对一定社会现实的理想追求。文艺家对艺术的把握思考,也必然渗透着哲学的、宗教的、伦理的、甚至思维的等等方面的把握。任何一种文艺样式,任何一个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审美判断。文艺被谓为文明,被谓为人类和现实关系的审美的表现,并非一顶虚幻的桂冠,这里面饱含着荣誉,更饱含着使命。作家艺术家在享用着这种至高无尚的荣誉时,社会同时也赋予他以神圣而崇高的使命。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不息的奋进精神。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和自强的信念,艰苦创业的作风,至仁至爱团结互助的风尚,宽厚真诚的品格,舍己为人的情操,真挚纯洁的情爱等等,这些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蒂。文艺作品是美的结晶,作家艺术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把握它,开掘它。人民群众对待艺术实践的结果的态度是极其公正的,他们的审美标准总是与自我的社会实践体验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其对作品的爱憎可以说不受任何力量所阻遏。尽管电视连续剧《渴望》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纰漏,并非至善至美,但它凭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崇尚奉献、宽厚、真诚的道德风尚、人间至情产生了轰动效应。这就说明了唯有社会主义审美理想,才能与当代人民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才能与当代人民审美心理此呼彼应。

  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艺术表达。社会主义文艺的总体追求,要符合宏观的社会真实(不可专注于某一处的吹毛求疵),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性质,符合人类的文明进步,它必须表现美的理想,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情感,美的境界,美的形式,美的语言,它必须把弥散在现实生活中的美聚集,形成强光,从而照耀人们的心灵,让美的心灵更加美好,照耀晦暗的角落,导引麻木者在精神上实践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前几年,审美理想曾经沉落,丧失,无论在理论的导向上,还是在创作的实践上,都曾出现了一种令人咂舌的不良倾向。有的人把文艺创作视为纯生物、纯生理的自然机制,视为仅仅是作家艺术家个人出于内在需要的排解与渲泄,视为无所求无所用的“玩儿”,视为不受任何外部条件制约,不被任何社会力量驱动、不为任何时代精神感染的无所谓之举。也有人公开否定文艺是意识形态,否定“社会主义文学”的提法,与政治上、经济上的“趋同论”相呼相应,一时间审美理想被颓废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原始主义和市侩主义所湮没,审美理想为贬斥嘲弄先进人物形象的非英雄化、热衷偶然性和神秘感的非典型化、彰扬现代冷漠的非感情表现、紊乱情节结构破坏语言规范的非和谐化等艺术“新潮”所替代。对于这些冠以“新潮”的破烂,外国人早就一语道破:“表现派:充满敌意的世界和孤独惊惶的人,超现实派:奇异陌生的世界与惊惶时人;存在主义:荒谬的世界与孤独的人;抽象派;个性对平庸无奇的虚幻现实的厌避;通俗艺术:获取者--‘群众消费’社会中没有灵魂的人。”(见鲍列夫所著《美学》)中外今往,卖力虚张夸饰纯艺术论者,从来没有相信过。“为艺术而艺术”,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他们不是自欺,就是做作。”

  文艺发展的历史昭示人们,一个作家或艺术家,必须同他的民族的生存、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其“主体意识”、“自我”只有与国家、人民休戚相关才能得以实现。从屈原、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到鲁迅,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到高尔基,无不如此。“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古人早已懂得这样的道理,今人岂可糊涂?契诃夫说过:“文学家不是糖果贩子,不是化妆专家,不是给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着责任的人,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的。”作家、艺术家应把自己所负的社会责任看得重如泰山,并以此导向思想,规范行为和作品。

  审美理想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和作品的欣赏者实现全方位和多维交流与认同的契机所在。创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和欣赏者接受什么构成了创作过程和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聚合点,没有作者的“为了什么”和欣赏者的“接受什么”的契合、认同、共鸣,创作便是毫无意义的游戏。一个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没有目的、没有意图、没有期望、没有追求,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一部真正的作品,完全没有负载任何时代痕迹,没有负载任何人生见解、思想倾向和美学品格,这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无视文学艺术的特质,将文艺当作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传声筒,以公式化、概念化的方法,来对待文艺创作,也会戕害文学,扼杀艺术,但艺术形式这一特质绝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纯而又纯的“自在性存在”,它必须以内容的存在为存在前提,作品的内容,当它未能获得适当表现形式时,这内容便不能称其为规定意义上的内容,而只是一种自然形态的东西,一种原始材料,而当形式一旦从内容中剥离出来,这种形式也就使自己处于虚无之中,消解了自身。

  社会主义文艺负有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文艺不仅应当使自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而且必须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内容,新颖的表现形式、丰富的美学内涵、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永远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来强化、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作品中表现社会主义审美理想,对作家艺术家来说,不是给自己外加一种政治的、社会的观念就可以奏效的,需要的是人格、文格;乃至整个精神境界的全面修养。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并指出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基本问题。小平同志也告诫文艺工作者:“要教育人民,必须先自己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在审美创造的实践中,不单是主体的形式结构力量在发挥作用,其他诸如伦理、理性、情感等本质力量也必然在同时参与发挥作用。这就是说,主体必然在创造对象上打上各自的印记。心理学研究表明:审美的视知觉含有一种压缩了的社会实践。对人类、国家、民族的审美发展的实际进程抱着不正确的看法,将使自己在人民群众中陷入尴尬的、孤独的境地。

  社会实践是激活社会理想的原动力,创作冲动总是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萌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闪射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时代的理想光辉,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必须投身于这种社会实践,将弥散在群众中的阳光,勾勒成艺术的画图,引导人民群众,激励人民群众,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奋斗。当作家艺术家仅仅是一个袖手的旁观者,那么他对此种生动的真实便会缺乏深刻的感受、正确的认识和准确无误的评价,那样,即使是真的表述,也并不是美的再现。

  关注社会主义现实的广阔的、多层面的发展,对现实变革的历史内容和深层意蕴作自觉的美学深思,重视共同的审美理想与独特的多样的艺术个性的统一,正是新时期文艺追求和发展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突破口。社会主义的作家艺术家应当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制高点,用自己激情澎湃而又色彩斑斓的文艺创作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真实地、典型化地描绘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坚持不懈地用共产主义精神陶冶人们的思想、心灵和情操,不断地鼓起人们理想的风帆,并以艺术的形式鉴别生活中的美与丑,评判生活中的是与非,褒贬生活中的优与劣,衡量生活中的得与失,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

  表现社会主义审美理想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崇高使命,这是历史的赋予,时代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