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季节,人们不顾劳顿,观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有的人面对景观如痴如醉,胜迹陶冶了他的情操,真是不枉此行。而有的人,记忆里只有几株奇树,几方怪石,脑子空空,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里,第一感觉便是“得不偿失”。一样的观赏,两样的结果,岂不怪哉?这里面的奥秘便是读书。
看山,看水,看一切美的对象,不仅用肉眼,更用思维。如果你读过祖国的历史,熟知围绕长城展开的历史画卷,那么当你登上八达岭,放眼长城内外,就会为长城的壮观和阔大气势激动不已,心中仿佛有一支歌,眼前景色跟历史画卷相迭映,自然景色会变成一出流动的巨大的历史活剧。一个人欣赏美的能力跟他的文化素养是紧密相连的。大学士苏东坡登临庐山,展现在眼前的美简直目不暇接。他站在西林寺前,“横看成岭侧成峰”--山姿具有变化美;“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形结构具有错落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庐山的丰富的形体美中,又发现了深邃的哲理美。
观于山川花鸟,得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产生无限的审美情趣。一个人,如果能读点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甚至老三论,新三论,那么知识将给你慧眼,给你巧思。现实生活中,晨曦朝霞,明月稀星,以至大漠孤烟,平沙落雁,都会给人以美感。然而,孤陋,浅薄,在美的对象面前,审美主体就会显得迟钝、麻木。知识对于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发挥着巨大的内在作用。一个人脚下所站的知识峰峦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美,越丰富多彩。所有的旅游者到了景点,都会展开想象,寻找美、享受美,可是,正如富兰克林所说,不学无术的人想像力有翅膀没有脚,空对空而已,始终落不到审美对象上面。
对于自然景物的欣赏需要知识,对于艺术美的欣赏,就更要借助于丰富的知识了。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一支琵琶曲,泪流纵横,青衫湿透,已经为炎凉世态麻醉了的心也被激活。而个别暴发的大款,凭借金钱实力追求高级享受,当他坐进音乐厅,结果是鼾声如雷、如无感知。报刊不止一次报道了此类生活笑话。欣赏美,感知美当然是审美的出发点,但感知必须以理解为其导向。钢琴演奏家傅聪,自幼酷爱唐诗宋词,深厚的诗词修养,使他对“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在一次世界大赛中,将肖邦作品的缠绵、轻柔的诗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倾倒满座专家。
读书和赏美是难离难分的。赏美,要多读点书;读书,本身也是赏美。茶余饭后,工休睡前,捧上一本好书,或躺或卧,或倚或坐,任思绪驰骋,神游广宇,让心灵与知识对话,让情感经受情节的洗礼,这时,你会着着实实感到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