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教子絮语

  人类生生不息,教育子女之事也就代代传承,无尽无了。教子并非易事,多少权威,在家中的顽童面前威风扫地,造就人才的教师,有的人连自己的儿子都坐了班房。谁都爱子心切,于是教子方法常常不胫而走。花钱买经验也在所不惜。前不久见有人到基层去传授教子方法,大讲如何教儿子考研、读博,演讲一场,收取高额酬金。书店里还有许多类似的新书上了书架。这种父母的做法,使人想起方仲永的父亲,借儿子的天资谋利。会不会教子,岂能以孩子是否考研、读博为标准?除了硕士、博士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就都不会教子?

  孩子是“活宝”,不会有教育的固定模式与方法。王安石的父亲主张严厉,听一位临川人说王安石号半山,是因为其父准备用半山竹子做教鞭,严教王安石。孟母教子,循循善诱,注重环境熏陶,为了让孩子有个成长好环境,三次迁居,最后住到学舍近旁。林则徐教儿自立,他的名言是:儿子若如我,要钱做什么?儿子不如我,要钱做什么?

  中国现代三位文豪的母亲,教子各有特色。胡适母亲教子胜过“严父”,胡适小时喟叹,别家孩子是“严父慈母”,自家却是“严父严母”。有一次病眼,眼睛火辣辣地痛,昏昏沉沉睡了去了,忽然感到眼睛舒服极了,睁眼一看,母亲正用自己的舌头舔他脏兮兮的眼睛。原来母亲为他的眼病四处求治,当听说舌头舔易去眼病,她悄悄地给儿舔眼。这是一位疼儿子疼在心里的典型母亲。鲁迅的母亲让儿从小帮家里做事,鲁迅从小出入于药铺、当铺,使鲁迅认识了旧社会的本质,决心在“铁屋”里呐喊。而茅盾的母亲是“慈母型”的,十分宽容、慈善。

  善教的人,总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多少父母在孩子当官之后,仍然不忘教育,要他们清正廉洁,为百姓做事。陶侃母亲就是这样的。陶侃做水利官,送给母亲一罐糟鱼,其母责备儿子说:“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我忧也。”当然,关注一生总得落实到具体事件上,适时教育。近读《稼轩长短句》,发现辛弃疾有一首骂儿词。词序说他准备退休,但“犬子以田产未置”为由“止我”,辛弃疾于是“赋此骂之”。词中用了八个典故诠释“富贵”内涵和做人道理,指出富贵能给生活带来种种好处,然而“富贵”毕竟也暗藏“危机”,为人当洒脱,“千年田换八百主”,衣食温饱就应知足常乐,“一人口插几张匙”。这番话不仅对他儿子有效益,对现代人也振聋发聩。

  《梦溪笔谈》中也载有一个教子故事。将军郭进,新建府第落成,大开筵席,不但请木工瓦匠参加宴会,而且让木工瓦匠坐在自家子弟们的上首。有人问郭进:“你怎么让公子们跟匠人们坐在一起,而且还坐下首呢?”郭进指着匠人说:“他们是造房子的,应当坐上首。”又指着自家子弟说:“他们是卖房子的,下首也不该坐呀!”郭进将军很有眼光,但他不善于教子,让孩子养成了公子哥儿作风,光靠打一次预防针难以奏效,郭进死后不久,府第便落入他人之手,换主改姓了。在教子方面,王安石也很失败,他一改他父亲的教子方法,容忍儿子的不规,帮儿子谋官,害了儿子,也使自己在朝廷里威信扫地。

  教子的酸甜苦辣,是人人都要尝的。人有喜甜、喜辣、喜酸、喜咸,现代人又增加了喜香、喜脆、喜麻等等,教育要适合诸多口味,确实不是易事。好在可借鉴的人事,古今中外都很多,即使是教子考研、读博,也有可以学习学习的一家之言,何乐而不为?何必花钱去听那些父亲传授教儿子考研、教博的经验之谈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