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生坠入网吧成了“网迷”,引起社会的普通关注。前不久央视“实话实说”栏目,找来“网迷”座谈。主持人问:为什么会迷恋网上游戏?“网迷”异口同声说:“有成就感”!日前见报,江西九江地区有个袁姓初中生,把家里寄给他的伙食费拿到网吧玩游戏,花了个精光,然后去抢劫,残忍地杀害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当记者到监狱采访,问他为什么沉迷网吧,回答也是“有成就感”。
为了区区的“成就感”,代价实在太沉重。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孩子为什么要到网吧去找“成就感”呢?是不是学校让他们久违了自己的渴求?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回头看看学校,不能说学校没有给予学生成就感,然而,这给予的成就感实在太有限了。范围有限,数量有限,能享受到这种愉悦的人,只有少数佼佼者,“芸芸众生”何人可以问津?也许有人会说,成就感又不是大众苹果,人人可以下口。可是,成就感确实是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佳品,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自我实现需要”摆在心理需要最高位置,特别强其重要性。自我实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校园里找不到自己的成就感,于是掉头往别处去,而去网吧打游戏,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其实,学校要解决这样的“疑难杂病”并不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途径极其广阔,没有时空限制,可以因人而异,只是我们因循守旧,自我束缚,让一些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就,从而产生“成就感”饥渴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的感觉不要太迟钝,懂得及时开发与利用,让他们有自我实现的冲动与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有快乐的成就感。就以学习一项来说,有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自然容易获得成就感;有的学生是偏才,学校与教师可以设置特长展示,使他们同样可以获得成就感;有的学生门门功课都平庸,但学习态度认真、守纪、出满勤,给予表扬与奖励,既在情理之中,也不会冷落了他们,让他们驱走成就感可望而不可即的自悲感。即使是“双差生”,教育者如果循循善诱,每当有所进步,发给进步奖,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慰藉,成就感当然也会自然萌生。一个学生在学校修炼德、智、体、美、劳,非此即彼,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时候与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就感,获得成就感的满足,不是难事。
渴望成就感,追求自我实现,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不去开发利用,任其旁逸斜出成为灾害,令人遗憾。情绪是相互牵连、此涨彼落的,如果成就感得不到满足,随之而来的是失落感,当失落感占据上风,人便会产生埋怨、厌烦情绪,最终走向别端。现在文化市场管理系统对网吧强化管理,公安部门也介入督查,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作为教育者应当乘势而上,面向全体,采取恰当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就感,不再饥渴,不再掉头他去,安心学习,早日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