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北京音乐厅从来不让流行歌曲入内演唱,始终只向严肃音乐敞开。这则消息,初看似乎难以理解,细细沉吟,觉得旨意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拿我们的音乐课堂与北京音乐厅相比较,不免显得捉襟见肘,相形见绌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也大门洞开,几乎成了“不设防的城市”,流行歌曲不知不觉成了教唱歌曲的“主旋律”。开头唱《我的中国心》,激发了无数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后来唱“你(求爱者)已迟到”,就觉得不太对味,现在里里外外都是“我想有个家”、“潇洒走一回”、“谢谢你的爱”,更令人担忧了。
音乐课当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为目标,通过音乐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明辨真假、善恶、美丑,抵制消极、颓废和低级庸俗的东西,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乐观向上的精神品德。有些歌曲虽然很流行,传媒冠以“金曲”的美名,到底是“金”、是“铁”还是“铅”,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检验。正如一位批评家反驳“流行便是好”的滥调时所说,流行性感冒也在流行,你能说流感病毒好吗?即使是24K真金,也还有一个是否适合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问题。在中小学阶段就想“有个家”,就感到“天地悠悠,过客匆匆”,还能努力学习,造就自己为“四有”人才,建设四个现代化吗?
北京音乐厅注意保持自身的高雅庄严,即使在严肃音乐处于不景气的低谷,亦不肯苟且,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怎么可以降低身份随着流行而去呢?学校毕竟不是自由市场,什么走俏卖什么。现在学生中这“热”那“热”、这“潮”那“潮”、这“族”那“族”生之不已,正困扰着学校与社会,如果我们的课堂以北京的音乐殿堂为镜,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一律不准登之,净化一下课堂的空气,那岂非既保持了自身的高洁,又免除了一些庸人自扰之苦恼?铸造一代新人的灵魂,不高雅不严肃不行,切莫开历史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