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本电影《追捕》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上映,曾轰动一时。那惊险扣人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电子琴音乐,让人记忆犹新;那广为流传的经典台词,至今还有人在业余联欢中模仿;高仓健、中野良子的精彩表演,一时成为许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说实在的,我也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看过无数遍并收藏。
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在做回顾展节目到日本采访时,日本电影界人士都不愿意谈及这部电影,并说《追捕》在日本电影中地位不高,甚至不配合采访。
中日两国电影迷的差别在哪?前几年我在电影网上,又看了这部电影的未删节版,问题就看出来了。首先是杜丘被神化,哪有个人对抗国家机构成功的例子,还一次次艳遇、一次次逃脱。再就是以商业化吸引观众,如真由美在宾馆里为阻止警长矢村找杜丘,竟脱衣裸露。还有就是情节太假,一个从未摸过飞机的人,能几分钟就学会了开飞机?
我接触的日本电影好的不多,黑泽明的《罗生门》没看过,据说很经典;大岛渚的《感官王国》,太直露;今村昌平的《鳗鱼》,有点意思,就是有点绕圈子,费解。倒是前几年的《入殓师》我感觉是不错的,最少能打动人心,有感染力。
二
美国黑帮片《教父》在剧本编写前期,制片人曾希望迈克和凯之间也能来场床戏,因为除了暴力血腥,多数人也好这一口。这部影片只有迈克在西西里和意大利妻子的纯情初夜那一两个镜头,在意大利妻子被人炸死后,迈克找到了自己的初恋凯,如来场床戏,定会激情如火,很有卖点。
可编剧一百个不同意,说这与《教父》的整体风格太格格不入,不能因商业化影响影片的主题艺术。一部电影要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整体风格,不能因小失大。这也是这部高雅、厚重、有内涵、有品位的电影被人称颂之处,商业片与艺术片、经典传世片的差异也就是从这开始区分。
三
中国电影《活着》是部好片。它的深刻在于盯着人的命运来表现,它的真实在于不回避矛盾并揭示问题。它记录历史又反思历史,反映时代又褒贬时代,相信命运又不屈服命运,表现情感又不沉湎情感。
主人公福贵这形象太有典型性了,命运在他身上体现得是变化莫测。他如果不是爱赌博输掉了房产,肯定会被划为地主给枪毙,真是因祸得福。后他的儿子惨死、女儿生小孩又出意外,给他命运沉重的打击,在妻子的帮助下,他顽强地坚持下来,把人生的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形象是在告诉人们: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容易,有许多那个时代环境强加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人命运不可捉摸的偶然因素,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不能向命运低头,要抗争、要努力,直至胜利!
一个人把握命运不易,同样,一部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尺度也不易。把生活写成一片光明粉饰太平是不真实的,把生活写成一团漆黑令人沮丧同样是不真实。真正的好作品就是善于驾驭文字、镜头、画面,通过好的故事、好的手法、好的人物,来达到真实反映、深刻表现、给人启迪、反响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
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作品节奏快捷、风格奢华,被认为是法国的斯皮尔伯格。吕克贝松作为法国导演,却一改法国片过分浓郁的文艺特点,将好莱坞式的商业元素引进了法国电影,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杀手不太冷》很能体现该导演的特色,《碧海蓝天》也相当优秀,其他优秀电影还有《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等。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吕克贝松的代表作。写职业杀手里昂与小女孩玛蒂达的故事。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间的相濡以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虽然;里昂最后为了救玛蒂达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但他重温了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爱情的甜美,并完成了对自身灵魂的救赎;而玛蒂达得到保护不受伤害,重温久违的家庭温暖,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且学会了该如何去珍惜。虽然两人的恋情有点牵强,但故事扣人心弦,很有看头。我注意到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玛蒂达为报仇去警察局杀仇人,结果因害怕而失败,要不是里昂去救,就可能被杀或被关押,这很符合生活的真实和小孩的特性。不像中国电影的小孩成人化,潘冬子、张嘎子单独不仅能杀恶霸,还能炸炮楼。
吕克贝松的创作观点:“自然界的第五元素便是人,人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他强调看电影就是感受生活,他说:“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一个银幕的时候,我希望能感受一种和我不一样的生活。”这些观点我举双手赞同。
五
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中,简佳和前情人刘凯瑞谈判,作为大款的刘要她和如今的男友小航分手,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简佳不同意,并说她和小航才是真心相爱。从酒店出来,小航在门口等简佳,两人拥抱旋转。刘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受到感动,心里虽然难过,但还是大度地上前对两人说:“你们结婚要告诉我,我去祝贺。”
富人的形象过去总是“为富不仁”,其实如今更多是“有财便是德”。有财的人容易做善事,心理大多是健康的。可在我们的大多数影视作品中,富人的形象是糟糕的,贪婪并自私,道德败坏,缺乏爱心。这是一种陈旧观念的张扬,也是一种社会环境的污染。
六
李安的《推手》拍得真好,表现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不易,反映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家庭中相处也难,拍好中国人适应在外国的生存环境更难。
李安的影片总是让观众体会到细腻与厚重,又颇耐人寻味。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导演独辟蹊径地把一个典型的家庭作为了矛盾的根源,影片中的父子情、翁媳情、祖孙情都带有明显的隔阂,又亲密无间的交流融洽,即祥和又冲突。因此当我们看到父子相拥而泣的时候会被这种亲情所感动,并作出深刻反思。导演关注的家庭具有典型性、文化性,也符合了当今社会现实,成为反映中国传统亲情家庭的经典。
李安被认为是“台湾新浪潮”的导演之一,其作品中让观众分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纸飞墨香。最著名的三部作品为“父亲三部曲”--《推手》《饮食男女》《喜宴》,但朗雄扮演的这三个父亲的身份却常常被人遗忘,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中国老人的形象。李安后来的作品《英雄》《冰风暴》就西化、古化了,《色戒》有中国元素,只是涉“黄”镜头,在大陆传播开去就有点困难。李安导演从开拍时就应想到,可能已想到,但为了艺术追求就不顾这些,这就是这位江西籍大艺术家的秉性所赋予的。
七
赣州城,朋友邀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电影名字就是怪怪的,《凶间雪山》,注明是悬疑惊悚片。故事情节是写一个青年人组成的登山队攀登雪山的经历。登雪山只有几个镜头,绝大部分镜头都是表现梦境、幻觉、呓语。而且画面话语重复,人造恐怖反复,全部影片布景安排在深山、夜晚、破屋、悬崖、帐篷里,全是冷色调,以制造惊悚的气氛。影片自始至终只出现5个人,打斗也都在两栋破房子里面进行,可谓低成本投入。主角是香港演员,知名度一般。结尾有一段告示:登山队4名队员殉难,一人在大本营割脉自杀。告诫人们不要盲目组织登山。
出电影厅,一位女同志说,我现在脑子晕乎乎的,真不该看这片子。一名在作协工作的男子说,这样的东西也叫电影,我一个晚上就能写出来。
在一个美丽的城市,看了一部丑劣的电影。
八
《活着》这部电影我认为是张艺谋的杰作。他告诉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活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这部电影,以一种冷峻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家人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沉重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同时也在想着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我赞赏主人公福贵面对打击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憧憬美好未来的精神。我始终认为,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世界观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的想法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地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坎坷,去战胜它。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对生活的信心,用自己的毅力和智慧,珍惜生命,努力奋斗,奔向胜利的彼岸,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部电影能做到引人思考带来启迪,就可谓功德圆满了。
§§第五辑 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