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有关电影的记忆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但绝大多数人是从看电影走向人生之路的。

  一部好电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之路;一个好的电影形象,可以成为一个人学习的偶像。看电影是通过虚拟人生让自己成熟;欣赏电影是精神世界的最佳享受。

  一

  我对电影的记忆是从小学开始的,上世纪60年代初。我学校所在地离南昌儿童电影院不远,学校包场电影一般都是在那里,票价是七分钱,比外面门票便宜五分钱。当时看电影有候场,只要有电影看,我们会早早地去电影院等待,生怕误时了。有时因跑片拖延,等待多久也不在乎。那时电影是一场接着一场放的,有机灵鬼同学看完一场不过瘾,电影快结束时就躲到厕所里去,等影院工作人员清场时在厕所门口叫:“里边还有人吗?”他就蹲在坑位上,不吱声,有隔墙挡着,看不到人。待工作人员一走,片刻下一场的人进场了,就可以走出来找空位子再看一场。待机灵鬼告诉我这个诀窍时,我胆小,就只试过一次,成功了,以后却不敢再试,怕抓到了难为情,通报到学校就当不上三好学生。那年代是把荣誉当生命一样重要啊!何况,我还是班干部,戴二根杠呐。

  记不太清楚那时看的电影片名,《南征北战》《鸡毛信》《铁道卫士》《羊城暗哨》应该是那时期看的。黑白片,可能是放的次数太多,银幕上常有断了线的竖条纹出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少先队员在敌人的炮火中,唱着我们是中国少先队员的队歌,手牵手拉着断了的电线,让电流穿过人的身体,保证我方的通讯畅通,以夺取战斗最后的胜利。那场面、那歌声,直让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我断定,我当时走出电影院,想的就是要做电影里那样的少先队员,为了胜利,电流麻了全身也要挺住。

  当然,我也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喜欢战斗片,特别是反特片。那惊险场面的刺激,那抓到特务的快感,激动得嘴都合不拢。特别是当镜头出现特务逃跑我公安人员和民兵在后面追击时,我和小伙伴会拼命地跺着脚,大声疾呼:快追!快追!抓到他。其实看多了抓特务的片子,也给我带来了后遗症。在街上,只要看到戴鸭舌帽的都会跟特务联想到一起,看到戴墨镜的都会想到他是不是在跟踪好人。最见笑的一件事,我见住在我楼上的一个四五十岁单身男人常常关门不出来,神秘得很,我竟怀疑他是坏人,在搞特务工作,就学着电影里那样,在门缝里对他进行监视,直到被他发现,并把我的怀疑告诉周围邻居,让大家哭笑不得,都说我看电影“中毒”太深。

  小时候,还有一件事难忘。有一次学校布置作业太多,我做不完,竟急得哭起来了。正好妈妈和一亲戚从外面回来,那亲戚和我妈都是戏迷,而电影院正在上映古装戏曲片《一文钱》,她们正准备结伴前去看这电影,见我哭,就带我一同去,至于作业就叫姐姐代劳一下。我记得这电影很搞笑,让我表情由哭转笑,结尾那县官摇晃着脑袋、官帽两翼的钱币象征物一摇一摆的画面,我至今难忘。不过,第二天下午下课时,老师作业点评,我受到批评。因我的语文作业前一部分是男生的字,后一部分是女生的字,有找人代写嫌疑。

  记忆深刻的还有就是当时电影院的音响,那种浑厚、那种震撼,是我们如今的影院无法比拟的,这可能是心理因素。特别是电影已开场,我摸黑走进去,一听到那声音,就会被那磁场吸引,被那气场所笼罩,坐下来片刻就会进入到电影故事的氛围中去,为影片人物而喜怒哀乐。这是多么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长大以后,我才体会到一位伟人说过的话正确:没有一种艺术能超过电影。

  昔日的儿童电影院如今成了一家时尚的名人会所。会所应该是见面交谈的地方,我不知道四五十年前在这周边长大的儿童,来这里会不会谈起当年看电影的往事。我没进入过这家会所,可每次从这门前走过,都会勾起儿童时代看电影的美好记忆。我想,当前人们不是都说,现在的儿童缺少受教育的场所,如果这家儿童电影院至今还保留,并经营有方,那该是件多好的事情。

  二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随父母下放到老家,在农村中学读高中。以后又在公社广播站工作两年。在全县还算得上的大集镇有四五年的生活经历,让我和电影接触更为密切。对电影,借用李春波的歌词:谢谢你,给我的爱,让我度过那个年代。

  那时看电影是在圩镇的大场上,戏台居前面正中位置,正好挂银幕。看电影的消息不是贴海报,也不是广播通知,多半是从公社办公室那里传出来的,一下子口口相传,迅速在镇上和周边村庄传开。于是,有打电话到公社来核实的,有找亲戚说到时要借条凳的,还有就干脆对镇上朋友说要来吃饭借宿,看电影真像办大事过节似的。一晚一般只放一部故事片,加一点新闻简报,也有放两部的,那就要放到很晚,有坚持不了的,会中途退场,怕影响第二天出工上班。我每次都能坚持到最后,一是因住在镇上,二是爱好文艺。不像有人是以看电影为幌子,来约会,来看热闹,心思不在银幕上。有人在镇上看了还不过瘾,听说某个大队放电影,还要追去看。那时消息来源多是口信,是不怎么准确的。有的人晚上赶到某大队,结果不放电影,回来的路上大伙就一路骂传消息的人,那人就会辩解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不能怪他。这种事我运气好,好像没碰上,只有一次半途返回的记忆。要说看电影到县城最好,每晚靠得住,还是新片。可我们公社到县城有20多公里的路程,班车每日一班,人多拥挤,为搭车,连公社每天运粮去县城的拖拉机的拖斗上面都坐满了。一个人如县里没有熟人,去县城看电影要买票不说,还要吃饭住宿开支不小。记得有一次到县里看电影,为省钱,在县里工作的我表哥,把单位发的一张票让我先进场,再要我把撕了的票传出来,他在撕的地方再用香烟火烤一下,跟检票员说抽烟不小心把票根烧了,结果他软磨硬缠还进来了,可见当时看电影多么不容易。

  在公社广播站工作时,我还有了点特殊待遇,就是公社放映队有了16毫米电影机后,放映员会在公社大礼堂放电影,看的人就是公社直属机关人员及家属。这是我最初了解什么叫内外有别,什么是待遇差异。就是公社内部都能显现出来,如只有公社党委书记什么时候坐好了,电影就什么时候开始放映。最值得回忆的是我在公社的邻居就是电影放映员小宝,一个在部队就放电影的胖小伙子。我们是好朋友,都是公社直属机关的“八大员”队伍中的成员。他耿直憨厚,说话总要争个赢,常被公社机关的人算计,为争输赢而被掏钱认罚。他对我说,放电影是辛苦不讨好的活,常年熬夜不说,如遇上断片、没声音,发电机坏了,公社头头骂,看电影的起哄,还有打人的。去县里拿片子也要有关系,否则拿的都是老掉牙的片子,放出来没人看不说,还遭骂。他的家在离公社有十里路远的大队,年轻漂亮的妻子是民办教师,他常常放完电影不在公社睡,走夜路回家,第二天被我们这些八大员开玩笑。有一天上午,从县里开来的一部三斗摩托车没有了汽油,驾驶员到公社求助,小宝又回家了,我看他们那焦急的神态,就找人开了小宝的门,给了一点发电机用的汽油。事后,他很生气,说汽油要到县里去买,如保证不了晚上放电影,会闹翻天,是失职。以后我离开了公社,小宝随着体制的变化回了老家。听人说,小宝当农民后,老婆和他离了婚,他一气之下,离开家乡去了当年当兵的地方福建晋江,混得如何没了音讯。但愿这个和电影打交道多年的人,能像大多数电影一样有个圆满结局,生活幸福。

  在我推荐上大学后,周末经常在学校看电影。学生人多,礼堂太大,一排位子有60多号,如在后排要想看清银幕都不容易,经常是听电影。那时还没有打倒“四人帮”,有两部电影印象深刻,一部是《春苗》,写农村赤脚医生的,演春苗的演员是李秀明,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太迷人了。以至让我产生这样的审美观:看一个女人漂亮不漂亮,关键看她是不是有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部是《决裂》,是写我们江西共大的,演员有演李向阳的郭振清,常演反派的葛存壮,有一句经典流行语:马尾巴的功能。编剧是江西人,我和作者以后认识了,他告诉我,当年他们深入基层写剧本时是扎扎实实吃了不少苦,改了又改,写电影剧本难啊!对我这样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写点演唱节目是可以的,但要创作电影剧本还真不敢去想,那简直是金字塔工程。得知班上有位同学写过电影剧本,还寄到电影刊物,虽没见到发表,但对那位同学平时我是高看一眼。

  三

  参加工作后,几年下来,调到文艺处,看电影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接触的人也有许多和电影打交道的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文艺的春天到来的时候,被解禁的影片呼啦啦全拿出来放映,新创作的影片也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让人目不暇接。我那时正谈恋爱,看电影是增进感情的重要渠道。我姐夫作为保卫干部常在单位电影院值班。这样,我白天常到电影公司看工作电影,晚上又和女朋友到我姐夫的单位看招待电影,忙得不亦乐乎。看工作电影都是即将上映的新片,电影公司让我们先睹为快,是要我们媒体提前做好宣传工作。有时散场时,我们会被广播电视同行抓差谈对影片的看法,所以,在看电影时我就要琢磨这片子的特点是什么,不要一问三不知,这对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有好处,对本职工作也有帮助。而看招待电影就轻松多了,中外电影都有。因是单位礼堂放映,效果不太好,环境也嘈杂,常有为争座位而吵架斗殴的,抽烟而致烟雾弥漫使银幕模糊不清。最气恼的是有一次我阻止别人乱占座位,被小流氓在放映时,用烟头从背后把我一件新军衣灼了一个洞。我当年的女朋友如今的妻子曾回忆道,我第一次带她看电影,回家时坐我的自行车,她一坐上后架,自行车的龙头就歪到一边倒下来,问我是太紧张了,还是车技不行。我说主要是我太紧张,你也一样,你一跳上来就紧张地搂着我的腰,我能不紧张吗?这些都是与电影有关的回忆。

  江西很早就有一个电影制片厂,虽没有拍多少故事片,但最少有一个这样的创作基地。而江西的电影文学创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国是很有名气的,有一批写电影剧本的作家。写过电影《庐山恋》《被告山杠爷》的著名作家毕必成和我聊天时说,他在宾馆住的时间比住在家里多,写剧本要专心致志,很费脑浆的。江西电影文学的优势,对我省参与拍摄的电影故事片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参加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历来成绩斐然,一部电影作为首项年年获奖。我参加“五个一工程”例会时就会想到,优秀艺术作品电影是不能缺席的,在小说、戏剧、歌曲等艺术形式日渐式微的大环境下,电影是一支永远不会凋谢的红花,散发芳香,长久地漫放在中外艺术世界里。

  还有,江西的电影放映工作也是相当出色的,各地电影发行放映机构十分重视,有一大批忠于职守的电影放映员活跃在基层。我曾写过不少乡村优秀电影放映员的人物通讯,还在省报头版头条发了一篇题目为《走赢电影市场这盘棋》的大文章,突出报道一个地级电影公司的业绩,反响不错。文章发表不久,这个电影公司的经理当上了副市长。我不能说一篇报道成就了一个副市长,但电影作为媒介让一个人有所作为,电影的作用功不可没。

  有段时间我在省委党校青干班学习。我发现,在星期五下午没课的时候,有那么一些人会神秘地邀集在一起,开车外出,很晚才回来。一打听,原来他们是去某地方看内部电影。所谓内部电影就是一些不能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如宣扬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电影《日本海大海战》《山本五十六》;还有就是当时认为有色情镜头、现在已不算什么的外国经典大片,如《本能》《情人》。于是,我马上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成为神秘族一员。每次放映前,主办者会讲一段话,要求观看者要有鉴别能力,要有批判眼光。这些电影对我了解世界电影发展史有很大帮助,让我大开眼界。

  说到电影,我还想说的就是看电影的形式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我是一名见证人和体验者。看电影从单一的电影院,到可以居家从盒式磁带上播看,我那时就迫不及待地买了走私的日立录像机。以后有了VCD、超级VCD,再后来就是DVD,碟片还分D5和D9,再发展到用移动硬盘录制电影,高清的、超清的;最后发展到目前最高水准的蓝光DVD,一部片子的容量就有25G,还有50G的。那通透的清晰度,感觉眼睛都在闪闪发亮。特别是我去年配了5.1声道的雅玛哈音响、三星液晶大彩电、索尼蓝光播放机,看电影就成为我的一种生活常态、一种精神享受。过去我习惯买碟片,现在进步到用硬盘从电影网站下载。但我还保持外出时逛音像店的习惯,偶尔买点高端的蓝光碟。而我的文学创作集子里,也有了“电影评论”这一专辑。

  电影是一种浓缩的人生,是所有艺术的综合,也是一种世界语言。不管今后电影创作出现怎样多样化格局,看电影的形式和观众出现怎样的变化,时间证明,电影这朵艺术奇葩是长盛不衰的。电影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梦,一个艺术追求的梦、一个美好人生的梦、一个精神寄托的梦。

  对我来说,电影是我永远牵挂着文学情感的梦中情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