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般人说你很幸福,总是说你有好工作,日子过得滋润;或是说你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如今,大多数人说你幸福,是因为你有好几套房子,有子女在国外留学工作,当然,也包括你有机会去国外旅游,看看世界。
当报社同事得知我要去美国,许多人是羡慕得不得了,连声说,你太幸福了!那神情简直就像看到天上掉馅饼落到我手上,这么好的事怎么轮到你?
说轮到,还真有轮到的成分。我进省报35年,出国考察的机会极少,快到退休年龄了,有了也是最后一次参加与国外媒体学习交流的机会,开眼界,长见识,轮到我理由也说得过去。像我们这般年龄的人,在报社已被称为“老同志”,过去,一般称已退休的人才说是老同志。可见这个社会发展得快,岁月荏苒,也把人催老得快。
要说当今出国已不是难事,问题是出国易,去美国的确不容易。
这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经济最发达的强国,是全球每天发生新闻与之最密切的地方,也是最多人想了解并亲历的国家。
签证,办得好辛苦,出发时间一拖再拖
先交代一下我们这个考察团的成员。由一名副总编辑当团长,刘总;编辑部两名老主任,我和钟;行政部门两骨干主任,曾和姚;还有一个小刘,分社的负责人,在团里年龄最小,故我们称他为“刘秘”。
去美国的计划九月份社委会就定了。由于美国那边的邀请函来得比较晚,直到11月28日才约定为签证日。27日晚从南昌赶到北京。第二天一早从省外办驻京办事处拿到批文和护照,再赶到新建的朝阳区安家楼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已是10点多钟。只见门口有两路很长的队伍,一路在铁栅栏的门外,要中国武警验证后放进大使馆内;一路在签证楼的进门口,要再验证后经安检进到屋内排队交证、再排队面签,一共要排四次队。一眼望去,不包括进屋的能看到的队伍人数最少有三四百人。问一下围过来希望为你存包服务的人,回答是,你们今天没有三四个小时,别想办完签证。
初冬的北京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暖的。排队是乏味的,也是无奈的,考验的是体力,消磨的是美好。美好的愿望总是要付出的,付出了也许才能更好感觉到美好的滋味。正当我们在耐心等待签证顺利办下这“美好”的时候,在排了近一个小时队后,一件不祥的事情突袭而来。因我们看到前后办证的人,手上都有一张确认身份的表,简称160表格,而我们没有。一问,没有这表,别说签证,就连使馆的门都进不了。于是,很不情愿地走出队伍,从使馆不远的存包处拿出手机,和自己单位打电话,问怎么回事。很快单位的人在了解情况后回电话,是省外办经办人忘了办这表。这下糟糕了,马上补办,当天来得及吗?如来不及,就要重新申请签证时间,如要过好几天,我们在北京呆得住吗?大家站在人潮涌动的马路边,一时不知所措。
很快,刘秘到前面使馆窗口沟通带回信息,只要下午3点前办好表就来得及。一看手表,已到中午11点多,事不宜迟,一边打电话给单位叫省外办加紧办表传过来,一边寻找使馆边的出国办证店安排接受及健全表格。好在这使馆周边到处都是办证中心的小店,已形成“办证经济”一条街,十分方便,就是要付点挨宰的银子。照张2寸的标准照每人30元,一张A4的纸也要翻倍算,谁要你被卡住脖子了,这真正是在救火。感谢信息发达的时代,网络能解决棘手困难,总算在下午2点多钟办好了表,我们火急火燎地来到使馆重新排队。
这时,排队的人少了些,上午的人真是太多了。我们前面的一对夫妻,上午因人太拥挤,把他们挤散,又没带手机,联系不上,只好各自回家,下午再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签。在进入签证大厅一条不到两米宽的走廊里,之字形站了三行队,空气混浊加上闷热,有人支持不住晕倒了被扶出去。我们在又排了两个多小时队交了表、双手照了指纹后,最后来到了面对签证官的窗口。
这是最难过的一关,这方面的故事曾听了不少,学问也不少。在这小小窗口,有人出现生命的重大转折,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悲痛不已,这签与拒签往往仅决定于签证官当天的情绪好坏,拒签是不需解释说出理由的。只听见我前面的一位女士和胖签证官的对话是这样的:你为什么去美国;去旅游。你过去到过那些国家;去过西欧、新马泰。你结婚了吗,有小孩吗;结了,有小孩(马上拿出一张全家三人在景点幸福欢笑合影的照片给胖签证官看)。你在中国有固定住址、有房产吗;有(拿户口簿、房产证打开展示)。你的经济状况如何,有固定收入吗;我的经济状况很好,有固定收入,没什么经济负担(展示银行存折)。听得出签证官问话的一个中心就是担心你移民美国。当这位女士得知签证通过了,转身时双手抚胸口,伸舌头,头仰起,一种很紧张、很幸运的神色洋溢脸上。
我们作为公派交流团,签证倒没多少麻烦。我们事先有个口径,就是说去美国学习交流的,不是去采访的。因前段时间美国经济不景气正闹“占领华尔街”风波,你说去采访很可能遭拒签。你别以为美国就是新闻自由,有损他们国家形象的事可管得紧呐。
出美国使馆已是暮色的傍晚。整整一天下来,真有点累。这还不能歇,得赶紧往机场赶,要赶定好的航班回南昌。路上,刘秘说,晓得去美国这么难,就不去了,只要返还我60%的团费,我们到餐馆和外国人照几张相,就说在纽约唐人街照的,OK交差。博得众人一笑。
难,只是开始。出发时间也是多次难产。11月份前去是黄金时间,天气不至于太冷。可办批文手续复杂耗时多,等全部办妥,已到12月初,旅行社赶紧订票,初定12月15日,回来时间正好赶在圣诞节上,机票不打折,旅行社从经济上考虑,不愿出这时的票。于是找了一个加拿大签证没全办好的理由,推迟到18号出发。这样,整个平安夜、圣诞节我们都要在美国过了。老外过大年,会不会把游客晾一边,我们担心。
临行前两天,我们6人还召集在一起,报社有关部门和旅行社强调了外事纪律、保密条例,连言行举止、衣着穿戴都作了详细的交代要求。不能在旅馆房间里抽烟,正式场合要穿西装不能穿休闲鞋和白袜,过海关不能一问三不知。曾有一个公务团过海关,被问到来这里干什么,人人都答不出,结果被一晾就是几个小时,等国内有关部门去电话好一番解释才放行。
一切准备好了,我要出发。妻子叮嘱我要多带衣服,说美国纽约的纬度相当于我们的北京,很冷。在国外工作的儿子给我寄来了3000美元,说全部消费完不要带回来。我吗,是准备大旅行袋,在圣诞节商品打折中抢购一点品牌;还是多带几个SD卡,用相机影像多记录这个遥远且神秘国家的浮光掠影;还是用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的第三只眼,去真切地感受这个让人羡慕又让人讨厌的“国际警察”本来面目。我想,几个方面的考虑都兼而有之,但重点在后面一点上。我打记事以来,就知道世界上有个“美帝国主义”名词、有个“美国佬”叫法,是我们的敌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两国关系改善,又称为朋友。到现在时而吵闹,时而亲密,大事小事紧密相连,如出口贸易、外汇储备、高科技产品、世界名校留学等问题都绕不过这个国家。中国有句古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我这次去美国,是去了解他、学习他、“战胜”他。时间虽短,只是匆匆一瞥,这入眼入脑入心的亲历,也许比一些文字和画面来得直接和真实。
随着自己年纪大了,许多事情淡定从容了许多。这次出国的前一天晚上,没像前次出国,激动得睡不着,一如平常,想的是怎样享受好这职业生涯中“最后的晚餐”。
享受美国式服务,有时很亲切,有时HOLD不住
我们是取道加拿大前往美国的。飞机是波音777-300型,9座一排,共63排,坐得满满的,一个空位都没有。因为是晚上,加上轰轰直响,机上十几个小时,用“昏睡”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我颈脖上套着儿媳在北京机场送给我的充气护脖圈,带上护眼罩,听着催眠式的轻音乐,却难以入眠。走道上来回走动的不是空姐,而是空嫂,或是空婆婆,绝大多数是胖胖的,没穿统一制服,看上去也让你不舒服影响心情,哪能和我们国家空姐比,尽管服务水平不相上下。在3万多米的高空,飞机时速1300多公里,舱外气温零下50多度,载着500多人和行李,一口气飞行10多个小时不停息。透过舷窗看到一股巨大的白色气流喷涌掠过,很有动感。这让我想起自己参加工作第一次去赣州采访,40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走了将近一天。如今,我感受到了现代化高科技带来的震撼和享受,这也让我久久不能入睡。
最初感受的美国式优质服务的是在从加拿大进美国海关。当加拿大中国籍导游送我们到美国海关安检大厅门口时,以自己不能入内为由,把我们扔给“美国”就走了。我们没有领队,只是由旅行社安排一站一站“卖”给当地导游的,过关只能靠自己。我们团只有刘秘外语能对付两下,可要对答自如就成问题了。当我们6人踌躇不前停在进关门口时,只见一位美国海关人员走上前来,一看就知我们的情况,要我们靠边等一下,不多久,就领了一位中国血统的女海关人员来到我们跟前,领我们过关。在关口台前,那位中国血统的女海关人员一会儿在这边翻译,一会儿又在那边解答,以方便我们分别应对十分细致的询问。询问的问题包括:来美国干什么,带了多少钱,带了什么食品,帮别人带了东西吗;你在中国什么部门,干什么工作,很细,很具体。如没有这女海关人员,还真有点过不了关。做翻译还不算,女海关人员还带我们到行李传输带前托运,一一交代,让我们顺利入关,耗时不少。目送女海关人员离去,是该说血浓于水?还是应赞管理制度好?
在以后的行程中,我们又体验到了美国空中服务的“冷酷”。出发前我从网上就看到美国飞机上是不提供餐点的资料,也没太在意,更没想到这么狠。我们乘机从华盛顿到拉斯维加斯,是上午8点钟起飞,一大早起床赶路,导游也没给我们准备便当,我们总认为飞机上多少会有点吃的。飞机起飞后,9点多钟提供了一点饮料,连一小包饼干都没有。以后就没见服务人员把车推过来,再过了两个多小时,推车是过来了,可还是饮料、水、咖啡、啤酒、茶。飞机是下午一点半钟才降下来,整整五个多小时大家饿肚子,我靠临上飞机前买了一小包美国开心果充饥挺过来的,坐在后面的伙伴下飞机时饿得连步子都迈不开,边走边骂美国佬抠门。这个时候才能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的优越性,一切都强调经济效益这点也许没错,但总不能讲经济效益,不提供人性化服务吧。这话也许我说重了,也可能只是一个习惯问题,我就见我邻座的外国女孩从包里拿出汉堡包大嚼起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对这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来美国才了解到中美之间的不同,包括经营服务理念。美国早在1915年就将“禁向未成年人售酒”,纳入国家相关法律条文中。美国对酒类产品流通管理非常严格,各州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商家必须取得卖酒执照才能进行酒类产品的销售。同时,法律严禁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在取得售酒资格的超市、便利店等商店内,都贴着“未成年人不得买酒”的警示语;有些超市还在醒目位置张贴了宣传画,上面画着很多身穿囚服的人并排站着,下面的文字显示:使用他人身份证买酒是违法行为。一些大型的超市或商店都设有专门的售酒柜台,与其他商品分开出售。这和我们国内到处都有酒买、到处是酒的广告大不同。我们经营服务理念是,此商品有钱赚就经营,什么来钱多就大经营。所以,这些年来,国内酒品的价格是一涨再涨。这一点,美国经商之道比我们多了点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我们在美几天后,要导游寻找有卖酒的餐馆用餐,我们要买酒喝解酒瘾。导游开车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到一家台湾人开的餐馆,这店有经营酒的执照。一问,只有“五粮醇”和“茅台王子”酒,价格是国内的两倍。没多考虑,为了欢庆在异国相聚,只好慷慨解囊来欢度良宵。
历史记忆,重要项目,一个不能少
在美国几天里,除与传媒交流外,还参观了一些城市标志性建筑和纪念馆。
华盛顿纪念碑,位于美国华盛顿国家草坪中央,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底部面积为39平方米,高169米,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望华盛顿全城,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地标,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纪念碑内墙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纪念石是中国清政府赠送的,上面刻着一段福建巡抚徐继畬评价华盛顿的中文。其中写道:“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2011年8月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发生地震,华盛顿纪念碑由于这次地震在碑顶出现了一道裂缝,纪念碑无限期关闭。我们只能远眺,把它的雄伟壮观摄入镜头。
林肯纪念堂,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纪念堂于1914年破土动工,完成于1922年。林肯是最受尊敬的美国总统之一,曾两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革命导师马克思高度地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人民不会忘记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解放奴隶和维护美国统一。林肯纪念堂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馆内36条圆柱代表林肯总统逝世时美国所划分的36个州,正面56级花岗石台阶代表林肯走过的56个春秋。沿着纪念馆的阶梯往上走,绕过林肯雕像背面,你所能看到的就是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纪念碑的壮观景色,在池中还隐约透着华盛顿纪念碑的倒影,十分美丽。
杰弗逊纪念堂,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而建,1938年在罗斯福主持下开工,至1943年落成。纪念馆按杰弗逊喜爱的罗马万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厅中央耸立着高近6米的杰弗逊总统立身铜像。在人们看来,杰弗逊历史中最光辉的一页,是他所写下的美国《独立宣言》,当时年仅33岁。他一生追求智慧和真理,才华出众,乐观向上,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他的名言:“一个明智而节俭的政府,应当防止人们彼此相残,让人们自由地从事他们自己的工作和不断进步。”杰弗逊的生活原则其中有:今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推到明天;决不要花还没有到手的钱;绝对不要骄傲,那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等。在大厅里边,我们见几个年轻的老外坐在雕像不远的石凳上,目不转睛望着杰弗逊雕像,久久地,是那么专注、那么深情。他们此刻在想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从他们的目光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敬仰、一种思考,那是穿越了180多年时光隧道的目光对接,是一代人对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的褒奖。
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最好的标志不是酒店、不是电视塔、更不是写字楼,应该是象征这个城市的人文历史、人的精神,具有文化元素、深刻内涵、值得骄傲、后人景仰的长久物体。
遭遇圣诞,这里的节日静悄悄,回家团聚是幸福点
美国人过圣诞节,相当于我们中国人过春节。中国人过年喜欢热闹,喜欢大团圆,千里万里往大家庭赶。美国人过圣诞,有中国人过年喜欢热闹、喜欢大团圆的相同之处,许多家庭一进入12月份就开始忙着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如圣诞礼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进圣诞晚宴。所以圣诞晚宴又叫圣诞大餐,类似我国的年夜饭。在餐桌上,鲜橙片、玫瑰、核桃和颜色鲜艳的水果,是圣诞节传统的桌上饰品。圣诞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就算不上是圣诞晚宴。圣诞晚宴之后,人们还要去教堂报告佳音,并为唱诗班的人们预备糖果点心等。过年节就是过亲情,这一点,东西方文化是一致的。接待我们的导游,平安夜早早地把我们送进宾馆安歇,为的是早点和家人团圆,他说,这太重要了。
外国人过圣诞与中国人过年还有相同之处是商场早关门。在我们下榻的宾馆外有不少商场。平安夜前一天晚上,我和伙伴出去逛,只有一家大点的超市和一家中国人开的西洋参店开门,整个一个商业广场静悄悄的,一看手表,才晚上8点不到。节日不同的是外部气氛,中国人过年,是鞭炮震天响;而此时我们的宾馆外是很安静的,没有喧闹,没有鞭炮,寂静得就不像是节日的夜晚。这种寂静从平安夜一直延续至圣诞节,圣诞节早上,我们去用餐,餐厅里静悄悄地竟没有一个服务员。早餐也真正成了自助餐,自己热牛奶,自己烤面包。问宾馆前台,为什么没见服务员?答,食品没少,你就放开用餐吧。我猜,也许服务员昨晚与家人团聚太晚,刚睡下不久;也许他们是夜猫子、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要不,他们觉得,过节就要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抛弃一切,过个痛快。怎样过节,看上去是个形式问题,实质上是个文化问题,东方人注重形式上,西方人注重实惠上;中国人还有点铺张浪费,不像美国人简单节省。说远点,美国人穿着很随意,街上很多人就是穿套头的卫衣,或是毛线开衫,穿名牌西装革履的很少。他们的个人收入平均是我们的10倍,不是没有钱,而大众商品价格比我们国内还要低,他们过节、过日子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还说过节,平静并不等于不热烈。过圣诞,立圣诞树是西方传统,19世纪,圣诞树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起来。如今,很多美国人圣诞节期间在家里放上一株新伐下的松柏或可以反复使用的用铝和塑料做成的人造圣诞树,并把松柏用彩灯和各种饰品装饰起来,在自己家门口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圣诞之夜的第二天,在洛杉矶,美国的南昌老乡带我们去看圣诞“灯饰一条街”,只见一条不宽的两排平房的住宅街道,房前的空地上,用彩灯、彩球、花卉、花布等组成了五光十色的各种造型,有圣诞老人、吉祥动物、花卉拼盘,煞是好看。许多人在观赏并照相留影,即使这样,也是静悄悄的,没有半点喧闹。有个安静的环境,过个平静的节日,是文明的象征,是素质的展现。
从美国回来不久,中国的春节来临,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2012年的春节,我听到的鞭炮声少了,不再是通宵达旦,震天动地,夜不能寐。第二天,我周边简直就少有连串的鞭炮响了。是进步,是易俗。欢庆贵在内心,外在形式越简单越好。据我所知,这老外过圣诞不声不响,可圣诞节在中国却是人声鼎沸,酒店爆满,商家吆喝声嗓门惊人。这洋节中国人过得比外国人还积极,是好事?是坏事?世人评说。
购物打折,满心欢喜,也要防招
圣诞节前,美国各地商场超市疯狂打折销售已成惯例。每年从11月初到圣诞节后,美国的各大商场商品折扣从最初的7-8折到2-3折,我们赶上趟了。考虑到圣诞节那天会关门,所以我们把购物作为提前完成的任务,而且路上每到一休息站,见到大一点的超市,都会转一圈。最有趣的是姚、钟两位老兄,在华盛顿郊区,因倒时差睡不着,早上5点多钟出宾馆转悠,竟发现了附近有一个价廉物美的大超市,吃早餐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告诉大家。于是,商量决定,上午抓紧参观走访,下午早点赶回来购物。为了免俗,和导游说我们玩累了,想早点回宾馆休息。回到宾馆,等导游一走,我们就直奔大超市。进到里边,果然人气旺盛,打折商品很多,还有世界名牌。许多东西是爱不释手,就愁你带不回来。毛皮大衣、LV包、耐克鞋,比国内价格便宜都在一半以上,而且没有假货。6人入内,这里瞧瞧,那里摸摸,不多时,就各自失去联系消失于人海中,后知同伴买了手表、香水、手提包、T恤等物品,喜笑颜开,都说超值。
我吗,先盯上了呢子大衣。我总觉得老外穿大衣有派,比中国人喜欢穿棉袄显档次。而且外国人做的大衣讲究式样、新潮,能把人立起来。我在商场里边来回转了一会儿,在大衣专柜前停了下来,选了一件藏青色牌子叫DKNY的呢子长大衣。接待我的营业员是一位60多岁的黑人老头,很像美国著名电影演员摩根弗里曼,头发半白,在美国有不少这样年纪的人还在打工。不需多少语言交流,比划指点,微笑是最好的服务态度和反馈。我试了两件,挑了一件尺码最小的,标价595美元,打折价197美元,加上税款共208美元。还附送了一个原厂衣架、一副衣罩。衣架漂亮又结实,因不方便携带,只好忍痛扔在宾馆了。回来伙伴评价我的大衣,一致说我会买东西。刘秘看过,说这件大衣是叫“唐可娜儿”的美国名牌,美国当地生产的,衣料100%WOOL,全羊毛的。我当即“耶”地叫了起来。物有所值,全靠运气。
接下来的购物更有意思,我给父亲和岳母买鞋,在超市一家鞋子专卖店选中了两双。来到柜台前,营业员是一位姑娘,有点像日本人。开始我们对着鞋子价格牌,用手比划,是否打折,打折多少,后又用纸写。当我随口说出中文数字时,她很快用中文回答。一问,原来她是河南人。她认为我是韩国人,不敢问中文。此时,两人都笑了。这店是美国品牌鞋子专卖,价格不菲,平时不打折,当天只打折10%。他国遇同胞,就是有情意。她马上帮我申请美国现役军人价,打折20%。老板是位漂亮的美国姑娘,河南姑娘用英语和她说了几句,美国姑娘看着我,笑笑,点点头,扔下一句话离开。河南姑娘告诉我,老板破例同意了。老板说,中国人讲情面,圣诞节应该送欢乐。因赶时间回去,我也没和河南姑娘多聊几句,问问她怎样来到美国,在美国打工有何感受,遗憾。
再要说下面这个购物故事就有点气愤了。我在纽约第五大道帮亲友买一副古奇牌太阳镜,是一个来自上海的导游伙计带去的。我要他去询价,回来说,328美元,再问可以打折吗,回答不行。后我见到外国店员,店员当面只要我3张百元美钞,导游伙计才不好意思改口说,老外给你优惠,只要288美元。这家伙肯定想黑我40美元作回扣,还是中国同胞,真可恶!
历经大雨滂沱,发生抛客风波,上演传奇
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1935年,美国就建成了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第一条全封闭高速公路。在重大节假日,许多美国人习惯全家开车十几个小时去别的城市玩,在他们看来,比起乘飞机和坐火车,走高速是最价廉也最惬意的。目前,美国高速公路的里程居世界首位,其中收费路段只有8000公里,而且集中在东部城市。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很难看到收费站。美国高速公路的收费也不高,一般从2美元到20美元不等。宽阔的高速公路比绝大多数普通公路更安全、更宽直、更平坦,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强劲有力的引擎。
我们这次在美旅行,有两段是走高速公路,一段是从纽约到华盛顿,一段是从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导游兼司机告诉我们,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开车规定每小时60-75英里,限速100英里。我们坐的是福特11座的中型车,一上车,导游就要求我们系好安全带,全程,前后排都要系,说美国警察随时会检查,罚款厉害。我们在路上,发现一个现象,来往车辆大白天都是开着低亮度的大灯行驶的。问导游得知,美国交管部门通过调查和试验,发现白天开灯行驶,可以减少交通事故40%,故把白天开灯行驶作为一项强行规定执行。并从源头上做起,不论是本国生产和还是外国进口的汽车,在美国公路行驶前,汽车内部结构都应是这种设置,只要汽车一发动,大灯就会自动亮起来。不计成本,安全第一。这种做法该不该称赞一下?
几天来,一路上,我们还真没见到一起车祸甚至车辆碰剐的现场,车辆这么多,车流量这么大,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在纽约去华盛顿的那天下午,正赶上一场倾盆大雨,大雨下得都在地上扬起了雾气,可我们看到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还是那么密集,车速不减,迎面方向来的车是黄灯之流,和去的方向尾灯红色之流,在雨雾的裹挟下,色彩辉映,煞是好看。美国的高速公路建的比我们早,老化厉害,许多路段没有护栏,比不上我们国家新建的高速公路漂亮,如果我们能像美国一样,把管理跟上去,强化软实力,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不拘形式,注重效益,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拉斯维加斯是美国内华达州的最大城市,是以赌博业为中心的世界知名的度假胜地之一,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0多万人次。全美最大的20家酒店有18家在拉斯维加斯,而其中最大的米高梅金殿大酒店拥有5044间客房,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酒店。拉斯维加斯位于内华达州南部的沙漠中,原本只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绿洲,后来西班牙的探险队发现了它,随着淘金热以及联合太平洋铁路通达而逐渐兴起,1905年建市。1931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在全美经济大萧条的大背景下,内华达州的经济情况也不容乐观。在遭遇了一场非常严重的旱情、矿业产量创下历史新低、牛肉价格低至3美分一磅的情况下,为了度过经济难关、刺激经济和城市发展并解决印第安人生存问题,内华达州决定通过立法,将博彩合法化。在今天看来,内华达州将赌博合法化无疑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事实证明,开禁博彩业,确实达到了当初的既定目标,博彩业使拉斯维加斯进入稳定、高速发展阶段。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和原则,我们不能因注重经济效益而放开赌博业。网上说,中国的彩票业已演变成一种赌博,我看没那么严重,但正确引导需加强。
下面我们团的经历就与美国人讲经济效益有关。美国许多航空公司在售票时,有意多卖出几张,因总有人临时有事不能乘机而退票,这样,航班就能基本达到满员。我们那天从华盛顿到拉斯维加斯,在机场挂了行李后,按说应马上换登机牌,可导游通知我们到登机口去领。在登机口又被告知等扩音器通知。坐了老半天,开始叫名字了,刘秘赶紧上去,只领到4个人的登机牌,钟和曾两人的没有。这时已开始登机,队伍快走完了,登机口的工作人员再没叫名字。刘秘上去询问,老外要我们有票人员先上,钟和曾慌了,难道真要把他们抛下?待我们3人在机舱坐定,见刘秘是关舱门前一分钟进来的,后面没见钟和曾。刘秘说,他们要等下趟飞机。后得知,因有几个家庭的人出去旅行,带了小孩,考虑到不好拆散他们,故把座位给了他们,有6位有票旅客未能登机,包括钟和曾。飞机在起飞前还广播说中国有个6人团,有两人未能登机,如有人能换票,航空公司会给以补偿,可没人应答,为我们航空公司也算做了最后努力。像这样抛客的事一年才发生几起,却被我们碰上。
钟和曾这下要受罪了,我们担心。他们语言不通,下一班飞机要等多久?会不会乘错?哪知,在隔10个小时之后,他们发来短信,已到拉斯维加斯机场,要导游去接。重新会合时,见他们没有疲惫,却是一脸喜气,一问,原来他们虽然转了两个机场,有点晕头转向。但用他们的话说,一是遇上了好人。在华盛顿机场,6个未能登机的人当中有位台湾姑娘,英语好,又是同胞,跟着她,很顺利地办好了补偿手续。为感谢她,他们还请她在机场餐厅吃了便餐。二是撞了好运。可能是团队人员分开,补偿标准要高点,他们每人得到了一张1072美元的支票,近7000元人民币,这一天赚了这么多钱,何乐而不为。可他们高兴得太早,从洛杉矶到上海的当天晚上,他们就到美国航空公司驻上海浦东机场办事处交涉,回答是要到美国航空公司驻北京总部解决。他们以后托在北京的亲友前去交涉,回答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帮助出同等价格的去美国的机票,期限一年,还要限于本人去。这不是难为人吗?
美国人办事精明,会打算盘,我们这回算领教了。
两位导游,经历不同,都不容易
在国外,一般接待中国旅行团的都是中国籍移民,他们熟悉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的习惯,语言又没有障碍,好沟通。这次在美国有两个导游同我们打交道。一个姓吴,负责纽约、华盛顿这一段;一个姓张,负责拉斯维加斯、洛杉矶这一段。
小吴25岁,上海人,很小随父母移民进美国,为了入美籍,当了三年“美国兵”。胖胖的高个,穿件肥大的羽绒衣,长相憨厚,有点大大咧咧的样子,但说话一点不含糊,有那上海人的精明。接我们的第一天,没多久在车上就说明,在美国,他一天工作时间是10小时,假若超过,一小时你们要付56美元。生硬的作风让我们心里不舒服。后来我一想,他已是美国公民,在国外多年磨合,加上职业习惯,说出这样的话也属正常,情面总是没有金钱的分量重。第一餐,吃得不好,饭菜质量和分量都不行。我们向他提意见,他说,是他们公司老板定的标准,有意见向他们提去,我只是打工的,我每天只是赚你们100美元。言外之意,莫不是要我们再另加小费?那天,他还真向我们要小费,不过,不是为自己要,而是要我们在中餐馆吃面条的人给厨师小费,一美元。我们开始认为这是规定,想给,可看到身边吃面的老外没给,就想,为什么不一视同仁,就没给,感觉这小吴是在讨下面条师傅的好。最让人怀疑的机场抛客风波也是他一手造成的。因为按常规,托运了行李就该换登机牌,可他带我们托运了行李后说,你们到登机口去领登机牌,结果就发生了抛客风波,他是在对我们没另加小费的报复。是不是冤枉他,也许吧,但他一路上的神态的确有点“油”。早上车子很晚才到,也不解释;问了,才说堵车,早上又没多少车辆,明显说假话。其实,早出晚归,看得出他也是蛮辛苦的,因为我们逛超市来晚了,见到他蜷着身子在车子上睡,让我们感到有点歉意。
老张40多岁,南京人,早些年留学就留在美国,身边有老婆孩子。此人看上去是个白面书生,性情很温和,穿件红色绒衫,说话慢慢的,但有条理,像读了不少书的人。我们到了拉斯维加斯机场,因抛客风波帮钟和曾提行李耽误了好久时间,为此我们担心老张会等急了。见面后,他只是淡淡地说,没关系。后他又去问抛客风波是怎么回事,一去半天没有回来。刘秘说,肯定是导游觉得我们这公务团报酬少,又少了两个人,麻烦,不干了,跑了。后老张回来说,已问清楚,你们放心,你们的人晚上可以到。让我们觉得此人踏实。老张很敬业,一路上,讲个不停,从美国历史讲到法律政策,从沿路风光讲到发展经验,包罗万象,知识全面,就是有点书本知识太多,有趣的故事太少,不够生动。大家听累了,打起瞌睡,他还在讲。他还调侃道,我的话有催眠作用,让大家休息好,也是一种贡献。导游带团队购物拿回扣已成行规,到了购物服务区,老张会很认真地在每人衣服上方贴张圆形标志,笑着交代,不要掉了,凭这个可以优惠。在洛杉矶,最后他还把我们带到他所在的公司小卖部购物。我们以为他在公司有地位,当我拿着一件商品要求他和营业员讲一下,把折扣再多一点,他半天吐出一句话,结果营业员没买账。是不是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说,还是和营业员有默契就不得而知。即使在没有回扣的大商场,我们要购大件家电时,他还记得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帮我们刷,他好赚积分,现金给他。临别的那个早上,他把太太带到宾馆吃早餐,然后一道送我们到机场。
说到导游,我自然想起2010年到台湾,那个叫阿南的导游,他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30多岁,也是胖胖的,肤色微黑,戴副眼镜,说话风趣,知识面广,还很细心。我作为新闻交流参观团团长带了24人在台湾8天,环岛转了一圈,阿南全陪。从参观须知到讲解内容,从吃住安排到交通安全,十分到位,特别周到,真正做到了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吃得最少,流汗最多。以至到最后要分开时,有团员来向我说,要不要付点小费给阿南,服务这么好,的确过意不去。我说,团里付的费用已包括小费,你们要给,可以自便。导游的形象因吃回扣坑游客曾一度狼藉,但好的导游总是有的,总是多的。在这个价值观、利益观失衡的年代,总是有人抵御诱惑,亮出本色,这是民族的骄傲,未来的希望。
对美国印象的几点补充--
美国是个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越战纪念碑是1982年揭幕的,这实际上不只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走进这个园区,首先相遇的,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形象生动,加上树木、草坪的装饰,显得十分的优雅。我见一拨拨的中老年人、中学生的队伍来到这里参观,听讲解,很有组织性。
美国不仅是经济强国,也是文化强国。充分发挥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优势。一项调查显示,在欧美18个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强,也最愿意为保卫他们的国家而战。这种结果与美国系统完善、注重效果、潜移默化、无孔不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相关。美国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国家,从建国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飞跃和科技成就,这是美国人自豪的资本。所以,美国人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用它来培养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感情。美国也非常重视发挥各类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的作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星罗棋布,遍及美国,其中有国立、州办的,也有私人捐赠的。不少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开拓者的用具,展示艰辛的创业史。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我们见到是人头攒动,参观者众多。美国还将许多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古迹提供给游人参观;把许多名人故居如华盛顿的庄园、杰弗逊的住宅等改为博物馆,以传递美国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人善于利用各种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里,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到处可见可闻,几乎每一个班级都悬挂有美国国旗和美国总统的画像,热爱国旗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最主要的爱国节日有:美国独立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退伍军人节、国旗制定纪念日等。在国家庆典里,人人都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在美国,每逢一年一度的爱国节日庆典,并非只是狂欢热闹一番,实为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好时机。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教育一样,实现了社会化,所以,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和做法可谓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就拿美国国旗来说,每逢节日、庆典或集会,家家户户、四面八方,包括汽车上都要悬挂国旗。在纽约最热闹的第五大道、在代表国家经济实力的华尔街,我就见许多建筑物窗口悬挂着多面美国国旗。在各地各个大商场出售的运动衫和运动帽上,都印刷或编织上“USA”(美国)的字样,绘制着美国国旗的图案。美国在许多商品包括开心果、杏仁等小食品的包装上,也印有美国国旗标志。就连儿童电子游戏机里,都有组合星条旗等类似的软件。美国电影看似远离政治,实际上很多大片都在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梳理70多年来奥斯卡的历史无疑就是梳理“美国精神史”,美国电影协会评出的《永不妥协》《角斗士》《天才小子》等作品,曾被舆论界喻为弘扬“美国精神”的影片。
在费城独立大厅外面,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钟楼,世界最著名的大钟之一。钟面上刻着《圣经》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们宣告自由。”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钟,定制于伦敦的钟工厂,在1752年送达于费城。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更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第一次宣读独立宣言而鸣响,为合众国宪法通过而鸣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激昂演讲中,那一连串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反复高喊的就是让自由钟钟声响起。两百多年来,自由钟就是这样,以自由为主题,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诉求代言,不断地为美国历史所诠释,其象征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地被丰富和提升,终至成为美国爱国主义最好的教材之一。我们在参观自由钟时,见许多小学生在此听老师讲解,做笔记,合影留念。
美国在行动中喜欢一个“大”字
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文化大国。时时处处都显示“大”的色彩。
好莱坞,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乐和旅游热门地点,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大师们在这里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名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好莱坞也在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云集了大批世界各地著名的导演、编剧、明星、特技人员。好莱坞电影工厂拍摄场面的浩大、壮观,特技的逼真、绚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整整在那里面转了一下午还游兴未尽。好莱坞作为电影人的天堂也吸引了我国大批明星和导演,中国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巩俐等,著名导演李安、吴宇森都到好莱坞发展过。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牌,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公司、环球公司、WB(华纳兄弟)等等这些电影巨头,还有顶级唱片公司都汇集在好莱坞的范畴之内。这里的时尚与科技互相牵制发展,自然不造作,拥有着深厚的时尚底蕴和雄壮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纽约时报广场,又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常误译为“时代广场”。它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今天的时报广场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电视式的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抬望眼,夹街的高楼,无数巨幅电子广告牌24小时不停息地、以数秒钟的速度变换着艺术精致的广告短片,似乎是华尔街老板们着意借这块三角地在疯狂而又极富艺术地张扬他们的豪富。广告的商业金融气息与高科技艺术手段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已成为艺术精品制作大师在这里频频竞秀、一争高下、不断推陈出新的舞台。2004年4月7日“时报广场”迎来她的百年华诞。在百年大庆的开幕式上,纽约亿万富翁市长彭博曾自豪地说:“当你同国内或世界上任何人谈起什么是纽约的时候,你可以说百老汇和时报广场就是纽约。”无论白天和黑夜,你都可以被那些巨幅的电子广告牌招引,随着平均每天约七万人次的高密度人流,插足摩肩进入这块三角地,感受那疯狂膨胀到无限的缤纷世界。2011年8月,“中国屏”在时报广场亮起,为的是让美国人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新形象。我们在夜晚跻身广场,看到涌动的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流;展示的是一个没有舞台的舞台,没有导演但比导演还要精彩的世界时尚秀。在这里,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是绚丽、什么是豪华,什么是大制作、什么是大气派。
在美国,我们还感受到美国人的另一种大气。在拉斯维加斯,豪华酒店之多之大全球有名。我们下榻的宾馆,从下电梯到房间,很长的走廊,足足走了十分钟才到房间,房间很大,床铺很大,浴缸很大,用具很全,吹风机是大号的,电视机是大屏幕的,连卫生纸都准备了两卷。早上离开时,不像我们国内要等服务员查房才结账离开,你只要把房卡放在服务台前就行,甚至于带走作为纪念也可以。还有,我们团有人在房间里面抽烟,按规定是不允许的。早上离开时,宾馆服务台告知,我们团抽烟人在几点几分在什么位置抽了多少时间的烟,都在宾馆控制室有记录,按规定是要罚款的,考虑到你们是来自中国的客人,就作为提示算了。让我们对着服务员直竖大拇指。
人的生存环境有喜有忧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移民历程从1607年始至今,已融合了一百多个民族成分,种族之多是世界之最。自合众国建立以来,全美移民人数已达5000万之多。美国历史上早期的欧洲移民潮与美国主流社会的形成密切相关,取而代之的是拉丁美洲讲西班牙语的各个民族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群体。20世纪60年代,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数量超过了欧洲。到80年代,大批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移民、难民及非法移民涌入美国。据移民专家估计,来自拉美的非法移民至少有700万人。奥巴马执政两年来已驱逐了近80万非法移民。最近十年来,美国各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亚太裔,即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来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移民美国的亚洲人共有10个民族,除华人,还有东南亚各国人。目前,华裔在美国已达243万人,是美国人口总数的0.9%,是亚太裔中移民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现在,华人是仅次于墨西哥人的美国第二大移民群体。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发达而且迅速成长的经济、广袤的国土、相对安宁的国内气氛,这些都是美国吸引大量移民的因素,而这些移民也推动了美国的发展。美国1993年在EB-5 移民法规中特别增设了一种“区域中心”移民方案,投资移民的投资资金也从原来的100万美元减少至50万美元,优惠政策也为移民提供了方便。多样性的文化是美国的国家财富,族群结构出现的新变化给美国多元文化带来的多重影响,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在政治、宗教、教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了解到这些情况,也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往美国跑。
南加州大学,位于加州洛杉矶市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学之一,其中商学院、电影、传播、建筑、医学及理工学院等科系在美国大学中相当知名。建筑多为罗马式风格,也有近代风格建筑,树木花草很多,十分美观大方。我们在那里见到了江西学子,他带我们参观校园,细说在这里读书学习的美好环境。在校园体育馆边,我们见到一对中国的老年夫妻,他们旁边有辆儿童推车,里面坐着一个二三岁小孩。上前一问,原来他们来自四川,来这里是给儿子带小孩的,儿子在这所大学读硕士。问他们在美国的感受,他们说,很寂寞,不习惯,没处去,没家乡好。他们一见到我们就很想交谈,平时他们很难找到说话的外人。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微博中说到:“提到美国,人们马上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大。”这是一家之言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我们和当地办报刊的华裔人士交谈中,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竞争是存在的,排挤歧视也是存在的。为了生存,他们要多方经营,不但要办报刊,还要经营旅游、留学、培训、保健品等业务,稍有不慎,就举步维艰。我们也见到唐人街那连排陈旧的房屋,明显呈现出的脏乱差。也用镜头拍下了散落在城市街道的外国乞丐,市区地道墙壁上到处涂鸦,站在公路边举牌要求给以帮助的外国穷人。正如一部中国电视连续剧所说的那样: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
记得离开洛杉矶回国的前一天晚上,中国籍友人驱车一个多小时,带我们去看海,站在用钢桩和木板搭成的廊桥上,寒风劲吹,眼前是茫茫一片黑沉沉的大海。友人深情地说,跨过这太平洋就是我们祖国了。我们驻足了许久才返回。回去的路上,我在想:落后不可怕,贫穷不可怕,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只要不惧黑暗,心存光明,坚定信念,积蓄智慧,勇往直前,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美国经历的几个细节:
在华盛顿参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要经安检,当我把外衣、手机、照相机放在塑料框内,准备走进安检门通道时,前面不远站着的一位棕色皮肤的安检员指指我,示意我停下,又指指框子。我认为是指我身上还有什么东西没放下,我摸摸身上,伸伸手,表示要安检的东西都放下了。那安检员又指指我的照相机,摆摆手。我明白了,我的相机可以提着,不要安检。可能是这安检仪器功率太强,他怕我的照相机里的照片受到损害。想得真是太周到了。
在洛杉矶的美国电子产品大超市,导游带我选电影碟片。这里电子产品倒不贵,就是蓝光碟不多,还没中国市场多,要知蓝光碟的母带大多是来自美国,没办法,只好选D9碟片了。我选了一张我喜欢的经典娱乐片《偷天换日》,该片故事情节生动,里面有诺顿、塞隆等好莱坞明星。在收银台交款时,那女服务员忽然“哇”地叫了起来,把我们吓了一跳。后导游一问,原来她也喜欢这部电影,喜欢这电影里面的明星。看来,文化产品有它的共性,魅力是能带来共鸣的。
在拉斯维加斯宾馆,清晨起床,见门缝下塞进了报纸,拿起来一看,是英文版的,看不太懂。但一版的几张照片很清楚,意思也很明了。一张是美国兵和家人团聚的照片,告诉读者美国已从伊拉克撤军;一张是朝鲜人在灵柩前痛哭,是告诉金正日逝世;还有一张是两位家庭妇女笑着捧着大纸箱出商场,这是告诉读者圣诞节打折购物,百姓高兴。三张照片把当天的大事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都可以通过这张报纸了解到当天的世界大事。办报,就应该这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