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反对军阀专制抒发政见

  一、批判伪调和论

  1917年的7月到11月,中国政局发生了剧烈动荡,张勋进行了12天的复辟丑剧,被段祺瑞粉碎,而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掌握了北京政权的核心。冯国璋做了大总统,但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是有矛盾的。研究系骨干梁启超、汤化龙参加了政府,梁启超担任了财政总长,汤化龙担任了内务总长,林长民任司法总长。之后,南北方又因为是否恢复国会的问题发生了尖锐对立。民国实行内阁负责制,新成立的内阁必须有国会的认可才生效,而张勋复辟时,国会被解散,所以新成立内阁是否合法就成了问题。孙中山和南方省份认为要恢复国会,恢复《临时约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阁才是合法的。而段祺瑞根本不打算恢复国会,他组织了一个受他控制的临时参议院,事实上,没有了国会的掣肘,军阀段祺瑞才能通过自己的参战决定。孙中山又开始高举起护法运动的大旗,一时之间,南北再次陷入对立。

  政局的混乱动荡让李大钊陷入了悲观的苦闷之中,一种国家的责任让李大钊用自己的一杆毛笔为国家前途而论,期待政治的变革。这时期李大钊的好友李剑农在上海主编了一本《太平洋》杂志。李大钊先后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辟伪调和》和《暴力与政治》等文章。

  梁启超等研究系成员主张调和论,为北洋军阀张目,李大钊的《辟伪调和》一文就是批判这种调和论调的。袁世凯一死(当时国会刚刚恢复),梁启超就对报界表示,政治应该允许异种势力的存在,各种不同势力能够拥有合法的发展机会,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新旧之间发生矛盾,要靠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自然发展,一种是互相容纳互相接触,使新旧两方都除掉自己的性质而彼此能够接近。这就是所谓调和论的雏形。研究系当时成了段祺瑞的附庸,也成为段祺瑞对付国民党人的工具。张勋复辟结束后,他们联合起来把持了当时的政局,调和论就是他们炮制的理论。

  李大钊的《辟伪调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阐明李大钊的调和理论,第二部分是对研究系的调和论进行批判。

  李大钊认为宇宙的形成是对抗运动的结果,因为对抗,所以宇宙才不断地发展变化,新陈代谢,天地的演化因此而形成。政治运动的理论与天地万物演化的道理是相通的。李大钊说,政治不可一日无对抗,亦即不可一日无调和。如果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不能均衡,一方的力量强,一方的力量弱,那么强会压弱,调和便不可能出现,所以对抗是在两种均衡的政治力量之间发生的,而调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但很多人以调和为假面具,暗地里挑拨离间,所以人们唾骂调和。其实那些人是伪调和,是误解了调和。李大钊引用西方学者斯宾塞等人的观点说明,事实上调和是自然完成的,并不是有人为的施力于其中一方,如果人为操作,只会加剧二者之间的矛盾,破坏调和。调和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合理的调和是放弃或隐瞒自己认定的正确意见,为了迎合别人而发表自己不认同的意见;人类社会的进化总是在进步和保守二者之间进行的,调和是进步与保守两种势力的直接对抗和交流,而不是在进步与保守两种力量之间左右逢源。后者是一种间接的调和,是伪调和,而前者才是真正的调和。

  李大钊认为进步党而后的研究系是缓进派,是伪调和。急进派是指国民党力量,而当时还有军阀官僚势力,缓进派与急进派的不同在于谁与军阀这个特殊的势力接近。缓进派已经成为特殊势力的指导者,所以缓进派与急进派之间的斗争并不是新与新之争,而是新与旧之争。李大钊回顾了民国初期以来的政治历史,缓进派先后通过攀附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来抵制急进派,极尽挑拨之能事。所以,缓进派虽然名义上是拥护共和法律,事实上反而对制定宪法进行了干涉,还参与了张勋复辟,解散国会,但是缓进派却把责任推脱到别人身上。梁启超说法律是死亡的囚犯,汤化龙认为旧民国已经灭亡了。于是《临时约法》可以任意的废弃,参议院可以随便的召集。改组政党的事有利,便可以牺牲不党主义;平分政权有利,则可以同官僚分子共处。缓进派认为,除去暴民般的急进派,理想就可以实现,国家于是出现了暴力之下民主政治不复存在的状况。缓进派之所以有这种主张,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开明专制和贤人政治的主张,而这些主张和民主共和思想是不相容的。梁启超总是希望依靠特殊势力来实现政治愿望,认为缓进派和国民党的主义不同,和官僚的争权夺利也不同,最终新旧两派都抛弃他们,这是伪调和的后果。缓进派和官僚军阀结合是助纣为虐,他们对民国初期乱局难辞其咎。“在此伪调和论调下,人人都虚伪,颟顸混沌,举国无一真人,不痛不痒的政治会导致亡国灭种、万劫不复的结局。”李大钊的批判是如此犀利,一阵见血地指出了研究系和北洋军阀的政治实质。

  二、反对军阀专制豪暴

  两个月后,李大钊在《太平洋》杂志上又发表了《暴力与政治》一文。李大钊所说的暴力是指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强制力。民国以来,暴力横行。李大钊说国家与主权是一体的,宪法上规定:“变更政府的最高权能者是国家,只有国家才能决定政府的形式。在民主政体的设计上,国家的代表就是国会”。但自民国以来,督军团干预政治,国会被迫解散,国体便不存在了,那么国家主权政治便是不合法的。非法的暴力控制了这个国家的主权,暴力横行,国家已经失去了法理上的权威,其他势力也依仗强力,导致社会生活陷入危险的境地,国家民族面临灭亡的命运。

  在现代国家理念中,立宪政治是在民意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在宪政国家,民主自由思想应该大行其道。善政就是政治与国家利益相调和的政治,恶政则恰好相反。善政之下,官僚将自己视作政治体中的普通一员,谋求的是公利,而不是私利;恶政之下的官僚则认为自己比普通民众的地位更高,官僚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所以政治的运作必须依靠强力推行。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从根本上消除了强力,体现民治主义的精神。李大钊的观点显然受到卢梭观点的影响。卢梭提出,人民在强力的压制下可以被迫服从,但是,一旦人民具备了打破强力的力量时,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打破这种压迫。强力相对应的是服从,合法的权利义务不会有强力压迫。如果用强力可以得到权利,那么人们便会去想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成为最强者,获取最多的权利。最后,是更大的强力取代原有的强力,用强力攫取的权利也会随之消失。

  李大钊认为当民众的自由意志不能正常表达的时候,这种政治是一种恶政,人们会通过暗杀或者革命来表达自己的意志,推翻恶政。革命分两种,一种是当局进行的主动地推动人类进步的改革,另一种是为反对暴政而进行的迫不得已、忍无可忍的革命。强力者既然压迫人民的自由权利,那么人民也就有权利用强力来推翻压迫者。

  李大钊对民主主义有着执著热烈的追求,他反对暴力,认为暴力是民主制度的外部威胁,民主制度要维系健康机制必须坚持理性原则,而暴力和理性是相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德国等国家用军国主义来发动战争,民主国家的一些制度设制因为不适应战争需要而被要求改造,这使很多人对“军国主义专制制度优越还是民主制度优越”这一问题产生了疑问,但李大钊是坚定的民主主义者,对民主必定战胜专制没有怀疑。随着一战的发展,李大钊对民主主义的胜利越来越有信心。他认为,“民主不是一个国家没有君主就算完事了,必须把那些压抑人性,逞强压迫人的恶劣强力都摧毁了,将不正当的制度都改正过来,直到世界大同。民主主义是世界的潮流,那些专制国家压迫民主必然会爆发革命,用革命来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章 北大岁月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