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民彝”思想
袁世凯在一步步地完成了专制之后,又要黄袍加身,复辟做皇帝。他的顾问古德诺再次在舆论上为他鼓噪,搞了一个《共和与君主论》,说中国人几千年来还是习惯了君主统治,中国人的文化程度低,也不关心政治,更没有参政能力,所以要有君主来帮助国人。国家的体制一下子由专制变成共和,速度太快了,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实行共和制,在总统继承问题上势必要造成混乱,所以中国还是采取君主制比较好。有外国人宣扬,中国人也有跟着鼓吹的。曾经担任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的杨度联合了几个人发表了一个《发起筹安会宣言书》,说这几年国家仍在经历危险,人民已经倍感痛苦,古德诺博士已经给了忠告,中国不能不听从劝告。杨度组织了一个筹安会研究中国的前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该实行君主制,而不能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呢?因为共和制实行的这几年,中国不但没有强大,反而连年战乱,实业凋敝,国家衰弱。而且中国不具备实行共和的条件,民众缺乏民主共和的知识和心理,也没有什么法律和平等观念,不先实行专制,就没办法实行立宪。他的逻辑就是先君主才能立宪,立宪才能富强,富强才能救亡。杨度的这套理论使袁世凯欣喜若狂,他说杨度是“旷代逸才”,因为这正和他想要复辟做皇帝的想法相吻合。
筹安会开始在各地进行组织讨论国体的问题,结果各省的代表团体投票表决主张君主立宪。文武官僚也组成请愿团,一时间复辟帝制之声甚嚣尘上,袁世凯在所谓“国民代表会议”和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支持下,被“一致”拥戴为皇帝。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接受百官推戴和朝贺,并将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帝制复辟了,皇帝又出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被一扫而空。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使举国上下为之愤慨,孙中山组织一部分国民党人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坚持武力讨袁,黄兴也组织了欧事研究会,联络各派反袁。梁启超在《京报》上发表反对君主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云南都督蔡锷等在云南、上海掀起反袁起义,反袁的护国战争在各地展开。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开始了反对帝制的活动,一些人开始回国参加护国战争,一些人募捐筹款,奔走呼号。作为进步青年的李大钊对民国初期混乱政治虽然感到失望,但却从来没有对共和民主制度产生怀疑,更不赞成复辟帝制,李大钊在这段时间里浏览了很多报刊,学习了许多西方政治和社会科学家的著作,通过学习他坚定了民主信仰。同时面对军阀乱政,他高举革命的大旗,决心推翻专制势力,他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反袁的斗争中去。
李大钊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好友高一涵在文史委员会做委员长,因为文笔好,李大钊成为了文事委员会的编辑主任。他在该会中负责主编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刊物--《民彝》杂志。李大钊在这个杂志的第1期上发表了《民彝与政治》一文,一面声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罪行,一面阐述他的民主政治思想。李大钊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民彝政治理论。
彝在古代是一种盛酒的器具,这里是指一种精神、理想、观念的集合。按照清华大学刘桂生教授对李大钊“民彝”思想的理解,“民彝”应该是指一个民族的全体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其社会生活实践所形成积累起来的全部智慧、才能、德性的禀赋。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彝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进步。而李大钊所探讨的民彝主要是政治观念的集合。
为什么要讨论民彝呢?因为袁世凯这样的窃国大盗凭借自己强横的兵力和所谓的圣人智慧破坏了民族的风俗根本,也就是没能体现民族群体的真正精神意识。袁世凯所实施的政策法令,没有一项不是违背人民的好恶感情的,他强迫人民做自己不认同的事,是极端暴虐的政治,中国政治中人民的良好天赋,也就是民彝,慢慢消亡了。为此,讨论民彝就是为了要批判这种政治,并在中国政治中确立真正的民彝精神。
李大钊认为,治理国家的正确做法是顺应民彝,稍微地对民众加以正确方向的引导,如果超过这个限度,那统治者就是越俎代庖的行为。自由是民彝的核心,如果一个政治是好的,那就会把民彝中的善良和智能充分地展现出来的。民彝事实上所表达的是对袁世凯专制政权的痛恨,是对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国人应该有不怕断头流血的精神。
中国的民彝不发达,因为中国有长久的历史,人们总是在顶礼膜拜古人,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理想,所以本身固有的民彝便不会表现出来,也不敢表现出来。而人民对于英雄,对于伟人则有一种习惯性的依赖心理,人们总是期待有一个为自己做主的强者出现,像拿破仑式的人物。但出现的却是袁世凯,他的专制之祸给人民带来了惨痛的祸患。袁世凯专制,不在于袁世凯本人有多高明,而在于人民对他有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不去除,就没有民主。李大钊用民主宪政的原理,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现实做了深入剖析,同时也为人们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反对袁世凯专制,打破束缚,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指明了前途和方向。
这个时候,国内的反袁斗争仍在继续,李大钊认为反对专制、再造新中华的进程不可缓,所以决定回国。1916年5月,他回到了祖国。
二、呼唤青春中华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为《新青年》,从此在中国掀起了改造国民性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认为改造国民思想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国家的希望都在青年人身上,青年是社会中的新鲜活泼的细胞,青年应该有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科学的思想观念。青年应该同腐朽者作斗争,应以饱满的热情建设新社会、新家庭和新民族。陈独秀号召青年的文章在国内的青年人和日本留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李大钊的革命意识,陈独秀的文章则给李大钊很大启发,他也写了《青春》一文,这篇文章成为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宣言书,他为青年描绘了一幅认识宇宙人生的图景,激励青年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爱国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青春是无尽的。青春蕴含着无限的生命活力和再造能力,所以虽然生命有限,但青春却无限,生命虽然有限,但从生到死,从死到生,人的知识、情感和理性却是无限的,这些是再造青春精神的主体,这种再造可以让人类永久保持青春。袁世凯可以被消灭,新的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华民族可以再生,要依靠宇宙无尽的青春精神。其实李大钊所说的青春精神就是无穷的生命力,他在这里还提出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宇宙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青春的进程变化是相对的,而青春无尽是绝对的。
青年拥有无敌的青春。青年人应该树立积极进取的“青春”人生观,以天下为己任,不断锻炼自己,要拥有奋斗精神,奋斗的精神是生命活力的表现,所以青春就是生命的活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大钊希望青年人时时刻刻保持独立的气魄、锐意进取的精神。宇宙无尽,青春无尽,每个人都应该以有限的生命创造无尽的美好青春。
青年人应该起来冲决旧的制度网络,和传统思想决裂。阻碍人们创造新国家的是历史的桎梏,青年人应该摆脱陈腐学说的束缚,涤荡历史的污秽,摈弃虚伪机械的生活,不求那蝇营狗苟的个人利禄,不受权贵的支配,应该背向黑暗冲向光明,乘风破浪,为世界和人类造福。
这篇文章充满了蓬勃向上的革命进取精神,它激励了中国的广大青年,这种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气概使多少青年人深受鼓舞,吴玉章曾赞颂李大钊:“‘青春’之气,万古长青!”
§§第四章 回国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