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省哥里镇,民族为格鲁吉亚族。在20世纪,斯大林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世界顶级政治强人如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都对他有所敬畏。他曾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逝世后,成为名副其实的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领袖。在此后将近30年的岁月中,斯大林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最高领导权。他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按照每五年一计划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超高速实现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为国防奠定了牢固的经济技术基础,但同时牺牲了农业与富农的利益。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终于实现了短期内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国防人民委员和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他动员、组织和领导全民进行了卫国战争,依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及其总参谋部,及时作出战略决策,制定战略计划,组织战略协同,组建和使用战略预备队,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曾参加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在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巩固,制定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战略决策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东西方意识形态的矛盾尖锐地凸显出来。斯大林在苏联东南欧占领区的前轴心国国家内,积极扶植各国的共产主义党派上台,建立了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等卫星国,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这些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共产党执政的一党专政制度,推行国有化经济政策,并对国内的自由主义分子和支持宪政民主人士实施严厉打压和“清洗”。世界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宪政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两大阵营,开始了40余年的冷战格局。
从1901年3月到1917年2月,斯大林先后7次被捕,6次被流放,5次从流放地逃出,又陷入了失去妻子,遭到社会歧视和排斥的处境,历尽磨难。但他矢志不移,从未丧失革命信念。这些经历反而强化了青年革命者斯大林不张扬却极为坚定的倔强性格,磨练了这位革命者的品格和意志。在艰苦恶劣环境的磨炼中,斯大林逐渐成为了一名具有坚强革命意志和出色组织才能的领导人。同时,这些经历也形成了其武断、暴躁、多疑和有残忍倾向的性格。斯大林树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治。在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由于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肃反扩大化,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大批无辜的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致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了“清洗”。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由于他把苏联一国的经验绝对化,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了不少不妥当的做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对待一些国家问题上体现了大国沙文主义。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俄罗斯民族英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曲折与神秘感,本书将系统地解读这位饱受争议,盖棺而不能定论的伟人曲折而矛盾的一生。
§§第一章 从鞋匠的儿子到流亡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