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有时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
——松下幸之助
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销模式”都是戴尔公司的制胜法宝,使其在应对并满足大客户需求时如鱼得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个人消费市场时,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2011年,迈克尔·戴尔决定改变策略,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戴尔表示:“在2006年至2007年间,我们意识到,戴尔公司销售、组装、配送电脑的经营模式不再奏效。我于2009年秋向团队成员宣布了戴尔公司的新战略。他们的反应是终于出来了!”
迈克尔·戴尔本来已经计划隐居幕后,计划虽好,但风云变幻的IT市场显然不想让这位传奇人物这么早就退休:在电脑公司排行榜上,戴尔被挤下第一名的宝座,由惠普取而代之。2007年,已经退居幕后的戴尔决定重回公司,并出任CEO。
形势逼人,该怎么办?戴尔很快表现出了变革决心。
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动手打破引以为傲的直销模式。他及时调整思路,在各个市场上与百思买这样的零售巨头开展合作,并且加快搭建经销商网络。
同时,他又以用户群体的不同来划分产品线,分设出消费者、大企业、政府机构、中小企业四大部门,同时给予这四大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各自制定适合自己决策的权力,便于及时应对变幻的市场形势。
不仅如此,戴尔立足顾客的喜好与需求,开始着力改变产品原有的形象。众所周知,此前戴尔的产品是稳重大气的商务形象。这个时候,公司决定做出调整,针对市场的需求与顾客的喜好,在产品设计阶段投入全新的创意和想法,使得新产品应用了彩色外壳和时尚圆滑的设计元素。
戴尔的事业是从PC产品起步的,然而近些年来的发展却屡屡证实PC产品利润率在不断降低。在这样的境况下,戴尔必须面对现实,他驱动公司走上了蓝色巨人IBM之路:公司不仅要提供电脑产品,还要提供存储设备、软件产品和企业技术服务。
从2007年出山到2009年正式宣布转型战略,戴尔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首先,戴尔在存储收购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大动作。2007年,戴尔以14亿美元收购了存储器制造商EqualLogic。EqualLogic为企业级客户提供重要数据和信息的保存平台,对戴尔的大型企业事业部来说意义重大。2010年,戴尔吞下了Elanet和Ocarina,满足了集群NAS存储和数据重复删除的需求。戴尔与惠普竞购3PAR失败后,终以八亿两千万美元收购了Compellent, Compellent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更快地融入到用户已有的FC应用环境中。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大企业用户的需求,还弥补了戴尔EqualLogic产品线的上行空间的不足,收获巨大。
其次,除了着眼于整合存储产品生产线,戴尔还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的企业客户身上。对企业用户而言,硬件领域的改善远远不够,他们需要IT业务战略规划咨询、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后续管理维护等一系列服务。
2009年,戴尔公司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T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PerotSystems)。当时,这家公司的业务遍及25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了1000多个关键客户,因此,把这家在全球医疗及政府IT服务领域占有显著地位的企业收入囊中,对戴尔来说意义重大。
此后,戴尔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开展收购,2010年11月,戴尔收购了云计算解决方案厂商Boomi;2011年1月和7月,戴尔分别收购了安全服务厂商Secure works和网络设备公司Force 10 networks。经过努力,戴尔公司已经成为产品涉及软件、服务器、存储、网络、服务、安全、云计算、云客户端的计算技术等八大领域的IT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不过,戴尔虽然在企业用户领域下了很大功夫,但似乎这一块的收入还无法弥补PC业务下滑所带来的损失。
2012年,进入“转型”第五个年头的戴尔公司进行了一次企业构架调整,重点是改革消费者部门:原来的消费品部门被归在服务器消息块业务部门之下。有分析者认为,戴尔此举透露了很多信息,其中一个就是:消费市场也许并不是戴尔关注的重点。
一直以来,戴尔都以富于探索与创新精神而著称;但另一方面,戴尔也的确是名跟进者。比如说,他一直追随着IBM的脚步,在企业级产品上放慢前进的脚步;而在消费级产品的研发生产上,他远远地落后于苹果等标杆企业。
盛衰之势,为何如此难以逆转?
从表面上来看,戴尔此刻面临的业绩不佳好像是因为一时的运营失控而导致的。实际上,其存在的问题却严酷得多。相对于大多数传统产业来说,PC产业是一个较为新兴的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迅捷。在迈克尔·戴尔退居二线的那几年中,整个PC产业已经重新排兵布阵,悄然完成了一次规则变化。在2004年以前,台式机仍然是行业的主流,买家主要集中于企业级客户,也正是这些特点,让依靠直销的戴尔公司俨然成为行业标杆、效率机器。然而,到了2005年,笔记本电脑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以美国为例,这一年,笔记本电脑所占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了台式机。此后,整个电脑市场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个人消费者+新兴市场”取代“企业级用户+美国市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瞬息间的行业变化,让摸不着头绪的戴尔从优势转向疲弱。在此前的发展中,戴尔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不同配置的台式机以及售后服务。当个人用户成为市场消费主体时,一方面戴尔已经无法提供个性化的设计,另一方面其售后服务也无法满足个人消费者千变万化的需求。而戴尔的竞争对手也早一步意识到市场的变化趋势,并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以及日臻完美的服务,很遗憾,戴尔被甩在了后面。
虽然,戴尔在美国仍然是IT行业的领头羊,但不可否认,台式机的收入日益减少。所幸,戴尔已经开始着手多元化发展,其在服务器领域已经拥有了12.5%的市场份额。接下来,它必须与IBM、惠普这样依靠服务业务拉动服务器销售的公司展开艰苦竞争。
那么,重新走到台前的迈克尔·戴尔又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新希望?或者说,他凭什么让人们对戴尔重拾信心?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人们看到了一点,那就是戴尔没有照搬过去帮助他获得成功的一切经验、模式,在他的引领下,戴尔不再固守自己熟悉的直销领域,开始全力进军零售市场,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把产品设计放到重要的位置。总而言之,为了找回企业迷失的灵魂,戴尔带领他的团队,开始重新学习,重新上路。
在逆境中蜕变并且迎难而上,这是戴尔的做法,也是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