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比尔·盖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种收获不是经过付出得来的。只有体验到奋斗的艰辛,才能有超越自我的决心,所以经历困难、接受考验都是成长的必修课。
与IBM公司的合作固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是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让比尔·盖茨体验到了受制于人的苦恼。在为IBM公司开发操作系统的一年里,IBM公司对微软公司的保密工作要求极为严格。微软研发小组的人都集中在西雅图国家银行大厦8楼微软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这间办公室位于走廊的尽头,长9英尺,宽6英尺,房间没有窗户,也没有空调设备,酷热的夏天室温达到38℃,可IBM公司还不允许他们开门。这是一幢公司众多的写字楼,微软公司的隔壁是一家证券公司,IBM公司在办公室里安装了一种专门的保险箱,要求一切与“象棋计划”有关的资料、文件都不得带出房间。更有甚者,IBM公司还要求在房间的天花板上安装铁丝网,说是为了防止有人从屋顶进入房间,但是这个要求被比尔·盖茨严词拒绝了,他们是在工作,而不是住监狱,虽然这里的确不比监狱好多少。
IBM公司的人就像监狱的看守,他们不定期抽查,有一次天气太热,几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就开门通通风,恰好IBM公司的人前来巡查,因此微软公司遭到严厉的警告。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因为他们也明白这种保密的意义。商战也是信息战,一旦泄密,满盘皆输,所以微软公司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在那段时间都变得循规蹈矩了。
微软公司的干将们过了一段隐居生活,他们不再出现在冬天的滑雪场、有声有色的电影院里了。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他们知道牺牲是必要的。当然,他们也会焚膏继晷地工作5天5夜,只为能亲自参观史无前例的航天飞机发射的大场面。
IBM公司成全了微软公司,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但是这其中夹杂着微软公司心理上的委屈,也有被牵引着被动行动走弯路的痛苦。IBM公司经常派人不定期巡查微软公司,这是一件让比尔·盖茨很头疼的事,如果微软公司派人到迈阿密,帮助IBM解决技术难题,他们的“待遇”更是高到让人无法忍受。在IBM公司,总有人如影随形地“照顾”微软公司的技术人员,包括在休息场所也让客人们感到拘谨,似乎IBM公司到处是秘密,而来的人都图谋不轨。“在IBM办事真不容易。在那里事无巨细,都要由高层人士做决定,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我们不得不花几个星期撰写报告并等待批准。”与IBM公司打过交道的微软员工感慨地说。
这样的关系势必使两家公司的关系日趋紧张,而IBM公司这种高度集权的做法往往贻误战机,不仅让自己发展缓慢,也会给合作伙伴带来损失。IBM在辉煌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似乎忘了商场风云变幻,稍有不慎就会被残忍地挤出擂台。IBM满足于现状,对自己开发的软件过于自信,对微软提供的软件方案又都处理滞后,很快IBM所占领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就被瓜分了。
微软曾经设计了一套多计划软件,设计时充分地考虑了各种计算机的兼容性,作为软件本身是一个杰出的成果,但是这套软件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它受到IBM公司要求的制约,只能使用64K的内存,所以在功能和速度上都没有绝对的竞争力。而且这款软件微软公司在1982年春天就交给IBM公司了,可是直到当年的10月,才迟迟面世。
“我们一直在为一个错误的要求而工作。”西蒙伊提起这款不幸的软件时叹息着说。当时微软公司有一个导向失误,他们第一次丧失了判断力,没有预见到大内存计算机将会迅速崛起,所以设计时没能使自己的产品满足更高的需要。而且这款软件本来就在小内存卡上运行,再过分考虑广泛的适用性,就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变得更加缓慢,而运行速度快慢是人们选择软件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让这个很好的软件有价无市,就像当初比尔·盖茨说的录像机制式那个例子一样,他们好像犯了索尼坚持用BETA制式一样的错误,内行的人懂得这款软件的技术价值,但是在消费者那里是不需要这么高的技术含量的。
为了突出自己,微软公司把“多计划”改成了“微软计划”,这款软件其实也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不小的荣誉。“多计划”软件一出台就受到了多家媒体的高度评价。《软件评论》杂志说它易学易用,功能强大,拥有全部必需的性能,是同类产品中的最佳选择。《世界信息》周刊将“多计划”软件评为“年度最佳软件”。可是因为“多计划”最开始的导向失误,它很快就被后来者“Lotusl-2-3”所取代。1983年的时候,“多计划”软件从应用软件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中被完全挤了出去,只勉强排进畅销软件排行榜的30名之列,而且还有下滑之势。
痛定思痛,微软公司考虑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一方面考虑摆脱IBM公司的阴影,另一方面开始另辟蹊径,既然在国内市场惨败,那就到国外去开拓新战场吧。
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当你在一个地方被困住的时候,绝不能钻牛角尖,暂时把这个死角搁置在一边,另外开辟新领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等到全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当初的死角也就绝处逢生了。
比尔·盖茨把目光转向了欧洲大陆。比尔·盖茨对自己公司的软件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觉得“多计划”软件虽然在美国市场业绩不佳,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微软公司总有一天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多计划”的思路是没错的,微软公司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战术上。对于技术公司而言,只要技术领先就一定会有突围的机会,况且比尔·盖茨早就对国外市场有占领计划了。日本市场自不必说,欧洲市场他也派人去展开工作了。
1982年初,微软公司派鲍勃·奥里尔去欧洲调研。鲍勃·奥里尔的第一站是英国,他发现英国最畅销的计算机是由皇家爵士大卫·辛克莱设计的辛克莱计算机。这款计算机在英国的销量比著名的苹果或坦迪计算机高9倍之多,而且就整个欧洲而言,苹果和科莫多计算机的市场最大,几乎看不到IBM计算机。
鲍勃·奥里尔是一个公关专家,他竟然设法使英国生产CP/M-86操作系统的维克多公司改变了主打产品,开始转向生产微软公司的MS-DOS系统。接着他又到法国,说服了布尔公司、RE公司和雷诺公司支持MS-DOS系统,在他的监督下,BASIC作业手册也有了法文版和德文版。他做这些的时候,远在美国的软件公司还在为争夺本土市场打得不可开交。
1982年8月,微软公司又派遣杰夫·雷克斯到欧洲推广“多计划”软件。杰夫·雷克斯的法国之行可谓悲喜交加,他同女友结伴而行。到法国卡莱以后,他们租了一辆汽车,没想到5分钟以后就发生了车祸,女友受伤住进医院,幸而杰夫·雷克斯安然无恙,还可以继续工作,这就给他带来了好运。所谓否极泰来,杰夫·雷克斯的旅伴变成了同事鲍勃·奥里尔,他们选择了安全系数更高的火车从卡莱去巴黎,结果遇到了苹果公司的驻法代表乔钦·坎宾。双方聊得很尽兴,很快就达成了一项协议,乔钦·坎宾同意在销售量极高的苹果二号机上搭售微软的“多计划”软件。这是一桩不小的买卖,杰夫·雷克斯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立刻赶回医院向躺在病床上的女友表达了结婚意愿,这或许是微软公司的另一项喜人的业绩。
就这样,微软公司渐渐打开了欧洲的局面,他们已经有了各种欧洲语言版本的软件,而且市场也有条理地分成了英国、德国和法国三个主要市场,正有计划地在各国设置分公司。
当“多计划”软件在美国受挫的时候,比尔·盖茨只是愤怒,却没有绝望,因为他还有秘密武器。
1983年5月,微软公司法国分公司成立,法国人迈克尔·拉孔贝通过面试成为了负责人。在微软的团队里,没有国籍之分,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释放自己的激情,为了人生理想而团结奋斗。
1983年的9月,“多计划”软件法文版正式发售,因为前期工作到位,苹果、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都搭售了这款软件,此方不亮彼方亮,“多计划”软件顺利登陆欧洲。微软乘势而上,法国第二大计算机公司费多克公司还请微软为他们编写了特定版本的“多计划”软件,这个软件不久在法国应用软件排行榜上荣登榜首。
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没有倒下,它抢占欧洲市场的战略极为成功。他在美国的对手Lotus1-2-3软件法文版于1986年才进入法国,那时微软早已在法国一统天下;另一方面,欧洲市场也为微软赚了一大笔钱。微软公司再杀回美国本土的时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寄人篱下的小公司了,它已经成为国际著名的软件公司。
§§第六章 用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