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年轻的亨利·福特历尽艰苦,绘制出一幅新型发动机的草图,因为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认为,电动汽车才是未来车辆的发展潮流。因此,亨利·福特这种修改汽车发动机的做法无异于离经叛道,遭到了同业者的一致耻笑和讥讽。
频繁遭遇失败打击的亨利·福特,并不惧怕别人的不理解和嘲讽,但是舆论的压力就像是无形的阴影,既挥之不去,又无处不在。就在此时,另一位巨人——大名鼎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亨利·福特最艰难的时候,用了一个简单的话语和动作,给了他巨大的鼓舞,使他以坚定的信心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引领汽车行业的带头人。
一次晚宴上,亨利·福特在餐桌上向一位同行讲解自己的发动机构想,同行听得有些不耐烦了。这时,亨利·福特注意到,距离几把椅子以外的爱迪生也在侧耳倾听。听到入神处,爱迪生挪动椅子向亨利·福特这边靠近。
“先生,这么说多没劲啊,你能画出发动机的草图吗?我对此很感兴趣。”最后,这位大发明家索性直接走到亨利·福特身边,对着有些手足无措、名不见经传的亨利·福特说。
爱迪生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亨利·福特只好用近乎呐喊的声音向他解释自己的构想。
“你的点火装置是爆发的还是触摸的?你的内燃引擎是怎么一回事?”爱迪生向福特进行了一连串的发问。
亨利·福特既紧张又兴奋,因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家竟然虚心向自己请教。他匆匆几笔就画出了简略的草图。爱迪生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这张草图。突然,爱迪生将拳头在餐桌上重重一击,弄得餐桌上的盘子差点掉到地上。
“太好了,年轻人!”大发明家显得非常兴奋,“电动汽车的电瓶装置太笨重,蒸汽的汽锅也是这样,而你画的草图,我要找的就是它,就是它了,当我还在寻找的时候,你已经得到它了!”
“爱迪生击在餐桌上的那重重一拳,对我而言,它的价值等同于整个世界。”多年以后,亨利·福特回忆说。
汽车,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而在习惯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农民看来,这些呼啸而过的铁家伙,是充满速度感的不祥之物。而且,最早的一批汽车是用纯手工打造的,价格昂贵,且性能不稳定。因此,早期的汽车不像是交通工具,倒像是有钱人手中的大玩具。所以,尽管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1895年就预言,马车的末日已经来临,它终将会被汽车所替代,但这个预言并没有马上实现,直到10年之后,美国公众对汽车的偏见才完全消除,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亨利·福特。
后来,在旧金山世博会上,亨利·福特夫妇邀请爱迪生来到交通馆。T型汽车的生产流水线每天下午演示3小时,每10分钟组装一部整车并现场销售。爱迪生惊讶地发现,草图上的梦想,变成了伟大的现实。亨利·福特在世博会期间共生产了4400辆车。“福特流水线”对元件和程序的标准化,对技术分工的精确化,彻底改变了全社会的生产组织理念。
“我改变了人类室内的环境,让人们的生活不再黑暗。而你,我的朋友,你改变了人类的道路,你让人们的距离不再遥远。”爱迪生拥抱了亨利·福特,他激动地说。
“应该感谢的是您,您当年在我草图上的重重一击,好像是对我未来的一次宣判。通过您,我才知道,我做对了。”亨利·福特很感激爱迪生的鼓励,他真诚地说。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比爱迪生晚出生16年,但是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爱迪生也生长在单亲家庭,他性格开朗且能终成大器,他的母亲居功至伟,她一直对这个从小被人视为弱智的儿子充满信心。在学校对爱迪生关闭了大门之后,她一边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子,一边亲自教他读书识字。托马斯·爱迪生与亨利·福特童年爱好、性格、志向的相似,为两人日后建立深厚的友情打下了基础,很快,两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从两个改变世界的巨人身上可以看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有类似经历的还有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同样出身贫苦,但是很受父母疼爱,父亲经常给他做些简单的玩具,这些粗糙笨拙的泥娃娃、小木车,让小安徒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王国里纵情驰骋,最终写成了165篇童话,永远镌刻在文学史上。试想,如果这三位的父母对儿子的“胡闹”动辄加以呵斥甚至打骂,孩子整天活得战战兢兢,恐怕历史将要被改写。
适当的鼓励,往往会成就一个天才;不当的打击,则会扼杀一个天才。当你的创意被忽视或被否定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吧,耐得住寂寞,总有一天你会迎来繁华。
§§第二章 福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