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回 谷武子报恩寻真相 无影客以死谢天下

  在郢都蒲胥之市一家酒馆的临街客间内,两个年轻人相对席地而坐。几案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庶民打扮的谷武子与一个额头上有疤的小个子对酌对饮,称兄道弟,十分亲热。

  谷武子亲眼看见那汉子进了虞府,就认定此人一定是虞府的门客,便悄悄以十朋一贝钱贿赂个一门客,打听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才得知他叫蒯通,绰号无影客,漳澨人氏。漳澨离郢都只有六十多里路,赶得快点,当天便可赶个来回。谷武子决定到他的老家去一趟,见机行事。他寻到了村里,了解到蒯通家里只有一个瞎眼的老娘。蒯通还是个大孝子。

  谷武子找到蒯通家的草房,一进门,果然见一个瞎眼的老妪在摸摸索索地忙着家务活儿。谷武子自称是蒯通的契友,特地来看望伯母。说着,他将预备下的橘柚梨之类的果子献给蒯母,道:“伯母,这是侄儿的一点心意。”蒯母抓住他的手,感动地说道:“这使不得,使不得!你能来看望我这瞎老婆子,我就感激不尽了。”蒯母唠叨个没完,道:“老身盼只盼通儿能成个家,我好抱抱孙子。”说罢,那枯干的眼眶里竟有了泪水。谷武子心里一动道:“这事儿我来帮忙操操心吧。”临走,谷武子给蒯母留下了五朋一贝钱,说是留给她零用的。

  以后每隔半个月,谷武子就往漳澨跑一趟。第三次去,他竟然带去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这姑娘生得俊俏,明眸皓齿,满室生辉。村里的人都说,蒯通家来了一位仙女。谷武子牵着这姑娘的手交到蒯母手里道:“她是专门来伺候你老人家的,你就当使女使唤吧。如果蒯兄觉得合适,就叫她做你的儿媳吧。”蒯母抹着眼泪道:蒯家祖上积了大德,遇到你这样的好后生。通儿说不认识你这个朋友,叫我谨防受骗,我骂了他半天,道:“娘好歹活了大半辈子,识人还是有谱的。这后生心眼儿好,断断不是坏人。或许他有求于你,你尽力而为罢了。丝恩发怨,无不报者,天下之至理也,你当谨记。”

  蒯母说过这番话不久,谷武子就在蒯家与蒯通相遇了。蒯通一见谷武子,两眼喷着火道:“说吧,你求我什么事情?能办到的,我遵母命,定会报答于你。”

  谷武子哈哈一笑,道:“我仰慕你的名声,只想交一个朋友。”

  蒯通冷笑一声道:“就为这吗?如若单单为此,恐怕也不会将亲妹妹送到寒舍来伺候我母亲吧?”

  原来谷武子送来的姑娘竟是自己的亲妹妹。这小姑娘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将真情说破,惊得蒯母半天合不拢嘴:“这这这……这却是为何?我老婆子何德何能,享受这等天大的恩惠?”她勤快节俭,知冷知热,悉心照拂蒯母,感动得蒯母几番热泪滚滚,与她情同母女一般。

  蒯母哪里知道,谷武子送她来蒯家时,对妹妹行了长跪大礼。父母早已亡故,兄妹相依为命,妹妹见哥哥如此这般,又听他动情入理地讲了前因后果,也记起那年隆冬时节发生的事情,遂毅然随哥哥来到了蒯家。

  蒯通一见这姑娘,顿时心生无限倾慕。他只是不解其兄意欲何为,竟然将亲妹妹交付于蒯家,为仆为媳,悉听蒯家之言,天下怎会有这等美事?

  “你说对了,我有事相求,只有你能解我所遇之难,你万不得推辞呀!”谷武子恳切地言道,那眼神就如同行将溺毙者乞求岸上人相救,看了令人心酸。

  “罢罢罢!冲着你一番大情大义,我答应你。”蒯通满脸涨得通红,“你是要我之心,去药死人而生还么?”

  “非也。我是要你的心,但你不必剖腹掏之。我要的是你的良心,你的君子之心。”

  “人皆称我为侠士,我自然有副侠义心肠。你所求这个不难,什么事说吧!”

  “令尹孙大人被罢黜,你应该知道是何原因吧?”

  蒯通一听,额头上的疤痕霎时涨得通红,矢口否认道:“这……这与我何干?”

  “你当初在茅门参与劝进,自然知道内情。能还令尹清白者,而今只有你了。”

  蒯通冷笑一声道:“你有何凭据能证我在场呢?诬人者,何其失德也!”

  “明明尽知内情,却佯装不知,反倒指责我诬人,不知此为失德还是失道?”谷武子亢声言道,“侠义心肠的人断然不会这样做!天下人谁不知令尹孙大人怀忧国忧民之心?察朝中诸公,谁之至德与圣人齐踪,鸿名共大贤比迹?唯孙公一人!”

  蒯通毫不示弱地反唇相讥道:“朝中大臣,贤者数不胜数。申叔时、斗更生、伍举、虞太傅,亦为贤者,何止一个孙大人?”

  “不错!申大人、斗大人、伍大人乃贤臣良吏,但比之令尹孙大人,还在其次。”谷武子怒道,“至于虞太傅,哼!隐于朝中的一大民贼!陷害孙大人的罪魁祸首就是他!”

  “你胡说!遍访世间,何人不称虞太傅为贤?”蒯通强撑着道,“当初向大王举荐……”

  “住口!”冷不防蒯母怒喝道,“世人只知孙大人贤,不知虞大人有令名。谷贤侄所言,我老婆子句句都听到了,一言不虚,与百姓所议毫无二致!”

  蒯通低下头去,喃喃不知所言者何。

  谷武子缓缓走过去,手抚蒯通肩膀道:“蒯兄,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人若失其所有,非为人也。你怎能内怀铁石之心,外负凌霜之节呢?孙大人蒙受不白之冤也深,君子皆掩面而泣,你难道忍心吗?”

  蒯母瞽目对着蒯通,厉声斥道:“你与谷贤侄皆为平民之身,然谷贤侄铁骨铮铮,你却冥顽不化。蒯家怎么就没有好儿男?神鬼也不会饶了你!”

  蒯通羞愧地扭过脸去,默然不语。

  “既然如此,我也不为难蒯兄了。”谷武子一跺脚,恨恨地说道,“我另想他法去。精诚所至,金石为之开。你非金石,鬼神也难开。”谷武子叫了自己的妹妹道:“伯母即尔母,我不能出诺言而反悔。你好好伺候伯母,直至百年之后。”说罢他气呼呼地去了。

  “你等等!”蒯通急忙在后面高叫,“谷贤弟你等等!”

  从那日起,二人几番来往,遂成莫逆之交。

  这一日,谷武子邀蒯通来到这家酒肆。

  “兄长请,”谷武子举樽向蒯通敬酒道,“我小妹愿意终身伺奉箕箒,你就应允了吧。”

  “不不不!”蒯通将举到唇边的酒樽停住道,“贤弟好心我领了。她是一个贤惠的好女子,我与她只能成兄妹,不能成夫妻。我不能害了她。”

  “兄何出此不祥之言?”

  “日后弟自会明白。”

  蒯通其实对谷武子之妹是倾心相爱的,但是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又不忍心害她终生守寡。谷武子约他面见养由基将军,说破劝进一事的实情,他便觉得自己大限已到。这刻儿谷贤弟以酒款待,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为他饯行而已。二人对酌对饮,说了许多掏心掏肺的话。蒯通言道,虞太傅待他不薄,当初见孤儿寡母实在可怜,便收留了他,硬是将他从一个农家穷小子培养成一个身怀绝技的男子汉,每隔一段时间还馈赠他钱粮等物,令他接济老母。

  “太傅有恩于我啊!”蒯通饮下满满的一樽椒浆,一抹髭须上的酒滴道,“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何以为人啊?”

  “兄长所言极是。可是太傅待你之恩乃为一己之私,非为公也。私恩不公报,德也。”谷武子道。他猛然意识到这刻儿不是计较孰是孰非的时候,便道:“兄长,不扯这个了吧,你我兄弟有缘,一醉方休如何?”

  “贤弟忘了,你不是说领我去见养将军的么?怎能一醉方休呢?”

  “好好好!难得兄长一腔正气。来,愚弟再敬兄一樽。”

  看看约好的时辰要到了,谷武子摸出几枚一贝钱与酒家结了账,便与蒯通快步穿街过巷,到了环列之尹衙署。衙署两旁各有一名甲胄在身的执戟卫士,谷武子上前道:“烦请禀报养将军一声,说谷武子与蒯通义士求见。”那卫士急急地进去禀报了。

  片刻,一名小校出来,领谷蒯二人走了进去。养将军与蒯通想象的有天壤之别。原以为他会全身盔甲,面目狰狞,满脸都是肃杀之气,令人战战兢兢,不敢仰视;事实上养将军身着深紫色锦袍,只不过腰间悬挂着一长剑罢了。见二人到来,他忙吩咐书办端来清酒款待。

  “蒯通,”养将军仿佛会见老友一般随和,“我屡次听谷武子说,你幡然悔悟,自新向善,真乃大丈夫。”几句褒奖的话一说,蒯通狂跳的心逐渐平复下来。

  “你心系令尹安危荣辱,乃天下百姓翘盼之事。”养由基继续言道,“令尹孙大人去职,皆因劝进一事。你既然知道内情,可言于我乎?”

  蒯通听他言语温和,毫无威逼之意,心下甚是感动,便起身深揖到地,真心言道:“谢将军宽大为怀。小人罪无可逭,唯有知无不言,才对得起将军一片赤诚之心。”遂将自己所知的劝进一事如实道来,每个细节都说得毫厘不爽。养将军始而静听不语,继而惊愕不已,随后怒目切齿,最后凝步沉思。蒯通足足讲述了半个时辰,末了他面有愧色地道:“小人自知死罪难逃,请将军治小人之罪。”

  养将军慷慨言道:“你有功于朝廷,功可折罪,不必多虑。”他踱步有顷,毅然说道:“你随我进宫面见大王去吧。”

  却说庄王率大军伐宋,宋国君臣一面顽强抵抗,一面遣使至晋求救。晋景公欲发兵救宋,大夫伯宗苦苦谏道:“不可,鞭长莫及也。况楚之霸业日隆,君臣将士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独进,怯者不独退,止如丘山,发如风雨,此诚不可与争锋。况晋军救郑时新败于楚,元气尚未恢复。”晋景公遂罢兵不进,却遣使诣宋,称援军即至,宋国君臣便苦守不降。后来宋国败退,龟缩于都城中,直至弹尽粮绝,易子杀而食之。庄王得知城中境况如此惨烈,不忍心破城而入,便将楼车升至齐城高,令军士喊话道:“楚军后退三舍,盼尔宋君归附于楚,即退兵班师。”宋君望穿秋水,也不见晋国援军踪影,知晋国将宋置于刀俎之上,遂遣大臣华元诣楚营,传其旨意道:“愿归附于楚,永不相叛。”

  至此,宋郑诸国皆降于楚。楚国霸业如日中天,天下诸国震惊。

  班师还朝之后,庄王毫不懈怠,夙兴夜寐,治国理要。但是到了静夜,他常常念及孙叔敖任重而忧深,位高而责厚,有因有革,利民为本,便焦烦难眠。幸好还有樊姬在侧为他分忧。

  庄王伐宋长达九月,在此期间,樊姬襄助太子审治国。庄王赞道:“爱妃治国之能,堪比先祖母邓曼夫人。行于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真寡人之腹心也。”

  樊姬羞怯地抿嘴一笑道:“我王谬奖了。妾只不过依孙卿已定方略,率由旧章罢了。”说到这儿,樊姬忍不住道:“大王,难道不可以复孙卿之职么?”

  庄王叹息道:“劝进一事一出,满朝大臣眦目相争,拔剑而起,几欲血溅宫廷。孙爱卿为使寡人不作难,愿离职而去。寡人若硬行复孙卿之职,谁也奈何不得,但君臣上下必将离心离德。待寡人慢慢择个时机吧。”停了半晌,庄王复问道:“许姬离间卿与寡人,擅宠后宫之事,寡人已尽知,卿受委屈了。该如何处罚她呢?赐死吗?”

  樊姬虽然愤恨许姬,但仍怀悲悯心肠,道:“大王,万万不可!此例一开,闹得后宫人心惶惶,传诸他国,有损我国声望。令她闭门思过可也。”

  “那就令她在凤阳宫里思过吧!来人,令许姬在凤阳宫内思过,紧锁宫门,膳食由窗牖递进!”

  正在这时,宫正庶子急急来禀道:“大王,大王,环列之尹养将军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面见大王!”

  “告诉养将军,寡人于路寝受其觐见。”

  路寝大殿里,庄王坐在丹墀上,养由基奉命席地坐在阶下的瑶席上。

  “大王,孙叔敖大人的冤情已然大白了。”

  此言一出,庄王的目光比往日亮了几倍,急切地言道:“爱卿快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养由基便将蒯通所言从头至尾细说了一遍,末了道:“启奏大王,臣以为当传蒯通前来,大王亲自询问,以质证虚实。”

  “贤卿言之有理,宣他进殿!”

  旋即蒯通被带上殿来。他平生第一次面见庄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以至汗出如雨,跪地俯伏,不敢抬起头来。

  庄王颜色霁和,温言相与道:“你不用害怕。谚云:迷而知返,得道不远。你从实讲来,寡人不会为难你。”

  蒯通擦擦额上的冷汗,磕磕巴巴地开言道:“小人该该……该死……”

  庄王蔼然安抚道:“你不必急,慢慢想,慢慢讲即可。”

  慢慢地,蒯通讲得顺畅了。他说道:“太傅从伐郑前线千里还都,就亲自宴请我们一班门客。第二天,太傅的家臣吩咐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有事,求诸众。这段日子不得外出!’还给每人发了五铢金。忽一日,家臣十万火急地令小人如此这般。小人赶紧换上兵丁衣裳,速速赶往王城茅门。见令尹追赶什么人至此,小人便与众门客一起按家臣吩咐,立即跪下高呼。令尹急得连连跺脚,真是有口难辩。忽然人群骚动起来,说是大王领着兵马来了。有人喊赶紧逃,小人叫谷武子扯住,差点逃脱不得。后来小人听说令尹去职了,这才知道太傅的用心。那些日子小人独夜自煎,感到有愧于天地神明。”

  “你说的句句都属实么?”庄王情知蒯通所言并不虚妄,脸上不威不怒,胸臆间却怒涛汹涌。

  蒯通赌咒发誓道:“小人若有半句不实之词,甘愿受鼎镬之刑,灭九族我亦不悔!”

  “据我所知,太傅不是这样的人。他忠君大贤,路人皆知,若构陷朝中大臣,罪不容赦!”养由基有意拿话激蒯通,要他道出虞丘面似忠贤、内藏奸诈的事实,便故意厉声斥责道。

  蒯通急了,倏地梗着脖子道:“大人,小人虽说是一介草民,却也是个有血性的人。举人不誉,毁人不谤,从来不会以谎言迎合于人!”

  庄王暗暗称奇,想蒯通果然是条刚直汉子,可招而不可谤,可弃而不可慢。

  只听蒯通言道:“大人,自打孙大人官拜令尹以来,太傅便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先是结好于令尹,愿将他的女儿许与令尹家公子为妇。此事未果,又暗结大夫屈巫,屡屡设计暗算令尹……”

  “有何证据?”养由基又问。

  蒯通冷冷一笑道:“大人所言,自然有道理。太傅与人谋划,小人当然不会在侧,但小人曾偶尔听到太傅之言。一次,我从书房外经过,听得太傅与家臣密议道:‘孙叔敖贬罢我儿,此仇不报……’劝进事发之前,我又听到太傅与家臣密议,道:‘此计甚好,将其诱至茅门前就好办了……’这难道不是证据么?”

  “你言屡屡,也不过劝进一事吧?怎么说自打孙大人官拜令尹以来云云?”养由基又发一问。

  “大人知道大王筑坛拜相时,旗杆为罡风吹折之事么?那并非罡风吹折,而是小人奉命而为,意在叫大王误以为此乃天意,不当擢拔孙大人,投芥蒂于圣怀。”

  “哦?果真如此?可是口说无凭啊!”养由基故意刺激蒯通道。

  蒯通一指额上的疤痕道:“这就是当初以头触旗杆时留下的印记。”

  “啊!”

  蒯通继续言道:“几年前的一天夜里,大王与樊娘娘私访孙府,想必只有大王知道此事吧!太傅知道后,遂令门客先用麻药拌肉,将令尹府上的茹黄犬麻翻,令相貌与令尹相似的门客扮成令尹蒙骗大王;趁东门柳给令尹送饭时,又令门客扮成东门柳……还有从云梦深处逐出随兕,将它赶到大王面前,皆太傅遣人所为。他道孙大人心地良善,见大王杀之,必奋力夺为己功。三金之府失窃,亦太傅授意家臣与屈巫大人相与之谋……教唆国中童儿传唱诽谤大王的歌谣……几次欲杀潘鬻灭口……路阻潘鬻不使其按时归法场……金步摇之事……皆系小人遵命所为……”

  蒯通将自己所知之事倒个罄尽,虽然先后顺序颠倒,但是所言之事无一虚妄之言。说罢,蒯通又道:“小人已经将内情悉数奏于大王了。人活于世,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我无面目再见太傅。然不尽泄其谋,无以昭令尹之雪,无以顺国人之心!罢罢罢!大王,将军,小人去也!”蒯通一跃而起,大殿内耾然一声,他已触楹柱而倒,血溅如喷。

  庄王骇然瞠目,下得丹墀,蒯通已是气绝身亡。庄王凝视良久,感佩道:“真义士也!养将军,厚葬此人!谷武子亦为古今少有之义士,将他调来当寡人的亲兵吧,寡人定厚待于他。”

  “臣谨遵大王旨意!”养由基答道。

  “传胥隗!”庄王喊道。

  宫正庶子急急地撞进殿来,道:“奴才在,大王有何旨意?”庶子翻动着那双老鼠眼,惴惴地静候着庄王吩咐。

  “传胥隗来,令各大臣速速进殿廷议!”

  “奴才遵旨。”以往这类传旨跑腿的事儿,大王瞅见谁就是谁了,今天却不要自己出面,一种不祥之兆涌上心头,庶子不寒而栗。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