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破釜沉舟

  漳河从今天的山西境内流出,自西向东,在巨鹿城的南面流过。项羽率领的楚军在漳河南岸驻扎,秦军在北岸。

  章邯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楚军进入他预想中的战场。我们来看下的他的作战计划:当楚军渡过漳河进入巨鹿战场时,面对的是十几万的王离、苏角大军,这足够挫灭楚军的锐气并消耗楚军的兵力,当楚军一看攻击巨鹿大军无效时,只能回到漳河南岸自己的大本营,而章邯自己则带着主力顺着漳河南下,到达楚军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这样楚军就被夹击于巨鹿和漳河之间,覆灭是迟早的事。

  章邯的这条计策的确不错,充分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不击则已,一击则必杀!而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就是要精确地知道楚军在哪一天什么时刻渡河。章邯想了个好办法,他命人二十四小时守候在漳河下游,看到时有什么东西漂下来时,比如衣服的碎片、马吃的草料、被吹的旗帜,说不定还有不会水而溺死的士兵之类的东西,几万人那,不可能干干净净地渡过河的,怎么也得留点痕迹的。

  章邯真的是一位优秀的统帅,他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到,充分利用地利之势,为自己获得情报资源。一切都如他所料,几万人过河的确不可能什么都不留下!士兵兴冲冲地跑去报告章邯,楚军过河了,你看这就是证据,章邯看到破帽子、烂衣服、破船桨,还有面旗帜,他很高兴!楚军终于憋不住了!

  集合!大营响起了集合的号角。章邯带着大军偷偷摸摸绕道,向楚军的后方运动过去。当他费尽心机兴冲冲地跑到楚军大营时,满地狼藉,连个鬼影都没有,章邯顿时感觉不妙。楚军根本就没给自己留任何后路,他什么都算计到了,就是没算到这位楚军统帅居然不按常理出牌!他一直在想怎么截断楚军的退路,而楚军根本就没为自己留退路!他惊呆了!望着那遥远的漳河北岸,他隐隐感到一丝不安,难道是天要亡我大秦?他只能祈求王离他们能坚持住,千万不要这么快就被击败!

  章邯真没想到项羽会这么狠,连条后路都不留!

  项羽不是不想留后路,是留不了后路!七万对三十万,傻子也能看出是去找死,如果再留下后路,兵力分散不说,还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懈怠的心态,项羽虽说没读过什么书,但孙子兵法上的一句话他还记得很清楚,“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那种有必死信念的士兵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攻击力!而且项羽认为自己是最出色的军人,他不喜欢搞什么阴谋诡计,他只喜欢痛痛快快地去厮杀去进攻,把自己的所有的荣誉和生命都押上去也再所不惜!赢就要赢个痛快,输也要输个彻底,害怕死亡的人不是一个好军人!

  人生能有几回搏!再说现在真的到了最终决战的时刻了,还留什么后路!项羽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将军,他深知,楚军不能分散,必须集中全部力量攻击一个点,三十万人虽然看起来多,但它并不是全挤在一块的,而是被分散在一块一块的,在局部战场上,七万人就能形成局部的优势!

  不成功便成仁!除了进攻,别无选择!

  不像章邯,在战争之前要搜集大量情报,要思索很久。项羽只看了一眼,说了一句:“既然粮道最重要,那就先攻打粮道吧!”苏角勇不勇猛,残不残忍,有多大名气,根本就不予考虑。

  于是,项羽下令派遣大将英布率领两万人先行渡河攻打粮道,自己则随后跟着。

  英布渡河之际,派人通知北岸的赵军将领陈余予以配合。陈余一听楚军开始北上,于是下令全军南下,与王离大军对峙。英布渡过漳河,首先下令把两万人分成几十个攻击小组,不去攻打粮道旁的堡垒,而是专门去比较偏僻人少的地方搞破坏。苏角也没在意,以为对方只是象征性地骚扰一下,活动活动筋骨,于是只派了少量部队去驱赶这些攻击小组。英布见状,马上吹起集结号,两万人又重新汇集到一起,向人数最多的秦军冲去。很快这支秦军就被打败,落荒而逃。英布知道苏角也不会放过自己,于是马上命人安营扎寨,准备死守这里,同时命人向项羽求援。

  苏角果然大怒,这么多天了也没人敢来撩自己的虎须,现在居然有人来了,还杀了不少自己的手下,这还了得!带上所有的人马就杀向英布,想先把他们消灭了!

  接到楚军小胜的消息,整个楚军欢声雷动,好久没有胜利的消息了!项羽一看是时候了,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了,这一刻他也等了好久,好久。

  项羽下令全军埋锅造饭,刚吃过饭,项羽就下令把锅全砸了,全军每人只带三天口粮。在高高的山丘上,项羽向着漫山遍野的楚军士兵发表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演讲,大意就是“我们即将要渡河,去面对虎狼秦国,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后路了,因为后面就是楚国,我们要以必死的决心去赢得胜利,现在我们已经把一切不能带的东西全部毁掉了,每个人只带着三天的口粮和饮水。三天后,我让赵王请你们喝酒吃肉!只要你们鼓起勇气,跟着我向前冲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不要给我们楚人丢脸!”项羽的每句话都被层层的传令官传到了楚军的各个角落,顿时士气高昂,群情激愤。

  接着,项羽下令,连夜渡河!到达漳河北岸后,又让人把所有的船只全部烧毁,楚军一看真的没有退路了,整个楚军弥漫着死战的气息。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地向前冲,才能求得生存。

  苏角仍旧在攻击英布的临时阵地,他知道楚军的主力肯定会马上过河,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而英布这支被围困的军队更是死战到底,至今仍无败像。苏角很焦急,但没有办法,除了加派侦察人员密切注意自己后方的楚军状况,只能下令全力进攻英布军团。

  这时,突然在自己背后传来大地颤动的声音,一时战鼓喧天,号角齐鸣,这是冲锋的号角!苏角大叫,不妙!楚军的主力赶到了。向远处望去,楚军红色盔甲、红色战袍汇集在一起犹如一团火云,以骑兵为攻击箭头、步兵随后全力向战场推进,很快就包围了苏角军团。

  苏角大军的后方顿时大乱,英布一看援军已到,命令守军全线出击,里应外合之下,大破苏角五万大军。苏角战死殉国,五千士兵无一幸免,秦军三万余人投降!

  项羽下令楚军短暂休息后,让已经疲惫的英布军团看守俘虏,自己则率五万余人快速向北推进,想乘王离还没得到消息的时候,攻击他个措手不及。一马当先的还是项羽率领的骑兵军团,看着主帅这么威猛,楚军是士气大振。

  王离为人比较小心谨慎,他在自己营盘上布置了九条防线,外围担任警戒的部队始终处于战备状态。可是王离还是感到一丝不安,已经两天没来送粮了,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他吩咐手下守好大营,自己带了一部分人马向苏角营地方向走去,同时加派侦察人员打探四周动静。当有人报告苏角大军已经被消灭的消息时,震惊之下的王离又接到楚军前锋骑兵距离自己不远的消息。

  王离知道自己要败了,楚军的行动太过于迅速了。他先下令人马准备拦截楚军,同时分别派人通知自己的大营和主将章邯请求增援。可惜他没想到的是项羽居然就在这前锋部队里,项羽率领的是楚军最精锐的骑兵,犹如一根利箭,冲向王离。双方一交战就被楚军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王离则想赶回大营指挥作战,却被项羽追及,无奈之下只好下马投降。

  围困巨鹿的秦军刚一收到敌袭的消息,还没来得及调整阵容。项羽的大队骑兵就到了,后面不远处跟着漫山遍野的楚军。这时,秦军良好的军事素质表露无遗,虽然主将没在,但靠着营盘组成的九道防线,尽力奋战。

  项羽二话没说就一个字,“冲!”带头开始冲击秦军阵营!骑兵见状也是舍命相随,顿时楚军喊杀声震天,各个奋勇当先,在这里他们没有后路,只能前进,只能相信自己身边的战友,相信自己的统帅,相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自己的。整个巨鹿战场上,呈现出一片红与黑的抗争。红色楚军激烈地冲撞着黑色秦军的阵地,在武力值超高的猛将项羽带领下,连破秦军九道营盘!秦军终于开始崩溃,巨鹿城围被解!

  当时,旁边观战的诸侯援军全都惊呆了,看看下面的楚军士兵,再看看自己这边,都不知道怎么加入这战团!天下间,能和秦军进行硬碰硬的对抗还真找不出几个来。楚人勇猛善战,果然不辱其名!

  经过这场战役,项羽率领七万楚军,在不到一天之内连灭苏角、王离军团的十余万大军。诸侯们无不胆战心惊,进营门时全跪着向前行走,不敢抬头,而项羽也因为这一战,声名远播,威猛雄武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各诸侯们的心里,从而成为诸侯联军的最高军事统帅。

  章邯在半路听到巨鹿军队覆灭的消息,只得退守到棘原固守。

  张耳本想借此机会号召诸侯成立大联盟,让赵国成为这个联盟的主导者。没想到最后让项羽抢了风头。真是世事无常啊。

  §§第六章 秦国灭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