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大泽乡起义

  想从一介布衣做到皇帝,造点舆论,搞点封建迷信是必须的,但光凭这个就想实现梦想,那是做梦。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这只是第一步。

  古人云,不破不立。想要盖高楼,就得先把茅草屋给拆了,把地方给腾出来。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当时的秦王朝,那可是巍巍大厦,若是贸然对它动手脚,掉下来一片瓦就足以把他砸死。

  所以,他绝不能轻举妄动,只能静待天变,等待时机。也就是说,等着这座大厦自己倒下来。

  有人会说,笑话,大厦会自己倒下来吗?

  根据历史规律来看,会的。因为,纵观历史上所有强大的王朝,其实都是自己把自己灭了。你从外面进攻它,它抱成一团,强大无比,可以禁得住任何狂风暴雨。但是一旦内部生乱,顷刻就倒了。《红楼梦》里探春说得明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我们这样的大家族,从外面杀,一时是杀不死的。只有从里面杀,才会一败涂地!”

  那么,它什么时候会倒下来呢?

  当它的柱子生了蛀虫,无法再支撑的时候,当用以遮风挡雨的屋瓦被掀掉,能看见天光的时候,微风轻轻一吹,它就倒了。

  目前,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秦始皇还健在,手下谋臣猛将可以车载斗量,他们就如大柱子和梁上的屋瓦一样,牢牢支撑巩固着这座帝国大厦。

  所以,刘邦的第二步就只能是等,守株待兔那样的等。

  刘邦很气恼,但是无可奈何。像他这种梦想,如果老天不给他行方便,他也只能望洋兴叹。他只能等着天下大乱,自己乘势而起,去拼一拼。如果天下不乱,那他只好在沛县当一辈子的混混。

  幸运的是,天下乱了。

  对于野心家们来说,这是个好事,可以借此火中取栗,扬名立万;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天下大乱,带给他们的只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场大乱,始于秦始皇之死。

  秦始皇这个人,历来有很多争议。有人说他焚书坑儒,是暴君;有人说他统一了中国,对于中国版图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但不管后人怎么说,他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在他之前,有所谓的三皇五帝,有夏商周,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但是,谁的统治面积都没他多,没他大。他统一了六国,论疆域之辽阔,他是前无古人。

  所以他自称为始皇帝。

  在秦以前,很多人都可以自称“朕”,比如屈原的《楚辞》里就有,“朕皇考曰伯庸”。屈原就自称为朕。

  但在秦始皇之后,只有皇帝才可以自称“朕”,否则就是僭越,要杀头的。

  秦始皇改分封制为郡县制,高度集中了皇权,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而不是像东周的天子那样-有名无实,说的话诸侯都不听。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和马车的宽度,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给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省去了不少麻烦。否则,一个国家几十种文字,光是来回的翻译,就要耗去一半人力。

  秦始皇治国用的是法家思想,所以刑罚苛刻。为了让老百姓老实点,他控制思想,把民间流传的诸子百家的书籍都收上来,统一管理,只让一些读书人看,不准老百姓学习。自然也烧掉了一部分,这就是“焚书”。还把那些成天游说耍嘴皮子挑拨离间的纵横家给杀掉,保证人心稳定,这就是所谓的“坑儒”。

  秦始皇听术士们说,“亡秦者胡也”,以为是胡人,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军队,痛击匈奴,将匈奴赶得远远的,不敢“南下而牧马”。同时他还下令在边境大修长城,作为屏障。

  我们要问,秦始皇做了这么多,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全天下百姓的幸福吗?

  不是,秦始皇为的是自己的帝位和子孙们的荣华富贵。他想传至万世,子孙永永远远做皇帝。所以,他要做这么多工作,来防范人民造反。任何威胁他后代皇位的隐患都必须消除。

  在秦始皇的努力下,秦王朝成为一个很强大的帝国:赫赫威严,无人敢冒犯,在神州大地上屹立不倒;治下的小民,一个个都很乖巧、老实、听话,用心种地,绝不生事。

  真的是这样吗?

  不,这只是个表面现象。

  秦始皇不懂得,他用暴力治国这一招,很快就被老百姓学会了。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百姓们一个个也变得只认得暴力。人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戾气,想要发作。虽然慑于秦始皇的武力,没人敢作乱,但是早已形成一股暗涌。可以说,像刘邦这样想造反的人,肯定还有很多。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是那个社会自上而下最为通行的法则。

  秦始皇在忙完这些防范工作之后,就去东南巡游,结果在走到博浪沙的时候,遭到了刺客的袭击。

  这次袭击的幕后主使人是张良。

  张良,韩国的一个贵公子,足智多谋,是汉朝开国三大功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西汉第一谋士。对于张良,我们以后会详细叙述他的事迹,此处先略过,只介绍他刺秦这一件事。

  张良是韩国贵族,他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丞相,可谓是世受国恩,因此他对韩国感情很深。不幸的是,等到他要做丞相的时候,韩国被秦国灭了。

  张良很悲痛。于公,他家世受国恩;于私,他的相位没了。所以,他和秦国之仇,不共戴天。他从韩国逃出来之后,一心找机会报仇。

  张良来到东夷之地,找到一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力气很大,手里的铁椎足有一百二十斤,就算是折合到现在,也有六十多斤。

  经多方打听,张良知道了秦始皇的出行路线。于是他和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等着秦始皇的车队经过。

  秦始皇的车队来了,张良傻眼了。

  因为按照预先的计划,秦始皇的车驾是六匹马拉的,大臣们的车驾是四匹马拉的,很好分辨,直接往六匹马拉的那架马车上砸过去就行了。

  但张良没想到,秦始皇老奸巨猾,早有防备。他设置了几辆一模一样的副车,张良一下子蒙了,不知道秦始皇究竟坐在哪一架马车里。

  眼看车队就要过去,张良决定碰碰运气,一切全看天意了。他指挥大力士,往其中一架马车砸去。大力士的铁椎一脱手,就把那辆车砸得粉碎。

  可惜的是,秦始皇没在里面。卫兵们一阵惊慌,赶紧跑到秦始皇坐的那辆车周围,把秦始皇的车驾团团围住。一个个手拿长戈,警惕地看着周围,如临大敌。

  张良看计划失败,赶紧扭头就跑。这一跑,惊动了卫兵。卫兵立即追了过来。张良个头小,跑的快,当时逃脱了;大力士跑得慢,被抓住处死了。

  这一击虽然没伤到秦始皇,但是把他吓得不轻,一下子就得了重病。他现在知道了,其实他并不强大,有人给他一击,他就倒下了。事实上,他的秦帝国,也是如此。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帝王威严,帝国威严,不过如此,根本抵不住几个亡命徒。

  公元前210年,带着对帝国未来的深深忧虑,秦始皇行至沙丘时驾崩了。

  临死前,他下诏,让公子扶苏回来主持他的葬礼,意思是传位于扶苏。

  当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根本不知道他爹死了。宦官赵高胁迫着丞相李斯,秘不发丧,立胡亥为继承人,然后矫诏,让扶苏自杀,是为沙丘政变。

  赵高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长子扶苏太能干,将来做了皇帝,他就无立足之地。而胡亥是个笨蛋,适合做傀儡,容易被他操纵。

  国将亡,必生奸邪啊。

  但是他只是一个宦官,以一人之力,还不足以做到这些,他必须拉拢最有力的大臣做帮手。他找到了丞相李斯。

  赵高:“丞相,陛下去世了!并遗命让公子扶苏继位,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斯:“陛下留下了遗命,不管是谁,我受陛下隆恩,当然是要忠实地执行陛下的命令了!”

  赵高:“扶苏深受那些本土派的支持,一向不喜欢我们这些外来派,而且是强烈反对现行的政策,他如果当了皇帝,您还觉得自己能保住自己的相位吗?”

  李斯:“这个……”

  赵高:“就算您自动辞去丞相之职,以咱们和本土派的交恶,您觉得还能保得住自己家族的性命吗?到时,你一无权二无势的,连一丝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李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赵高很有说客的潜质,几句话就命中了李斯的死穴!

  只见李斯走来走去,走去走来。当他看到赵高那张坚定的脸,终于缓缓地点了头。

  很快,胡亥也来了。当他听到要扶自己当皇帝时,整个人都蒙了,他从来都没想过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去坐那个位置!现在,这个距离是那么多真实,那么的近,近得只需要自己踏出一步就行了。很快,三人达成了共识,成立了最高三人领导小组,并统一了内部意见,于是便开始分头行动。当然,胡亥也许下了不少大家一起升官发财之类的诺言!

  大家这么玩命,不就是为了“权位”两字吗!有钱大家一起赚,有官大家一起当!扶苏你不愿给我们,只好对不起你了!

  然后,由李斯伪造始皇遗书,策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封锁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并下令队伍火速赶回京城。因为,到了夏天,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发臭,李斯就下令放好多咸鱼在车上,以掩盖臭味!堂堂一代千古帝王,死后居然与一车咸鱼为伍,不知道九泉之下的秦始皇会作何感想。

  而三人组最大的对手是扶苏和蒙恬以及背后三十万庞大的北征军团。扶苏在秦国的威望颇高,深受秦国本土贵族的支持,而蒙恬率领的是当时秦国最精锐最强大的军团,如果由他护送扶苏回京,到时什么都晚了!只有把这两人解决了,李斯他们才能高枕无忧。

  李斯利用手中掌握玉玺的优势,伪造诏书,让人带领禁卫军和秦始皇的随身佩剑,直奔北征军大营。扶苏见到诏书和佩剑自杀身亡,当时蒙恬虽然没死,但被监禁起来,最后也落了个吞药自杀的结果。事情顺利地解决了,胡亥最后登基的障碍就这样被扫除了。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蒙恬手握三十万重兵,为什么都没有反抗,就乖乖束手就擒了?

  三十万人,绝对人数是很多,但问题是,这三十万兵力很分散。面对绵延上千公里长的北方边境线,三十万人这里驻扎些,那里驻扎些,还要有巡逻的,一些地方还得有些机动力量。真正留在大本营的军队并不是太多。再加上禁卫军团属于友军,面对他们的突然到来,蒙恬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很快就被禁卫军控制了北征军的大本营。我们只能说李斯的政治头脑太强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优势,打败了强大的政敌。

  扶苏自杀了,蒙恬也被关起来了!胡亥埋了老爹后就即位了,史称秦二世。

  秦始皇死了!人们奔走相告。一时间,天下人心沸腾。

  我们的主人公刘邦,当时正在街上的小酒馆里喝酒。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将面前的一大碗酒一饮而尽,然后抹了下嘴,两眼放光,心里说道,娘的,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但在激动之后,刘邦并没有脑子一热,就出去拉了反旗。因为还不到时候。

  他找到那些成天混在一起的兄弟,请大伙儿喝酒,嘱咐他们多注意外面的风吹草动,有什么新闻,就赶快向他报告。平常要多抱团,多走动,做好干大事的准备。

  就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一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

  本来,按照秦始皇的设想,他后代的子孙是连帝号、尊号都不用的,直接用二世、三世,乃至一万世。

  但是没想到,自己死后的第一年,就有人造反。几年之后,秦帝国就灭亡了。

  防了一辈子,白忙活了。

  暴政不得长久啊。

  因为你在施暴的同时,你也教会了别人施暴。当有一天,被打的人能站起来打人的时候,他打人更疼。

  鲁迅先生说过,暴君之下的暴民,大抵比暴君还要残暴。

  那时的老百姓也是没办法,因为在那个年代,以暴制暴是消除暴力最直接的办法。统治者不给他们活路,他们就以死相拼。反正横竖都是死,拼一下,说不定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捞个富贵。

  陈胜就是这样想的。

  陈胜,字涉,阳城人。他出身贫贱,靠给地主打零工为生,但志向高远,心胸极为宽广。有一次,他正在耕地,耕着耕着,就不甘心起来,把耕具往地上一扔,气愤地坐在田埂上歇息。歇了一会儿,他对身边和他一起耕地的那人说:“有一天我们要是富贵了,可不能忘了彼此。”

  从耕者笑着说:“像我们这样给人种地的人,怎么会富贵呢?你别异想天开了。”

  陈胜长叹一声,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励志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番对话,发生在秦始皇时期。始皇死后,陈胜素志未改。

  秦二世元年,朝廷征兵去守卫渔阳。那时候,百姓不是以村为单位聚居在一起,而是以“闾”,二十五家为一闾。通常是闾左住着穷人,闾右住着富人。征夫们全都是闾左的。当时一共征了九百人,屯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为屯长。正好天又下大雨,道路不通,泥泞难行,眼看着就不能按时到达了。秦朝的法令非常严酷,迟到就统统斩首。陈胜就找到吴广,两人商量了一番。

  吴广说:“如今渔阳是肯定不能去了,去了也是死;逃跑吧,也会被通缉,早晚也是个死。横竖都是死,还不如干一番大事业,为老百姓出一口气。你看怎么样?”

  陈胜说:“好!天下的老百姓,被秦朝折腾得够苦了。这么长时间,这么重的徭役,人人都想反。我听说当今皇上是小儿子,本来就不该他即位,应该是长子扶苏即位。扶苏在外面带兵,不知道情况,被秦二世杀了,老百姓都知道他有贤才,但不知道他死了。还有一个楚国的大将项燕,一向受人爱戴,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跑了。现在我们就诈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这样就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响应。”

  吴广一听,拍手称赞,说:“我再同意不过了。”

  当时两人计议已定,但是又想,光靠这点儿微薄的力量去跟秦朝对着干,心里还是没底。于是他们就去找了一个算卦的。

  史记上写得很有趣,说“卜者知其意”。意思是,算卦的知道他们想造反。

  还没造反呢,连算卦的都知道他们要造反。可见当时的很多人都能看出来他们想要干啥。简直快比上后来的司马昭了。可谓是陈胜吴广之心,路人皆知。

  算卦的也是好事分子,说:“不用算,你俩想干啥,我都知道。尽管放手去干,一干就成。但是,你们光问我不行,我说你们行,别人不信,你们还得去问问鬼的意思。”

  陈胜吴广一听,大喜,“这不就是教咱们搞点迷信吗?这事好办。”

  于是他们弄了一块帛,也就是丝织品,太大了也不好使,恐怕他们也买不起。就跟手帕大小差不多,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然后买通卖鱼的,将手帕塞到鱼肚子里。等买饭的小卒子去买鱼的时候,卖鱼的故意把那条鱼卖给他,小卒回家做菜,把鱼肚剖开一看,吓了一跳,大呼小叫起来,大家都凑过来看,都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到了晚上,陈胜又让吴广躲在他们的住所旁边,学狐狸叫道:“大楚兴,陈胜王。”士卒们听了,吓得睡不着觉。天亮了以后,都对着陈胜指指点点,陈胜见了,窃喜不已。他看舆论造势已经成功,就决定动手。

  这一天,押解他们的将尉喝醉了,吴广为了激怒他。就故意在他旁边说要逃跑,说了几次,将尉果然发怒,命令士卒把吴广捆起来打。吴广平日里对人很好,大家都很爱戴他,他被打,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戍卒们纷纷指责将尉,将尉一看,再不来点狠的就镇不住场面了,于是就拿着剑,想去杀吴广。结果剑被吴广夺走,反倒被吴广刺死。另外一个将尉看见大事不妙,正要逃跑,被陈胜赶上,一刀砍死。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了。

  杀了人后的陈胜,心里其实也是害怕的。虽然谋划了很久,但是当别人的鲜血溅到自己的手上时,那感觉还是让他不寒而栗。

  何况他杀的是朝廷的人。

  他看着面前几百张同样惊恐的脸,心想,自己和这些人一样,何尝不想努力劳动,发家致富,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稳稳过一生?可是秦王朝不允许!偏要修什么长城,建什么地宫,把他们搞的没有活路。

  连这样一个起码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的王朝,不反更待何时?!

  他稳住自己的心绪,站在了一处高坡上。下面站着几百名和他们一样的穷苦人。

  他大声喊道:“兄弟们!大家遇到这阴雨天气,已经不能按时到达了。按照当今的法律,我们每个人都得被斩首。就算是朝廷不杀我们,让我们去戍边,每年戍边的人,十个也要死六七个。我们为什么要受他们的摆布?戍边而死,死的像只野狗一样,谁都不知道。大丈夫就算死,也要死出个名堂!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他们就是天生如此吗?不是!他们也是打天下打出来的。现在,只要我们敢去打,我们也照样能享受荣华富贵!”

  底下的壮丁们高呼道:“我们都听您的!”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陈胜吴广按照预先的计划,诈称是扶苏、项燕,然后自立为大楚。所有人穿衣服都露着右臂,当作记号。

  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农民军兄弟们是第一次起事,没有经验,要做记号。头上勒一块红布,就是红巾军,勒一块黄布,那就是黄巾军,何必露着右臂呢,刮风下雨的,不冷吗?刀光剑影的,不疼吗?

  这只能归结于,因为农民兄弟们长期受苦,所以不怕吃苦;因为长期在风吹雨打中讨生活,所以不怕风吹雨打。

  大秦啊大秦,你已经用暴政,给自己培育出了一大堆钢铁般的敌人。

  带着这些小弟们,陈胜吴广率先攻占了附近的大泽乡。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为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地处沛县,与我们的主人公刘邦是一个地方。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机会终于来了!他狂喜之后,赶紧联络他的兄弟们,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划。

  因为当时起义军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各地纷纷响应。很多郡县的百姓都杀了当地的地方官来响应陈胜。沛县县令怕自己也被杀,就想向陈胜献城投降。

  沛县的萧何和曹参对县令说:“我们现在是秦朝的官员,若是贸然就背叛朝廷,恐怕下面人不听。不如把在外面流亡的那些社会闲散人员都召集回来,这些人好战有力,有他们在,底下人就不敢不听了。”

  于是县令就派樊哙出去找刘邦。《史记》上有这么一句话:“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意思是,此时的刘邦手下已经有几百人了。

  樊哙找到刘邦之后,就带着刘邦去了县城。但是到了城下之后,城门是关着的,不让他们进。

  原来,沛县县令在派出樊哙之后,就后悔了,他害怕这些流氓们进来之后,直接就把他杀了,所以就命令关闭城门,不让刘邦进来。同时,他还想杀掉萧何和曹参,他觉得这俩人不怀好意,肯定早就与外面的流氓们勾结在一起了。

  萧何和曹参察觉到了县令大人的杀意,二话不说,翻墙跑到外面去投靠了刘邦。

  刘邦看到县政府的文武双贤都跑到他这来了,自信心立即膨胀,带着几百个人站在城门前,雄赳赳地指挥有度,旁若无人。

  刘邦这样狂妄是有理由的。因为县城里最能干的两个人才现在在他这。此时的沛县,没有了智囊团,没有了人手,对于他来说,基本等同于一座空城。想取下它,实在是易如反掌。

  但是,靠从外攻击,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那样不明智,不如让他们内乱。

  于是刘邦往城里射了一支箭,箭上绑着一封书信,信上写着:

  “天下老百姓为秦朝所苦已经很久了。现在天下大乱,到处都在起义。父老乡亲们,你们虽然现在为沛县县令守城,但是等起义大军过来的时候,就会把这里夷为平地。如今你们最好把县令给杀了,再选个有贤能的人当县令。等起义军来了,就投靠起义军。不然,起义军就会屠城,你们一家老小都会没命的!你们守也是白守,没用的!”

  里面的人拾到箭,看了这封书信之后,就躁动起来,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让刘邦进城。然后大家商量了一下,想立刘邦为县令。

  刘邦推辞道:“我不行,我能力不够。现在天下刚乱,群雄并起,我们选县令一定要选个有能力的人来带领大家,不然将来保护不了父老兄弟,大家都得遭殃。”

  于是大家推举萧何和曹参。

  萧何和曹参是多年的小吏,老滑头,老油条。他们怕起义失败,将来朝廷灭了他们族,都不当。现在跟着刘邦,万一将来起义失败,自己可以推脱罪责,就说是刘邦强迫他们的。

  于是他们又把皮球踢回来,让刘邦当。

  我们无法知道刘邦到底愿不愿意当这个县令,但我们知道的是,倘若由别人当了县令,刘邦手下那几百人肯定会让他有头睡觉,无头起床。

  刘邦又假意推辞了一番。

  沛县的父老乡亲们都说,刘三儿,你就别推了。平日里就你身上发生的怪事最多,是个贵人的命,别人当都镇不住。再说我们刚才找算卦的算过了,就你最合适,最吉利。

  刘邦看众人都不敢当,心里很满意,就大大方方地当了县令。然后杀猪宰羊,祭祀黄帝和蚩尤,置备武器战鼓,旗子全是红色的,因为他是赤帝子嘛。

  其实,刘邦选择红色,是有讲究的。

  在五行中,红色属火。秦朝都城在咸阳,位于西方。西方属金。火克金。所以刘邦自称是赤帝子。

  很快,刘邦就在萧何和曹参的辅助下,把沛县的子弟都召集起来,得到了两三千人马,成立了一支义军,向着咸阳进发,也向着自己的梦想一路狂奔而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