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资本家就是“知本家”

  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学习,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李开复。

  比尔·盖茨说:“一年有两次,我会外出过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我阅读书籍以及其他资料。我的同仁相信,我应该瞧瞧这些资料,掌握最新趋势。这些资料通常包括一些研究电脑科学未来开拓领域的博士论文。”

  在李开复那里,也有这么一种观点:一家企业不怕员工无能,只怕老板无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是老板一手缔造的,是他在管理着企业,资金是老板在掌控,工作是老板在安排,人员是老板在调配。所以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加之现在的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稍不留神你就会落后。所以,为了企业能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老板做得再大也要不断学习,以图进取。可现实情况却是,老板越大越懒于学习。

  调查显示,成人没有孩子学得快,层级越高,越有成就的人,学习的积极性越差。这或许是因为孩子大脑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他们有丰富的精力尝试新东西,对于学习,他们是主动、渴望和积极的。

  同样的,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就如同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的孩子一样,会积极地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渐渐地,·企业步人正轨了,他们就会对自己的现状产生满足感,从而没有了突破现状的危机感,这时候,对于学习,他们是被动消极的。创业者必须有意识地预防自己的这种“厌学”情绪。

  1998年新年伊始,一个新的名词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流行开来,这就是“知识经济”。不可否认,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商界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知本家。知本家能够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有学者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盖茨,依靠智力和技术资源迅速发展成为“知本家”,就是知识经济兴起的标志。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知本”结构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比资本结构更为重要。

  看看最近几年的财富排行榜,你会发现那些令人羡慕的富翁“资本家”,尽管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不一,致富的起跑线不一,却有一个共同点——以丰厚的知识做资本,他们都称得上是凭着精明过人的头脑干出大成绩的“知本家”。无论搞资本运作,无论搞房地产,还是搞软件、搞高科技,没有雄厚的知识资本,在当今如此发达的经济社会及知识经济特征的年代里,要想挤身亿贯财产的富翁行列,恐怕是不行的。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说:“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成人学习的惰性,就起源于过去的已知已能。大老板因为自己已有的成就很辉煌,更容易把自己的已知已能看得过重而对学习消极怠慢。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创业者取得的成就越大,越要注意不让自己的已知已能变成束缚自身和企业成长的枷锁。要懂得放下已知,抓牢学习这个进步的阶梯,才能带领企业步步高升。

  为此,李开复坦言,创业者尤其是已有一定成绩的创业者,一定要主动放下已有的成就,继续以虚心的态度面对新知识。要知道知识的学习就和吃喝拉撒一样,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完成的。只有亲自经历它,才能让它为己所有、为己所用,创业者才能实现成为“知本家”的梦想。

  那么创业者如何才能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实现“知本”的飞跃呢?李开复认为。创业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知本”的结构必须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同是还必须具有前瞻性的。它的横向面要比纵深点更为重要。创业者应在具备丰富、扎实的知识基础上,懂得将知识与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积极尝试实践,争取早日将知识转化为雄厚“知本”,将自己逐渐历练为“知本”雄厚的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