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问题而焦躁不安,年龄不是创业的羁绊。只要你有创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无论你从何时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激发我们创业斗志的,往往是这样一些商业天才的故事:18岁,大一学生迈克·戴尔登记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开始投入到自装自销电脑的生意中;19岁,比尔·盖茨辍学后着手实践他那富气预见性的梦想,创立微软;20岁,史蒂夫·乔布斯(Sieve Jobs)在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同样不到30岁时在车库里开始自己伟大事业的还有GOOgf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赛吉·布林,以及他们最新收购的YouTube网站的两位创始人一27岁的华裔Sieve Chen和29岁的Chad Hurley。
不知不觉,创业似乎跟“年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创业者开始创业的最好年龄段是29岁。哈佛商学院杰弗里·蒂蒙斯的统计显示,创立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总之,无论29岁还是35岁,人们认为创业必须趁青春有效期截止以前行动,否则,你将被打上“过期”的烙印。加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满眼青春逼人的IT新贵,他们的成功来势汹汹,这让人愈发紧迫地感觉到,创业要趁早。
如果人类的创业青春最多在40岁上就要划上句点,这难免有些令人沮丧。尤其是对那些已近不惑之年、花甲之年的人来说,难道商业之门果真要就此关闭?年龄真的会成为一个充满创业热情的中年,甚至老年人挑战自我的死穴吗?
至少,李开复不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看来,创业永远不会太晚。
2009年,1961年出生的李开复已年近知天命之年,照理说,这位叱咤商界多年的“老人”应该早早的“退休养老”、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与生活了。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断然拒绝谷歌开出的高薪,亲自来北京开办了创新工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不得不让人惊讶并为之折服。
李开复说,创业不仅要看年龄,创业者们还要知道,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意、远见、自发性,并不存在具体的年龄限制。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很多大器晚成者的成功范例:玫琳凯·艾施,45岁退休后投入了半生的积蓄,在一家不到50平米的小店里开创了如今全球知名的化妆品集团玫琳凯化妆品公司;雷·克劳克,麦当劳创始人,52岁开创快餐连锁模式,花270万美元买下麦当劳餐厅的所有权,井将之推向全美国;山德士上校,肯德基之父,66岁开始二次创业,1009次的推销失败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成功的信念。
在这许多的“老年创业者”中,与李开复有相似经历的是托德·巴切。担任苹果公司应用软件副总裁的时候,托德·巴切的职责就是创新。但54岁的巴切始终怀着这样一个希望,那就是能创出一项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当他发现价值10亿美元的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时,他找到了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
这个引起他关注的市场就是密码锁行业,虽然这不是一个高科技市场,但巴切创新地使用字母代替数字。“数字式的‘左一右一左’类型的锁早在1862年就发明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在你的生活中,很少能发现还在使用1862年技术的东西吧。”托德·巴切说。
托德·巴切和他的妻子把开发了最初的产品交给StaPles公司进行试销售。很快他们就看到了产品的潜力,2007年1月,他们两人相继辞职,集中精力经营Wordlock。第一年他们的公司就设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SantaCara)的家里,资金也是自筹的,但2008年公司业务飞速增长。2008年第一季度,wordlock产品在900家零售店中出现,到第二季度末,增长到了12000家,托德·巴切预计到2009年能达到50000家。
成功后的托德·巴切说:“当产品属于你自己而不是其他公司,看着它从你头脑中的创意变成放在货架上的产品,这种感觉真美妙。”
李开复和以上这些“老年创业者”们虽然具体从事的行业不一样,经历也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创业理念是相同的,他们富有创业的激情,他们拥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们不认为创业是专属于年轻人的专利。他们最终做到了,他们的成功也向所有的创业者证明了“创业永远不会太晚”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