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对我来说,对这世界有影响力就是生命的意义是权利,而是说这就是因为有我,这样评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影响力不是说出名或世界能更好。”李开复说。
李开复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他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李开复一来到中国就受到了全中国的瞩目,在微软中国区总、裁频频换将的时候,主管组建研究院和研发工作的李开复却在个人品牌上收获颇丰。其中的一个副产品是与中国青年的结缘,后来这一点成为了他在中国提升影响力的主要法宝。在研究院的校园招募中,他开始在青年眼中树立起创新、阳光、明朗、开放的形象,这种良好的形象也是其后谷歌不惜冒着诉讼的风险抢夺李开复的原因之一,因为谷歌需要在中国创造这样的公司形象。
当李开复收到学生一封封表示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他也会想:“如何让回信对他有更大的影响力?”于是,李开复决定发表三封信,并把自己和学生的交流放在“我学网”上。这一做法确实在内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应。
同时,李开复为了维持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仿照美学大师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依次写了“给中国青年的七封信”,将自己游历中西文化之间以及在世界顶级科技公司的见闻和感悟,传达给高校的学子们,引起轰动。李开复说:“我从大二开始,就把inpact(影响力)作为人生的目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
当决定自己一生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李开复发现自己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李开复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他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他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比如,要求自己每个月作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同学或朋友去旁听,给他反馈意见。李开复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绝不上台演讲。
另外,李开复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当李开复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他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效果更好;通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会表现得更好等等。于是,李开复仍准备讲稿,只不过只在排练时使用。后来,李开复又发现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演讲的能力,于是,李开复就多留时问回答问题。再后来,李开复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他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没有兴趣的题目,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锻炼提升,几年后,李开复身边的人都夸他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
正是凭借“练演讲”的这股干劲,李开复最后在塑造影响力方面达到了轰动的效果。据说后来有不少来自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在倾心研究李开复模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期提高自己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职业价值。
2009年10月,李开复高调辞职、高调创业、高调为师、高调出书……李开复的辞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李开复也并不排斥这样的关注,因为,这些都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的方法。正如他所料,曾经的职业经理人李开复在短时间内以令人眼花缔乱的组合拳,让全世界的人领教了什么叫影响力,什么叫有备而来。
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福利。所以对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我都会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是不是有足够的影响力。有的人说,你为什么在中国和大学生进行这么多交流,因为我认为做这个工作可能会影响更多的人。我的生活只有两个目标,在工作方面是有很多的影响力,在其他方面是让家人和朋友得到快乐。李开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