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乱纷争。为躲避战乱,许多人纷纷逃往北方暂无战乱的高丽国。这天,高丽国艺文馆馆长金成沅带着随从在鸭绿江游玩赏景,忽听有人大喊救命,金成沅举目远望,见江心一人死命抱着一块圆木,随江水起起伏伏。金成沅吩咐随从赶紧救人。当众人把缆绳抛给那人时,那人一只手抓住缆绳,可另一只手却紧抓住圆木绑绳不放松。众人见状,喊着让他丢掉木头,可他像没听见似的。就这样,众人费了好大劲,才把他连人带木一起拉上了船。
落水人被救上岸后,赶紧跪谢救命之恩,并自报家门,他叫李允。李允满口汉语,船上只有金成沅能听得懂。金成沅虽说是高丽人,但从小师从到高丽谋生的中国人为师,为此他精通汉语。
金成沅用汉语问:“你为何只身渡江?”李允说去投亲,可亲戚却不知所向,他只好边走边打听。刚才,他因赶路走热了,就想在水边洗把脸,不慎脚下一滑落入江中,幸亏遇到恩人把他给救了。说完,再次跪谢!
金成沅听后,想了想问:“那你今后将如何打算啊?”李允哭丧着脸说:“别无他处,只有沿街乞讨为生。”金成沅说:“这如何使得?不如这样,我府中暂缺一马童,如你不弃,先留我府如何当差如何?”李允一听,求之不得,又赶紧跪谢!
高丽国艺文馆职责是编写历史及文化传播。金成沅官居馆长,相当于汉朝的“刺史佐吏”一职。
李允到了金府,勤劳能干,眼又活络,很快取得金家老少的信任,但因语言不通,他很少和人交流。
这日,金成沅踱步到马厩看马,李允见他眉头紧锁,就小心翼翼问主人怎么了,金成沅叹口气说,国王限他三个月内把一部数十万字的史书编撰出来,送到都城,否则将以藐视罪论处。现在,他急需十几车竹简,以便写作。可今年夏秋,天不作美,倾盆暴雨连续下个不停,现在,到处都是山体滑坡和洪灾,他派人外出收购竹简,至今未归,音信全无。李允听后,小心地说:“可以不用……”,话没说完,忽听人报:“竹简到了!”金成沅大喜,赶忙冒雨迎接,见几辆马车停在门外,他想看看竹简成色,刚伸手拉开雨蓑,却啊地一惊,捂住了鼻子。原来,这些竹简长时浸泡,都有些腐烂发霉了。他大怒道:“怎么搞的?”负责采购竹简的小官吓得扑通跪倒说:“馆长,小的们是冒死把这些竹简带回来了,至于这样,实属无奈……”“还敢狡辩,把他给我拉出去狠打一百大板。”小官大喊冤枉。这时,几个持棍大汉上来,架起他就走。
李允见状,扑通一声跪下道:“求大人手下留情!我能让这批竹简起死回生”金成沅半信半疑道:“你真能行?”李允点点头。金成沅挥挥手,示意把小官放了。然后对小官说:“暂且饶你,但从今日起,你带人配合他整理竹简!”
李允领命后,把自己关在屋内编绘图纸,几天后,他选定一处山石流水之所。然后,命人按照图纸,开凿起土石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他让人把一车腐烂发霉的竹简洗净劈碎……小官赶忙阻拦道:“不可,这样连霉竹都不保了!”李允说没事,亲手劈起竹简来,小官一拳把他打倒说:“我们冒死抢运回来的竹简,就这样被你毁掉?”几个下人也一起起哄。这事早有下人报告给金成沅,他急忙赶来讯问情况。听完小官汇报,金成沅也有些犹豫,但他最终无奈地摇摇头道:“留这些腐竹简有何用?不如让他一试!”
就这样,李允让人把劈碎的竹简扔进大坑里,倒上水。然后,让人拉些柴草点着,最后,把燃烧后的粉灰,撒进大坑里。然后命令所有人都离开。于是,他一人在作坊里悄悄忙碌起来……
一个多月后,金成沅见李允没有任何动静,就有些急了,带着随从来瞧。刚进作坊,只见李允看着一池水发呆,旁边是一堆不成型的东西。李允耷拉着脑袋说:“我失败了,请您处罚我吧。”金成沅说:“事以至此,处罚有什么用?你说你还需要什么?我派人,就是找遍全国,也得给你找到。”李允说:“我以前没使用过竹子,所以没把握好它的火候。”“那就改你所熟悉的东西!”李允说:“这连天大雨,到哪里去找,不如我用这竹简再试一次?”金成沅说只能破釜沉舟了!李允见馆长这么支持他,就放下思想包袱大干起来。
又过了半个月,李允让小官请金成沅来看他制作的成品。金成沅看到一摞白布一样的东西,放在石桌上,稀奇地问:“这就是那些竹简变的?”李允点点头,说:“这是宣纸,可以在上面写字。”说着,从那摞纸上揭下一张,拿起鹅毛笔在上面划了一道。金成沅大喜,命人把纸搬进书院,派一帮文人找录起史书来。不出三天,就抄录完毕。金成沅如何高兴及奖励李允不必细说。
这是中国造纸术最早传进朝鲜半岛的开始。按说用竹制纸光发哮,都得百日之余,但这批竹简在运送过程中就腐烂发哮,无意中帮了李允。
金成沅亲送史书进都,然而一路上大雨磅礴,金成沅吩咐手下一定要保护好书稿,到了都城,他拿出书稿,想再检查一下有无纰漏,这一看倒看出一身冷汗来。原来,书稿放在封闭严实的坛罐内,本来纸张就没干透,再加数日不见太阳,纸张潮湿发霉,字迹斑驳,难以辨认。正愁苦之际,忽听国王传唤,金成沅只得怀揣着斑驳不清的书稿上殿觐见国王。
国王见金成沅没带竹简上朝,甚为吃惊。这时,金成沅赶紧奏禀道:“国王,可喜可贺!”国王道:“喜从何来?”金成沅把李允制作宣纸之事一五一十讲了一遍后,说:“我国如能学会此项造纸术,那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国王说:“听你如此夸奖,那宣纸如今在哪里?”金成沅从怀里取出那本发霉的书稿呈给国王。国王看看书稿,眉头一皱说:“倒是轻便了不少,但如此不经风雨之物,恐怕难以保存长久?”金成沅赶紧请求国王容他回去再见李允,然后谋得保存良方。国王想,虽说金成沅没按时完成任务,但宣纸这东西可是头次瞧见,所以,他点头应允了。
金成沅回到府邸,赶紧召见李允。李允看看斑驳发霉的书稿,感觉事情很棘手。李允把自己关在作坊内,做起实验来。这天夜晚,他在蜡烛下研磨,突然一滴蜡烛水滴在白纸上,他赶紧伸手去擦,不料却碰翻了喝水杯。他拿起白纸,发现唯独被蜡烛液沾染的地方没被水沁透,他顿时矛塞顿开。
他命人重新抄录书稿,然后把书稿一一上上白蜡打磨,这样无论书稿怎样浸水,字迹都不会变形。
国王再次见到史书稿时,大喜。当即决定去视察李允的造纸作坊。国王看完作坊内的所有物件,叹为观之,不住地夸奖李允。这时,他见一大木桶做工十分巧妙,问李允是做什么用的?李允说是蒸煮纸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并说这木桶是从家乡带来的,只有他们宣城人会编制这种木桶。金成沅听后,非常惊异:“那日,我分明见随从只救起你一人,没见有什么木桶啊?”李允解释说,他抱着的那块圆木就是这东西。说着,他把木桶周身的金箍抠开,木桶瞬间变成一堆木块。李允又不慌不忙把木块拾掇到一块,用金箍把它扣起,眼见那堆木块就成一圆木了。
众人都惊诧不已,都夸中国人智慧聪明。而国王听当即命金成沅带李允及高丽国数百名能工巧匠到宣城去学习造纸术。
李允听后,面带苦涩,连说不可。国王问为什么?李允说他是特意逃亡到高丽的。原来,李父是造纸鼻祖蔡伦徒弟的传人。这木桶是蔡伦当年亲手教徒弟们制作的。用这木桶蒸煮出来的纸质地好,任性强,经久耐用。蔡伦去世后,就把这木桶传给了徒弟,徒弟的徒弟又把木桶传给了李父,就这样,这木桶经历百年,依然如新。
后来,战乱纷起,李父就领着家小,带着木桶隐居起来,为的是日后传承造纸术。可李父万万没想到,四代单传的李允竟被官衙派去充当兵役,为使李家后继有人,更为了造纸术能得以继续传承,李父硬逼着他逃往高丽避祸。临行前,李父嘱咐他千万要保护好这木桶!就这样,李允一路带着这木桶到了高丽国。
国王听后,高兴地说:“原来你是造纸术鼻祖的继承人啊,那我就更有责任保护好你了!你多年未归,早该回家探望了。现在,我就任命你为高丽国大使,协同金馆长一起出访汉朝皇帝,顺便回家探亲。探亲完毕,你即可返回高丽,我要在全国开办造纸作坊,然后,命你在全国教授造纸术。”李允感激涕零,赶忙叩恩。
回到家乡,李允得知,因他出逃,父亲被连罪坐狱,不久就冤死在狱中。李允跪祭父亲,发誓不辜负父亲遗志,将造纸术永远传承下去。
李允同母亲细说在高丽国造纸之经历,李母问:“你父当初教你造纸,都是用树皮、麻头等为原料,你怎么想到用竹子造纸呢?”李允说:“当时,我也把不准竹子是否可用,但情况紧急,只有冒险一试,没想到居然成功了!”
后来,李允在中国和高丽之间,教授造纸技艺,并不断将造纸术改革创新,誉名远震,成为传奇使者,更成为宣州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