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丹青恩仇

  画家韩雪裘是中年以后才突然出了名的。三年前,他还是川隅县偏僻的白云乡小学的美术教师,不仅没有丝毫名气,就连一个普通的美协会员也不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小学生画简单的静物,讲一些基本的透视原理,默默无闻地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1993年暑假,他去峨眉山写生。这之前,他几乎没走出过县界,画纸上从没留下过祖国的名山大川的形象,也没在任何报刊上发表过美术作品。暑假伊始,几个老同学相聚,高谈阔论之中,他突然受到启发:应该乘有生之年出去领略一下祖国的河山美景,长长见识,也想让自己的美术才能从呆板沉寂的教学生涯,走进充满生气活力的创作之门。

  这天,他气喘吁吁地爬上洗象池时,已是下午6点过,他仍游兴不减,坚持要到山背后去探九老洞。同行的另几位教师劝他:“天已晚了,算了吧,九老洞也没什么看头,我们再上一个景点歇下吧!”可他不,他说来一趟不容易,不能遗下这么好的去处不去看而后悔终生。众人劝不过他,只好任他去。待他随着其他游人从九老洞中出来,天已近黄昏。暮色催人,他急急地赶路,一不小心,在路边踩虚,一下跌了下去。他“哎呀”惊叫了一声,真是万幸,下去几步远的地方就有两棵树把他拦住了,他才没跌入深涧,只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听到喊声赶紧飞步跑到跟前,探身将他拉了上来。可是,他的脚却崴了,而且,似乎被什么蜇了一口,一挨地就疼痛钻心,挪一步也艰难万分。此时,稀疏的几个游客早已走远,天很快就要黑下来,四周一片沉寂。战士没作半点犹豫,身子往下一蹲,背起韩雪裘就走。韩雪裘在小战士的背上感觉到了小战士激烈的心跳,和一声紧似一声的呼哧的喘气声,他几次挣下地来跌跌撞撞地要自己走,又几次被小战士强背在身上。待背到洗象池,小战士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汗淋淋的身子把韩雪裘的前半身也濡湿了。借着庙里的灯光,小战士看到韩雪裘的左脚已肿亮,粗大得像棒槌,似被毒蛇咬伤,如不及时抢救,恐有生命危险。他不由韩雪裘分说,掏钱用高价雇了两名抬夫,一副滑竿,为争取时间,他也参与其中替换,抬起韩老师一路小跑,一口气抬到了万年寺。他又多方努力,迅速联系上了一辆救护车,将韩老师送到了山下医院。医生说,这是被毒蛇咬伤,幸亏送得及时,若是再晚一个小时,韩老师就没命了。

  等韩雪裘康复出院,回头寻找救命恩人,小战士却已悄然离去。他好生后悔,责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问一下小战士的姓名,在哪个部队服役,现在茫茫人海,哪里去寻找恩人的踪影?没报答上救命恩人,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韩雪裘回到家后,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寻找小战士的办法。他凭着那天九老洞前遇险时对小战士的印象,画了一张人物肖像,连同寻找战士的原因写了封信,寄到了当地政府,请求帮助寻找见义勇为之人。当地政府收到韩雪裘的求助信和战士的画像后,极为重视,认为这是一桩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型事例,就以《寻找“雷锋”》为题,以市政府的名义在市报和市电视台上登发了一则寻人启事,并配发了战士的画像。“寻人启事”登载了一个多月后,仍没收到有寻找价值的信息反馈。后来,省报和省电视台也转发了这则“寻人启事”,战士救画家的事迹愈传愈远,半个多月后终于从一个边远山区传来了有关画像上那位战士情况的消息。原来,这名解放军战士叫钟维明,是川滇交界处一个农民的儿子,两年前参军到了济南部队。此次是探亲途中抽空顺便游峨眉山,与危难中的韩雪裘巧遇,解了韩雪裘的难后,先后回到了家和部队。峨眉山救人,他认为是寻常小事一桩,就没向任何人提起此事。韩雪裘老师通过画像找到了战士钟维明后,钟维明在部队立功受了奖,韩雪裘及其绘画水平连同他的传奇寻人故事也随着传媒传向了千家万户。

  韩雪裘由此被吸收为市美协会员。

  不久,市公检法系统举办“政法杯”书画比赛,韩雪裘的一幅油画《罪恶的瞬间》获得一等奖,参加了在市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览。他的这幅油画是根据市法制报上曾经登载过的一则案例而创作的。那案例叙述道,市郊一名独居的老翁,一天被一个破门而人的歹徒杀死,钱物被洗劫一空。由于罪犯十分狡滑,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三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个无头悬案。文中还配发了受害老人和犯罪现场的照片。韩雪裘创作的《罪恶的瞬间》则把当时罪犯杀人的凶残狰狞的面目和老人惊恐无助的情景向观众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出来,旨在呼唤人们扬起正义的法律之剑,斩断万恶的犯罪魔爪。这幅画展出后,由于它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警示的社会意义,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美展举办了一个多星期后的一天,一个观众在《罪恶的瞬间》油画前两眼直直地呆看着,突然惊叫了一声,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展厅工作人员赶紧将昏迷的观众送到医院抢救,还没等这名观众苏醒,工作人员就惊奇的发现,昏迷者竟与油画上的罪犯长得一模一样,他赶紧将这一重要情况用电话报告了公安局。

  等昏迷者一苏醒,就被“请”到了公安局。他开始还百般狡辩,说只是跟画上的罪犯长得相像,所以见到画上的情景后就被吓晕了。富有经验的公安人员抓住他谈话中的破绽,采用攻心术,层层追问,他的心理防线被攻破,终于无奈地低下了头承认:他就是三年前杀死老人劫走财物的真凶!

  这桩奇案结案后惊动了新闻界,记者不解地询问韩雪裘:“你以前见过罪犯吗?”“没有。”“那你怎么能把罪犯的真实面貌一丝不差地画出来?”“我也弄不明白我画笔下的罪犯怎么就会是真正的罪犯,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吧。三年前我读了这篇报道后,看到无辜的老人被杀害,罪犯却没能捉拿归案,我非常气愤,就发誓要把罪犯的丑恶面目揭露出来。于是我就经常以一个茶客酒客的身份到茶馆酒楼去观察,看过了千人万貌,研究了各种人物的脸谱后,在我的头脑中就随时浮现出杀害老人的罪犯的面目。此次作画,被害老人有照片作参照就用不着说了,罪犯的形象我没作半点考虑,就画成了我脑海中随时浮现的已经定型的那个丑恶面目。”记者仍是不解,欲穷追下去,韩雪裘老师无可奉告似地摆了摆手。于是,韩雪裘成了一个带着神秘色彩谜一样的画家。由于他的艺术成就和社会知名度,他被吸收进了省美术家协会。

  市公安局由此案的破获中受到启发,求贤若渴地招聘他到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作一名技术鉴定干部,他欣然应聘。到任后,他配合公安人员,接连破获了几件大案、积案,不断受到上级的嘉奖。

  韩雪裘在画人物肖像上,确实有一手绝活。他能根据一个人或其照片,画出这个人以前或以后各个年龄段的相貌来,经实际情形检验,几乎与本人分毫不差。他还能根据目击者的口述,画出罪犯的面貌特征,公安人员据此可以花较小的力气抓到罪犯。到公安局工作后,组织上又送他到军医大学去学习了法医学、骨骼学等科学、医学知识,经过苦心钻研,他还能根据死者头骨画出死者生前的面貌,由此破获了一些死案,使该局大案、要案的破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近段时间,辖区内没发生新的大案,干警们的任务相对松懈些,韩雪裘不失时机地向刘队长举报了一桩发生在35年前后的杀人凶案,由此引出了韩雪裘一段几十年磨一剑替父报仇的离奇经历。

  1960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韩雪裘11岁,正读小学4年级,他的父亲韩敬业是这座山乡小学的教师。小学4个班,校长、班主任、各科任老师,以及校工、炊事员等都由他父亲一人兼任。韩敬业虽是一个民办教师,却把一颗心扑在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上,一人挑起了一所学校的重担,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这天,根据上级指示,4个班都停课在山上劳动。还有一个多小时开午饭的时候,韩敬业老师给几个班长打了声招呼,就下山回学校给学生们蒸午饭了。那时候粮食特别紧张,一般学生能带上几根红薯在学校蒸熟,就着一碗白开水下咽就算不错了。学生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日三餐沾不上油腥不说,连红薯、白菜吃饱也不易,成天都是饥肠辘辘的。等韩老师一走,学生们都喊饿呀累的,几个班长招呼不住,同学们四散找野果子吃去了。

  韩雪裘见水桶的开水见底了,就约上好朋友李见明,借口回学校抬开水,向班长请假,实则是想帮父亲烧烧柴火,挑挑水,减轻一些父亲的劳累。班长同意了他俩的请求,他俩一路小跑向山下学校冲去。

  他俩跑进学校厨房,眼前的情景把他俩惊呆了:只见韩老师倒卧在灶前,奄奄一息,身旁是一把带血的劈刀,地上淌出一滩鲜血;灶上的蒸笼被掀翻,学生们蒸红薯的瓦钵东倒西歪已经空空如也,一个陌生人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正要往外逃。韩雪裘和李见明见状大惊,赶紧上前一左一右扭住窃贼不放。怎奈窃贼仗着年轻力大,手臂一挥,双脚一蹬,身子一扭,就将两人摔开挣脱了身,边跑边恶狠狠地回头吼道:“再挡就没你俩小杂种好果子吃!”

  受人尊敬的韩敬业老师就这样无辜地去了,韩雪裘痛恨万分。他永远忘不了罪犯那一张狰狞的而目,他发誓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协助公安局抓到罪犯,替父亲报仇。可是,他小小的年纪没有经济能力走出偏僻的山乡,于是他想到如是画出罪犯的面貌,就能帮助公安机关抓到杀死父亲的恶人。那年头,一个山里孩子要学会画画谈何容易,他头悬梁、椎刺股地勤奋学画,可无名师指教,描来画去,画出的人物只是一个什么也不像的圆圈而已。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市艺术师范学校,专攻美术,对人物肖像画刻意潜心研习。师范毕业,他又回到了父亲任过教的、现在已是完小戴上初中帽子的白云乡小学教美术来了。他教学之余,就一门心思钻研人物肖像画。他将他先先后后的同学,用画笔替他们作人生档案,每一个人毕业时是什么样子,现在又该是什么样子,都用肖像画的形式保存下来。待到与某位同学相聚时,再拿出此时替这位同学作的人物肖像画对照,那位同学惊奇地说:“画得真像,就像自己进相馆照的一样。”他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几十年磨一剑,磨出了一柄闪着熠熠寒光的利刃。宝剑初试锋芒,已经使罪犯闻风丧胆了。他认为,有了这把锋利的宝剑,替父亲报仇雪恨的时机已经到了。

  韩雪裘叙述完案情后,向刘队长出示了两张画像:一张是罪犯作案时的,那时估计在18岁;一张是罪犯现在的,已是50多岁的模样了。刘队长召集了有关人员研究了案情后,即布置由郑天威任组长,张彬、王勇任组员的专案组,投入了对这桩35年前的积案进行侦破。

  通过干警们的摸访排查,很快就寻找到一个重大嫌疑人。涉嫌人叫林青荣,今年54岁,川隅县粮丰乡人,现为本市嘉陵区教育局长。从档案上看出,35年前他的照片与韩雪裘笔下的第一张画像极为相似;而韩雪裘的第二张画像,当地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一眼就认出就是林青荣。刑侦大队立即拘传了林青荣。

  林青荣却矢口否认:“白云乡小学离我家只有30里地我不否认。你们说韩老师被害的时间是1960年9月,可那个时候我却在省城里读大学,而且刚人校不久,请问我在学校读书,又怎么能分身来到离学校200公里外的白云乡小学将韩老师杀死?”通过调查当时林青荣同宿舍的同学和林的班主任,查看了当时的请假记录,证实林青荣此时确实没离开过学校,而且案发的当天晚上,即9月30日晚,林青荣还在学校举办的“庆祝建国11周年晚会”上登台表演过,从当时的交通条件看,林青荣不具备作案的可能。

  是否就只是林青荣的面貌与画像上相像,而罪犯实际是另外一个人;或是韩雪裘的画像与真正的罪犯面貌发生了偏差,画成了另外一个人呢?为了证实后者的可能性,郑天威设法找到了韩雪裘35年前的同学,也是案发现场的目击者李见明。李见明一见到罪犯的第一张画像,就说:“不会有错,就是他杀死韩老师的,烧成灰我也认识。”事实证明韩雪裘笔下的罪犯面貌画得非常准确。

  郑天威报请局里同意,用罪犯现时的画像翻拍成照片,在邻近几个县市进行通缉。不久,从蜀江县传来了消息,说照片上的人是他们那里的刘青贵,是一个拥有几亿资产的发展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全国著名的企业家,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郑天威一行赶到了蜀江县公安局,调出了刘青贵的档案,了解到他今年54岁,蜀江县百合乡人,历史上无任何记录在案的劣迹。自1980年带着一个乡村建筑队进城以来,他兢兢业业,艰苦创业,为社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走过了一条闪光的人生道路。通过调查了解,群众对他的口碑也很好,称他是替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的慈善企业家。

  经过进一步调查,他身上的疑点逐渐显现出来。他一贯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每年都从公司的盈利中抽出一部分资金,支援贫困地区和救助失学的少年儿童。人们发现,他对70多公里外的川隅县白云乡特别关照,除每年都要拨出较多的资金捐助白云乡外,还在白云乡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调查中,居住在白云乡后山的一个农民指着张彬手中的照片说:“就是这个人,曾经一个人悄悄上山,在韩敬业老师的墓前站了许久。”

  郑天威认为破案的时机已经成熟,征得蜀川县公安局和县人大的同意,拘传了刘青贵。刘青贵显得很沉稳,不急不躁地分辩:“如果单凭这么两张画像就断定我是杀人凶手,未免大草率,太片面。1960年9月30日,这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的父亲在家乡病逝,当时我正守着父亲的灵柩,一家人和亲朋好友们都在忙着欲把父亲的灵柩送上山,此时此刻,我正悲痛欲绝,怎么可能跑到几十公里之外去杀害令人尊敬的韩老师呢?”

  郑天威避开暂时还不能核实的情况,问:“就算你谈的是事实,那你前后三次从70多公里之外悄悄来到白云乡,独自一人伫立在韩敬业老师的坟前默哀,这又作何解释呢?”

  刘青贵苦笑笑:“这话算你问对了。我到韩老师坟前祭奠默哀以及捐助白云乡修希望小学,是在代人赎罪,代人忏悔,代人修补心灵的残损。”

  “谁?”三名干警精神为之一振。

  这才引出一段几十年前鲜为人知的秘闻。

  1941年,蜀江县白合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一户姓刘的贫困农家生了一个三胞胎,夫妻俩又喜又愁。喜的是一下得了三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今后家里种地劳动力不缺,晚年养老不用担心;愁的是家里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一夜之间突然添了三张嘴,且食量日增,哪里能糊上口?一家子含辛茹苦地拖了4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得将小三刘青荣抱养到一百多公里外一家姓林的殷实人家,改名为林青荣。夫妻俩勤勤恳恳地带着刘青富、刘青贵苦捱到60年初,妻子病重不治,撒手而去,男人也是病恹恹只剩下一副骨架子。眼看日子愈过愈艰难,家里穷得已揭不开锅,父亲别无它法,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叫大仨刘青富去百里之外的青荣的养父家求助,希望他能看在青荣的份上,救救这一家子。

  哪知道刘父的这个决定铸成了大错。刘家一胞弟兄仨之中,就数大仨品性差,自小欺诈蛮横,在乡里已小有恶名。由于刘父久病在床,青贵怕惹得父亲生气加重病情,一直没将青富在外闯祸的事告诉父亲。

  刘青富日夜兼程赶到青荣养父家,青荣养父热情接待了他。青荣养父家此时也并不宽裕,还要供养青荣上大学,经济更显拮据。青荣养父仍是尽自己的心力,东拼西借了50元钱交给了青富,青富谢也不道一声就急急地往家赶。

  那时的一般人家出门,即使有班车也舍不得掏钱乘车,来回都是凭脚劲走路。青富抄近走了30里山路,人也累了,肚子也饿了,见一山坳里有一所学校,静悄悄地空无一人,他就径直走了进去。饥饿的本能驱使他三转两转,很快就找到了厨房。厨房里无存积的粮食,他左寻右找,才发现灶头上蒸笼里放着一瓦钵一瓦钵的红薯。真是饥不择食,生红薯也让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个饱。他打着饱嗝,仍贪心不足,索性将蒸笼里所有瓦钵的红薯都倒在了他随身带的一只布袋里,正准备外逃时,恰好与赶回来做饭的韩老师撞上了。韩老师见他夺学生口中食,就拼命扭住他不放。刘青富仗着年轻力大,一把将韩老师摔倒在地,欲夺路逃走,韩老师忍着疼痛,挣扎起来死死抱住刘青富的双腿不放。刘青富一时挣不脱身,情急之中见灶前有一把劈刀,就恶从胆边生,操起劈刀就向韩老师砍去……

  刘青富回到家里,父亲已经去世,此事他从没向任何人提起。直到1985年,他已年届中年,因饮酒过度,患严重的肝硬化住院治疗无效,临逝世前才怀着深深的忏悔之意,向二弟青贵道出了他深藏了25年的杀人罪行。刘青贵知悉了大哥的罪恶秘密后,被震惊了,他欲将此事向公安局举报,可恶人已作古,惩处已失去了意义,他只得怀着深深的愧疚心情,暗中悄悄地替哥哥赎罪……

  后经郑天威等人多方调查证实,刘青贵所交待的情况完全属实,刘青贵被无罪释放。韩雪裘手中由替父报仇而练就的一支神来之笔,从此后放弃了个人恩怨,为广大的蒙冤受害者辨冤察曲,伸张正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