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智语:
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看准机会,稳步发展。
——殷文友
他的名片上印着这样一句话:“诚实诚心,诚信双赢!”那名片的底色更是与众不同,是给人温暖、热情的朱红色,让人眼前一亮。后来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发现关于红色的涵义是这样的:“红色在所有色彩中具有强烈的色度,它热烈,喜悦,奔放,表现着快乐,力量,热情;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
从名片上的那句宣示语,到色彩的选择,看着眼前这个憨厚的中年人,对于他的创业成功,我们的脑子里没有太多的联想,只是如泉水般涌出几个字:“脚踏实地”。是的,他——深圳市恒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文友,是一个热情奔放、乐于助人的人,更是一个脚踏实地、诚心诚意干事业的企业家!他创办的企业,也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1953年12月出生于广西北流市白马镇黄龙村河口组的殷文友,只有初中文化,如今能够在深圳这个开放、包容又充满激烈竞争的大都市里站住脚、扎下根,创造出一番事业,自然是有着一些故事的。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从头说起吧。
小小年纪闯天涯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初中毕业后,小小年纪的殷文友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就开始了打工的岁月,随着在广西柳州市园林局工作的叔叔来到龙城柳州,在叔叔的“关照”下,被安排进园林局做园林管理的临时工,也就是从事花草的栽种、护理、修剪之类的工作。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娃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殷文友是因为有了叔叔的关系,才来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城市里,侍弄着那些花花草草。尽管是个临时工,但从农村进入城市,对于殷文友来说,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变。所以,面对那些顶烈日冒寒暑的苦差,他还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着,这不仅是不能给叔叔丢面子,更是他的骨子里也有着诚实、刻苦的特质,不论什么事情,要么不干,要干就把它干得最好。由于工作勤恳,乐于吃苦和任劳任怨,他和同事相处得很好,也经常获得班组长的表扬。然而,临时工毕竟是一个工作辛苦,而且收入又相对低的岗位,在园林局里做了三年之后,殷文友向叔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今自己还年轻,想出去闯闯。叔叔听后,看着他点了点头,在叔叔的眼里,此时的他已经长大了。其实,当初叔叔把他带出来,就是希望他能够在大城市中开阔眼界,经过一些历练,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是的,人生的机会在于自己的把握。涉足社会不久的殷文友,怀着对人生的美好梦想,离开工作了多年的龙城,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盘算着做一些自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虽然家乡地处两广交界之地,但偏僻的农村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殷文友一时陷入了迷惘之中。不久,听说附近的茂化水库建设需要民工,殷文友便到那里去工作,从事渠洞的打挖。一年之后的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一个春天。见过世面的殷文友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来到与家乡山水相连的广东省茂名市,承包了25台拖拉机,从事给砖厂拉砖泥等业务。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制度还没有完全的确立,如果没有过人的胆识,是不敢承揽这样的承包业务的。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殷文友将会开创怎样的人生呢?
远方的梦想
虽然手下有20多台拖拉机任由自己使唤,可在那个时候,也赚不到多少的钱。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特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厂房机声隆隆,去那里打工的人,大都能够挣得比在内地工作多好几倍的收入。在茂名,殷文友耳闻目睹着一个个打工仔打工妹的幸福故事,心里不免有些向往。与其这么辛苦地经营,还不如去深圳打工呢,这个想法一在殷文友的脑子里闪现,便不可收拾地疯长着。
于是,1980年5月,殷文友放弃了茂名承包拖拉机的业务,只身前往深圳,从而又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个故事的起点。
初到深圳,殷文友并没有像其他的打工者一样,急于去向企业投简历找工作。看着这个新兴的繁华城市,他在思考着,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干的呢?经过一番考察与思索,殷文友没有去企业打工,而是直接进入村庄,因为他看到,深圳的村民们已经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手里有了一定积蓄的村民,正在着手进行房子的改造。面对这一轮新的建房潮,搞农房建设不是大有可为吗?
人的一生中要面临的抉择有很多,在每一个抉择的面前,若犹豫不决,可能会错过发展的机会;但果断决策也未必收获得到成功。毕竟,前面的路是一个未知数。但如果没有迈步往前走,就绝对不会知道前面到底是艳阳高照还是云朵飘飘的天空。因此,打定了主意,殷文友就像一匹驷马难追的老牛,决心在这条路上走一趟。
此时的殷文友,身上只有500元钱,在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支撑下,他来到了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的万丰村。到村里一看,果然到处都是拆旧建新,一些新建好的房子尽情地展示着他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一询问,很多村民都想建房子,但却苦于找不到建筑工人而迟迟不能动工。殷文友不觉心里暗暗高兴,这条路看来没有选错。就这样,他一边联系了几家要建房的村民,一边从家乡找来了50多个建筑工人,成立了自己的工程队,为村民承建房子,做起了一个小小的包工头。
建筑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特别是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很多工程、很多项目都等着建筑工人们去开工建设呢。当时,由于经营体制的因素,殷文友的建筑队挂靠在家乡镇的企业办公室,每年都要上交一定的管理费用。由于他讲究诚信,所建的房屋质量好,不少群众建房子了,都来找他的建筑队,承接的工程可谓四面开花,建筑工人也从最初的四五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人。如此之大的建筑队伍,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上了规模的建筑队了。
虽然是从农村的房屋建起,但在很多人的眼里,殷文友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拉起了这么庞大的建筑队伍,其建筑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在激流中转行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农民房建设业务开展得蓬蓬勃勃的时候,1983年,在建筑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三年之后的殷文友,竟然退出了这个行业,而且退得干干净净。
做建筑,看似是一个利润极高的行业,不少人就是因为从建筑业发家,成为亿万富翁的。但什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殷文友毕竟从事的是农民房的建设,一家一户的小房子,业务虽然不断,但一个房子盖下来,却也没有多少钱可赚。况且那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在房子的建设上,他们都有一把算盘;而且殷文友是个老实人,不会做那些偷工减料的事情,和工人兄弟们也不分彼此,他充其量只是一个领头人。因此,三年的建筑生涯,他除赚得了一份工资外,比其他人多赚的,无非就是一份操心与辛苦了。
如果继续搞农村房子的建设,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发展的机会不大;而要参与到城市大工程的建设中去,自己在资金、技术、资质甚至人脉关系上,都没有与其他建筑队抗衡的能力。一翻思量之后,殷文友果断地脱离了这个行业,进入了深圳市实用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间从事五金生产营销的大公司,有企业员工8000多人。因为为人诚实和具有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一进入公司,殷文友就被任命为五金部的主管。在公司里,殷文友依然秉承着他的真诚与热情,以及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公司老板及管理层,以及下属的员工,对他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均是有口皆碑。
主管是一个薪水不错、很多打工者羡慕的岗位,可是在这个岗位上,殷文友也只是干了两年多。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工作没有挑战性,对他今后的创业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故在1985年的时候,他又一次转行,跳槽进入了以生产毛巾等日常生活纺织用品为主的深圳市恒发纺织制造有限公司。在公司里,他担任了业务经理的职务,主要工作是负责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业务。在这个岗位上,殷文友得以接触原材料供应商及产品销售的终端客户,建立了人肪资源网,而且对于纺织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也逐渐掌握,从而为他今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走在坚实的大道上
有道是:“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在纺织行业里,殷文友一干就是11年。11年的工作,11年的思考与人生经验的积累,让他对人生的规划、创业发展有了足够的准备。
他等待的,只是一个机会。
1996年,公司老板出于发展的考虑,决定把公司从深圳迁到南海市去发展。对于很多打工者来说,公司的外迁意味着工作地点的转移或者得重新寻找工作,但对于殷文友而言,却激起了他深藏在心中的那个创业的希望。
在公司里,殷文友是一个得力干将,老板希望他能跟随其继续转战南海。然而,殷文友委婉地谢绝了老板的好意,因为他深爱着深圳这片土地,多年的打拼,他已把深圳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不想再漂泊了,想在深圳扎下根,实实在在地干一点事情。
对于纺织用品这个行业,殷文友可谓是熟门熟路。创业,自然是要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起,故在公司老板移师南海的这年3月,他毅然另起炉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万源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为酒店生产床垫、床罩、被套等床上纺织用品。凭着自己对纺织品市场的深刻了解,以及多年来广泛建立的客户关系,尤其是他把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好产品的质量关,客户对其产品十分满意,他的企业很快打开了局面。
自此之后,殷文友在纺织品的生产经营上,一直稳扎稳打,但其中却有多个插曲,可见其创业的智慧与品牌创建的魄力。
当殷文友创办的万源实业有限公司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由于企业的名称与另一家企业同名,为了避免生产经营上的纠纷和顾客的误解,更为了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殷文友果断地更改了企业名称,重新注册为恒安辉纺织有限公司。虽然地点不变,产品的品质不变,但却是以一个全新的企业面孔出现,市场的认知度又几乎得从零起步。在市场里打拼了十几年的殷文友,又得为产品的市场拓展狠下一番苦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恒安辉纺织有限公司又稳稳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了根,长了枝叶。公司的红火发展,必然面对着一个如何更好地壮大的问题。是继续拓展企业规模,还是走其他的什么路子呢?经过一番思考,敢闯敢干敢于拓展市场的殷文友作出决定,恒安辉纺织有限公司由其堂兄弟经营,他再重新创业。由于当时注册的时候,是用其兄弟的名字,所以这次拆分,他把多年创下来的品牌、企业知名度等无形资产,全部留给了兄弟。
殷文友很快办起了自己的新企业——恒安纺织有限公司,重新开始了创业、创品牌之路。都说创业易,创品牌难,一个企业可以很快办起来,但要树立起一个让市场接受、大众喜欢的品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好在殷文友已是久经沙场的一位战将,新公司成立后,他一边抓好产品的质量,一边拓展市场树品牌,在他的双管齐下之下,企业稳步实现了心中的目标。现在,他的公司生产车间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有员工40多人,经营的酒店床上纺织用品销往深圳、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国外远销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其创立的“梦托”商标品牌,在广大客户中有口皆碑。
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殷文友用他的真诚与热情,换来了他的成功,并在这条成功的大道上,一步一个脚步印地往前走着。他的创业经历,被收入广东省委、广东省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南粤改革先锋》一书,他作为最早进入深圳的那批人,一起见证了深圳的改革和发展。目前,他除了纺织用品的生产外,还拓展了房产实业的出租,这也让他获益不菲。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殷文友没向银行贷过一分钱,用他的实干,一步步地干起来、走过来。面对未来,他说:“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看准机会,稳步发展。”
是的,做好正在做的事情,稳步前进,事业的天空才会永远是晴天!
回报乡亲情未了
殷文友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早年在深圳的北流老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找到殷文友,食住工作无忧愁。”从中可见他的助人品格。
在当初随叔叔到柳州园林局做日工的时候,他就介绍了家乡30多个同乡到柳州做园林管理的临时工;在深圳做建筑时,从家乡组织了几百人的建筑队伍下来;在入厂打工时,他通过与老板的关系,介绍了白马、大伦、扶新等镇的乡亲进入相关的企业工作约有上万人次,其中有一次曾经组织了300多人同时下来入厂工作。现在,在他的企业里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家乡里的村邻们,对这些工人,包吃包住,每天与他们一起同桌吃饭,一起说笑,听着家乡的话,一种浓浓的乡情、亲情自然而然地在殷文友的心中流淌,那种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殷文友是个乐于公益的人,在家乡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白马、大伦等镇的公益事业上,他都带头捐款,如在建设白马富贵桥、白马中学以及一些村的修桥铺路上,只要家乡的人找到他,或者听说家乡的建设资金有困难时,他都乐于捐助。
殷文友是个有着浓浓乡情的人,他曾是深圳北流同乡会副会长,现为深圳北流同乡会名誉会长。多年来,他为在深圳创业、打工的北流人在合作、交流、沟通上搭起了一座桥梁,为在深圳的北流人与家乡的建设上铺设了一条连心路,促进了在异乡深圳的北流人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共建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