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智语:
创业,靠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
——胡先育
在欧美、中东等国外陶瓷市场上,说起中国的金得利陶瓷,总会赢来客商们赞许的目光和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而金得利系列日用陶瓷的生产者是位于广西北流市民安镇民安工业园区内的金得利瓷厂,一家于2003年建成投产的年轻的民营企业。
金得利瓷厂何以成为陶瓷行业的一匹黑马,在国外的市场上牢牢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席之地?还是让我们遁着追寻的目光,透过历史的足迹,慢慢地讲述本文的主人公胡先育、叶桂芬夫妇那富有浪漫色彩与充满坎坷的创业历程吧。
在讲述他们的故事前,我们先对人物作一个档案式的交待:胡先育,男,退伍军人,1954年出生,广西北流市北流镇松花村人;叶桂芬,1962年9月出生于北流镇甘村。他们是一对夫妇,但他们更是创业路上的相互支持者。
青涩年华创业梦
创业,曾是多少人的梦想,尤其是在青葱的岁月里,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心里总有着一个美好的憧憬。1980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高中毕业刚两年的农村姑娘叶桂芬,经人介绍与本镇的退伍军人、一村之隔的胡先育谈起了恋爱。恋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两人相约多次之后,心中都对对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结婚,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的问题。
已经26岁的胡先育,何尝不渴望一份美满的婚姻呢。可是,贫穷的家庭哪里能给他们的婚姻带来幸福的享受?多少次,看着心中美丽的恋人,胡先育心里自问着,我拿什么给我心爱的人?“许她一个幸福的承诺,不如我们开始幸福的创造吧。”是的,幸福的婚姻与生活,不是等来的,也不是父母亲给的,她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有多年的从军经历,军旅生涯的磨砺,使胡先育形成了敢于吃苦与敢想敢干的性格。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大地上吹皱了一池春水,睿智的胡先育看到了商机。
在一次约会时,胡先育看了看叶桂芬,然后把目光移到一边,心里忐忑地说道:“我们在街上做点生意好吗?”当时做生意的人并不多,胡先育原以为叶桂芬不会答应他。可他那里知道,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叶桂芬总觉得自己读了十年的书,一肚子的文化没地方用呢。况且,两年的农村辛苦劳作,使她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经厌烦了,在内心的深处,她是多么想逃离这种生活啊。恋人的想法,正合了她的心思。
“我们做什么呢?”叶桂芬问道。做什么胡先育早已经成竹在胸,他看着她,认真地说道:“我们就在北流的汽车站旁,开个饭店。”叶桂芬点了点头,此时的她,不管做什么,只要能够跳出农门,她都会举双手赞成。
然而,胡先育的眉头还是皱了起来。叶桂芬看着他,心里不得其解,不是说做生意么,她没有反对,皱什么眉呢?
“我家里穷,如果做生意,就得把我们准备结婚用的钱拿出来,若是赚不了钱,我们这婚……”胡先育吞吞吐吐地说着。
叶桂芬明白了心上人的意思,快人快语的她打断了胡先育的话:“要是赚不了钱,我也嫁你,只要你能买得起一件嫁衣给我就行!”
说干就干,胡先育向家里要来了准备给他用作结婚的几百块钱,在北流汽车站对面租下了松花村一队的两间泥砖瓦房。那是两间有了些年纪的破烂房子,四面漏风,屋顶上的瓦片破的破掉的掉,房子已经废弃多时了。为了多省钱,胡先育没有请人,而是和叶桂芬一起修缮这两间房子。听说他们要在这里开饭店,信用社的一位干部过来劝道:“这么破烂的屋子,你们不要搞了,赚不了钱的。”
他们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两人异口同声坚定地说道:“只要勤,不做假,服务好,就有客来,一定能够赚得到钱。”
经过一翻修缮,置回厨具碗筷,没几天,一间名叫“阳春饭店”的小饭店开业了。如今说起这间饭店,不少老北流人还记忆犹新。由于他们诚信经营,服务周到,价格低廉,那位干部的“预言”没有实现。他们经营了仅仅几个月,就赚到了办婚礼的钱。
都说好事多磨,本来经过几个月的经营,他们的饭店上了轨道,是可以好好干的了。可那时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从事个体经营还有一定的限制,胡先育和叶桂芬所开的阳春饭店,就是以生产队的名义来开的,他们与生为队签订的是三年的合同。到年底的时候,因为看见他们经营得红红火火,队长找到他们,说这个饭店队里要合股经营。两口子经过商量,认为合股的生意不好做,于是决定放弃经营,把饭店交给队里。
1981年正月初四,胡先育和叶桂芬喜结连理,用他们开饭店赚来的钱,办了一个体面的婚礼。
孵化拓出新天地
一年之后,因为生产队对饭店的经营不是很理想,且他们的合同还不到期,队长便又找到他们,让他们重新经营饭店。这样,胡先育和叶桂芬在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一年之后,又重操旧业。因为有近一年的饭店经营经验,对这间小小的饭店,叶桂芬是打理得井井有条、游刃有余。为了拓展挣钱的门道,让爱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修理钟表技艺的胡先育则背起简单的行囊,远赴云南、贵州等地修理钟表。这年的金秋十月,他们的爱情结晶呱呱坠地了,胡先育便打道回府,一边照料妻子,一边打理饭店。
经过三四年的经营,到1984年的时候,他们的手上有了1.2万元的积蓄,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万元户”。他们并不因此小富而安,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商机,在妻子叶桂芬经营饭店的同时,胡先育又出来“单干”:贩卖复合肥、黄豆、生猪等,每天到隆盛等乡镇摆摊。夫妻俩就这样辛勤地忙着各自的生意,虽然辛苦与劳累,但从中他们也收获了创业的喜悦。
改革的春风在农村大地上劲吹着,种养业成为农民挣钱的主要门路,政府大力推广种养业,这又是一个新的商机。胡先育和叶桂芬又商量开了,面对新的商机,他们自然不能坐而旁观。
作为农民的子女,他们对养殖并不陌生,有意在养殖上创出一条新路。其时,家禽的养殖政府大力推广一种名叫“樱桃谷”的鸭子的养殖。樱桃谷鸭是曾经源于中国的北京鸭种、经过英国人优化繁育后又从英国“杀回”中国的市场,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净肉率高和饲料转化率高,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英国的樱桃谷农场早在1981年就向中国输出了第一批鸭苗,但推广养殖并未取得很大进展。直到1991年,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促成了中英两国的一批贷款合作项目,樱桃谷鸭就从那时起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养殖致富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梦想与行动,胡先育决定走一条少人走的养殖道路——养殖孵化一体化。
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他们于1985年从北京空运了1000只樱桃谷种鸭回来。不巧的是,种鸭运回来时,正遇上天气寒冷和下雨,由于不懂管护,一下子就冻死了几十只种鸭苗,看着几块钱一只的“昂贵”的小鸭苗,夫妻俩心里那个悲伤可想而知。看着躲在墙角瑟瑟缩缩的可爱的小鸭苗,叶桂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胡先育安慰道:“别怕,我们总会有办法的。”善于思考的胡先育琢磨开了:这些鸭苗死去的原因,肯定与寒冷的天气有关。于是,他一方面去药店买了些药材回来,熬成汤一个一个小鸭灌喂;一方面找来稻草,铺垫在鸭舍里,不让小鸭子受冷。这两招下来果然见效,鸭子不再死亡,而且茁壮地成长。
很快,鸭子产蛋了。他们先是用孵化床来孵化鸭苗。由于樱桃谷鸭比本地鸭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和经济效益,鸭苗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们的养殖孵化事业也一天天地做大。特别是孵化房,更是一年换一个地方,每换一个地方又上一个档次。先是使用孵化床孵化,第二年在城区的大风门租了几间房子,购置孵化机进行机械孵化,次年又租用了县农科所的孵化房进行孵化。他们人生的财富雪球,从孵化事业开始越滚越大,到了1989年,他们在北流城区汽车站对面的黄金地段,以北流当时最高的地价,花12万元买下了一块地皮,建起了自己的房子,并由此将孵化事业进一步推进。
承包企业勇挑战
胡先育、叶桂芬的创业道路,是一条不断发现、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路子。他们在孵化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个春秋,也真应了天道酬勤这句老话,他们的人生因此迎来了一个华丽的转变。然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1993底,针对市场的变化和新的商机,他们又把创业的目光瞄准了新的目标。
孵化场就在汽车站的对面,每天他们都看到来来往往的旅客,那时北流的旅社也没有几间,民营的旅社还没有出现。经过了解,他们发现旅社的客房住宿是挺紧张的。而他们就在车站的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利优势。我们何不开一间旅社呢?这个念头一跃了出来,就在他们的心间扩张着。
财富历来只眷顾那些有商业头脑、善于抓住商机的人。面对这个新的商机,勇于挑战的胡先育夫妇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果断决策,把创业的重心放在旅馆服务业上。
1994年10月,北流汽车站对面,一座大楼拔地而起,在周围低矮的房子中,它显得特别耀眼,随着一阵噼劈啪啪的鞭炮声响起,盖在招牌上的绸布缓缓降落,“金得利旅社”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经过10个月的建设,金得利旅社的开业,标志着胡先育、叶桂芬的创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旅馆服务业对于胡先育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他们坚信,只要用心去经营,即使没有经验,也能够把这个行业做好。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们坚持顾客第一,努力为顾客营造一个宾至如归的环境,积极做好宾馆的卫生和服务工作。夫妇俩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每天晚上,他们煮了一大锅的开水,将客房里换出的被褥进行清洗,并督促和检查客房的卫生,让入住的客户住得舒适。由于他们用心经营,服务周到,旅社几乎是天天客满。
旅社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不甘于平淡的胡先育、叶桂芬又寻思着新的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获知南宁市宾阳县有一家停产了多年的水泥厂,敢于挑战的他们,又去将这家水泥厂承包了下来。
水泥企业的生产对于胡先育、叶桂芬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行业,但企业的管理之道却是相通的,他们知道,一家企业的停产,源于很多的因素,而管理不善是首当其冲的。那个时候,建材行业还是比较有市场优势。只要抓好管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一个外行人,也会把企业管理好,甚至能够成为行家。古今中外,甚至在我们的身边,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信心、也乐于做一次这样的尝试。就这样,他们一边经营着旅社,一边经营着水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水泥厂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可以放手让管理人员打理了,他们就时常往返于宾阳与北流之间,虽然辛苦,却也收获着创业带来的快乐。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水泥厂三年的承包经营,对他们来说,是创业中的一次锻炼,但更是他们人生中一次灾难的伏笔。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后,这里的创业时光,为他们带来了一次“牢狱之灾”。
回乡投资创大业
在胡先育在外承包水泥厂的时候,家乡的经济建设也日新月异,作为北流人,他也盼望着在家乡的经济发展中一展身手,既是开展一次新的创业,更是要回报于家乡的哺育之情。北流的山水养育了他,如今自己创业有成,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助力、为家乡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自是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胡先育和叶桂芬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与投资形势,他们在寻找新的商机。
商机对于有心者总是接踵而来,不久,他们看到了新的投资机会。在北流汽车总站附近市印刷厂的旁边,政府有一块地皮要出让,此位置属于市区的中心地段,是发展商业的好地方。胡先育和妻子商量后,以200万元的价格将这块地皮买下,他要在这里建设一幢商业楼。不久,市领导也向他们推介了市里新建设的民安工业园区,这是一个以陶瓷企业为主的省级工业园区,希望他能进入园区创业。
到工业园区里办一间瓷厂,胡先育和叶桂芬对这个建议不敢轻易下决定。陶瓷企业投资大自不必说,陶瓷这个行业他们又是外行,他们能够搞好吗?经过一番思考,他们还是觉得这个建议有可行之处,在承包水泥厂之前,水泥生产他们不也是没从事过吗,但现在他们还不是把一个已经停产多年的企业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况且北流是个陶瓷之乡,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有几十家,从业人员有几万人,可谓陶瓷人才济济,只要把企业建设起来,陶瓷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人才根本不是问题。
在家乡投资,有新园区的优惠政策,有充足的人才资源,这是投资的天时地利人和。时不我待,机不再来,此时不投资还待何时?
注意已定,他们又作出了创业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决定,集中资金在北流开展新一轮的投资创业。怀着新的创业梦想,2003年,他们位于城区的商业楼和民安工业园区占地100亩的金得利瓷厂先后开工建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于这两项投资极大的项目,胡先育还是信心满满的,他设想着要以最短的时间,把商业楼盖起来营业;以最快的速度,将瓷厂建成投产。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胡先育夫妇将所有的积蓄投了进去,项目在全面推进。而要建好这两个项目,还有很大的一笔资金缺口。他们计划向银行借贷。当他们办好所有的手续,向银行准备借贷的时候,银行职员告诉他们,他们来迟了一步,如果早一天来,钱可能已经到他们的帐上了。因为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银行银根紧缩,从今天起银行借贷严格控制。这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
项目建设急需要钱,而银行又碰了壁,胡先育和叶桂芬只得动用起所有的人脉资源,向亲戚朋友筹借建设资金。
向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借来了钱,而对于庞大的项目资金缺口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开弓没有回头箭,资金筹措再困难,他们也得想办法解决。
“那是创业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说起那段往事,叶桂芬眼里涌起了一丝悲伤,仿佛那段时光就在昨天一样:“当时我们困难得差点连下锅的米也没有了。”在项目建设前,他们的日子过得那么富足与滋润,如今却变成了连吃饭都成问题的穷光蛋。
他们不甘于就这样被击败。他们相信,上帝在关掉一扇门的时候,一定还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突降冤狱砺意志
为了筹措到资金,胡先育、叶桂芬每天都要打几十个电话,向亲戚朋友借款。一天,他们打电话给他们婚姻介绍人的儿子小何,希望能从他那里借到些许。小何在广州开诊所,对他们的困难表示同情,可诊所的生意不怎么好,也没有钱可借。未了,小何还是向他指出了一条借钱的路子。原来村里一家集体企业拍卖后,有很大的一笔款项,可以看看能否借贷部分以解燃眉之急。
听了这个消息,胡先育喜出望外,即找到有关人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没容他把话说完,对方就以陶瓷企业不景气为由,一口拒绝了他的借款要求。
借款这件事情到此本该画上一个句号。然不久,有群众找到他,向他反映了某企业出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希望他能主持公道,为群众讨回利益。
军人出身的胡先育,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凛然正气,拗不过这些群众的一再请求,积极向上反映情况,想不到他的这一行为,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一天,几名公安人员来到他们家里,将胡先育带走了。
当儿媳妇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在工地上的叶桂芬时,她还以为是因为一些借款没能按时还上而被“请”去的呢。后来才知道,他是被控告在宾阳水泥厂有偷电的犯罪兼疑而被带走的。
对于水泥厂的经营,他们一向依规依法,叶桂芬说什么也不相信,一向正直的丈夫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在企业建设的紧要关头,丈夫又遇上了“事儿”,更为可怕的是,因为胡先育的“出事”,一些借款人认为他们的投资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借款人不再履行借款承诺;有的借了款的,变着法儿要回借款,厂里新购进的五台球磨机,一个借款人怕不能按时收回借款,硬是拉走了两台。好在叶桂芬是个坚强、优秀的女人,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她都是班干部或班长;这些年来,她又一直打理着企业,见过的风浪不少。她暗暗地告诉自己,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倒下来。如果她倒下了,他们的事业也将倒下,丈夫的人生也将毁灭。因此,她一边坚强地指挥着商业楼、瓷厂的建设,一边为丈夫的冤屈呼号。
经过宾阳县政府、政法委领导的调查与过问,胡先育在被关押了40多天后,终于得以无罪释放。后来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他的这次被陷害,与当地一些人想夺回水泥厂的经营权有关,也与他为群众讨说法有关。
对此,胡先育显得十分淡然,他不想再去追究这件事情,也不想再去说它。是的,积极的人生不会去纠结过去的对对错错,那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有往前走,才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阳光的温暖。“我只把它作为我创业中的一种磨炼。”他笑着说道:“这样的人生灾难我都挺过来了,我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凭着这样的意志与毅力,凭着这样的胸怀与包容,他们退出了宾阳县的水泥厂的承包经营权,放下心中的那腔怨气,一心扑在金得利瓷厂的建设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得到了信用社的帮助和一些好心人的支持,使他们顺利地度过了资金的难关,企业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2005年,金得利瓷厂点火投产了,标志着他们的创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自主创新天酬勤
2014年3月25日晚,我们在他们的别墅里见到了胡先育和叶桂芬,他们热情、好客、健谈,但仍掩饰不住他们脸上的那丝疲惫。
“今天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落座后不久,胡先育有些疲倦的脸上充盈着喜悦,将他们的幸福与我们分享:“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金得利瓷厂的煤改气工程成功了。”
那是瓷厂烧制产品由燃煤改天然气项目,是瓷厂的一项重要环保改造工程,对于改善陶瓷生产中的废气排放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几个月来,胡先育一心扑在煤改气工程上,说着说着,他脱下袜子,向我们展示了历经整整300天,他为实现煤改气所留下的印记——因为天天在车间里走来走去,脚板上磨起了一个个硬茧子。
说起瓷厂的创业,叶桂芬则按捺不住地夸起了丈夫:“他这个人逢事亲力亲为,也很聪明,亲自做配方,也搞了不少技改新发明,真正是爱一行钻一行出成果一行。”
其实,这些都是现实给迫出来的。
金得利瓷厂上马后,他们高薪聘请了一位技术人员担任化验室主任,负责陶瓷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个主任在陶瓷研制上确实有一套经验,研制出来的产品质量好、色泽度新,深得客户的喜爱。然而,他只在企业里工作了一年,就被另一家企业挖走了。
人往高处走,胡先育不怨人家。从这件事中却让他更加明白,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总有一天是会被打垮的。于是,他一头钻进了实验室,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产品的配方,经过不断的学习,他已经掌握了陶瓷生产的全套工艺,并能够自己独立进行配方,所配方的产品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毫不逊色。
陶瓷的黑烟治理,一直是行业中久攻不决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个技术难关,2007金得利瓷厂启动黑烟治理技改项目,胡先育泡在车间里四个多月,与电工反反复复研究治理方案,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最后,他又提出多加一台抽风电机的方法,终于有效解决了瓷厂黑烟的排放问题,他的这套“吸湿除尘器”方案得到北流众多瓷厂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北流陶瓷企业黑烟治理的大提速,为北流这个陶瓷生产基地营造出一个天蓝水绿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广东等地的陶瓷厂家也不断派人过来参观学习,推广使用这一环保治理方案。这一技术的使用,全国有名,不仅治理了黑烟的排放,生产更环保,产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以前,每小时产量只有十六七车,技改后达到二十四车,且产品的色泽更鲜亮。真是达到了环保、产量、质量的三赢。
凭着过硬的技术与管理,以及关心职工的生活,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金得利瓷厂在投产的前两个月不盈利外,从第三个月开始便走入了盈利的轨道,这在同行业中也是极少见的。金得利快速地发展着,2008年,又上马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产量提高,产品升级,主要生产日用陶瓷的高端产品、精品。
在生产经营中,胡先育主要负责生产,叶桂芬负责销售。胡先育的生产搞得红红火火,叶桂芬的销售也是顶呱呱的,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销售技巧,她很快就打开了国内重点城市和欧美、中东等地的市场,每年的订单如雪片一般飞来,产品供不应求。到目前,金得利瓷厂有2条烤花窑、2条白胎生产线,生产工人上千人,年交纳税金最高时达500多万元,在北流所有企业中排名前十位。
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胡先育和叶桂芬开拓了他们的陶瓷王国。
热心公益赢赞誉
胡先育、叶桂芬两人在创业过程中相互搀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他们夫妻团结,家庭和睦,在家庭里大家相互信任,子女也个个事业有成。创业成功了,他们也积极回报于社会,每年都拿出一定的善款从事公益事业,如从创业开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30多年间他们一直从未间断,每年都要对家乡人的老人进行慰问;对于修桥补路、建校、救灾等等的善事,他们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如出钱铺好了本村到生产组的硬化路,为北流市第二中学、北流镇初中、北流市初中等学校的建设和“美丽北流清洁工程”等慷慨解囊。近几年来,他们对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超过一百万元。
他们对社会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颂。胡先育先后当选为北流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叶桂芬当选为玉林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北流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流市工商联副主席等。这是对他们创业的成就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的一种见证,更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荣耀。
从一个小饭店起步,胡先育、叶桂芬的事业不断壮大,如今,他们经营的公司有金得利公司、金首利公司,经营的项目有陶瓷生产、宾馆、商场出租,其中商场出租有南宁、宾阳、北流等地。回顾过去的创业历程,胡先育对于他们的成功归结为一句话:“创业,靠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先人一步开起了小饭店;在推广养殖业时,他高瞻远瞩搞起了孵化;在办企业时,他抓住科技进步,率先研发新产品和率先运用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
先人一步抓商机,成就了胡先育、叶桂芬的创业梦,希望从他们的创业故事中,正在或即将创业的人们,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