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交通条件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硬条件。有道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过,交通是文明之舟,产业之母,经济之脉。
一个地方,要想经济获得大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为依托。
范豪光对交通道路建设是个情有独钟的人,早在乡镇工作的时候,他就十分重视公路的建设,在石窝、六麻、隆盛等乡镇工作期间,他都力主进行乡村道路的建设,开通了乡镇通往县城的交通主干道、乡镇通往各村的道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方便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担任县长职务后,交通的发展也自然成为他工作上的题中之义。
从乡镇进入城区工作后,给范豪光最大的一个感触是交通发展滞后,其中县政府门前至北流汽车总站的一段街道与公路,坑坑洼洼,群众意见很大,也与北流的形象格格不入。
道路与街道,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座城市的实力与潜力,都可从其中反映出来。
1987年,范豪光当选县长不久,就做出了修建县政府门口到汽车总站的街道和公路的决定。出了陵宁路之后,自体育场入口前至汽车总站是324线国道。这段街道与公路,是县城的中心点,人流量大,是城市的窗口,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流的经济发展水平。
当时,北流的经济还不发达,财政收入水平还很低。当年全县财政除去各项开支后,仅有42万元的剩余。42万元对于一段千余米的道路建设,是不足的。经技术人员测算,即便全部投入这42万元,还差三分之一的资金缺口。
是修建还是先搁一搁呢?
有些事情,一搁下来就不知道要推迟多久。什么工作没有困难呢?如果遇到困难就停步,就退缩,那终将一事无成。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把问题消化掉,才能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范豪光果断决策,毅然将这42万元投入该段破烂的街道和公路的建设,不足的部分,又通过其他的办法筹措,共筹到了20多万元。这样,一共投入了60多万元,终于将这段群众盼望已久的街道修好。
这段道路的铺设,只是范豪光重视交通建设的一个小小的开端。
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承载的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北流进入广东的道路--北宝公路(现在的旧北宝公路),它在民国年间修建,由沿路群众分段进行建设,为砂土路,建成以来一直都是北流的重要通道,由于路面标准低、坡陡、弯急路窄,在当时可是玉林闻名的特差路,说起这条路总会令人望路却步。到了1980年代,北宝路路面已是受损严重,凹凸不平。平时,从北流至清湾出境进入广东,需要五六个小时。在历经多年的车来车往,路面已是坑坑洼洼,加上路小弯多,车行于其间,得左躲右闪,小心弈弈,行车速度变得更慢了,往往大半天时间都出不了北流境,直接影响到引进外来投资与产品的外运,影响经济的发展。
公路像长龙一样伸向遥远的地方。那远方,蕴藏着经济发展的梦,蕴藏着群众发家致富的梦。
“建设一条顺畅的北宝公路,全面改善交通状况。”范豪光提出了这个目标。针对财政压力较大的现实,决定分几年时间实施,将北宝公路进行柏油路面铺设。从1988年开始,陆续投入了1000多万元,将这条全长90公里的道路铺上柏油。其中1988年当年就完成10公里的铺设任务。
道路改变了距离,缩短了时间。北宝路柏油路面的铺设,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大工程,使这条贯穿全县南北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拉近了北流与珠三角的距离,促进了投资,既为县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各乡镇发展工业、集体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北流的陶瓷、水泥等工业产品以及荔枝等各项农产品通过这条公路得以源源外运。
2、拉伸城市框架
道路延伸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很多人对此都深有体会。而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它延伸到哪里,城市的规模也就拓展到哪里。这个骨架不延伸、不先行,城市的发展就面临着滞后的局面。
这是一种超前的架构。它需要胆识,更需要宏观的视野。
由于北流的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多年来在城市建设上没有多大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原来经城区通过的国道324线、北宝路连接国道324线的道路均从城区通过,繁忙的交通给城市带来严重影响,城区的交通常常出现拥堵的现象。
“把公路迁到城外。”又成为了范豪光紧盯的一个目标。
建设绕城公路,让途经北流的车辆不再入城,既是解决城区交通压力,又是建设顺畅快捷的交通网络,更是拉大城市框架、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箭多雕之举措。为尽快将之变成现实,范豪光组织交通、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了调研,针对城市的发展态势,以及陶瓷城、水泥工业集中在城北片的实际,很快形成了从印塘经陶瓷城到甘村的国道324线绕城公路建设方案。方案一定,马上组织实施,1989年3月,国道324线北流路段绕城公路建成通车。1991年3月10日,又动工修筑北宝公路绕城公路,全长2.5公里,总投资466万元,并于次年3月10日建成通车。
这两段绕城路的修建开通,即是如今的二环路,使国道324线、北宝二级公路在城区外进行了连接,将城区东西南北四大出口串联在了一起,将各出入城道路形成了一个交通路网,实现了车辆的快捷流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绕城公路的建设,拉伸了城区的架构,为城市扩展、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空间,为北流建设成广西一流县级城市提供了平台,为北流县域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基石。对于此后北流的城市发展与经济腾飞,也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