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流荔枝
北流有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陶瓷之乡、水泥之乡、世界铜鼓王的故乡之美誉。在这“六乡”之中,荔枝之乡是一张最为响亮的名片。
北流荔枝的种植有较长历史,《北流县志》对此的记述是:“明代以后,荔枝逐渐成为北流县名产。”从此记述可知,在明代或明代以前,北流已经开始种植荔枝了。从理论上来推算,北流荔枝的种植时间应在千年以上乃至更长的时间。在隆盛有一棵“荔枝王”,属于冰糖荔品种,种植时间无从考证,该有上千年的历史。民乐、山围、塘岸、六靖等镇,目前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荔枝古树。荔枝品种主要有黑叶、丁香、白蜡、冰糖荔、禾荔、六月红、糯米糍、桂味等品种,而以桂味为佳,禾荔则是当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现存的古树主要为禾荔。
荔枝素有岭南佳果之美誉,历代都是上贡皇帝的抢手货,更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千古名句,而独得大江南北嗜果之人倾城之宠。它不但肉质脆嫩,清甜可口,而且营养较丰富,医学研究还表明,荔枝对某些疾病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养血益智、安神补肾、延年益寿。荔枝除了生吃鲜果外,还可以晒干、泡酒等。中国人好酒,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统统都能拿来泡酒喝,所以有各种中草药药材、动植物泡的酒,荔枝当然也不例外。以荔枝所制的荔枝酒,不仅味极之鲜美,且能“补脑健身、治疗瘴疠疗肿,开胃益脾”,堪称一绝。
北流盛产的荔枝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甜香而闻名遐迩。早在1986年,北流就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为全区第一个荔枝生产基地县;1995年,北流又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优质荔枝--“桂味”的生产基地,并荣获“中国荔枝之乡”的称号。
北流荔枝产业的发展、“中国荔枝之乡”称号的获得,与范豪光主政北流期间大力发展林果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当年他的决策与推进,北流的荔枝产业绝不可能有如今的“山山岭岭皆荔枝”的规模。
1986年7月,范豪光调任北流县政府副县长,1987年11月任县长,1989年9月至1991年9月任北流县委书记。在这5年多撑舵北流的岁月里,范豪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决策得到更好的落实。在他当农村部部长、农委主任期间,林果业的发展已经是他工作的重要日程,当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县长及县委书记职务后,他更是把林果业的发展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头戏来抓,原来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延续性和更有效的落实。
北流的荔枝种植,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2、荔枝之乡
荔枝和龙眼,是北流本土当家的水果品种,各个村庄都可觅见它们的芳踪,没有一村无荔枝,也没有一村无龙眼。北流人对这些果树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荔枝,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四日色香味全变矣。对于这种不耐储藏的水果,大规模地发展种植,将来会有市场吗?
对于政府大力推广荔枝的种植,当时很多干部和群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顾虑。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走向富裕,将来的荔枝市场将会十分广大。”范豪光肯定地说:“水果的生产,首先必须形成大规模发展的格局,它的市场拓展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在推进北流的荔枝种植上,范豪光是花了一番心血和汗水的,对于这项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决策层面上形成了共识,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在措施上,他着重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大力宣传,大造舆论,一方面宣传种植荔枝等水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讲清楚在责任山上种植的果树,谁种归谁所有,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再有,就是大讲资源的优势,北流是属于不多的荔枝种植区。在全国,适合种植荔枝的省份只有福建、广东和广西,北流的气候条件尤为适合。
其次是参观学习,组织乡镇书记、乡镇长和县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福建省漳州市参观学习他们发展荔枝种植的经验。视角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思维;而视角的开阔、视野的拓展,就必须走出去,多看看人家的发展之路;否则就如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一小片的天空,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以前,有的干部看见隆盛、新丰、大坡外、六麻的山坡上东一块西一块地种了一片片的荔枝,就以为很了不起了,可到漳州一看,那荔枝给他们的感觉就两个字:“震撼”,看到的荔枝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海”,那已经不叫荔枝林了,叫作“荔枝海”才更恰当。这一参观,让干部们大开了眼界,与他们比,北流的荔枝种植简直叫小巫见大巫,甚至我们连小小巫都不如呢。
再次,是抓干部和单位带头。鼓励干部和单位大办果园,以规模种植和典型示范引路。在农村,发展商品经济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荔枝的种植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渠道,北流广阔的山地资源,为种植荔枝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单位和干部带头,则使群众看到荔枝种植是一个有前途的发展项目。
再有就是抓好果苗的培育,确保种苗的供应,在隆盛、新丰、大坡外、民乐等镇和县荔枝场抓好种荔枝果苗的嫁接、驳接。县政府在推动荔枝的种植上,还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其中,使用国际贷款376.5万元,国内贴息贷款167.1万元,财政拨款29.9万元,荔枝技术改造费3万元和群众自筹400多万元,确保了扩大生产的顺利推进,并大力推广“桂味”等优质荔枝品种的种植。
经过这一番多项措施的推动,北流的荔枝种植掀起了新的高潮,各乡镇、各村群众开荒种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形成了坡连坡、山连山种植荔枝的新局面,北流的荔枝也形成了“荔枝海”,从城区出发,沿着新、旧北宝路,两边的可宜果山岭,均种满了密密麻麻的荔枝树,绵绵延延七八十公里,成为北宝公路的一大景观。每年的6、7月间,两边的山上挂满红彤彤的荔枝,公路上运送荔枝的村民来来往往,呈现了一个丰收的新图景。而每隔不长的一段路途,就可见临时的荔枝收购点上堆成小山一样的荔枝,人们正将经过特殊包装处理的荔枝,往一辆辆加长的汽车上装载呢。若杨贵妃活在今天,再也不会为尝一尝这鲜美的荔枝而望眼欲穿了。
在新的北流至广东宝圩二级公路修建前,曾有人怀疑北流的荔枝种植是一个“面子工程”,主要集中在公路两边种植。当1997年修建新“北宝”公路后,人们看到新开的公路两边也是一片片的荔枝林,那些曾经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得不叹服,北流的荔枝种植早已是村村开花,满山满岭都是了。每年春节过后不久,山上一片片米黄,那是荔枝的花儿开了,远远都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馨香;不少蜂农因此远道而来,开始在北流的一个“蜜月期”,荔枝蜂蜜因此又成为北流的一个特产。
北流目前上规模的荔枝果场,也大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垦和种植的。据当时的数据统计,仅1986到1988年间,北流种下的果树面积已达到20.5万亩;到1991年,北流的荔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多万亩,全县有荔枝园5933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4个,共有荔枝树305万株,人均3.1株。品种有30多个,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有黑叶、丁香、禾荔、六月红、桂味、白腊、糯米糍、白糖罂、鸡嘴荔、妃子笑、香荔、三月红、红荔等。
1988年春节后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到北流检查粮食生产的情况,当他看到北流遍布山岭的水果生产喜人形势后,高兴地说:“北流是个荔枝之乡。”北流的荔枝之乡,从此开始叫起来并逐渐名扬区内外,乃至后来被冠上了中国荔枝之乡的称号;从1991年起,北流还把每年的7月3日定为荔枝节。
北流的荔枝,从此真正走出了北流,走出了广西,走向了全国。
3、造林绿化
林果林果,林业与水果产业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在发展水果生产的同时,范豪光也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北流的山山岭岭曾经森林茂密,植被丰富,除松林、杉林外,多为天然林,境内漫山遍野树木葱茏,也盛产竹子,有“斩不完的石梯竹,运不尽的北流木”之说。据《北流县志》载:“县内松、杉、竹、薪炭除源源供应郁林五属外,还运销藤、梧及广东信宜、廉江等地。那时,珍禽异兽活动频繁,圭江航运畅通无阻,惟后来山林火灾不断,高寒山区林木屡遭冻害,林木逐年减少。”
由于灾害与砍伐过于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给环境与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破坏,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北流民间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下点中雨闹水灾,三日无雨喊救灾。”这是山林遭到破坏后,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环境的恶化,呼唤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的重视。不少地方领导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减少、山体滑坡等系列的自然危害。
环境恶化这个魔鬼,随时都会向人们挣开其狰狞的面目,祸害一方。面对植被遭受破坏后的潜在危害,上级党委、政府也吹响了对其宣战的号角,提出了造林绿化的目标任务。
人定能胜天。范豪光立下军令状,决心扭转这种状况。他要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减少植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
而要让山岭换新颜,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
但认准了的路,范豪光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要它对于经济发展有利,对于维护农民利益有利,就要大胆、放胆地持久抓下去。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信不可以让那山岗上再现林涛阵阵的场面。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范豪光说干就干,他专门听取了林业部门对于绿化工作的汇报,并实地进行调研,与林业部门研究具体办法和措施。制定了封山育林、圭江沿岸及北宝公路沿线的造林绿化规划。在实施封山育林,加强现有林木保护的同时,将全县的绿化造林点转移到圭江沿岸和北宝公路沿线,每年发动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到这些地段造林,将单位与当地村、队挂钩,限期绿化,保种保活,仅1988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到13.56万亩,完成地区下达计划任务的242%,占县计划任务10万亩的135.6%,其中种下湿地松7.82万亩。
在封山育林中,对于公路沿线和圭江沿岸的烧柴草、松枝的砖窑进行了强制关停。县里还成立了护林队和森林防火专业队。护林队的职责是保护林木不受非法采伐,县里为护林队配备了摩托车,每天沿着北宝公路进行巡查,对于乱砍滥伐的人员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对无视县里的规定仍然继续生产的砖窑进行取缔。而在玉林地区率先建立起来的护林防火队,在山林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保护了森林和绿化成果。到1990年,全县有林面积达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92%,活立木蓄积量251.22万立方米;1991年,北流获得了“造林灭荒达标县”称号。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此后获得国家林业部、人事部授予“1990--1992年连续三年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以及“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市”称号夯实了坚实的根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造林种果,北流的山绿了,生态环境逐渐恢复了平衡,一些多年不见的山鸟、野兽如野猪等又在山上重现;一座座青山就一是座座天然的绿色水库,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有利条件;一座座青山,还是一座座绿色的银行,群众从水果业中收入增加了,口袋鼓了,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就像那六月的红荔枝,红红火火,香甜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