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搞制种扭转农业大乾坤

  1、杂交水稻

  农业是范豪光心中永远的情结,而水稻生产是这个情结中的核心。在六麻公社的几年,范豪光抓粮食生产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因为他知道,民无粮则慌。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六麻虽说是个农业大社,但人均耕地少,很多群众每年都毫无例外地遇到一个粮食的青黄不接期,若遇上自然灾害,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糟糕。

  山高林密,水资源丰富,给六麻的农业生产带来有利的一面;但山高谷窄,也使六麻面临着雨雾多、气温低、光照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的亩产低,平均早造亩产300斤左右,晚造亩产400-500斤之间,投入产出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而土地已是固定不变了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还是得在那几块地上做文章。这个文章怎么做?范豪光提出了提高单位产量的思路。

  杂交水稻的种植则是提高粮食单产的有效途径。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又称杂优)具有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国内不少省区开始推广。

  北流的杂交水稻种植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北流的干部群众对杂交稻的高产、抗病等优势,只是在理论上和其他的报道中知道,实际的推广应用还比较少。同时加上种源的缺乏,推广种植是循序渐进的。

  对科学技术的相信与对提高水稻亩产的执著,使范豪光从杂交水稻中看到了希望。它就像一个在茫茫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疲惫的航行者,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岛屿,让人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舍此之路,还有何法?

  从众多的报道与上级的推广力度中,范豪光果断决策,把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作为解决粮仓子的重要工程来抓。

  在一番宣传推动下,各大队杂交水稻的种植很快推行起来,尤其是南山大队更是大面积推广。看着绿油油的稻田,分蘖力强、长势比普通品种良好的“南优”杂交水稻,范豪光和村干部、群众都觉得发展杂交稻这条路是走对了。

  2、减产

  然而,不到山顶不能说征服了山峰;不到最后,所有的微笑都有可能被折杀掉。

  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正在等待着范豪光他们。

  水稻抽穗扬花、结粒,看着一串串长长的稻穗、硕大的外壳,范豪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把这些杂交水稻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天天都要到稻田里转上一圈,看看稻子的长势,心里才觉得踏实,睡觉才能睡得香。

  他在掘指算着稻子收割入仓的日子。再过一个月,他的梦想,干部们的梦想,村民们的梦想,就要圆了!

  他从来没有觉得,这大地是多么的让人心醉,仿佛一杯美酒,看一看,闻一闻,都有一种让人淋漓尽致的快意。

  田野上已经呈现了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轻柔的夏风,抚弄着稻田,不时送来稻花淡雅的清香。看着那青绿的禾苗,闻着稻花香,范豪光显得有些陶醉。这天,他下乡来到南山村,交待了一些工作,又像往常一样扯着大队干部,要到稻田里去看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下乡检查工作,到水田里查看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的长势,是范豪光的“基本功课”。

  从大队部办公室里出来,顺着弯弯曲曲的田埂往稻田深处走去,田埂上长着各种各样的小草,脚踩在上面,软绵绵的,尤如踩踏在绿色的地毯上。田埂为毯,范豪光就像那检阅士兵的将领,在检阅他的士兵--那一丛丛抽穗扬花的水稻。

  范豪光一只手轻轻地拨开稻子,另一只手的五指弯成一个弧状,把一丛稻禾聚拢,低下头,细致地看着,如看那多日不见的恋人。看着看着,忽然他发现,穗颈、穗轴和一些枝梗上,出现了褐色或灰黑色的病斑,心里不禁一沉。

  “你们看,这是什么?”范豪光指着稻穗上的变化,对大队干部说道。

  几个大队干部围拢过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了稻穗的病变。

  “这是稻颈瘟病吗?”大队干部问。

  “这确实是稻颈瘟病的一个症状。”范豪光说道:“我们再看看其他的田块,如果大面积出现的话,那就是稻瘟病无疑了。”

  范豪光往田块的深处走了几步,拨看了几行水稻,都是如此的症状,接着他们又来到附近的稻田继续查看,一连看了几块稻田,禾苗都出现了这种状况。

  一场突如其来的稻颈瘟病,已经像魔鬼一样附在了这片杂交稻上。稻颈瘟是水稻生产中常见、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属于常发性、气流性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生在水稻扬花灌浆期,只要气候适宜,很容易得病。在稻瘟病病菌刚侵入时,一般不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而等到穗颈因病坏死而出现白穗时再防治,已经为时已晚。

  这场稻颈瘟病使当年南山村的粮食生产遭受了严重减产。但杂交水稻的高产能力是不可怀疑的,这次的减产也没有动摇范豪光推广杂交水稻的信心。

  稻颈瘟病发生后,范豪光与技术人员一边抓好防治,一边研究发病原因。经与其他品种对比和与其他地方的情况比对,发现问题更多是出在品种上。原来,“南优”系列品种的弱点是抗病能力较差。而“籼优”系列杂交稻品种,却没有稻颈瘟病的发生。经过与技术人员的分析和参阅有关资料,大家确信“籼优”系列杂交稻抗病能力更强,也比较适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因此,“籼优”系列杂交水稻的种植在全公社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这次减产教训,使范豪光更加感受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要确保粮食的稳产高产,就必须有好的品种。1977年,县里已经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育种基地选在大伦公社,县里从其他公社抽调了一批青年到大伦去,负责育种的工作,一是进行集中育种;二是为其他公社培养育种人才。水稻育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当时某粮所出了一条标语,还闹出了笑话呢。标语是这样写的:热烈欢送男女青年到大伦配种。

  县里搞水稻育种工作,是从各公社抽调技术人员,一方面削弱了公社的农业技术力量;另一方面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工作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总体而言,统一育种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县里决定不再集中搞育种工作,各公社可根据各自的农技力量,自行选择是否进行制种,县里则从技术上给予大力指导。

  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才会突破逆境造成的蕃篱。范豪光深深地知道,六麻有优秀的农技干部,为什么不可以搞水稻育种呢?只要支持他们,相信他们,就一定能够把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突破。如果把杂交水稻制种搞起来了,既可以根据六麻的实际情况,培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解决优质品种的种子供应问题;也可以通过制种,把优质品种向外销售,实现经济增收。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3、育种

  范豪光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注意打定,是驷马难追的。

  在行军打仗上,有一句术语,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指在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以确保打胜仗。其义引伸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搞制种,要先行的,就是确保技术力量的到位。

  范豪光在公社党委会议上通过组建种子公司,以种子公司的形式来搞水稻育种的决定后,来到农技站,与农技站长马登峰商量搞制种的具体事情。

  科班出身的马登峰,对于水稻的制种技术早已掌握。当范豪光说出公社的决策后,他眼前一亮,感到自己又有了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没等范豪光把话说完,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我们农技站一定全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范豪光点了点头,看着马登峰,说:“农技站、种子公司都归你了,一帮人员,两个牌子。这些都是技术活,你们是顶梁柱。”

  马登峰眼里放着光彩:“我们农技站这帮人注定是与农业打交道的,除了搞水稻,其他我们还真不在行呢。”

  “所以,就是要人尽其才。”范豪光拍了拍马登峰的肩膀,说:“这个制种搞上去,有了收益,我们也要奖励你们。”

  马登峰没有接范豪光的话头,却话峰一转,道:“但是,搞制种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我们农技站人员少,也就只能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把关。”

  “嗯。”范豪光说道:“你们做好技术后盾就行,其他的事情我们协调解决。”

  与马登峰的一番交谈,范豪光对搞制种充满了信心,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基本落地了。

  但他仍然不敢大意,虽说马登峰的技术不容置疑,可也需要真真实实的实践去检验。而且,正如马登峰所说的,搞制种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整个过程不单单是技术保障的问题,还有农资供应、生产管护、资金保障等多个环节的配合,这些环节如果配合不好,都会起到致命的影响。

  为了确保成功,范豪光立下“规矩”:做到干部力量、资金保障、物资供应优先,所需的肥料、农药、柴油等设备满足水稻制种的需要,遇到干旱,抽水机不足时,甚至把公社各村、企业机动的抽水机都调了过去。

  种子公司开办时,没有经费,范豪光亲自到公社粮所借了4000元作为经费。有了这4000元,公司得以如期挂牌成立。

  看着公司这个行头,有人嘀咕道:“不就是拿几块田来选育种子吗,何必戴大帽子。”

  这可不是戴大帽,也不是几块田的事情。范豪光的目标是各村的种子问题都能够解决,并且能够向外供应。

  小打小闹有什么意思呢,那不是折腾吗?要做就要有个做的样子。

  搞育种,关键还是在技术上,单单依靠农技站的几个技术人员肯定不行,为解决技术问题,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范豪光请来县里的技术人才,对各村的农业专干、参与制种工作的人员都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抛开技术不说,制种是一项时间特别紧、责任心要求特别高的工作。早造生产一般都是春节过后才开始进行,而制种就不同了,人员在春节前就要开始进入工作岗位,春节期间也必须在制种区,遇到寒潮来袭,还要采取薄膜覆盖等措施。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时候,往往是制种技术人员工作最辛苦的时候。范豪光因此为农技站配备了最得力、最有责任心的领导干部,与他们一起在制种区奋战。而最使农技干部和群众大受鼓舞的,是范豪光既当“指挥长”、又当冲锋在前的“士兵”,他既亲自去抓工作规划、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工作协调,又亲自深入制种现场,与技术人员一起工作,特别是在调整花期、传花授粉、收割晒种等重要的环节,他必定到场,指导和参与其中的工作。

  田野上留下了他无数的身影,柔软的土地溶入了他一串串的汗珠,那柔柔的清风,也带走了他工作上的一串串欢笑。

  在制种的初期,范豪光是下了要毕全公社之力,也有把制种工作搞上去的决心。授粉期是制种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这年,在调整花期的时候,他动员了公社机关、企业干部职工参与,出动了全公社唯一的一辆“麦道”货车,运送“禾公”,进行传花授粉。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的杂交水稻制种获得了成功,并一炮打响,培育出了“汕优”系列品种。

  有了技术的保障,有了成功的经验,从此,六麻的水稻育种面积逐年扩大。经过对气候特点分析、优选土地等,后来把升平大队、六楼大队作为制种基地。其中在升平大队河龙队至六楼大队石口队一带,建立了近500亩的制种基地,坚持长期制种。这个基地不仅解决了本公社的用种需要,还有大量的优质稻种供应外地,公社的种子公司也成为效益最好的企业。

  当然,范豪光每年都践行了他的承诺,给予农技站人员一定的奖励,从而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