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的事可以隐瞒,因为那也就是多半天的功夫。但当兵,就没法隐瞒了,所以,在伯提出要当兵并准备付诸实践时,挨了奶奶的打。
说起来,伯想当兵,与王队长也不无关系。
伯完成了送信任务,为顺利打下黄夹伪据点奠定了基础,王队长对他挑起了大拇指。当时,渤海一军分区驻在小王家、郑庙一带,负责修械厂和炸弹厂的一位姓石的干部,要求王队长帮助物色一位可靠而又熟悉当地情况的小伙当勤务员,于是,王队长就推荐了伯。刚上来,奶奶只听说伯要去工厂干活,就没有太阻拦,直到部队要迁移,伯决定要跟着走时,奶奶才知道那个所谓的工厂,其实也是一个部队。就因为在爷爷当兵的那件事上,她的态度不够坚决,所以他才会最终死在外面,这次,奶奶接受了教训:就是死,也不能让伯的阴谋得逞。
伯挨奶奶打的细节,就不再赘述了。他自己不愿说,奶奶活着时,也有意回避这件事,想来娘俩当时肯定闹得很僵。
当然,这场僵局,很快因为一场热闹而得以缓解。那天,奶奶正领着伯和姑在地里掰早棒子,忽听一阵锣鼓声从村里传来,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赶到村里一看,是来了一支锣鼓队,一大群人跟在后面,个个兴高采烈,口号喊得震天响,热闹异常。
锣鼓队是庆祝胜利的。
云散了,天晴了,乐陵解放了,日本人被打跑了。多让人高兴的事啊!程楼的每一个人都很高兴。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有人通知各家各户尽快准备好口袋、簸箕,要到黄夹去领粮食。就跟现在大家都爱钱一样,粮食对穷人来说,是保命的东西,谁不喜欢呢?奶奶和伯他们自然也高兴,就欢欢喜喜准备东西,并一起去领粮食,全然忘记了娘俩前些日子闹得不快。
看来喜欢粮食的人确实很多,提着口袋、端着簸箕的人,站了整整一条街。奶奶他们排了半天的队,才领到半口袋麦子,另外还有半口袋玉米和黄豆。领粮食的人多,当兵的人也不少,而且很多学生模样的人在街上发传单。伯还记得,他的手里,就被塞了一张报纸,看来是刚印出来的,因为报纸还散发着淡淡的臭油墨味。报纸好像叫什么《渤海日报》,上面都是什么内容他都忘记了,但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反映乐陵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而且有一个统计数据,说整个乐陵在抗日期间共有多少多少人参加抗日部队,有多少多少人牺牲。那张报纸伯本来一直保存着,但后来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抄家后,就再也找不着了。伯说,他之所以把那张报纸当宝贝一样保留着,因为上边有关于抗日期间牺牲人员的数字,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整个乐陵牺牲的人数好像要接近一千人。为了求证这个数字,我想办法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确切数字是九百六十名。在这些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名单里,爷爷占据了一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