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看重钱财,更看重名声。或者说,她像看重钱财一样看重名声。再或者,她像看重名声一样看重钱财。她看重的钱财,是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而她看重的名声,是因自己的巨大牺牲得来的。比如,爷爷的名字,到底有没有刻在乐陵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奶奶是比较认真的。哥姐他们说,已经有人看到,爷爷的名字是有的,但好像是叫“徐振铎”,与烈士证书上的名字差一字。
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安葬完伯之后,我和妻子欣月,由侄女婿开着车,在乐陵县城寻找,希望能亲眼看到烈士陵园里刻有“徐振德”或“徐振多”,再不然是“徐振铎”名字的石碑。转了两个地方,一处是民政局,但据说院里有纪念碑之类的东西,里面正在施工,围了围墙,没去成;另一处是一个什么“纪念馆”,没有记载抗日烈士的地方。两个地方都不是,因时间太晚,只好作罢。但我相信,爷爷的名字一定会存在的,即便不在石碑上,也会在档案袋里。
也许,奶奶看重的,并不是石碑上的“名声”,而只是基于对爷爷用生命换来的荣耀的珍视。欣月记得,在她十多岁时,县里曾派人到程楼调查烈士们的情况,那些人问起爷爷牺牲的事,问他是几几年当的兵,几几年牺牲的。她还记得,当时家里有一个户口本大小的“抗属证”,上面有反映抗战的宣传画,并印着“抗属是最光荣的家庭”字样。那个证,一直被奶奶保管着,据说是抗日战争时期发放给抗日士兵家属的一种身份证明,是《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前身。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抗属证”被政府收回,换成了全国统一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在县民政干部将新的烈士证送来的时候,奶奶把它铺展在炕上,盯着“徐振德”三个字,半天没挪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