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吧,你的心再大,也大不过一个家;你跑得再远,也跑不出开那个家。哪是迁什么坟呀,就是请你回家,徐振铎,你在外野了那么多年,现在也该收收心了。
是的,我们可以把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称为烈士,除了奶奶。奶奶不知道烈士是什么意思,她就叫他徐振铎。但是,在文革时期,奶奶因振铎、振铎地叫,惹得有些人不高兴,说她对革命烈士不尊敬,要对她兴师问罪。
那是在她帮助地主藏匿东西,被大哥揭露出来后,有一个姓巩的民兵小头目,他不知从哪儿了解到的信息,知道了奶奶曾经是地主的女儿,而且在解放前奶奶极力反对爷爷当兵的历史,由此推断奶奶对革命烈士缺乏应有的阶级感情。奶奶听了觉得十分好笑:我为什么要和他有阶级感情?别忘了他是我的男人,是我孩子们的伯,我们有夫妻感情就够了。姓巩的说你的地主家小姐的性格还没改造好,你的思想太狭隘了、太自私了,你光想到徐烈士是你的男人,是你孩子的伯,没有认识到他不是你一个人的、不是你们自己家的,更要认识到他是乐陵的,是人民的,是国家的,是共产党、毛主席培养出来的,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奶奶说他就是全世界的,也是我男人,是我孩子的伯。巩民兵说那又怎么样,当年你不支持徐烈士参军入伍,现在又对他不敬,你是不是对他当年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奶奶说你错了,如果说心里话,当初我是不愿意他出门,因为家里没个男人我害怕,但是后来我认了,我为我男人感到自豪,感到骄傲,他是一个真男人,一个真汉子,是我们徐家的光荣,面对鬼子他不怕死,不像现在有些人,只会动嘴皮子、欺负孤儿寡母,算什么男子汉?说得巩民兵哑口无言。但巩并没有善罢甘休,还要准备再给奶奶定罪名,后来还是爷爷的战友于长江出面帮助奶奶说话,才平息了事端。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回到奶奶和伯他们接爷爷回家的话题。
一头棕色的骡子,拉着一辆破马车,走在乡村野道上--这个画面给我很多遐想。伯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些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当时好像是政府给开了一张介绍信,车也是政府帮助雇的,而且还给了一大把钱。当时领路的,是爷爷的战友、瘸了一条腿的于长江。于长江在打仗中负了伤,复员回了家,这次他听说奶奶要接爷爷回家,主动要当领路人。
可能是那些日子操持给爷爷起坟的事,累坏了,在出发的第一天,奶奶就病了,咳嗽,还有些发烧。所有的人都不放心,劝奶奶不要去了,路途太遥远。但奶奶坚持要去,她说你们不知道,徐振铎这个人不好伺候,活着时他那个犟劲,八头牛都拉不回头,现在死了也是一样的,别的人不好请他,必须由我亲自把他接回家。她还对大家说:你们放心吧,我死不了,要死早在十年前就死了。
玉山的娘听了就笑。她知道奶奶说的十年前,就是指她要着饭到陵县找爷爷那次。那次真的就差那么一点,奶奶眼看着就不行了,玉山的娘受人之托,在路上行走时,不经意地就往路两边观察,看看哪个土坑适合埋奶奶。但最终,奶奶还是挺过来了。她的命硬啊。
我也经常在想过这个问题:战争年代缺医少药,奶奶病得那么重,怎么就自己好了呢?那时要饭的多,穷人家会有什么好东西给要饭的吃呢?掺糠的棒子窝头就算是好的了吧,而且还不一定有那么多。姑说过,当时要饭如果要的少了,奶奶是不舍得吃的,要先仅曾爷爷和孩子们吃。自己吃不饱怎么办?就吃野菜根。是不是吃了有中药成分的野菜,正好医治了奶奶的病呢?玉山的娘后来也拉起过这事,说当时奶奶的病不知不觉就好了,她也不知是怎么好的。当时,奶奶的病刚一好转,心事却又重了,就埋怨于长江:说好的第二天送信来,怎么就不声不响地没踪没影了呢?其实奶奶他们怎么能知道,那天,于长江他们当晚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连夜出发到鲁南枣庄地区,执行一个新的作战任务;而此时的爷爷他们,也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
后来从相关军事信息中,查阅到这样的资料:那年三月初,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率师部及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以“八路军东进支队”的名义,到达鲁西地区,并在此进行了一场激战,在郓城县樊坝全歼伪县长刘本功部一个保安团;五月份,又与日军在肥城一带展开激战;八月,在梁山汶上县将日军围歼。当时,中央军委都发电致贺,蒋介石也来电嘉奖……
爷爷是一一五师的一分子!提到这些,伯是兴奋的,从他的脸上,能够看到做为烈士后人的骄傲和自豪。但奶奶,对这个是不以为然的,她一生所追求的宏伟目标,就是有地种,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一家人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地在一块;她也并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当什么英雄,而只是想让他成为一个顾家的好男人、给孩子遮风挡雨的好伯。
可爷爷就是爷爷,不可能全部按照女人的设计,把自己变成一个顾家的好男人。他不仅当了兵,天南海北地疯;就是死,也不给人省心,要跑到离家千里的曹县去死。死的人就死了,再也没有任何心事,他把所有的心事,都留给了活着的人。比如曾爷爷。比如奶奶。
奶奶知道,爷爷跑得再远,肯定也是想回程楼的,因为这里有他的伯,有他的媳妇和孩子;因为这里是他的家,就像他以前在徐家祖坟地里种的那些枣树,已将根须深深地扎入土层下的岩石,就是死了,也会烂在这块土地上。但是,他不能自己回来,当年他撇下一家老小,不顾他们的死活自己一走了之,现在已经没脸回来,因此需要有人去请,算是给他一个台阶。
那就去请呗。奶奶说,自己的男人,有什么办法呢。
再远,也要把男人接回家来。这就是奶奶的心事。自从听到爷爷在曹县牺牲的准确消息后,这成为她最大的心事。
建国六十周年前夕,有关媒体联合策划一个关于介绍鲁南作家方阵的选题,在友人的推荐下,报社记者朱柯旭对笔者进行了采访,并在当年四月十六日的《鲁南商报》上,以《用灵魂去阅读》为题,发了一版关于我的访谈纪录。根据惯例,他们要求被采访对象交一份感想方面的文章。那时候,我已经对这本书酝酿多时,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流星的陪伴下,守着时光的键盘,断断续续地敲打出一些方块汉字。但是,却一直难以成书。绝不是谦虚,我这人真的太笨,不敢写,不知会把这个故事写成什么样子。阅览奶奶一生的真实经历,让我感觉到:人为编造得再漂亮的小说,也不如实际生活更精彩、更深刻,更让人迷恋和感动。于是,我给报社交的答卷是下面这篇散文:《生活不需要小说--写给奶奶》。